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练习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 (培优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章练习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 (培优篇)(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15 20:5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培优篇)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五年级第7章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部分每吨水价格为3元,下图中能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六(1)班同学参加了一次登山活动,他们以每时2千米的速度登山,到达山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歌咏比赛,然后以每时3千米的速度下山.下面三幅图中能大致反映他们距山脚的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3.如图是去年下半年甲、乙两家专卖店扫地机器人销售量统计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专卖店去年7月份扫地机器人销售量最多
B.乙专卖店去年10月份扫地机器人销售量最少
C.甲、乙两家专卖店去年7月份扫地机器人销售量相差最大
D.甲、乙两家专卖店去年8月份扫地机器人销售量相差最小
二.填空题(共3小题)
4.李叔叔9:00驾车从甲地出发,15:00到达乙地.下面是汽车行驶情况的路程图.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   km.
(2)李叔叔上午行了   小时,下午行了   小时,中间休息了   小时.
(3)李叔叔休息前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km.
5.在一次试验活动中,小青记录了一壶水在加热过程中水温的变化情况,并把它制成了统计图。
(1)未加热时,水温是    ℃。
(2)水加热到50℃时,用了    分。
(3)烧开这壶水用了    分。
(4)如果继续加热,到第11分时,水温会到达    ℃。
6.如图表示甲乙两车行驶的情况.看图填空.
(1)甲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
(2)甲车速度比乙车速度快   %.
(3)再行20分钟,两车相距   千米.
三.判断题(共5小题)
7.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不能展示两组数据的差距.   .
8.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   .
9.任意两个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   
10.根据统计表画折线统计图,要先根据数据描点,再顺次连线.   
11.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结构完全一样.    
四.操作题(共2小题)
12.我会看。
“六一”节当天,小融一家从家里开车去相距60千米的福清永鸿动物园游玩。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中(如图),可以看出小融一家在动物园玩了    分钟,去时车速是平均每小时    千米,返回时车速是平均每小时    千米,这一趟旅程小融一家一共花了    小时。去时车速较慢,原因可能是:   。
13.下面是李红和刘明两人校运会上800米赛跑行程图,看图回答问题.
(1)跑完全程李红用了   分钟.
(2)李红到达终点后,刘明再跑   分钟才到达终点.
(3)李红平均每分钟跑   米,刘明平均每分钟跑   米.
(4)   分钟后,两人相距200米.
五.应用题(共5小题)
14.某市甲,乙两所学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图如下.
(1)哪﹣年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相差最多?相差多少人?
(2)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请你估计一下2016年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有多少人,乙校参加课外活动的有多少人?
(3)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在哪个时间段上升最多?
15.“五一”期间,李老师自驾去离家320千米的某地.图是他离家的距离与汽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
(1)他出发30分钟,离家多少千米?
(2)他出发3小时,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16.小军到离家6km远的奶奶家看望奶奶,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军途中一共休息了    次,共    分钟.
(2)小军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一共用了    小时.
17.第一小学的气象小组把某星期7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    到星期    保持不变。
(2)星期    的最高气温与前一天比相差最大。
(3)星期    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18.小强骑自行车到距家6km远的西湖去玩,根据如图的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强在西湖玩了多长时间?
(2)如果从出发起一直骑车不休息,几时几分可以到达西湖?
(3)求小强返回时骑车的速度.
19.下面是张兰四年级下期五次数学测试的成绩: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成绩/分 75 83 80 95 97
(1)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第   次到第   次成绩上升最快.
(3)张兰四年级下学期5次数学测试平均分是   .
20.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    毫米。
(2)甲、乙两地    月降水量相差最大,相差    毫米。
(3)二月份甲地的降水量是乙地的。
21.下图反映的是男、女生在不同阶段的平均身高的统计情况。
(1)13岁前,男、女生平均身高相比,   身高较高。
(2)男生平均    岁至    岁身高增长最快,女生平均    岁至    岁身高增长最快。
(3)男、女生平均身高    岁相差最大,大约相差    cm。
(培优篇)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五年级第7章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部分每吨水价格为3元,下图中能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解答】解:由分析知: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每吨价格为2.5元;
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
上面4幅图中能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C;
故选:C。
2.六(1)班同学参加了一次登山活动,他们以每时2千米的速度登山,到达山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歌咏比赛,然后以每时3千米的速度下山.下面三幅图中能大致反映他们距山脚的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解答】解:首先排除图B,因为图B描述的逐渐上升,不符合题意。再排除图A,因为图A 描述的是上升用是时间比下山用的时间少,不符合题意。只有图C能大致反映他们距山脚的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故选:C。
3.如图是去年下半年甲、乙两家专卖店扫地机器人销售量统计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专卖店去年7月份扫地机器人销售量最多
B.乙专卖店去年10月份扫地机器人销售量最少
C.甲、乙两家专卖店去年7月份扫地机器人销售量相差最大
D.甲、乙两家专卖店去年8月份扫地机器人销售量相差最小
【解答】解:7月85﹣50=35(台)
8月80﹣70=10(台)
9月78﹣52=26(台)
10月72﹣48=24(台)
11月70﹣55=15(台)
12月73﹣65=8(台)
甲、乙两家专卖店去年12月份扫地机器人销售量相差最小。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4.李叔叔9:00驾车从甲地出发,15:00到达乙地.下面是汽车行驶情况的路程图.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 220 km.
(2)李叔叔上午行了 3 小时,下午行了 1 小时,中间休息了 2 小时.
(3)李叔叔休息前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50 km.
【解答】解:(1)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220千米.
(2)李叔叔上午行了3小时,下午行了1小时,中间信息了2小时.
(3)150÷3=50(千米/时)
答:李叔叔休息前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驶50千米.
故答案为:220;3、1、2;50.
5.在一次试验活动中,小青记录了一壶水在加热过程中水温的变化情况,并把它制成了统计图。
(1)未加热时,水温是  20 ℃。
(2)水加热到50℃时,用了  5 分。
(3)烧开这壶水用了  10 分。
(4)如果继续加热,到第11分时,水温会到达  100 ℃。
【解答】解:(1)未加热时,水温是20℃。
(2)水加热到50℃时,用了5分钟。
(3)烧开这壶水用了10分钟。
(4)在标准大气压下,如果继续加热,到第11分钟,水温是100℃。
故答案为:20;5;10;100。
6.如图表示甲乙两车行驶的情况.看图填空.
(1)甲车的速度是 84 千米/时.
(2)甲车速度比乙车速度快 16.7 %.
(3)再行20分钟,两车相距 24 千米.
【解答】解:(1)甲车速度:2:40﹣1:00=1:40=(小时)
140÷=84(千米/时)
答:甲车的速度是84千米/时;
(2)乙车速度:2:40﹣1:00=1:40=(小时)
120÷=72(千米/时)
(84﹣72)÷72×100%
=12÷72×100%
=16.7%
答:甲车速度比乙车速度快16.7%;
(3)20分钟=小时,
84×﹣72×
=28﹣24
=4(千米),
4+(140﹣120)
=4+20
=24(千米),
答:再行20分钟,两车相距24千米.
故答案为:(1)84;(2)16.7;(3)24.
三.判断题(共5小题)
7.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不能展示两组数据的差距. √ .
【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更有利于对比数据,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故答案为:√.
8.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 √ .
【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可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因此,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9.任意两个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 × 
【解答】解:任何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都能分成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但是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一定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只有两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图才能合成一个复式统计图。
因此,任意两个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0.根据统计表画折线统计图,要先根据数据描点,再顺次连线. √ 
【解答】解:根据统计表画折线统计图,要先根据数据描点,再顺次连线.
故答案为:√.
11.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结构完全一样.  √ 
【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种,
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完全一样,
只是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一条线,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以上的线,一般都是以虚线和实线出现的.
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更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结构完全一样.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四.操作题(共2小题)
12.我会看。
“六一”节当天,小融一家从家里开车去相距60千米的福清永鸿动物园游玩。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中(如图),可以看出小融一家在动物园玩了  60 分钟,去时车速是平均每小时  60 千米,返回时车速是平均每小时  90 千米,这一趟旅程小融一家一共花了  4 小时。去时车速较慢,原因可能是: 早晨上班的高峰期,车辆多导致的。 。
【解答】解:200﹣60=120(分)
60分=1小时,
40分=小时
60÷1=60(千米/时)
60÷
=60×
=90(千米/时)
240分=4小时
答:小融一家在动物园玩了60分钟,去时车速是平均每小时60千米,返回时车速是平均每小时90千米,这一趟旅程小融一家一共花了4小时。去时车速较慢,原因可能是:早晨上班的高峰期,车辆多导致的。
故答案为:60,60,90,4,早晨上班的高峰期,车辆多导致的。
13.下面是李红和刘明两人校运会上800米赛跑行程图,看图回答问题.
(1)跑完全程李红用了 3 分钟.
(2)李红到达终点后,刘明再跑 1 分钟才到达终点.
(3)李红平均每分钟跑  米,刘明平均每分钟跑 200 米.
(4) 3 分钟后,两人相距200米.
【解答】解:(1)通过统计图观察可知,李红跑完全程用了3分钟,
(2)4﹣3=1(分钟);
答:李红到达终点后,刘明再跑2分钟才能到达终点;
(3)800÷3=(米),
800÷4=200(米),
答:李红的平均速度是米,刘明的平均速度是200米.
(4)200÷(﹣200)=3(分钟);
答:3分钟后两人相距200米.
故答案为:(1)3;(2)1;(3)266,200;(4)3.
五.应用题(共5小题)
14.某市甲,乙两所学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图如下.
(1)哪﹣年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相差最多?相差多少人?
(2)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请你估计一下2016年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有多少人,乙校参加课外活动的有多少人?
(3)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在哪个时间段上升最多?
【解答】解:(1)2000﹣1250=750(人)
答:2015年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相差最多,相差750人.
(2)根据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的人数,我估计2016年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约有2800人;乙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约有1500人.
(3)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在2015年上升最多.
15.“五一”期间,李老师自驾去离家320千米的某地.图是他离家的距离与汽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
(1)他出发30分钟,离家多少千米?
(2)他出发3小时,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解答】解:(1)30分钟=0.5小时,
200÷2.5×0.5
=80×0.5
=40(千米);
答:离家40千米.
(2)320﹣200÷2.5×3
=320﹣80×3
=320﹣240
=80(千米);
答:离目的地还有80千米.
16.小军到离家6km远的奶奶家看望奶奶,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军途中一共休息了  2 次,共  30 分钟.
(2)小军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一共用了  3.5 小时.
【解答】解:(1)15+15=30(分钟)
答:小军在途中一共休息了2次,共30分钟.
(2)11时﹣7时30分=3时30分
3时30分=3.5小时
答:小军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一共用了3.5小时.
故答案为:2,30;3.5.
17.第一小学的气象小组把某星期7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  三 到星期  五 保持不变。
(2)星期  三 的最高气温与前一天比相差最大。
(3)星期  日 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解答】解:(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三到星期五保持不变;
(2)星期三的最高气温与前一天比相差最大;
(3)星期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故答案为:三,五;三;日。
18.小强骑自行车到距家6km远的西湖去玩,根据如图的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强在西湖玩了多长时间?
(2)如果从出发起一直骑车不休息,几时几分可以到达西湖?
(3)求小强返回时骑车的速度.
【解答】解:(1)小强从14时~14时30分,在西湖玩了30分钟.
(2)如果从出发起一直骑车不休息,只需要30分钟就到,所以13时30分可以到达西湖.
(3)6千米=6000米
6000÷30=200(米/分)
答:小强返回时骑车的速度是每分钟行驶200米.
六.解答题(共3小题)
19.下面是张兰四年级下期五次数学测试的成绩: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成绩/分 75 83 80 95 97
(1)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第 三 次到第 四 次成绩上升最快.
(3)张兰四年级下学期5次数学测试平均分是 86分 .
【解答】解:(1)作图如下:
(2)答:第三次到第四次成绩上升最快.
(3)(75+83+80+95+97)÷5
=430÷5
=86(分),
答:张兰四年级下学期5次数学测试平均分是86分.
故答案为:三、四,86分.
20.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  45 毫米。
(2)甲、乙两地  五 月降水量相差最大,相差  210 毫米。
(3)二月份甲地的降水量是乙地的。
【解答】解:(1)545﹣500=45(毫米)
答: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45毫米。
(2)565﹣355=210(毫米)
答:甲、乙两地五月降水量相差最大,相差210毫米。
(3)300÷372=
答:二月份甲地的降水量是乙地的。
故答案为:45;五,210。
21.下图反映的是男、女生在不同阶段的平均身高的统计情况。
(1)13岁前,男、女生平均身高相比, 女生 身高较高。
(2)男生平均  13 岁至  15 岁身高增长最快,女生平均  11 岁至  13 岁身高增长最快。
(3)男、女生平均身高  13 岁相差最大,大约相差  10 cm。
【解答】解:(1)13岁前,男、女生平均身高相比,女生较高。
(2)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男生平均13至15岁身高增长最快,女生平均11岁至13岁身高增长最快。
(3)150﹣140=10(厘米)
答:男、女生平均身高13岁相差最大,相差10厘米。
故答案为:女生;13,15,11,13;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