课件23张PPT。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闻一多《死水》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一句话》(闻一多) 闻一多,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一二·一惨案后,他英勇地投身到爱国民主运动中,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诗人
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臧克家 著名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中穿插形象描写的写作手法。
2、感受文中富含诗意和情感的语言。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嫉恶如仇的崇高情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检查预习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校补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
函寄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漂白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qiàomíwùjiàoqièlìhèjiǒngyáhánkuījiǒngpiǎodiédǒu整体把握: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与精神? 2、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颇丰,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前期:后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对社会认识的变化卓越的学者、
言行一致的志士
伟大的爱国斗士三本书
(学者)三件事
(革命家)《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学者
(1-7)革命家
(8-18)潜心学术硕果累累嫉恶如仇勇于献身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说(言)做(行)一致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19-20)深入探究: 1、朗读第一部分,划出文中你喜欢的描写句子,说说理由。
2、朗读8-18节,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是如何说、如何做的呢?
3、朗读15-17节,体会闻一多先生嫉恶如仇的凛然正气。小声说大声说说个痛快走在最前头,以生命证实
他的言行。4、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些描写具体再现了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讨论交流: 1、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在你所认识的人或课外阅读中,有没有具有闻一多先生崇高品质和精神的人?说说他的具体事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
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
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
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
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语言特点:一、用词具有表现力: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句话中的“钻探”改为“钻研”或“研究”行不行呢?
不行。选用“钻探”,词义比“钻研”更进了一步,既形象,又含义丰富,而且句式变成了“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形象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
二、语言典雅(成语及对偶句的运用):
1、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成语,两个词意思相近,都是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这句话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此话出自于《论语·子罕》,是孔子的学生颜渊对他的敬仰之情。用在这里说明了臧克家和闻一多的感情深厚以及臧克家对闻一多极其崇敬之情。
三、描写形象:
1、他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究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他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因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二、分析重点字词句及其在本文中的含义。 第一部分:学者1、诗兴不作:
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弥:更加。语出《论语·子罕篇》,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这里用来形容闻一多先生辛勤钻研学问,孜孜不倦,锲而不舍。3、开一济救济的文化药方:
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4、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闻是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气息,并且嗅病人的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查有没有肿块等。望诊是第一步。这里是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5、目不窥园: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目不窥园,即眼睛不偷看一眼家里的园圃,形容专心致志。这里指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心无旁用。6、兀兀穷年: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工作。语出韩愈《进学解》,这里同样是形容闻一多先生专心研究学问。7、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深宵灯火使闻一多先生得以在深夜继续他的学术研究。 8、群蚁排衙:
整齐地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先生态度十分严谨认真,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9、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这两个词意思相近,都是说闻先生用心极专极深,除了学术研究,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刻苦钻研,硕果累累。是一个“卓越的学者”。10、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前者指相差得很远,后者指和以前完全相反(既往:过去)。这里指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后,就由“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转变为“说了就做”,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第二部分:革命者11、气冲斗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这里形容闻一多先生的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非常昂扬。12、高标:
凡高耸物体的末端都可以叫做高标,形容物体高越青天。这里指闻一多先生的品格行为超群出众,是人们学习的榜样。闻一多先生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是一个“大勇的革命者”练笔以《╳╳╳的说和做》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中心要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