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溶液 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4 10:2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学科第九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二学 期 人教版 第九单元
单元 组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溶解时的特点 9.1 溶液的形成
2 溶解的限度 9.2 溶解度
3 溶液的重要概念及相 关计算 9.3 溶液的浓度
4 溶液的配制 实验活动 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 化钠溶液的配制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2) 通过实验及温度变化了解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
1
(3) 了解些许常见的乳化现象、什么是悬浊液。
(4) 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固体、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5) 重点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绘制、解析和应用。
(6) 能进行最基本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7) 掌握最基础的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
(8) 了解结晶现象。
(9) 了解溶液在生活、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二) 教材分析
溶液是很常见的混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溶液的身影,本单元的内容便 和生活息息相关,即化学来源于生活。
课题 1 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形成,先从广义的角度介绍概括了什么是溶液,让 学生认识到溶液是怎么形成的和溶液的特征,再从微观的世界解释溶解的现象即 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者离子的状态均匀的分散在溶剂里形成了溶液;其次再普及 有关乳化的现象。
课题 2 主要介绍了溶解度,即溶质在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限度。学生根据 课本上的活动以及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掌握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再理解 什么是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解析、应用。
课题 3 主要介绍了溶液的浓度,首先是通过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粗略判断溶 液浓度的大小,然后再精确的计算溶液的浓度,即定量的溶剂中溶解了多少溶质, 从而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其次要学会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简 单的计算,再适当通过题目普及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结合的综合计算。
实验活动 5 主要围绕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展开,将课 题 2 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本实验中将学习到托盘天平、量筒等 仪器的使用,同时学会如何将浓溶液稀释到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
本单元的三个课题和一个实验活动,知识难度依次增加,思维层次也在不断 提升,从刚开始的认识溶液 (溶液的组成、特征) 到了解溶液 (宏观、微观、溶 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再到掌握溶液 (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最后到应用溶液 (溶 质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相关步
2
骤),难度在逐渐加深,到最后的实验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不再 纸上谈兵。本单元的设计循循善诱、层层递进,符合初中生年龄阶段的认知。
(三)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思维活跃,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乐于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 生活中去,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此阶段的初中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双 双都处于发展阶段,课题 1 的内容偏向于形象思维,更多的是需要了解记忆,课 题 2 的主要内容是溶解度,在本课时既要知道溶解度的概念,也要学会溶解度的 表示方法:列表法和图像法。目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角坐标系的绘制和相关物理 公式的应用,同时也具有了观察、类比、总结、归纳的能力,但是在理解和计算 的能力上有些欠缺;课题 3 就会弥补学生理解和计算能力的欠缺,会有大量计算 锻炼学生,在实验活动 5 中还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和学 科素养;学习期间有个思维的跨越:定性→定量,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提升了一个 层次。
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一,对微观事物不易理解,同时计算能力弱,理解 和应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 初步了解溶液的形成、特征和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的现象以及乳化现
(

)。
(2) 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运用发展思维思考并掌握两者如 何相互转化。
(3) 掌握溶解度曲线如何绘制及会解析溶解度曲线图。
(4) 知道溶液的浓度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质量分数来进行基本的溶质质 量分数的计算。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根据课题循序渐进进行作业设计,单元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进行全方面的 作业设计。
首先以溶液为重点,其次再考察分课题里的相关内容。
3
图 1 :第九单元溶液的思维导图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溶解的宏观现象;了解并总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掌 握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判断在不同溶液里那种物质是溶质,哪种物质是溶剂;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了解乳化现象。
作业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物质
D、溶质都是以分子的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没记清溶液的概念导致错误;错选 B,对溶液的特征理解片面导致错 误判断;错选 D,对溶质的组成存在片面理解,认为溶质只有分子形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4
设计根据溶液的三大要素,测评学生是否把握溶液的三大要素,进行有关判 断。
作业 2: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蔗糖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未仔细观察生活中蔗糖的溶解,没有仔细总结;错选 B,对课本上的 溶解吸放热的实验未观察清楚;错选 D,对课本上硝酸铵的溶解实验记忆不深刻 导致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常见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选择了课本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物 质进行考察,测评学生对课本实验的观察和记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溶解度的限度——溶解度;重点掌握固体溶解 度曲线这个图像,首先了解如何绘制,其次学会解析溶解度曲线,了解什么是气 体溶解度及其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作业 1:A、B、C、D 四个小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 温度下,向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 20g、15g、10g、5g 的硝酸钾,充分溶解后 (如
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问题。
( ) 小烧杯中装有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小烧杯中装有
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 小烧杯中装有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以
字母作答)
1、参考答案: ( A、B ) ( C ) ( D )
2、时间要求:4 分钟
5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看图知道是 否完全溶解 从饱和溶液 的角度分析 从饱和溶液 和不饱和溶 液角度结合 分析 能认识到溶质完 全溶解的溶液可 能是饱和溶液也 可能是不饱和溶 液
(2)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识别图片少 量信息 读懂部分图 片信息 从是否部分 溶解进行分 析 将图片和课本知 识内容结合,读 懂图片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溶解图片形象具体地向学生展示溶解是否完全的情景,测评学生观察图 片和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判断出谁是饱和溶液、可能是饱和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作业 2:观察下面关于甲、乙两种物质的固体溶解度曲线图,下列选项中说 法正确的是 ()
A.t1 ℃时,甲和乙的溶解 溶解度相等。
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C.甲和乙都是微溶于水的物质
D.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B,对图像中线的陡度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程度这个部分不明白,导致 错误;错选 C,对溶解性的范围记忆不清,将微溶的溶解度范围记错,导致错误; 错选 D,不会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导致错误。
6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最基本的溶解度曲线图,测评学生对溶解度曲线图像的理解和运 用,更全面的让学生学会解析溶解度曲线。
作业 4:下图是 Ca(OH)2 (氢氧化钙) 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
的是 ( )
A.在温度是 30℃时,Ca(OH)2 的固体溶解度是 0.20g
B. Ca(OH)2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C.升高一定温度可使 Ca(OH)2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D.增加一些溶质可使 Ca(OH)2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B,未能掌握最基本的溶解度曲线图的解读,导致错误;错选 C、D,对不 饱和溶液如何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条件不理解,导致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最基本的溶解度曲线图,测评学生对溶解度曲线图像的认识和理 解。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实验溶液颜色的深浅粗略表示溶液的浓度,引出如何精确的 表示溶液的浓稀,即溶液浓度的定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并运用溶质 的质量分数公式及其变形进行相关的计算,普及有关体积分数的相关知识。
作业 1:现在栽培蔬菜可以不将才种在泥土里,即一种新的栽培技术——无 土栽培,这种栽培技术用的是营养液,在某种营养液中含有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
数为 7.1%,一个蔬菜生产基地想要配制这种营养液 200kg,需要 ( ) 硝酸钾?
7
A. 7.1kg B. 14.2kg C. 71kg D. 142kg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未看清题目要求,没有经过计算;错选 C,看题目中硝酸钾的 质量分数是 7.1%,没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的变形;错选 D,数值代入错误, 导致计算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与农业生产相联系,传递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同时 测评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的变形应用。
作业 2: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 此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会怎么变化?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看到题目中因为加了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认为硝酸钾的质量 增加 (溶质质量增加),导致错误。错选 B,对溶质、溶剂、溶液和饱和溶液的 概念了解并掌握的不够清晰,导致错误。错选 D,无解题思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与前面所学的饱和溶液的概念相结合,在此处学生容易有认识误区, 测评学生的审题能力;以及对上节课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以及学生是否注意到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关注意事项的考察。
作业 3:在某个化学实验室中,有一瓶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可是在实 验室做实验时我们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这瓶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 ( )
(2)在某个实验中,需要质量分数为 10%的硫酸,若用 50g 上述浓硫酸稀释 成需要的稀硫酸,需要多少克的水呢? (需写出计算过程)
1、参考答案:
8
(1)、2%
(2)、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x。 50g × 98%=X × 10%
x=50g×98%/10% =490g
则需要加 490g-50g=440g 的水。
答:若用 50g 上述浓硫酸稀释成需要的稀硫酸,需要440g 的水。
2、时间要求:6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1)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仅从溶质的质 量分数角度考 虑 能从溶解前和 溶解后某物理 量不变角度考 虑 知道稀释前后溶质的 质量不变的条件进行 详细全面地考虑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关计算题,测评学生对溶液浓度的稀释的掌握了解程
度,考察学生是否抓住稀释题型的解题关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加深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观看并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 数的溶液配制过程及其操作步骤;学生自主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初步学会并掌握相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作业 1:现在我们需要用 KNO3 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是 10%的 KNO3 溶液 50g。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A.称量:用天平称量 KNO3 5g
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
C.溶解:将 KNO3 倒入量筒中溶解
D.转移:将配好的 KNO3 溶液转移至细口瓶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9
(


)错选 A,未认真审题,认为题目选正确选项,A 项刚好正确就不再看其他 选项了;错选 B,不了解量筒的正确用法,认为正确的量筒用法是错误的;错选 D,忘记配制过程中有装瓶贴标签的步骤。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通过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KNO3 溶液的配制其中相关步骤进行考察, 测评学生的类比思维,表面上是测评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KNO3 溶液的配制的 掌握,实则是测评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 溶液的配制。
作业 2:小丽在化学实验室中想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 溶液。
(1) 实验中G 化学仪器的名称是 ( ) 。上面的化学仪器中除了 E、
G 外,必须选用的化学仪器还有 ( ) (写字母编号),E 化学仪器的作用是
( ) ;
(2)用NaCl 固体配制溶液的相关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量取、
( ) 、装瓶;
(3)稀释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 ( ) 、
( ) 、装瓶。
1、参考答案:
(1) 托盘天平 BD
(2) 溶解
(3) 量取 搅拌均匀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1)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从一定溶质质 量分数的氯化 能从一定溶质 质量分数的氯 能从一定固体溶质质 量分数的溶液配制类
10
钠部分配制过 程考虑 化钠溶液配制 的各个步骤考 虑 比到稀释一定质量分 数的溶液的角度考虑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与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的氯化钠配制的图片相结合,测评学生对一定溶 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的掌握程度,是否具有类比思想,从一定固体溶质 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类比到溶质是液体的溶液配制。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 1:下图是甲和乙的固体溶解度曲线图,根据图像下列选项中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
B.t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甲溶质质量分数等于40%
C.t1 ℃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里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
D.t1 ℃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相等的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忘记判断溶解度的大小需要指明温度这个条件;错选 B,溶液的质 量被误认为是溶剂水的质量,忘了将溶质的质量加上,导致计算出错;错选 C, 在潜意识里认为此时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此时 t1 ℃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固体 溶解度相等,导致选错。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1
设计与溶解度曲线相结合的题,测评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掌握和解析程度, 学生不仅要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更重要的是对溶解度曲线的解析。
作业 2:在农业种植方面,农民伯伯常常需要使用质量分数为 16%的NaCl 溶液来选种。下列操作中不可能配制备成所需要的溶液的是 ( )
A. 将一定量NaCl 固体溶于适量水中
B. 将一定量 24%的NaCl 溶液加适量水稀释
C. 15%的NaCl 溶液与 13%的NaCl 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D. 18%的NaCl 溶液与 10%的NaCl 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未审题而选择了第一个正确答案;错选 B,没有准确理解溶质的质量 分数的概念;错选 D,不会转换思维,不知道使用质量分数公式的变形公式进行 相关计算。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有关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计算重点,测评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及 运算的基本功,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进行 变形应用。
作业 3: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 t2 ℃时,a,b,c 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b >c
B. 在 t2 ℃时,把 50g a 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 a 的饱和溶液 (注:a 物质中不含有结晶水)
C. 在 t2 ℃时 将 a,b,c 这三种物质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到 t1 ℃时, 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12
D. 若想要把 c 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4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没有掌握在同一温度下如何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方法;错选 B, 对饱和溶液概念理解不清;错选 D, 解析溶解度曲线时,未注意到 c 的溶解度大 小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升高温度会使 c 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析出晶体后 达到饱和状态。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与溶解度曲线有关的题目,有个选项考察的是动态曲线,测评学生读 图能力即由静态读图到动态读图的一个过渡,这是学生思维层次的一个上升,具 有挑战难度。
作业 4:医院中打点滴经常使用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以一定比例配制的氯 化钠溶液,达到合格要求的生理盐水外观看起来是无色透明的.如果将一瓶达到 合格要求的生理盐水,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________ ( “会”或“不会”) 出 现溶液浑浊的现象,原因是溶液具有________.在温度 20℃时,NaCl 的溶解度 是 36g,这说明温度在 20℃时,36gNaCl 溶解在________ 水中,刚好能形成 ________溶液.100mL 质量分数为 36%的食盐水 (密度为 2.81g/cm3 ),说明是 ________ g 食盐溶解在________ g 水里形成的。
1、参考答案:不会;稳定性;100g;饱和; 101.16g; 179.84g
2、时间要求: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1)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从溶液的概念 和溶解度概念 的角度考虑 能从溶液形成 的概念、溶解 度的概念、溶 质的质量分数 的概念的角度 考虑 能从溶液形成的概 念,溶解度概念和溶 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区 别和联系的角度的考 虑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3
设计与生活中常见的生理盐水为例,鼓励学生多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把学 习的知识尽量应用于生活中,测评学生是否了解掌握了溶液的概念、溶质溶解度 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作业 5:根据题意填空
(1) 某化学实验室准备实验竞赛需要 100g 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
需 NaOH 的质量是________,现在有以下仪器:
(2) 要完成该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3) 在使用托盘天平称取 NaOH 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你认为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加砝码 B.减砝码 C.加氢氧化钠 D.减氢氧化钠
(4) 同学们应该选用________ ml 的量筒 (10ml、50ml、100ml、200ml)
所需的水;
(5)小明配制的 NaOH 溶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小于 10%,可能的原因是( )
A. 氢氧化钠已变质
B. 称量物与砝码放反了
C. 不小心将少量NaOH 固体撒在外面
D. 量水时仰视读数
E. 量水时俯视读数 1.参考答案:
(1) 10
(2) 玻璃棒;药匙
(3) D
(4) 100
(5) A,C,D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14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1) 无意义或空缺 从溶质质量分 数计算的角度 考虑 能从溶质质量 分数计算角度 和一定溶质质 量分数的氢氧 化钠溶液配制 的步骤和考虑 能从溶质质量分数的 计算、分析和在实验 操作失误的情况下对 质量分数影响进行分 析的角度考虑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测评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 算及变形、分析,同时考察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了解,知道实验操作的一些失误对 实验的影响。
作业 6:请回答并完成下列计算。
(1) 某化学实验室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 NaOH 溶液 50g,需称取 ________g NaOH 固体。
(2) 向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 NaOH 溶液中加入 50g 稀硫酸,刚好完全反应, 问: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 + H2SO4=Na2SO4 + 2H2O)
1、参考答案:
(1) 4
(2) 解:设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15
2NaOH + H2SO4= 80
4
Na2SO4 + 2H2O
142
x
硫酸钠的质量 x=7.1g
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100%=7.1%
答: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7.1%
2、时间要求:6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1)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从溶质的质量 分数角度考虑 能从溶质质量 分数和化学方 程式的角度考 虑 能从将溶质质量分数 和化学方程式结合后 综合计算的角度考虑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相关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进行计算的方式, 测评学生的综合能力,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相关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 合的综合计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