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了解地区
第七章 了解地区
第三节 西亚
第2课时 世界石油宝库 阿拉伯国家
测试时间:15分钟
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2
一、选择题
【新考向·时事热点】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办。下图为卡塔尔地图及多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4题。
1.(2023山东临沂费县期末)近年来,卡塔尔出现外籍人口大量迁入的现象,导致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A.该国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吸引人们大量涌入
B.该国石油资源丰富,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
C.该国政治稳定,成为周围动荡国家人们的避难所
D.该国沙漠化防治工程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
2.(2023山东临沂费县期末)卡塔尔足球世界杯选择在11—12月举办,并将重要赛事安排在晚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秋冬季夜晚较凉爽 B.降水丰富,秋冬季夜晚降水较稀少
C.工作繁忙,秋冬季夜晚较空闲 D.沙漠广布,秋冬季夜晚风沙较微弱
3.【新考向·家国情怀】(2023山东临沂费县期末)“世界杯”是展现体育风貌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大到场馆建设、公交服务,小到品牌宣传、纪念品生产,中国元素在卡塔尔已随处可见。卡中两国合作有利于( )
①促进共同发展 ②消除经济差异 ③实现互惠互利 ④推动贸易往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山东临沂费县期末)一小型油轮从卡塔尔将石油运送至德国依次经过( )
A.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B.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跨学科·数学】读“世界主要石油运输路线图”和“世界部分地区石油储量、生产量和消费量柱状图”完成5—7题。
5.目前世界石油储量、生产量最大,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
A.南亚 B.东南亚 C.西亚 D.欧洲西部
6.从世界石油运输路线图可以看出,要将石油运往日本,必须通过( )
A.马六甲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直布罗陀海峡 D.苏伊士运河
7.如果石油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就要进口,那么进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
A.西亚 B.欧洲 C.亚洲 D.北美洲
8.【区域认知】(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改编)沙特、伊朗两国所在地区成为世界热点的主要原因是( )
A. 煤铁资源储量大 B. 石油资源丰富
C. 水资源充足 D. 佛教和基督教的宗教差异
【新特色·多彩文化】下面两幅图是某网友分享的西亚地区一些地方的景观图片,图1是城市贮水塔景观图,图2是在沙漠里抽取地下水进行喷灌的圆形农田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图1 图2
9.(2023山东济南市中期中改编)由图可推断该区域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水资源匮乏 B. 石油资源丰富 C. 气候温和湿润 D. 灌溉农业发达
10.(2023山东济南市中期中改编)图1中的贮水塔在建筑风格上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该文化是( )
A. 佛教文化 B. 伊斯兰教文化 C. 基督教文化 D. 犹太教文化
【新特色·区域对比】西亚和南亚一直是世界热点地区。读“西亚和南亚局部地区图”,完成11—12题。
11.(2023贵州黔东南中考)导致西亚地区冲突不断的因素很多,下列因素中,不是其主要原因的是( )
A.地处“五海三洲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B.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有限的水资源
C.存在明显的宗教信仰差异
D.农业以畜牲业为主
12.(2023贵州黔东南中考)下列关于西亚和南亚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地区终年炎热干燥 B.b地区德干高原地势东高西低
C.a地区居民普遍信奉伊斯兰教 D.b所在国电脑软件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新特色·多彩文化】世界四大古文明是诸多文明的发祥地,对其所在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与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图中阴影部分为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地区,读图,完成13—14题。
13.(2023山东青岛李沧期末)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地区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
A.大河上游 B.中低纬度 C.距海较近 D.地势低平
14.(2023山东青岛李沧期末)黄河流域与其他三个文明区域来往最短的海上航线经过下列哪个交通要道( )
A.直布罗陀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麦哲伦海峡
二、综合题
15.【人地协调观】(2023山东菏泽牡丹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些年来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众多国家的关注,而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世界局部地区石油运输航线图
(1)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湾及其沿岸地区。该地区的石油装船向外运输,必须经过A________海峡,运往西欧和美国的最短航线需经过B_____运河,经过C______处的路线,主要运往 (国家)。
(2)西亚地区战乱不断的原因很多,除了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外,还有哪些原因?(至少说出两种)
(3)目前,西亚一些石油生产国靠单一的原油出口成为世界上的富裕国家,但是,石油总有枯竭之日。请你为这些国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面对传统能源的枯竭,你知道我们还能利用哪些清洁能源?
16.【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2023山西朔州朔城期末)
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椰枣,来自沙特阿拉伯的“沙漠面包”
项目背景:某中学的地理课上,老师带来了朋友从沙特阿拉伯寄回的椰枣请同学们品尝,同学们纷纷感叹椰枣好甜、好糯,与我们常吃的大枣有相似又有不同。为此同学们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1:收集信息
沙特阿拉伯位置和范围图
若有一批椰枣从沙特阿拉伯达曼运往我国广州,同学们设计了一条最近的海上运输线路,请你说出其依次经过的海域和海峡。
(2)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完成下面表格中的内容。
沙特阿拉伯所在亚洲分区 __________
传统服饰 阿拉伯长袍,白色头巾
传统交通工具 __________,被称为“沙漠之舟”
传统民居 具有③_________的特点
任务2:开放探究
(3)【新考向·开放性试题】椰枣营养丰富,有“沙漠面包”之称。哈萨绿洲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椰枣产地。有人建议沙特阿拉伯应扩大枣椰树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全解全析
1. 答案 B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由于石油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 吸引大量外籍人口迁入,导致人口增长迅速。
2. 答案 A 卡塔尔属热带沙漠气候,11—12 月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开展体育赛事;气温日较差大,秋冬季夜晚较凉爽。
3. 答案 C 两国的经济差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结构、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经济合作不能消除两国经济差异。
4. 答案 D 卡塔尔地处波斯湾沿岸,其所产石油通过油轮运往德国,首先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到印度洋,经曼德海峡进入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经英吉利海峡到达德国。
5. 答案 C 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6. 答案 A 西亚的石油向东运往日本,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
7. 答案 C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图中四地相比,亚洲日均消费量大于日均生产量,且差值最大,故亚洲进口石油最多。
8. 答案 B 两国位于波斯湾沿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为抢夺石油而多战争,因此成为世界热点;两国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图中地区以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为主。
9. 答案 A 西亚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图中展示的贮水塔和抽取地下水喷灌都体现了西亚地区水资源匮乏的自然特征。
10. 答案 B 西亚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标志性建筑是圆形穹顶的清真寺,受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人们的饮食、服饰、建筑、礼仪等都有明显的伊斯兰教的特点。
11. 答案 D 民族矛盾、宗教文化纠纷、领土纷争、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是西亚地区发生战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西亚冲突不断与农业中的畜牲业无关。
12. 答案 B 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b地区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
13. 答案 A 读图可知,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地区的共同特点包括: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
14. 答案 C 黄河流域与其他三个文明区域来往最短的海上航线经过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最重要的国际航道之一。黄河流域与其他三个文明区域来往无需穿越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和麦哲伦海峡。
15. 答案 (1)波斯湾 霍尔木兹 苏伊士 日本
(2)地处五海三洲之地,位置优越;炎热干燥,水源缺乏;宗教信仰不同;等。
(3)在稳定生产的同时,努力使经济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4)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
解析 (1)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读图可知,A为霍尔木兹海峡,B为苏伊士运河,经过C线的石油主要运往日本。(2)西亚地区战乱不断的原因可从位置、石油、水源、宗教等方面分析回答。(3)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西亚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在稳定生产的同时,努力使经济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保护自然环境;等。(4)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
16. 答案 (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2)西亚 骆驼 厚墙、小窗(平顶)
(3)赞同。理由:扩大枣椰树种植面积,可以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增加椰枣出口量,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椰枣加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不赞同。理由: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燥,降水少,扩大枣椰树种植面积,可能加剧土地荒漠化:大量引用地下水灌溉,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塌陷破坏原有的地理文化景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
合理扩大。理由:在不破坏原有地理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扩大。
解析 (1)读图分析,椰枣从沙特阿拉伯达曼运往我国广州,最近的海上运输路线是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2)读图分析,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以阿拉伯人为主;阿拉伯人穿阿拉伯长袍,戴白色头巾,传统交通工具是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传统民居具有厚墙、小窗、平顶等特点,目的是隔热、防风沙、便于晾晒等。(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赞同、不赞同、合理扩大均可,理由需要自圆其说。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