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发展时间与概况,了解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独特的额阿拉伯文化。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原因、概况及后来逐步统一阿拉伯半岛;正确看待阿拉伯帝国扩张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家国情怀:了解阿拉伯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体会文明的多样性。
2022年课程标准: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以及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导入新课
地理位置:
三洲五海之地
自然环境:
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 绝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草地
生活方式:
游牧经商为主
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7世纪,几乎与东方的大唐王朝同时,阿拉伯帝国崛起于中东。古称大食。
732年,穆斯林军队穿越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由于到达了其扩张的极限,在普瓦提埃战役为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所击败。
7世纪30年代,阿拉伯人在短短的20年间征服了半个拜占庭帝国。
伊斯兰教的形成与国家的统一是同步进行的有政教合一的特点
今天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22个。
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
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
阿拉伯半岛地形图
阿拉伯半岛
材料1:辽阔的沙漠和氏族社会的环境中,阿拉伯人过着一种动荡的生活。……各氏族、部落为争夺牧场、水源和牲畜等财物,经常发生战争。……社会分化,劫掠战争和无休止的血亲复仇战争,加剧了社会不安的气氛.—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历史》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地中海
非洲
阿拉伯半岛
亚洲
里海
黑海
欧洲
通过观察地图,想一想,阿拉伯人为什么会争夺水源与牧场
阿拉伯整个半岛都是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大部分地区被沙漠和草原所覆盖,自然环境恶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仇杀。
材料2:原始宗教占据统治地位,泛神思想和自然崇拜颇为盛行。当时,敬奉安拉的宗教意识已经存在。然而,敬奉安拉并不排斥多神崇拜。——哈全安《中东史》
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
得到启示的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意为“和平”和“顺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
三洲五海之地
热带沙漠气候
绝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草地
经商为生
商路受阻
炎热干旱
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六、七世纪之交,各部落之间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仇杀社会矛盾十分激烈;
多神崇拜,不利于统一
人们渴望统一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游牧生活
伊斯兰教的创建
归纳:
2、创立:
时间:
人物:
神灵:
圣地:
信徒:
经典:
7世纪(610年)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约570-632)出生于麦加城,幼年丧失父母,12岁随叔父的商队来往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见多识广,25岁与麦加富孀结婚。此后,他潜心思考社会与人生问题,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和平”和“顺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
安拉
麦加、麦地那
穆斯林
《古兰经》
3、伊斯兰教的教义:
、“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人的一切也都是安拉赐予的,只有生前服从安拉,死后才能进入天堂。”
、“每个穆斯林是另一个穆斯林的兄弟(姊妹),所有穆斯林都是一族。”
、“真主命令人们把斋,以便让富人穷人平等”
、信仰知识等等。
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是穆罕默德言论的汇编。
《古兰经》首页是埃及皇后授权设计的,它不仅体现了高超的书法艺术,而且装饰的几何图形也极为精致。装祯的精美,表明《古兰经》在穆斯林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4、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
七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在麦加传教,遭到反对。
622年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630年,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半岛各部落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公社内外事务需听从穆罕默德决定
成员皆兄弟姐妹
禁止相互仇杀
氏族公社
穆斯林公社
部落血缘
战争不断
阶级分化、贫富差距
“政教合一 ” 是政权与宗教紧密结合为一体 ,两者不可分割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国家的精神支柱 ,其经典 《 古兰经 》 宣扬的宗教教义是国家法律的基础, 是国家行为的指导思想 。穆罕默德是国家首脑,又是宗教领袖和军事统帅,就是阿拉伯国家“政教合一 ”的具体表现 。
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圣战
伊斯兰教成为了社会动荡中人民精神的寄
托,也由此点燃了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圣战。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战争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守为攻,拦截麦加贵族的商
队;第二阶段是通过传教和圣战,不断强
大麦地那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力量。
战争性质:一场以宗教革命为动力的统一战争
630年穆罕默德战领麦加。阿拉伯半岛基
本统一。
知识拓展
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萨冷。
麦加(第一圣地)伊斯兰教的发
祥地。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中心。
麦地那,穆罕默德在此壮大势力
并病逝。伊斯兰教第二圣城。
麦加被誉为“诸城之母”
耶路撒冷,在此地踏巨石骑马升天,接受天启,黎明重返麦加。
耶路撒冷老城圆顶清真寺
麦地那的库巴清真寺
4、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为斋月,穆斯林只能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食,白天不能吃饭喝水,称为守斋。斋月结束的次日即行开斋,为开斋节,并举行会礼和庆祝活动,也是中国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民族的共同节日。开斋节那天,身着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做礼拜。人们走访亲友,互相馈赠礼品,互相祝福。
宰牲节(12月10日)
相传先知易卜拉欣曾受安拉的“启示”,要他宰杀亲生儿子作为“牺牲”,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顺从执行“启示”的一刹那,安拉又差天使送来一只黑头白羊代作“牺牲”。伊斯兰教继承这一习俗,规定这天为“宰牲节”。穆斯林每逢这一节日,也是沐浴盛装,到各清真寺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宰杀牛、羊、骆驼,除了自食以外,互相馈赠,或送给清真寺,以示纪念。
宗教 产生时间 诞生地 创始人 经典 教义 节日
佛教
基督教
伊斯 兰教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初
古印度
巴勒斯坦
阿拉伯半岛
(麦加)
乔达摩·悉达多
耶稣
穆罕默德
《大藏经》
《圣经》
《古兰经》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忍受苦难
死后升入天堂
独尊安拉
浴佛节
圣诞节
复活节
开斋节
世界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共同点:
都诞生于亚洲;都是在社会矛盾重重,人们渴望自由、平等、幸福的情况下产生的;都在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都被统治阶级利用;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7世纪以来,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其他中亚人,通过海陆两路来到我国,长期居住下来,与当地汉族和迁居而来的西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了元朝,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直击中考
1.(2023·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是一种社会和政治体系以及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它是阿拉伯文明独特的印记。”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2.(2020·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
A.基督教、道教 B.基督教、犹太教
C.伊斯兰教、道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
C
D
二、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过程
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任者称为“哈里发”继续扩张,南征北战,疆域不断扩大
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为专制政体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地方设总督,但税收与司法权直属中央。
北非
埃及
西班牙
叙利亚
阿富汗,印度西北部
波斯
①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
②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③在西线,阿拉伯人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④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阿拉伯人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唯一一次正面交锋
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位于中亚,是大唐时期安西都护府所属地。
阿拉伯帝国在灭亡了波斯萨珊王朝后,已经与唐王朝为
邻。并不断侵袭大唐属地。
751年(唐玄宗时期)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从长安带领
三万精锐出发,远赴西域作战。唐军的步兵阵法在怛罗
斯城下与阿拉伯的骑兵阵法交战,每天都能杀敌数千得
胜而归。第五天高仙芝下令攻城之时,对方的大批援兵
到了。怛罗斯之战,最终以大唐的战败而告终。
此战以后,阿拉伯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
阿拉伯帝国
大唐帝国
高仙芝
2、阿拉伯帝国形成:
时间:
版图:
8世纪中期
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为什么阿拉伯的战士能如潮水般涌出阿拉伯半岛进行征战?
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使阿拉伯人空前团结,士气高昂。
影响: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东到
印度河流域
西临
大西洋
北接
黑海与里海
西南
尼罗河下游
南包
整个半岛
地跨亚、欧、非,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大食国",唯一与中国大唐相提并论的国家
人类历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
波斯帝国(前550~前330 )
亚历山大帝国(前334年-前323年)
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
奥斯曼帝国(1299年 -1922年)
(时空:西汉—明朝)
(时空:唐朝—元朝)
(时空:中国春秋战国)
(时空:西汉—魏晋)
大秦
列举世界历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蒙古帝国大军攻破
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拉情形
从9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力,以及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力。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3、阿拉伯帝国灭亡
合作探究: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建立有何关系?
阿拉伯
帝国
伊斯兰教
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振兴。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进一步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相互促进
直击中考
1.(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因为阿拉伯人,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了自己失落已久的古老文明,点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材料主要说明阿拉伯人( )
A.排斥外来文化 B.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
C.传播东方文化 D.深度融合东西方文化
2.(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世界古代史上,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和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征服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刺激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促进了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
C
三、阿拉伯文化
(1)数学方面:
①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
②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代数学之父——花拉子密
1、表现
花刺子密: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曾对本初子午线一度之长进行测量,据此推算地球的圆周和体积;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表”。著有《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2)、医学:
拉齐斯:《医学集成》
“穆斯林医学之父”
伊本·西那:《医典》
“世界医学之父”
《医学集成》与《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阿拉伯医学解剖图
(3)、文学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译为《天方夜谭》,该书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渔夫和魔鬼》《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伯达航海旅行记》是其中的名篇。
《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书名源于一个传奇故事:古代有一个地处东方的萨桑国,国王生性残暴,他每天娶一名少女做王后,只过一夜,天亮便杀掉再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同胞,自愿嫁给国王。她借讲故事吸引国王的好奇心,每次讲到动人处刚好天亮,国王想听故事,不忍杀她。这样日复一日讲了一千零一夜晚,最后终于使国王悔悟,弃恶从善。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译为《天方夜谭》,以波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后又吸收印度、希腊、埃及等童话寓言以及大量阿拉伯故事而成,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并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2、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材料一:哈里发马门在巴格达创立规模宏伟的智慧宫,不惜重金延揽人才......在智慧宫里,汇聚了众多学者
材料二: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①哈里发重视知识
②地理位置优越,是文化荟萃之地
③政局稳定,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材料三: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他们继承了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上盛极一时的古代文明,又吸收而且同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特征。
④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百年翻译运动
从8世纪中后期到10世纪前期约150年的时间里,一批阿拉伯
学者广泛地翻译了古印度、波斯和希腊等文明地区的书籍,史称“百年翻译运动”。
8C中后期
10C前期
百年翻 译运动
哈里发哈伦:
在位期间重视帝国的文化建设,百年翻译运动拉开序幕并逐渐形成声势。
哈里发麦蒙:
将几代哈里发搜求到的学术瑰宝,集中存放在一所规模宏伟的学术中心,
名之为“智慧宫” 。在他的超常支持下,百年翻译运动迎来黄金时期。
哈里发哈伦786-809在位
波斯著作(天文学医学)
哈里发麦蒙813-833在位
古希腊著作(哲学自然科学)
哈里发麦蒙以译出书稿同等重量的黄金来支付稿酬。
当欧洲笼罩于基督教的黑暗之时,以伊斯兰为特征的阿拉伯帝国的文明光芒璀璨,成绩斐然。
——《阿拉伯帝国的礼物:科学地位与学者评价》
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现代的欧洲文明就根本不会出现,这是极其可能的;绝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他们,欧洲便不会扮演那么一种超越所有先进进步阶段的角色。
——罗伯特·伯瑞弗尔特《构建人性》
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的时候,阿拉伯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之所以能眼光看到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阿拉伯巨人的肩膀上。
——尼克松《抓住时机》
3、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西方谚语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架起了一座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和平交往:
鉴真、玄奘、张謇、郑和
暴力冲突:
亚历山大东征
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恩格斯则在《德国农民战争》
直击中考
1.(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阿拉伯帝国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材料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
A.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
C.统治者轻视人才教育 D.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
2.(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阿拉伯人( )
A.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传播了欧洲文明的成果 D.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B
D
3.(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指出:中阿互相欣赏,互学互鉴,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下列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是( )
A.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
B.《医典》、《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
C.《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
D.《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帕特农神庙
B
本课小结
伊斯兰教的创立
阿拉伯半岛统一
阿拉伯文化
促进
时间:
创始人:
教义:
圣城:
阿拉伯帝国
时间:
特点:
疆域:
成就:数学、医学、文学《天方夜谭》
评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推动传播
促进
7世纪初
穆罕默德
独信安拉
麦加
8世纪中期
政教合一
横跨三洲
阿拉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