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了解地区
第七章 了解地区
第二节 南亚
第2课时 宗教与社会 人口与经济
测试时间:15分钟
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2
一、选择题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南亚地区就是世界许多宗教的发源地。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宗教发源于南亚地区的是( )
①基督教 ②伊斯兰教 ③佛教 ④印度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南亚国家与其盛行的宗教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印度—佛教 B.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C.尼泊尔—印度教 D.不丹—佛教
3.某同学收集了关于印度的四条信息,其中有误的是( )
A B C D
【人地协调观】读“印度降水分布图”和“印度农业分布略图”,完成4—6题。
印度降水分布图 印度农业分布略图
4.(2023山东滨州滨城期中)图中哪些信息说明了印度热量丰富( )
A. 地形、经度 B. 纬度、河流
C. 农作物、纬度 D. 农作物、降水量
5.(2023山东滨州滨城期中)不同区域年降水量不同,其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反映了各农作物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读图比较棉花和茶叶对水分需求,正确的是( )
A. 棉花对水分的需求量更高 B. 茶叶对水分的需求量更高
C. 棉花和茶叶的需求量一样高 D. 无法确定
6.(2023山东滨州滨城期中改编)关于图中四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首都新德里,最大海港城市 B. ②—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
C. ③—位于印度河三角洲地区 D. ③—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综合思维】热带季风气候对南亚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读南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图1)和南亚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图2),完成7—8题。
图1 图2
7.(2023山东菏泽定陶期中)降水对南亚主要农作物分布的影响,表现为( )
A. 水稻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沿海地区,这里降水较多
B. 小麦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地区,这里降水较少
C. 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这里降水较少
D. 黄麻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地区,这里降水丰富
8.(2023山东菏泽定陶期中)西南季风决定着南亚农业的丰歉,下图中a、b、c、d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 偏多 偏少 旱灾 较长 B. 适中 偏多 涝灾 较短
C. 偏少 适中 涝灾 较短 D. 适中 偏少 旱灾 较长
【新特色·区域对比】图1为中南半岛示意图,图2为印度半岛示意图,从地理角度来看,这两大半岛有很多相似之处。完成9—10题。
图1 图2
9.(2023山西晋中期末)关于两大半岛相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高原地形为主 B.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C.城市都位于沿海 D.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10.(2023山西晋中期末)两地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 )
A.山地地形,崎岖不平 B.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C.气候湿热,水热充足 D.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
二、综合题
11.【跨学科·历史】结合下列材料并读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回答问题。
材料 《西游记》中描写的唐僧,就是中国唐代的高僧玄奘。玄奘于公元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8月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5万余里,到达天竺国那烂陀寺学习。后来,又游学天竺国很多地方。公元645年2月(唐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到长安。
图1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 图2南亚沿78°E的地形剖面图
(1)玄奘所去的天竺国经过了图2中的_____地区(选填“a”“b”或“c”)。
(2)玄奘西天取经从长安出发时,此时天竺国盛行________(填风向)风。
(3)玄奘回国途经的河流①、②中流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填代码)。
(4)假如你去南亚地区旅游,不可能看到下述哪种情景( )
A.白种人在清真寺里虔诚地诵读《古兰经》
B.风格独特、造型优美的泰姬陵
C.数量巨大的华人华侨
D.巴基斯坦的人们用印度河的河水灌溉农田
12.【地理实践力】(2023山西太原期末)人口大国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最新报告,2023年,印度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农作物分布
印度农作物分布示意图 孟买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域:A____________高原:B____________平原:C___________首都:D___________
(2)说出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并简析其成因。
探究二 农业可持续发展
印度拥有世界10%的耕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印度人均耕地面积逐年下降,粮食供应出现紧张。近年来,印度采取一系列创新和智慧手段,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动有机农业和种植高产种子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解决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3)从有利、不利两方面简析印度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为印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答案全解全析
1. 答案 D 佛教、印度教发源于南亚;基督教、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
2. 答案 A 印度约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
3. 答案 C 印度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3—5月的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的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4. 答案 C 图中地区纬度低,热带、亚热带作物分布广,可知其热量丰富。
5. 答案 B 印度的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部,这里降水较少;茶叶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丘陵、山地,这里降水充沛,故茶叶对水分的需求量更高。
6. 答案 B ①为首都新德里,不是海港城市;③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7. 答案 C 读图可知,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这里降水较多;小麦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主要分布于恒河下游地区,这里降水丰富。
8. 答案 D 根据图中因果关系可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
9. 答案 B 图1为中南半岛示意图,图2为印度半岛示意图。中南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印度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中南半岛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及三角洲地区;东南亚是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10. 答案 C 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水稻种植区地形平坦;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科技欠发达,机械化水平都较低;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11. 答案 (1)b (2)西南 (3)① (4)C
解析 (1)读图2可知,c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b为中部恒河平原,a为南部德干高原;结合图1玄奘西行的路线,玄奘所去的天竺国经过了图2中的b。(2)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其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每年6月—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玄奘西行取经从长安出发时为8月,此时天竺国盛行西南风。(3)玄奘回国途经的河流①为恒河,②为印度河,流量较大的是恒河。(4)南亚华人华侨并不多,东南亚是华人华侨最多的地区。
12. 答案 (1)孟加拉湾 德干高原 恒河平原 新德里
(2)孟买。成因:孟买位于印度西部,靠近棉花种植区;是印度最大的海港,海上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国内外市场广阔;纺织业历史悠久,有先进的纺织技术和设备;等。(任答三点即可)
(3)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农业历史悠久;等。(任答两点即可)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易发生干旱、洪涝灾害;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面积下降;人口过多,粮食需求量大;等。(任答两点即可)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引进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动有机农业;种植高产种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1)根据位置、轮廓等信息判断地理事物名称,A为孟加拉湾,B为德干高原,C为恒河平原,D为新德里。(2)孟买为棉纺织工业中心,其成因可从原料、交通、劳动力、市场、历史等方面分析回答。(3)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可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劳动力、历史等方面分析回答;不利条件可从灾害、人口等方面分析回答。(4)印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人口、科技、种子等方面分析回答。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