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六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6 页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 、学校、姓名、考试号 、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
规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
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 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 、修正带修改。
4. 保证答题卡清洁 、完整, 严禁折叠, 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5. 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文字, 按要求完成 1-3 题。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沟里, 山上全是树, 所以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谈话就如坐在船上, 四周全
是绿色的波浪, 风一吹, 树 shāo 卷过涛声, 叶间(甲) 着粼粼的波光。
……
杨树、 柳树, 如臂如股, 劲挺在山洼, 山腰。 看不见他们的根, 山洪(乙)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 jié , 树却勇敢地(丙) 住了山洪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1.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横线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cān 稍 jìng 节 B. cān 梢 jìng 截
C. shēn 稍 jìn 截 D. shēn 梢 jìn 节
2.下面依次填入(甲) (乙) (丙) 三处最合适的一组动词是
A. 闪 涌 顶 B. 映 流 挡
C. 闪 流 挡 D. 映 涌 顶
3.下面与文段中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地球是无私的, 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B. 杨树 、柳树, 如臂如股。
C. 晚饭桌边, 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 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被微风吹散了。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六年级语文试题 第 1页(共 6 页)
A.《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先生, 文章写了北京春节的习俗。
B.“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 语出西汉文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C.古诗文中关于年龄有很多代称, 如“豆蔻年华”特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弱冠之年”则指男子二十岁。
D.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 是一组七言古诗。
5.下面是一幅礼赞抗疫英雄的对联,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 救死扶伤, 医护柔肩 ①
下联: ② , 军民铁臂 ③
A.①擎大爱 ②干群携手 ③祛瘟疫
B.①渡劫波 ②克难致胜 ③济时艰
C.①擎大爱 ②克难致胜 ③济时艰
D.①渡劫波 ②干群携手 ③祛瘟疫
6.下面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只要你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 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②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 科学的灵感, 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③当然,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 不是凭空产生的。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 ”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
的人, 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A. ④①③② B. ④②①③ C. ①③②④ D.①③②④
二、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7 分)
7.默写填空。 (7 分)
(1) 大漠沙如雪, 。 (李贺《马诗》)
(2) , 札札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
(3) 今夜月明人尽望, 。 (王建《十五夜望月》)
(4) , 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5) 谁言寸草心, 。 (孟郊《游子吟》)
(6) 《竹石》 中写出竹子对打击充满蔑视之情, 对困难有着豪迈姿态的诗句是
, 。
8. 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 (6 分)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 “千锤万凿出深山 ”中的数词“千 ”“ 万 ”和动词“锤 ”“凿 ”, 在诗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2) 尾句中的“清白 ”有什么含义?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题目。 (14 分)
六年级语文试题 第 2页(共 6 页)
孔子东游, 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 “ 我以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 “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 “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 分)
①孔子东游 ②问其故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④孔子不能决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
孰为汝多知乎?
(3) 请仿照示例, 写出另一儿的观点及证明观点的过程。 (3 分)
示例:
因为“近者大, 远者小 ”是一个常识, 而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日初出大, 日中小, ”所以我
认为“ 日始出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 ”。
(4) 请你用下面的句式, 写两句话, 谈谈对文中“两小儿 ”的认识。 (4 分)
两小儿 , 因为 。
三、 古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阅读下面节选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中的两个文段, 完成 10~12 题。 (14 分)
【甲】①有一次, 在伯父家里, 大伙儿围着一 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 又望望伯父的鼻子,
对他说: “ 大伯, 您跟爸爸哪儿都像, 就是有一 点不像。 ”
②“哪一 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 微笑着问我。 他嚼着东西, 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③“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 您的呢, 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④“你不知道,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笑着说, “ 我小的时候, 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 也是又高
又直的。 ”
⑤“那怎么—— ”
⑥“ 可是到了后来, 碰了几次壁, 把鼻子碰扁了。 ”
⑦“碰壁? ”我说, “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⑧“你想, 四周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
⑨“哦! ”我恍然大悟,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 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
⑩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乙】①有一天黄昏, 呼呼的北风怒号着, 天色十分阴暗。 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爸爸妈妈
六年级语文试题 第 3页(共 6 页)
拉着我的手, 到伯父家去。 走到离伯父家门 口不远的地方, 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 车子扔在
一边。
②我们走过去, 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 脚上没穿鞋, 地上淌了一摊血。 他听见脚步声, 抬起头来, 饱
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③“ 怎么了? ”爸爸问他。
④“先生, ”他那灰白的抽动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 “ 没留心, 踩在碎玻璃上, 玻璃片插进脚底
了。 疼得厉害, 回不了家啦! ”
⑤爸爸跑到伯父家里, 不一会儿, 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 一个蹲
着, 一个半跪着, 爸爸拿镊子夹 出碎玻璃片, 伯父拿着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 扎好绷带。
⑥拉车的感激地说: “ 我家离这儿不远, 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 两位好心 的先生, 我真不知道怎么
谢你们! ”
⑦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 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 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10.请分别用简短的句子或者短语概括上文关于伯父的两件事。 (4 分)
11.【甲】文第⑩段写道“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 “在座的人 ”因何而笑? (4 分)
12. 请结合下面句子中的系列动词, 分析一下爸爸和伯父鲁迅先生的品质。 (6 分)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 一个蹲着, 一个半跪着, 爸爸拿镊子夹 出碎玻璃片, 伯父拿着硼酸水给
他 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 扎好绷带。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 13~17 题。 (21 分)
在心里点灯的人(有删改)
张颂文
①六岁那年的夏天。
②小孩子都像猫, 喜欢找一个盒子把自己装起来。 我钻进一个放棉被用的大木头箱子, 把自己裹在软 软的被子里, 关上箱子, 狭小的空间成为完全属于我的童话秘境。 我在里面演绎无穷的想象力, 幻想自己 是一个勇闯魔兽世界的英勇男孩。 啪嗒一声, 箱子的搭扣扣上了, 我立刻从假想英雄沦为困兽。 种奇秘境 因为没有了光而变成恐怖黑暗的监狱, 我发疯似地用脚踹用手推, 眼前还是一片黑暗。 不知不觉, 箱子缝 隙里透过来的光线也全都暗下来, 天黑了。 妈妈总也不来, 我哭到呼吸困难。 昏睡中, 眼皮突然感受到强
烈的光, 妈妈打开箱子把我抱了出来: “走, 我们去看老奶奶。 ”
③妈妈是小镇上有名的“ 冯医生 ”。 她喜欢回访病人, 经常会带着我走很远的路去病人家里, 有时还
要走夜路。
④妈妈牵着我的手, 沿着一条水渠慢慢走。 水是从山上引下来的, 冰凉, 清澈, 甘甜, 一种名叫花手
绢的小鱼在水里游啊游的, 五颜六色的尾巴摇摇摆摆, 煞是好看。
⑤水缓缓地流, 我们慢慢地走。
⑥那天去的是一个老太太家里。 她住在一个旧旧的阴暗小平房里, 小院只用一个竹篱笆围着。 门都不
六年级语文试题 第 4页(共 6 页)
用敲, 一推就开。 老太太躺在床上, 很努力地想爬起来。 妈妈坐在床边握着她的手说: “ 阿妈你怎么样?
身体什么感觉? ”“ 没力气, 浑身没力。 ”“但是你脸色好多了。 ”
⑦小屋里点着一盏很暗的煤油灯, 我几乎看不清老太太的脸。 老太太咧开缺牙的嘴笑了:“真的吗? ” “对啊! 你现在只是缺一种维生素。 有了它就会很快好起来! ”老太太不笑了: “ 没有钱买药。 ”妈妈拍 拍她的手背说:“不用买! 只要你每天晒半小时太阳, 你身体里就有这种维生素了, 你的病就好了! ”“真
的□ ”“真的□ ”
⑧过一个星期, 我跟我妈又去看她。
⑨远远地看见老太太坐在门 口 的藤椅上, 睡着了。 妈妈轻轻拍了拍她的手, 叫“ 阿妈 ”。 老太太睁开 眼睛开心地说: “哎, 冯医生, 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晒太阳这个方法太好了, 晒完以后我真的不疼了。 ”
妈妈说: “你要坚持晒太阳啊, 只要你每天晒, 很快就会好了。 ”
⑩回去的路上, 我觉得妈妈不开心。 “妈妈, 那个奶奶的病是不是好了? ”“她还有一个月。 ”妈妈 说她得的是绝症。 我说: “你不是说晒太阳能好吗? ”“ 没有多大帮助, 只是让她觉得有一些希望。 一个
人最怕没有盼头, 你只要给她希望, 就好。 ”
那个慈祥的老奶奶总是给我吃特别好吃的樱桃, 我很喜欢她。 我哭了很久, 一路走一路掉眼泪。
不过是半个月, 老太太还没撑到我妈说的一个月, 就去世了。 我相信, 她走的时候, 心里安详而有
希望。
一个 15 岁的男孩割麦子的时候割断了拇指。 这个爱美的少年很沮丧, 每次去妈妈的诊所换药都疼 得哇哇叫。 拆开纱布的断指露着骨头, 用药水一遍遍冲洗, 我在旁边看得心里害怕。 少年叫疼: “ 冯医生, 疼得受不了! 一定要帮我治好手指啊, 不然我长大了娶不到老婆! ”“ 别怕, 越疼越好, 因为长肉的时候 最疼, 那说明你的手指正在长回来呢。 ”男孩突然就笑了: “真的吗? 那就疼一 点好了! 我盼着它早点长
回来呢! ”
后来男孩常常很开心地向我妈妈汇报: “ 冯医生, 昨天又很疼了, 我的手指正在往外拱呢! ”“是
呀, 它会长回来的! ”
半年后又见到这个男孩。 他的伤 口早已愈合, 但还是少半截拇指。 他举着拇指给我妈看:“ 冯医生, 没有长出来。 ”“傻孩子, 你要多动你另外四个手指, 多用它们做事, 你的大拇指才能长出来。 你天天盯
着它, 它被你吓坏了, 当然不长了。 ”男孩又高高兴兴地走了。
我问妈妈, 真的能长回来吗? 妈妈说: “不能。 如果他不早点锻炼没有大拇指的手, 他将来干活会 很吃力, 那时候他会因为缺了拇指总是不开心。 可是尽早锻炼的话, 等他明白拇指不可能长回来的时候,
他手的功能已经恢复好了, 就不会那么不开心 了。 人啊, 不能总想着没有了的, 而要想想自己有什么。 ”
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很多事情, 当时并不都懂。 长大的岁月里, 每当我有困惑。 就在心里回放妈妈
说过的一切。
越长大越觉得, 所有的问题, 在妈妈的声音和故事里部有答案。
13. 阅读前后文填空。 第⑥段中“妈妈坐在床边握着她的手 ”是要 , 第⑦段中“妈妈拍拍
六年级语文试题 第 5页(共 6 页)
她的手背 ”是为了 。 (4 分)
14. 根据文章内容, 在第⑦段两处方框内依次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 (2 分)
第一处□: 第二处□
15. 请为第⑧段画线处选择更恰当的一项, 并联系前后文说明理由。 (5 分)
A. 那是一个黄昏, 夕阳正在落下
B. 那是一个傍晚, 夜幕正在降临。
选择: 理由:
16. 根据文章内容, 完成对事件的概括。 (6 分)
①面对身患绝症, 浑身无力、 疼痛的老太太, 。
② , 妈妈告诉他疼痛是断指正在生长。
③面对焦虑断指始终没长出来的少年, 。
17. 请分析标题“在心里点灯的人 ”在文中的作用。 (4 分)
四、 名著阅读(10 分)
18. 班级开展《鲁滨逊漂流记》名著阅读活动, 请你参与。
(1) 请按照《鲁滨逊漂流记》 的内容, 排列下面情节的先后顺序(只填序号) (2 分)
①发现野人 ②抗争病魔 ③重返故乡 ④海上冒险
(2) 下面是从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中摘录的一则“鲁滨逊日记 ”:
五月四日。 出去钓鱼, 但没有钓到一条我敢吃的鱼, 当我感到十分厌倦, 正要离开的时候, 却钓到一只小海豚。 我所用的长长的钓丝, 是用绳纰搓成的, 只是没有钓钩。 可是我还是经常
钓到足够的鱼来吃。 我把它们晒干了吃。
①在这则日记中, 鲁滨逊的生存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 (2)
②富有生存智慧的鲁滨逊在荒岛还做了哪些事来解决他的生活难题? 请概述其中两个事例。 (2 分)
(3) 在《鲁滨孙漂流记》 中, 鲁滨逊和“星期五 ”这两个人物形象都有“知恩图报 ”这一美好品质,
请结合作品内容, 对他们这一 品质作简要分析。 (4 分)
五、 作文(60 分)
19.“有你, 真好 ”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 凝视着它, 那人、 那物、 那事、 那场景……就会慢慢浮现
在你眼前。 请以“有你, 真好 ”为题目作文。
要求: (1) 内容丰富, 感情真挚。
(2) 不少于 500 字。
(3) 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 如地名、 校名、 人名等。
六年级语文试题 第 6页(共 6 页)六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8 分)
1.B 2.A 3.A 4.D 5.C 6.C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7 分)
7.(7分)答案略。每空 1 分。
8.(6 分)(1)(4 分)“千锤万凿出深山”中的数词“千”“万”和动词“锤”“凿”不
仅写出了石灰石开采的不易,还强调了石灰石的开采挖掘过程所经历的痛苦之大。
(2)(2 分)尾句中的“清白”既指石灰洁白,又指高尚的节操。
9.(1)(4分)①向东②原因③距离④分辨,判断
(2)(3 分)谁说你多智慧呢。
(3)(3 分)因为“远者凉,近者热” 是一个常识,而我们感受到的现象是“日初出
凉,日中时热”,所以我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
(4)(4 分)答案示例:这两小儿非常聪明,因为他们能够结合生活常识和看到的现象
去推出结论。这两个小孩非常可爱,因为他们发现孔子也不能下结论时,他们竟然“嘲笑”
孔子浅陋。(分析符合文章内容,得出结论有理有据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14 分)
10.(4 分)在伯父家吃饭,伯父笑谈“碰壁”。在一个北风怒号的黄昏,伯父救助受伤
的黄包车夫。(回答出核心事件即可)
11.(4 分)一是笑伯父回答我的问题时的幽默。伯父把自己的鼻子扁解释为“碰壁”,
幽默中又有乐观;二是笑“我”的“恍然大悟”,我把伯父的回答当真,引得大家笑了起来。
12.(6 分)动词 “夹、洗、敷、扎”写出了爸爸和伯父为受伤车夫清理与包扎伤口这
一过程的细致。从“蹲、跪”两个动词,可以看出爸爸和伯父做这件事情时很下力气的样子。
从中可以看出爸爸和伯父鲁迅先生的善良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爱。
(二)(21 分)
13.(4分)传递关心/温暖(给无力爬起的老太太) 抚慰无钱买药的老太太
14.(2分)? !
15.(5分)参考示例:A.这句话描写了黄昏日落的画面,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出略带
伤感的氛围。“夕阳”与前后文妈妈和老太太关于每天多晒半小时太阳的对话相应。“人
阳”“黄昏”“落下”暗示了后文老太太不久于人世的真相。(选 A 得 2 分,理由得 3 分。
理由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3分。)
16.(6分)①妈妈告诉她只要每天多晒半小时太阳就会好起来。 ②面对断了半截拇
指,疼痛剧烈的少年。 ③妈妈告诉他多用另四个手指,大拇指才能长出来。(每一项 2 分)
17.(4分)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了妈妈的形象特点,她是一个为人指明
方向的人。作为医生,她带给老太太生的希望,引导断指少年关注自己拥有的东西。作为母
亲,她通过言传身教让“我”明白敬业与仁爱,解答“我”人生的困惑。表达了“我”对妈
妈的感激和敬重。(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 4 分)
四、名著阅读(10 分)
{#{QQABQYKUggCoAAIAARhCUQFqCAOQkBECCCoOQFAEMAABARNABAA=}#}
(1)(2分)④②①③
(2)(4分)
①(2 分)示例 1:用绳纰做成钓丝来钓鱼…… 示例 2:钓到足够的鱼来充饥……
示例 3:把剩余的鱼晒干了吃……
②(2分) 示例 1:种大麦和水稻,获得一个稳定的食物来源。
示例 2:成功驯养山羊,得到了固定的美食。
示例 3:几经失败做成陶器,用来盛放各种食物等。
示例 4:用收获的粮食烘烤面包,改善了自己的饮食。
示例 5:驯化野人,使之成为自己忠实的仆人。
示例 6:找到山坳前的一块平地,搭起帐篷,拥有了临时的安身之所。
示例 7:及时将搁浅船中可用的东西搬到岸边,使之成为今后生活的物质基础。
示例 8:伐倒一棵树,花了两年时间,造成一只独木舟,进行沿岛航行。
示例 9:每天用刀子在方柱上刻一个斫痕,来计算年月日。
示例 10:设法用水手的值夜衣改制了两件背心,用来抵御太阳的照射。
示例 11:用山羊皮制成帽子、外衣和裤子,用来抵御寒冷。
示例 12:患病时,咀嚼烟叶,治好了自己的病。
(3)(4 分)鲁滨孙感恩船长,他给了船长钱,免去他的债务,还允诺每月给他和他儿
子钱,直到他儿子去世;“星期五”为了报答鲁滨孙的救命之恩,始终忠实地跟随着他。
(答出其中一点得 2分,答出两点得全分)
五、写作(60 分)
对于初一学生的作文评价标准,应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和六年级课标要求来评价,
使考试作文评价起到鼓励、激发、引导学生逐渐会写作文、爱上作文的作用。鉴于此,提出
几条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一)作文赋分等级:
一等(60——54) 二等(53——45) 三等(44——36) 四等(36——0)
含卷面分值(5分,含在总分中,视书写情况,酌情加减分)
(二)作文评分标准建议:
1.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书写潦草的视情况扣 1-5 分。
2.语言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出现 3 处以上要适当扣分。
3.字数符合要求。字数不够的建议评为三等及以下。
4.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比较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人物描写。
(三)注意事项:
1.语言朴实无华但有一定功力的也可以评为一类卷。
2.虚假造作的文章不能评为一类卷。
3.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判为四类卷。
{#{QQABQYKUggCoAAIAARhCUQFqCAOQkBECCCoOQFAEMAABA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