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4 10:2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 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 版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组 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10.1 常见的酸和碱
2 常见的酸
3 常见的碱
4 中和反应 10.2 中和反应
5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pH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能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会用 pH 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能说出 pH 和酸碱性的关系;
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等的影响;
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及用途;
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及稀释时的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构建酸的化学性质模型,从物质类别的视角预测其他酸的化学 性质;
从微观视角初步认识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H+;
初步认识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通过实验探究构建碱的化学性质模型,从物质类别的视角预测其他碱的化学
性质;
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
从微观视角初步认识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OH-;
能设计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
认识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 教材分析
化学是从分子原子的水平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的一门自然科学,第十单元学 习的酸和碱是身边的两类常见的化学物质,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 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酸和碱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体会实验探究和模型 构建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揭示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本质,是化学学习的 重要思维模式,酸碱化学共性的本质原因及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本单元的难点。 通过自制指示剂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以及测生活中物质的酸碱度等实践 性活动,巩固知识又提高兴趣,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又从化学走向 社会”的课程理念。
(三)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勇 于探究和学习。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 接触到这两类物质,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但对它们的性质还缺乏 系统的认识。在操作上,他们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这为本单 元的实验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基础,但对于酸碱的腐蚀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验 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经知道了根据某些现象来判 断化学变化的发生,但是对于化学变化是否都有明显现象还没有明确的认识。探 寻宏观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是本单元学习中 的一个难点。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 能从定性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的酸碱性;
(2) 能从“宏—微—符”相结合的视角认识酸、碱及其变化规律;
3
(3) 在基于酸碱性质的基础上,知道酸碱、中和反应、溶液酸碱性在生活、
生产中的应用。
(二) 单元作业目标
(1) 会利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 能运用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解决相关问题;
(3) 能说出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 能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酸碱的共性及中和反应的本质;
(5) 能从物质及能量等角度判断酸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在“物质的性质和应用”这一大概念为统摄,按照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次
级大概念、核心概念和事实的顺序整理出作业的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再根据 知识结构,整理出自然单元的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2所示。再根据课时目标设 计相关作业。
大概念
学科大概念
核心概念
事实
图 1 :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结构
4
(
单元主题
) (

时主题
)课时目标
图 2 :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
五、作业内容
第 1 课时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课时目标
1. 会利用酸碱指示剂判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2. 自制指示剂并检测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作业内容
作业 1: (原创) 证据推理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列关于酸碱指示
剂的推理不正确的是 ( )
A. 白醋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说明白醋显酸性
5
B. 往草木灰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说明草木灰水显碱性
C. 把酚酞溶液滴入食盐水中,溶液不变色,说明食盐水显酸性
D. 向小苏打水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小苏打水显碱性
作业分析: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 或 B,紫色石蕊的变色规律不清;错选 D,酚酞的变色规律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用酸碱指示剂检测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酸碱性,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考查无色酚酞和紫色石蕊的变色规律。
实践性作业: 自制酸碱指示剂
(1) 取两片紫甘蓝叶子,在碗中捣碎,加入适量白酒浸泡;
(2) 静置一段时间,取清液于杯子中备用;
(3) 往白醋、雪碧、盐水、肥皂水、洁厕灵等生活中常见物质中加入紫甘蓝汁 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4) 查阅资料,得出上述物质的酸碱性
被测物质 颜色变化 酸碱性
白醋
雪碧
盐水
肥皂水
洁厕灵
……
6
任务:将实验成果拍照分享给老师。
选做:用牵牛花、月季花、黑枸杞等代替紫甘蓝重复上述实验,判断思考这些物 质能否作为酸碱指示剂
备注:实验过程中如有疑问,及时与老师沟通解决。
作业分析:
1.参考答案:略
2.时间要求:8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实践性 作业 没有实践 性作业 能完成基 本的实验 操作 完成实验操作, 并通过查阅紫甘 蓝变色资料得出 生活中常见物质 的酸碱性 完成实验,整理归 纳实验结果,知道 生活中很多植物的 花瓣和果实都可作 为酸碱指示剂 能设计实验判断 陌生植物的花瓣 和果实能否作为 酸碱指示剂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植物,发挥家庭实验的功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 和动脑思考的机会,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化学 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 2 课时 常见的酸
课时目标
1 .能说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及用途;
2 .能运用稀盐酸稀硫酸等酸溶液的共同化学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初步从微观视角认识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H+。
7
作业内容
作业 1 : (原创) 最早人们将有酸味的物质叫做酸,有涩味的物质叫做碱。
当然,这只是经验规律,远远称不上现代科学。
如果大家看过《元素家族》中“氧”的篇章,一定会记得拉瓦锡将氧元素命 名为“酸素”,他认为氧是形成酸的元素,所有酸中都含有“氧”这种酸素。这 一观点被戴维打破了,他在对氯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盐酸不含氧元素,类似的,其 他氢卤酸、氢硫酸、氢碲酸也都不含有氧元素。但戴维没有提出他的酸碱理论, 与他同时代的大多数化学家(如贝采尼乌斯)仍然认同拉瓦锡的酸素理论。
1838 年,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在研究了众多有机酸之后提出,所有的酸都 含有氢元素,它可以被金属置换出来,变成氢气。“酸素”终于从氧变成了氢。 (1) 盐酸的发现打破了传统的“酸素”说,是化学科学史中重要的转折点,请 你写出稀盐酸中溶质的化学式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选择 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把稀盐酸换成浓盐酸,你觉得这样做合 理吗?请说出理由 。
(2) 利用浓硫酸的 ,可在实验室干燥某些气体。
(3) 活泼金属可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请你写出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4) 下列关于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卤酸、氢硫酸、氢碲酸都含有氧元素
B .可通过味觉尝酸味判断某物质是否是酸
C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慢慢注入酸中并不断搅拌
D .盐酸能用于除锈和作为化工原料生产药物
作业分析:
1.参考答案:
(1) HCl ,不合理,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纯;
(2) 吸水性;
8
(3) Zn+H2SO4=ZnSO4+H2 ↑
(4) D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1) 错写成 H2SO4,不能准确对应两种常见的酸。错写认为方案合理,不能认识 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2) 错写其他性质,无法认识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3) 错写化学方程式,不会熟练使用化学用语
(4) 错选 A ,没有在短文中准确获取信息;错选 B,安全意识薄弱,没有认识酸 的腐蚀性;错选 C,对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认识不清。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盐酸的 某个性质 知 道 盐 酸 的 多个性质 综合运用盐酸的 性质解决情境中 的问题 能利用比较、分析、 综合、归纳等科学方 法,结合物质的性质 模型解决真实情境 中的问题。
(3)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知道个别物 质化学式的 书写 知 道 多 个 物 质 化 学式 的 书写 能够正确书写该 反应的方程式 能熟练写出金属与 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以化学史为背景,感受知识探索过程的艰辛。测评学生对两种浓酸的特性的 认识,及对稀酸共性的应用情况,并考查学生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情况。
作业 2: (原创) 天然柠檬酸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
很多种水果和蔬菜都含有较多的柠檬酸,它是一种重要的
有机酸 (分子式为 C6H8O7 ) ,为无色晶体,无臭、易溶于
水,在许多领域都有很广阔的用途,如在金属清洗领域,
和无机酸相比,柠檬酸的酸性相对比较弱,对设备的腐蚀性也比较小,常用 来清洗新建的锅炉和锅炉中的钙镁垢及铁锈。
(1) 从元素的角度分析,柠檬酸由________ 组成 (填元素符号) 。
9
(2) 列举柠檬酸的物理性质 (写出一点即可) 。
(3) 盐酸和柠檬酸都可用来除铁锈,写出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4) 盐酸和柠檬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 (填微粒符号)。 (5) 和盐酸相比,柠檬酸对设备的腐蚀性也比较小,请设计实验验证柠檬酸的 酸性比盐酸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分析:
1.参考答案:
(1) C 、H 、O
(2) 无色晶体、无臭、易溶于水 (任写一个即可)
(3)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 H+
(4) 取等体积、等浓度的柠檬酸和稀盐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相同质量的铁粉,
观察到盐酸中产生气泡的速度更快,说明盐酸的酸性更强 (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6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少数物 质的组成 判断常见 物质的元 素组成 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 析 能认识不同物质的 元素组成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 写出柠檬 酸的某个物 理性质 能 写 出 柠 檬 酸 的 多 个 物 理 性 质 能根据资料, 区分柠 檬酸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 根据物质的性质模 型区分陌生物质的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
(3)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知道个别物 质 化 学 式 的 书写; 知 道 多个 物 质 化 学 式的书写; 能够正确书写该反应 的方程式 能熟练写出金属氧 化物与酸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4)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知道盐酸或 柠檬 酸 中的 某种微粒 知 道 盐 酸 或 柠 檬 酸 中 的 多 种 微粒 知道盐酸和柠檬酸中 的氢离子是决定它们 化学性质相似的本质 原因 能从微观视角认识 物质,形成结构决 定性质的化学观念
10
(5)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能控制个别 变量 能 控 制 多 个变量 能控制变量设计对比 实验判断盐酸和柠檬 酸的酸性强弱 能利用控制变量的 思想,设计对比实 验解决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以柠檬酸为背景,从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多角度认识物质,能根据物质 的类别和信息提示预测柠檬酸的结构和性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第 3 课时 常见的碱
课时目标
1.能说出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能运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等碱溶液的化学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初步从微观视角认识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OH-。
作业内容
作业 1: (原创) 强力管道疏通剂是一种能疏通厨房厕所管道堵塞的化学清 洁用品,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高浓缩碱性,能对堵塞下水管渠内的各种有机物 (毛发、菜渣、肉类、棉质类等) 能快速有效地分解疏通。使用说明如下:
1 .将产品倒入 40 克左右,加入 1 公斤的水,等 10 分钟,等待管道疏通剂充分 反应;
2 .再倒入 40 克,加入 1 公斤的水,等 10 分钟;
3 .等待 20-30 分钟,用大量的水冲即可疏通;
(1) 使用管道疏通剂时需要加水,此时会有“沸腾”现象,是 因为氢氧化钠在溶于水时会____ ( “吸热”或“放热”) 。
(2) 管道疏通剂在保存时要注意密封,是因为 。
(3) 氢氧化钠是初中常见的碱,利用它的化学性质可做美丽的喷泉实验,请写 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后有同学提出该实验不够严谨, 认为有可能是浓氢氧化钠中的水与 CO2 反应,请设计实验方案解决这一疑
(

)。
11
作业分析:
1. 参考答案:
(1) 放热;
(2) 因为氢氧化钠有吸水性,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3) 2NaOH+CO2=Na2CO3+H2O;另取同样的装置,将浓氢氧化钠换成水,将挤 入烧瓶,若水无法喷出或喷出较少,则可排除水的干扰。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设计评价:
(1) 错选“吸热” ,对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这一知识点把握不清;
(2) 无法写出正确答案,对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易变质等性质认识不清;
(3) 无法准确写出化学方程式,无法设计合理的方案解决问题。书写化学用语 能力弱,不具备设计对比实验得出准确结论的化学思维方式。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2)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知道氢氧化 钠 的 某 些 性 质 知道氢氧化钠的 多个物理与化学 性质 能运用性质分 析问题 能在 陌生情境 中 利用性质分析 问 题
(3)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会 书写 常 见 物 质的化 学 式 能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性质 运用性质解释 现象 能设计实验方 案 解决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测评对氢氧化钠 性质的认识,通过问题,了解学生是否具备设计对比试验的能力。
作业 2: (原创) 合肥建平实验小学于 2022 年 4 月组织了科学小实验比赛, 四 (3) 班的阿宇同学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将鸡蛋壳在煤气灶中煅烧并进行简单的 实验,步骤如下:
12
(1) 通过________ (操作名称) 可以获得清液。
(2)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灰烬加水后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
(3) 向清液中吹气一段时间后,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 _______ (填化学式) 。
(4) 在工业上常用石灰乳吸收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为什么不用澄清石灰水 呢?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分析:
1. 参考答案:
(1) 过滤
(2) CaO + H2O= Ca(OH)2
(3) CaCO3
(4) 因为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吸收效率低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设计评价:
(1) 错写化学式,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弱,不能从微观本质角度认识间的共性;
(2) 错写化学方程式,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化学用语书写能力弱。
(3) 错写成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 CO2 ,对氢氧化钙性质理解太片面。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氢氧化 钙的化学式 知道同类物质在组 成上的相似性 能从微观视 角认识物质 运用“宏观-微观- 符号”三重表征的 化学思维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 获 取 少 量 信息 准确获取信息并结 合氢氧化钙性质书 写方 能用符号表 示性质 熟练应用符号表 示情境中物质的 性质
13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氢氧化 钙 的 某 个 性 质 知道氢氧化钙的多 个物理与化学性质 能 利用 性质 解释现象 能应 用物质性质 解释有关现象和 事实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文本信息阅读和工艺流程,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产的密切联系。 测评对氢氧化钙性质的认识,化学符号的书写技能,是否知道从微观视角认识碱 类的共性。
选做: 自制叶脉书签 (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 选择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
(2) 用水将树叶刷洗干净,放在约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煮沸。当叶肉呈现黄色后取出树叶,用水将树叶上 的碱液洗干净 (使用氢氧化钠时要注意安全!)
(3) 将叶子平铺在瓷砖或玻璃板上,用试管刷或软牙刷轻轻刷去叶肉。将剩 下的叶脉放在水中轻轻清洗,稍稍晾干后,夹在书中压平。
(4) 根据自己的喜好,染色并装饰,制成漂亮的“叶脉书签”。
实验前思考:
① 如何配置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②实验过程中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如何处理?
作业分析:
1.参考答案:略
2.时间要求:8 分钟
3.评价设计:
14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实践作业 有 兴 趣 没 有参 与制 作 能说出氢氧化钠 的腐蚀性,实验 操作规范 主动分享实 践 活 动 成 果,运用化 学学科知识 解释相关问 题 类比联想 同类 物质的相 关性 质,灵活迁移应 用化学知识解 决相关问题 从跨 学科角度解 决相关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身边的具体物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机会,结合 生物、美术开展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生多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 4 课时 中和反应
课时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能判断某一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 ;
2.能写出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能说出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作业内容
作业 1: ( 改编)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 其变化的方法,现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
过量的稀硫酸:
15
(1) 可观察到的宏观现象是 ;
(2) 符号表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从微观层面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4)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不考虑酚酞)。
作业分析:
1.参考答案:
(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 2NaOH+ H2SO4 = Na2SO4 + 2H2O
(3)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4) Na2 SO4 和 H2SO4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1) 错写成变红或其他颜色,对指示剂变色规律记忆模糊;
(2) 错写可能对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不清;
(3) 错写可能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认识不清;
(4) 易漏写 Na2SO4 , 没有形成物质的变化观念,化学反应中必然有新物质生 成。 易漏写 H2SO4 , 审题不清,没有注意加入的是过量的稀盐酸。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 道 无 色 酚 酞 的 变 色 规 律 知道酚酞、紫色石 蕊等常见指示剂 的变色情况 熟 练 运 用指 示 剂变 色规 律 从 物质变化 的 角度分析
(2)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知 道 个 别物 质 化 学 式 的 书写 知道多个物质化 学式的书写 能够正确书 写该反应的 方程式 能 熟 练 写出 陌 生 中和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3)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知 道 酸 中 有 氢 离 子 或 碱 中 有 氢 氧 根 离子 知 道 酸 中 有 氢 离 子和碱 中有 氢氧 根离子 认识该反应 的微观实质 认识中和反应 的微观实质
16
(4)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能 书 写 氢 氧 化 钠和 硫 酸 的 反 应 方 程 式 能书写氢氧化钠 和硫酸的反应方 程式并会判断溶 液的组成 能正确分析 出有生成物 硫酸钠和剩 余的硫酸 形成化学变化 的观念:生成物 一定有,反应物 可能有剩余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分析,能写出常见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说出中和反应的实质,能根据方程式分析判断反应后的物质成分,从“宏观- 微观-符号”三方面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作业 2: (原创) 在 2022 年合肥市化学中考实验准备期间,一次实验 结束后,忆北同学整理桌面时,准备将废液缸中铝和稀盐酸反应后
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小组同学及时制止,提醒他酸性废液可能
会污染环境,于是大家对废液展开了探究
【任务一】 确定酸性废液
1.检验废液是否呈酸性
子豪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感受到试管外壁发 烫, 认为废液有过量的酸,所以不可排放
(1) 请写出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同学们对他的观点表示质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后同学们再次加入铝片,看到有气泡产生,于是确定废液显酸性
【任务二】 处理酸性废液
2.从环保角度考虑,请你提出处理该酸性废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化学与社会责任
3.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分析:
1.参考答案:
17
(1) NaOH+ HCl = NaCl + H2O
(2)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热,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热
(3) 加入适量熟石灰 (合理即可,加入的物质不能对环境产生新的危害)
(4) 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3-4 分钟
3.评价设计:
(1) 错写可能对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不清;
(2) 错写可能对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的知识点不清楚,或未考虑到废液中有 水的存在;
(3) 错写可能酸的化学性质不清楚或缺乏重金属离子等对环境有影响的化学知 识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知 道 个 别 物 质 化 学 式的书写 知 道 多个 物 质 化 学 式的书写 能 够 正 确书 写 该 反 应的 方程 式 能熟练写出 陌 生中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知 道 氢 氧 化 钠 的 某 一条性质 知 道 氢 氧 化 钠的 多 条性质 能 够 综 合 利用 氢 氧 化 钠的 性 质 解 决 其 中 问 题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辩证全面的看待问题, 严谨系统的科学思维
(3)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知 道 酸 的 一 条 化 学 性质 知 道 酸 的 多 条 化 学 性质 知 道 酸 的多 条 化学性质,并对 比 判断 得 出 最 佳方案 会综合利 用物质的性 质模型,设计并评价实 验方案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以中考实验中废液的处理为背景,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敢于提出并 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的观点,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 保护环境的习惯,逐渐形成对化学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以及所表现 的责任担当。
18
第 5 课时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课时目标
1.能说出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会用 pH 试纸检测实验室、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3.知道溶液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等的影响。
作业内容
作业 1: (原创)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如胃液的 pH 在 0.9- 1.5 ;唾 液 (6.6-7. 1) 、 胆汁 (7. 1-7.3) 、胰液 (7.5-8.0) ,;如果出现异常,则可能导 致疾病。
医院测体液的 pH 即是测血清的 pH, pH 在 7.35-7.45 均为正常。这个范围 是因为健康的人体内存在一个复杂的缓冲调节系统,代谢的废物通过肺、肾脏等 器官排出,使体液保持弱碱性,但由于现代人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等偏酸性 的食物,容易造成人体体质的酸性化,导致身体机能减弱、新陈代谢变得缓慢、 各种代谢废物不容易排除、内脏负担加重,最常见的表现是容易疲劳、上火便秘、 感冒、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在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酸碱性食品适当搭配,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生活中常 说的酸碱性食物是以其代谢产物的酸碱性而分类的,而不是食物本身的酸碱性, 如酸性食品不是指带有酸味的食品。一般而言,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是碱性食 品,而油脂、肉类则是酸性食品。
(1) 短文中列举的正常人的体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 (2) 如何用 pH 试纸检测唾液的 pH: ; (3) 在医疗上,常用胃舒平 (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铝) 治疗胃酸过多,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性与人体的关系密切,适宜的酸碱环境对人的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B.柠檬、葡萄等有酸性的水果属于酸性食品
C.蛋白质是构成机体和修复组织的重要原料,需要大量摄入
19
D.酸性食物对人体有害,碱性食品吃的越多越好
作业分析:
1.参考答案:
(1) 胰液
(2) 收集唾液,用玻璃棒 (或胶头滴管吸取) 蘸取唾液,滴在 pH 试纸上,显色 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
(3)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4) A
2.时间要求:3-4 分钟
3.评价设计:
(1) 错写成其他物质,对 pH 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不清楚;
(2) 错写,可能用 pH 试纸测溶液 pH 的方法不清或清楚但不会用文字表述;
(3) 错写可能对该反应原理不清,或可能对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不清;
(4) 错写可能对短文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薄弱。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胰液的pH> 7 知道其他体 液的酸碱性 与 pH 的关系 从定量和定性的 角度分析溶液的 酸碱性和酸碱度 知道生活中常见物 质的酸碱性
(2)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知道可用 pH 试 纸测溶液的pH 知道用pH试 纸测溶液 pH 的规范方法 知道错误操作导 致 溶 液 pH 的偏 大或变小或不变 熟练掌握初中常 见 基本实验操作
(3)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知 道 氢 氧 化 铝 的化学式书写、 知 道 胃 酸 的主 要成分 从 中和反应 的 定 义 来 书 写 能从化学反应类 型和化学反应前 后元素守恒角度 来分析 能运用比较、归纳的 方法分别从化学反 应类型、物质组成元 素、化学反应前后元 素、原子守恒的角度 分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20
通过酸碱性与人体的关系的短文介绍,检测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认识酸 碱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实践性作业:洗发水和护发剂的酸碱性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选择几种平常使用的洗 发用品 (洗发剂、护发素、洗护合一的洗发液)
(1) 用紫甘蓝汁测这些洗发用品的酸碱性
(2) 用事先老师发的 pH 试纸再次测洗发用品的酸碱度
思考: ①说一说 溶液酸碱性与 pH 间的关系。
②查阅资料,思考从清洁效果和保护头发的角度考虑,应该怎样选择洗 护用品?
作业分析:
1.参考答案:略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实 践 性 作 业 没有做实 践性作业 知道查阅资料 总结应该选择 什么样的洗护 用品 实践并查阅 资料 归纳总结 实验操作规范, 并查阅资解释 生活中相关问 题 实践后,用图文 等 形式 写 出 调 查报告,并与人 分享表达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体会指示剂只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而 pH 试纸可以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体会 溶液酸碱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 1: (原创) 绘制手抄报 — 一起向化学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你对酸和碱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大胆发 挥你想像,绘制你心目中的“酸”和“碱”吧。
要求:体现酸、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作业分析:
1.参考答案:略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 业 1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能绘制出某种 酸和某种碱的 部分化学性质 与用途 能较完整地绘 制出多种酸和 多种碱的化学 性质与用途 能完整地绘制出 酸和碱的化学性 质与用途 能很好地整合出酸和 碱的相关知识,构建酸 碱的知识体系;思路清 晰,内容丰富,整洁美 观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以手抄报的形式归纳总结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等相关知识,自主构
建酸和碱的知识模型。
22
作业 2. (原创)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慎将浓盐酸溅在紫罗兰的 花瓣上,喜爱花的他马上进行冲洗,一会儿却发现紫色花瓣变红了。惊奇的他没 有放过这一偶然的发现,而是反复地实验,最终发现紫罗兰汁液遇到所有酸性溶 液都会变红。
经开实验的小童老师对紫罗兰也产生浓厚的兴趣,查阅资料发现,紫萝兰在 我国南部地区广泛栽培,它适合在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在 pH 为 6.5~7.0 之间 最佳。
探究:学校花坛中土壤是否适合种植紫罗兰
从花坛中取样,研成粉末,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分析,
23
A
B
C
(1)上述操作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其正确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
(2) 取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紫罗兰汁液,溶液呈______色,说明
土壤呈酸性。
(3) 经测定,该土壤溶液的 pH 为 5 ,为了适合种植紫罗兰,需对该土壤的酸 碱性进行调节,可采用的改良措施是 。
(4) 通过波义尔发现指示剂的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分析:
1.参考答案:
(1) C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读出pH
(2) 溶液变红
(3) 播撒适量的熟石灰 (草木灰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 略 (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
(1) 错写,不会用 pH 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
(2) 错写,没有准确获取文本信息错写,
(3) 错写,不会灵活地运用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3)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常用 熟石灰改 良酸性土 壤 知道用合适 的碱性物质 来改良酸性 土壤 知道酸碱性在 日常生活的应 用 从化学反应的角度 来考虑,并综合考 虑药品的安全性和 价格等因素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以化学史为背景、以种植紫罗兰为情境,测评是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
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体会溶液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
作业 3: (原创) 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一类重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以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1) 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③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④利用碳酸氢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治疗胃酸 (主要成分是盐酸) 过多
【任务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的 pH 变化
某同学提出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他 用图 1 装置,使用 pH 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 pH 的变化情况,得到图 2
24
①由图 2 分析可知,实验中胶头滴管所盛的溶液是 ,
② a 点的阳离子有 。
【任务三】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的物质变化
(2) 往稀硫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浩宇和小杰 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1 取少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 管中,加入___________ 无气泡产生 硫 酸 和 氢 氧 化 钠 发 生 了 化学反应
方案 2 取少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 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铜 ____________
作业分析:
1.参考答案:
(1) ①③
(2) 氢氧化钠溶液 H+ 和 Na+
(3) 锌粒 (合理即可) 无明显现象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1) 错写②或④ ,可能对中和反应的概念不清
(2) ①错写,可能不会根据图像的起点来分析烧杯中的溶液
25
②错写,可能不会分析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或者不会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 构成或者不会正确书写微粒的符号
(3) 错写,可能不会根据科学探究中所获取的证据进行分析推理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2) ①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识别图像少 量信息 读懂部分图像 从物质变化的 角度进行分析 从本质进行分析, 读懂图像,解决问 题
(2) ②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能分析出a 点的物质组 成 能分析出a 点 的物质组成,且 能从微观的视 角分析物质的 构成 能从微观的视 角分析物质的 构成,且能正确 书写出离子符 号 从“宏-微-符”的 视角综合认识物 质及其变化
(3) 方案 1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酸的 个别化学性 质 知道酸的多个 化学性质 会根据现象选 择合适的化学 性质 会利用酸的化学 性质模型解决实 际问题
(3) 方案 2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氧化铜 和酸能反应 知道氧化铜与 酸能反应,也能 说出生成物 会根据氧化铜 和酸的反应,正 确描述实验现 象 根据化学反应原 理正确描述反应 现象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项目式学习,从物质变化、pH变化等多角度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应用和本质,发展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实践、创 新的综合素养。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 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 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实践作业 (2) √ 中 等 原创 13 分钟
2 材料阅读 (1) (3) √ √ 易 原创
3 探究题 (4) (5) √ 较 难 原创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