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童年百花园 感受其中真善美
——三年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梳理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解说
本单元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主题,编排了儿童组诗《童年的水墨画》、小说《剃头大师》、散文《肥皂泡》及名人故事《我不能失信》、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和语文园地。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二、单元要素
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1.要素的纵向联系
这个要素是从理解词语到二年级“读句子想画面”,借助画面唤醒学生的感性经验理解句子意思。三上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为三下六单元“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思考路径及方法指导。三年级下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旨在让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句子自由选择方法,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理解句意,为四年级下册一单元“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段落过渡到篇章理解体会打好基础。
2.单元内要素的关系
课后题是落实要素的抓手,从不同的角度承担着落实要素的任务,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能力。
课文的内容和习作是紧密联系的,课文内容为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其中《剃头大师》和《我不能失信》这两篇课文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承担着教给学生写出人物特点的任务。《剃头大师》通过写小沙怕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的表现,突出小沙胆小的特点。《我不能失信》通过写宋庆龄因为答应教小珍叠花篮,放弃去伯伯家的事例,表现了她诚实守信的品质。习作中的泡泡语也提示学生,可以通过人物的表现和举事例来写出人物的特点。这为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更好地写出人物的特点做个铺垫和引导。
三、单元任务群架构
本单元的内容采用“顺序法”进行单元任务群的架构。
四、单篇任务型教学例举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的故事是多姿多彩的,童年的伙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的时光总是让人难以忘怀。阅读描写童年的诗歌、故事,总能让人想起自己童年中很多的经历和情景,让我们走进童年百花园,感受其中的真善美。
任务一、拍摄童年生活画展
活动一:走进如诗如画的童年,做好拍摄准备
1.了解水墨画的特点以及“组诗”
2.读准读通拍摄材料
活动二:聚焦童年画面,为画面选取动听名字
默读诗歌,根据每首诗的关键词语,概括三个画面
方法:地点+干什么
活动三:理解难懂的词句,想象画面情境
(一)学生提出疑问
(二)以《溪边》为例,学习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
1.圈出诗中景物
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3.情感朗读
(三)反三,选择一个画面学习
活动四:诗文配画,再现美好童年
1.读《街头》、《花前》、《树下》,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想象画面。
2.展现自己日常的生活画面,介绍自己的童年情景
方法:地点?做什么?并加上精妙的词语
3.展出自己的童年画作(诗配画)
任务二、吐槽童年趣事的人物
活动一:朗读课文,梳理童年有趣的人和事
理关系、说称呼、感知故事内容
活动二:创设情境,吐槽童年趣事
1梳理称为“害人精”与“剃头大师”的原因
2.创设吐槽任务:小沙被老师傅整得这么惨,有一次,他忍不住向表哥吐槽,请结合板书说一说
3.话题探讨:对于这样的“害人精”,姑父为什么还要付双倍的价钱呢?这件事一直憋在小沙的心理,怎么也想不通。请你帮小沙打开这个心结吧
活动三:思辨话题,解题目妙用
课文为何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任务三、玩玩童年有趣的游戏
活动一:我们一起玩泡泡
学习第3段,用上表示前后顺序的词语,说清楚如何做和吹肥皂泡的过程
活动二:看肥皂泡,想象美好情景
1.朗读4、5段,提出难理解的句子
2.顺学而导,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解疑,想象画面
活动三:放飞想象,创造奇妙世界
1.朗读最后一段
2.发现表达特点
3.想想飞到哪儿
任务四、讲讲名人童年故事
活动一:信息概括,简说故事内容
提取人物,梳理关系,概括内容
活动二:理解难懂的句子,说“没劲”“不后悔”
1.提取信息,说说“没劲”
2.交流不肯做客的原因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不后悔”
活动三:话题思辨,说“诚信”
任务五、展展童年有特点的伙伴
活动一:猜一猜,明了人物特点
根据特点猜人物
活动二:说说,有特点的事例和表现
1.日常表现展现“特点”
2.聚焦事例,表达特点
活动三:练练,尝试让人物特点明显起来
从《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中学习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活动四:尝试作文
出示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