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端午的鸭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7 15:1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樱桃桑椹与菖蒲,
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
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李静山看古诗猜传统节日节令门·端 阳(端午节) 香包除外形活泼多样之外,也有趋吉避凶的含意。 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艾草或蒲草,小孩子身上挂着「艾虎」的香囊,男人喝雄黄酒,传说有避邪、求吉祥的作用。 端午风情 端午节包粽子、吃
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
化的特色。

。鸭蛋也艺术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
《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集》、
《塔上随笔》等散文集。
汪曾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他的散文刻画民俗、民风,形象、生动,蕴涵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切情感。他提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 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生活的妙处和自己独特的感受。文风闲适自由,不事雕饰,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读读写写: 腌鸭蛋门楣肃然起敬苋菜籍贯囊萤映雪粽子门槛城隍庙车胤避邪蝎子yānméixiànsùjízòngkǎnnángyìnxiéxiēhuáng美食家1.作者向我们介绍家乡端午节的哪些习俗?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2.本文可分成几部分,怎样分?1、说端午,介绍家乡端午的种种习俗(第1自然段)2、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2-3自然段)3、正式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鸭蛋络子” 。(4-6自然段)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结构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挂“鸭蛋
络子”敲破“空
头”吃鸭蛋壳
装萤火
虫囊萤映雪的故事3.作者为何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并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上一层异样的光辉!4.作者如此津津乐道“咸鸭蛋”有意义么?2.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1.爱生活,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快乐,发现诗意。
品味生活的“美食家”美文家 品味课文语言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有淡淡的幽默。 口语色彩浓厚 平淡有味
古汉语的点缀 朴素典雅
运用语言造型 动感传神语言艺术风格 请你从文中各找出几例加以分析。 以“我喜欢----,因为-----。”为句式表达。品味语言示 例 1.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可见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语言虽平淡,而细品之下确实有味。 口语色彩浓厚 2.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朴素的大白话信口而出,朴实自然,让人倍感亲切。示 例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过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典雅的文言词语、诗句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雅俗共赏,又幽默风趣。可以看出作者驾驭语言文字娴熟的技艺!古汉语的点缀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绘声绘色,动感十足,活灵活现示 例运用语言造型平淡自然也“美文”总结课文 《端午的鸭蛋》告诉我们: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的体验到生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