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课后练习+同步练习:3 蜡 烛(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课后练习+同步练习:3 蜡 烛(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7 16:10:04

文档简介

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拂晓(  )  地窖(  )  瓦砾(  )
匍匐(  )(  )      腋窝(  )
2.填空。
《蜡烛》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籍)的________。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蜡烛”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处对战死的苏联士兵的肖像描写,都是透过老人的眼来写的,试着说出当时老妇人心里最想说的话。
4.请运用下列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语言流畅、中心明确的话,词语的位置可以调换,相信你能行!
拂晓 肃穆 鞠躬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①“二战”结束后,德国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②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他两岁的孩子正伸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
③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因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邻居没人理解她,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把孩子扔掉。
④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 ( http: / / www.21cnjy.com )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心存芥蒂,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可是,艾娜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一个小天使。”
⑤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邻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们的行动已不偏激了,但是还有人常常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格古怪,常常以搞恶作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⑥半个月后,几乎发疯的艾娜费尽周折 ( http: / / www.21cnjy.com ),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的面前时,艾娜紧紧地护着孩子,祈求邻居们说:“给他点爱吧,他也会是一个可爱的天使的。”
⑦孩子就在那个时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充斥着幼小的心灵。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偿就是爱,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⑧从此,他痛改前非,认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人。在别人的诋毁和侮辱面前,他不再针锋相对,在别人有困难时,他又总是不计前嫌,乐于助人,并友善地与人相处,礼貌待人——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小小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给了自己一份母亲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别人!
⑨中学快毕业那年,别的同伴都断断续 ( http: / / www.21cnjy.com )续地收到一些礼物。可他什么也没有,他的母亲艾娜依旧日夜操劳,他开始有一丝失落,不知道自己的出生究竟是对是错。
⑩终于,毕业典礼如期举行。校长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人的名字,然后这个人就走上台,那一刻是多么神圣而骄傲!作为一个“纳粹”的儿子,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是不容易,他多想对世界大喊——我毕业了!
“雅克里……”他听到校长在念自己的名字,他沉重地移动步子,沮丧地向台上走去,“雅克里,祝贺你正式毕业。”这时,雅克里听到台下掌声如潮,他回过头,看见自己的母亲艾娜和许许多多的邻居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台下,正粲然地冲着他微笑。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观看他的毕业典礼,这在该校可是史无前例的。
“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雅克里在台上激动得只说了这么一句毕业发言。
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样的年代,一个纳粹战犯的儿子受到如此的礼遇的确罕见,如果说这算得上一个奇迹的话,那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位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
5.本文的叙述顺序是: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体现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有(依次答出三处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雅克里被邻居送往教养院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
7.阅读第⑧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雅克里是如何“痛改前非,认真做人”的?
(2)支撑他这样做的信念是什么?
8.第 段中雅克里激动地说:“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你认为“最好的礼物”的含义是什么?
三、综合运用
9.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班级拟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活动,完成下列试题。
(1)“武”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许慎认为“武” 是典型的会意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
(2)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一句与战争相关的诗词名句;列举一部战争题材小说以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及其中一场战役。
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事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ú jiào lì pú fú yè
2.前苏联 西蒙诺夫 老妇人(老玛利·育乞西) 母亲的眼泪
3.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让你孤零零地独自在这儿……
提示:联系背景,意思符合即可。
4.示例:拂晓时分,祭扫 ( http: / / www.21cnjy.com )烈士陵园的人们已经聚集在大厅中,瞻仰烈士遗容,缅怀烈士精神,整个大厅一片肃穆。临走时,每个人又再一次鞠躬,表达对烈士深深的敬意。
提示:“拂晓”点明了时间,“肃穆”“鞠躬”表明环境气氛的严肃。
5.顺叙 “二战”结束后 第二天 孩子长大了 直到有一天 半个月后 从此 中学快毕业那年 终于,毕业典礼如期举行(依次答出三处即可)
提示:记叙顺序有顺叙、插叙、倒叙等,找出段落中有标志性的词语不难判断。
6.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 他是纳粹战犯的儿子,受到人们的歧视,因此变得性情古怪,常常以恶作剧为乐
提示:联系孩子的出身、境遇、性格来回答。
7.(1)在别人的诋毁和侮辱面前,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再针锋相对,在别人有困难时,他又总是不计前嫌,乐于助人,并友善地与人相处,礼貌待人。(2)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给了自己一份母亲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别人!
8.最好的礼物是别人对他的理解、尊重和关爱。
提示:根据人们在他毕业时对他的态度来理解。
9.(1)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的美好情感。(2)示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亮剑》 李云龙 淮海战役3 蜡 烛
一、字音字形
fú(拂)晓  耸立(sǒng)  瓦砾(lì)
地jiào(窖) 匍匐(pú fú) 腋窝(yè)
烛芯(xīn) 闪烁(shuò) 肃mù(穆)
永垂不xiǔ(朽)
二、重要词语
1.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2.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3.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4.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三、作家介绍
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诗集《友与敌》,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等。1949年访问中国,并于次年出版了描写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一书。
四、文体知识
通讯,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消息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1.以“蜡烛”为题的用意探究。
点拨:从文章结构的角度看,故事的主要情节与蜡 ( http: / / www.21cnjy.com )烛密切相关,一位被战火毁掉了家和大半条生命的老妇人,把所有的爱连同那一对凝结着她爱情的蜡烛献给了一位牺牲的苏联红军。从表现手法上看,“蜡烛”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象征了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烈士的哀思,象征了南斯拉夫老妇人和苏联红军战士之间的母子深情,象征了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象征和平、希望和胜利。
2.重点语句含义探究。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 ( http: / / www.21cnjy.com )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点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炸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的铁器”“烧死了的树木”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勾画了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她的结婚的花烛”点出了蜡烛的珍贵,突出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南斯拉夫母亲”“苏联青年”的称呼揭示了这种母子感情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
3.核心图解3 蜡 烛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3)题。
fú(____)晓的时候,老玛利·育乞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慢慢爬出地窖(  )。她不会pú fú(  )前进,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着身子,颤巍巍(  )地向方场上走去。她太衰老了,走进方场的时候,她已经精疲力劫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fú(  )晓   ②地窖(  )
③pú fú(  ) ④颤巍巍(  )
(2)找出文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3)解释画线的词语。
2.对下列各句所用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环境描写)
B.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动作描写)
C.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动作描写)
D.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看呀!”那红军说。(语言描写)
3.由下列情节揣摩老妇人的内心活动。
例如: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不顾生死。
(1)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
(2)保护遗体——
(3)烛光闪烁——
4.课文中11次写到炮火,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9题。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5.“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中“又”的作用是什么?
6.第四段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表现了老妇人怎样的心理?
7.第五段说“他们小声地谈论着”,试想象他们可能在谈论的内容。
8.为什么作者在最后两段把“老妇人”改为“母亲”?
9.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文字的理解。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0~13题。
圣诞夜休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它发生在1944年圣诞夜。
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区有间小木屋,住着一户人家,娘俩是为了逃避盟军轰炸才躲到这儿来的。
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母亲慌忙吹 ( http: / / www.21cnjy.com )熄蜡烛,打开了门。门外站着头戴钢盔的士兵,身后还有一个人躺在地上,血染红了雪。其中一人操着听不懂的语言,母亲马上知道他们是美国兵——德国的敌人。
美国兵不懂德语,母子俩又不懂英语,幸好双方都能讲几句法语。母亲瞧着那伤得很重的美国兵,终于动了恻隐之心。
两个美国兵一个叫杰姆,另一个叫洛宾,伤兵叫哈瑞。他们与自己的部队(第一军)失散了,在森林里乱闯了3天,饥寒交迫,走投无路。
母亲吩咐儿子:“去把赫尔曼捉来,还要6个马铃薯。”赫尔曼指的是那唯一留着的公鸡,本来打算等被征去当民防消防员的父亲回家过节时一同享用的。
正在布置餐桌时,又有人敲门,这次,门外站着4个德国兵。
儿子吓得浑身不能动弹,因为窝藏敌军是要作为叛国罪论处的。母亲虽然也害怕,可还是镇静地迎上去,说:“圣诞快乐!”
“我们找不到部队。能在这里休息一下吗?”带队的下士问。
“当然,”母亲说,“还可以吃一顿热饭。可是这儿还有三位客人,你们也许不会把他们当做朋友。我们要过圣诞夜,不准在这里开枪。”
“是美国兵吗?”
“听着,”母亲严肃地说着,“你们,还有里面的几个,都可以做我的儿子。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
4个德国兵一时呆住了。母亲拍了几下手:“话已经说够了,请进,把枪支放在屋角的柴堆上,该吃晚餐了!”
德国兵恍恍惚惚,听话地放下了全部武装,美国兵也照样做了。
德国兵和美国兵紧张地挤在小屋里,表情十分尴尬。母亲神态自若:“这下,赫尔曼可能不够分配了,快去再拿些马铃薯和燕麦来,孩子们都饿坏了。”
当儿子从储藏室回到屋里,发现一个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兵正在检查哈瑞的伤口,不共戴天的仇人仿佛成了一家人。这种奇特的休战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母子俩用两根竹竿和仅有的台布制成一副担架,让哈瑞躺上去,随后把客人们送出门外。德国下士指着地图指点美国兵怎样走到自己的防线去。然后,互相握手道别。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
德国兵和美国兵朝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白茫茫的森林里……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11.母亲说:“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这句话中的“这回事”指什么?“孩子们都饿坏了”中的“孩子们”指的是谁?
12.“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请说说母亲“激动”的原因是什么。
13.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德国母亲勇救美国士兵的举动?
【表达交流】
14.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离我们并不遥远。科特迪瓦发生内战,利比亚遭受多国部队空袭。战争到底是推动还是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为此,八年级一班举行了一场关于战争作用的辩论会,下面是正方观点,请你代表反方进行辩论。
正方:我方认为战争推动了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的发展。如果没有秦灭六国的战争,就没有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出于战争需要、源于美国军队之间信息传递的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平台。
反方:
【体验中考】
15.(2011·四川达州中考)综合性学习。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66周年,凤凰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栏目里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请你从上面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60字左下的导读文字。
参考答案
1. 答案:(1)①拂 ②jiào ③匍匐 ④wēi
(2)劫—竭 (3)天快亮的时候。
2. 答案:C
3. 参考答案:(1)老妇人力量的源泉是对战士的爱。(2)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多深厚啊!(3)老妇人的无私奉献。
4. 参考答案:课文中11次写到炮火,为老妇人的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凸显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5. 参考答案:“又”表明老妇人已经奉献出了一支,这是珍藏的另外一支蜡烛,再次奉献表现了老妇人更珍重南、苏情谊,更感激和疼惜年轻的士兵。
6. 参考答案: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深一鞠躬”表达了老妇人对苏联士兵的援助的感激,“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表明老妇人献出自己珍藏了45年的结婚的喜烛祭奠亡灵,看到苏联士兵到来后的安心与慰藉。
7. 参考答案:可能在表达对老妇人的感激之情,可能在赞扬老妇人的勇敢及对友谊的珍视。
8. 参考答案:作者从一个苏联人的角度表示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高敬意。
9.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讴歌南斯拉夫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它建立在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10. 参考答案:一位德国母亲收留交战的美、德士兵,平安地度过了一个圣诞夜。
11. 参考答案:“这回事”指相互为交战双方这一事实;“孩子们”指德国兵和美国兵。
12. 参考答案:“母亲”亲眼看到不共戴天的敌人能够友好相处,非常高兴,她相信人民之间没有仇恨,战争会很快结束的,所以很激动。
13. 参考答案:文中的母亲是个勇 ( http: / / www.21cnjy.com )敢、慈爱、富有同情心、有着博大胸怀的人。虽然她是德国人,但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她痛恨战争,渴望和平。因此,当美国士兵向她求救时,她才会置生死于度外,收留了他们,并杀掉家中唯一的公鸡来款待他们。这位德国母亲是伟大而可敬的。
14. 参考答案:我方认为战争不会推动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的发展。“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君不见凡发生过战争的地方,硝烟散尽,满眼荒芜,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战争给当地的生产带来了破坏性的打击,使得社会停止发展,甚至倒退。今日的阿富汗,人们流离失所,经济重建困难重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5. 参考示例:【栏目一】这里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到的是炮火与屠刀下鲜红的血,感受到的是炮火与炮火对峙的悲壮,刻在我们心里的是祖国母亲屈辱和伤痛的泪。战争,我们不需要!
【栏目二】战争文化是血泪滋养的文化,兵法谋略究竟是用来杀戮还是用来消除仇恨的?人类为什么非要拥有这些智慧?是为了厮杀,还是为了自杀?
【栏目三】当我们正在公园漫步的时候,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的时候,在很远的地方,我们的同龄人正在饱受战火的煎熬,流血流泪,无家可归。
【栏目四】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彼此挚爱着的亲人。我们的心灵应该洋溢着暖暖的春意,我们的脸上应该折射出人生的甜蜜,记住:爱是幸福,恨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