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我们的先人,shànwéi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称赞夸奖)。
B.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使冲突矛盾缓和)一下视线。
C.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粗俗鄙陋),绘画尚少诗意。
D.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恰当,恰如其分)才是。
3.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专家________(人名),著有《________》等。
(2)“银烛秋光冷画屏,________________ ”是诗人______《秋夕》里的诗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
蜡烛的前世今生
停电的夜晚越来越少,精致的工艺蜡烛却渐 ( http: / / www.21cnjy.com )渐流行起来。光线和阴影在摇曳地做着游戏,令人遐思。蜡烛带给我们的别样温存,也许是任何照明方式都难以取代的。
①蜡烛的发展
原始人的主要照明工具是纤维浸透油 ( http: / / www.21cnjy.com )脂的火把,逐渐的,油脂包裹纤维的蜡烛在很多国家被独立发明出来。显然,蜡烛比火把和油灯更加便携轻巧,而且烛芯可以使它完全直立燃烧。
人类早期制作蜡烛的原料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物脂肪,5 000年前的埃及人把芦苇插在牛羊的脂肪中点燃,这可以算是蜡烛的雏形。后来蜜蜂腹部蜡腺分泌出的蜂蜡、提炼自鲸鱼油脂的鲸蜡、从棕榈树叶和月桂果等植物中提取的蜡油,很快取代了牛羊脂蜡。不过那时民间照明用的多是油灯,只有贵族和皇室才能使得起蜡烛,因为脂蜡是可以食用的,大多还非常有营养,人们可以用它来充饥。
蜡烛真正放下身价是在19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学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石蜡,商人们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石蜡蜡烛,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细长白蜡。此后,曾经的“照明贵族”也就变得不那么稀罕了。作为照明方式,蜡烛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可惜好景不长,随后而来的电灯让这种亦真亦幻的光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②____________
“蜡炬成灰泪始干”,越烧越 ( http: / / www.21cnjy.com )短的蜡炬究竟去哪儿了?燃烧时蜡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熄灭后又逐渐凝固。在这个从物理到化学再到物理变化的过程中,烛芯起着关键作用。
燃烧的烛芯使周围的蜡升温熔化后发生“毛细现象”,蜡液沿着烛芯上升,作为燃料被消耗掉以后,露出更多的烛芯,继续供给燃烧。
“何当共剪西窗烛”看似浪漫,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际是件很麻烦的事。最早用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无法充分燃烧,如果没有及时把炭化的末端剪掉,蜡烛就可能熄灭。直到1820年,一个法国人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辫状烛芯。与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相比,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燃烧时能自然松开,末端完全烧掉,省去了剪烛花的麻烦。
③____________
被电灯取代的蜡烛,逐渐成了停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的备用品,但是更多时候它们被用在特殊场合。在蜡烛发明伊始,它就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色彩。基督教徒很早就把蜡烛视为宗教神物。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中,也都有为逝者长燃蜡烛的习俗,点燃的蜡烛象征着不灭的灵魂。
生日宴会上,先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愿,再一口气吹熄蜡烛,据说能够让你梦想成真。这个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月亮女神生日时,人们在祭坛上供奉蜂蜜蛋糕,插上点燃的蜡烛,比喻月亮撒向人间的轻柔光芒。这个传统后来被用在希腊孩子们的庆生会上,逐渐在许多国家流行开来,沿用至今。
“洞房花烛夜”时,又粗又长的红烛被称为“喜烛”。喜烛从头烧到底,是对新人白头偕老的祝福。
如今,流行的工艺蜡有着各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彩、形状和香味,它们是在蜡的基础上添加了颜料、精油等辅料。工艺蜡烛优雅的外形被摇曳的烛光衬托着,慢慢挥发出诱人的香味,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现在,帮人减肥或戒烟的各种保健蜡也被发明出来了。看来,蜡烛的传说仍然被书写着,也许会一直延续下去。
4.根据文意,在文中②③处的横线上拟写小标题。
①蜡烛的发展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5.依据第①部分内容填空。
蜡烛的发展历程:
\x(蜂__蜡
鲸__蜡
蜡__油)
6.第②部分在介绍烛芯的发展变化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7.根据文意和表格内容提示,填写下面空格。
使用环境 作 用
①宗教、习俗 被视为神物;点燃的蜡烛象征灵魂不灭
②
③
④日常生活中 营造浪漫气氛;具有保健作用
三、综合运用
8. 城市间的各种交流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日益频繁。这天,另一座城市的一个学生考察团到你们学校参观,这些朋友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你们班组织的“夏日话扇”活动中。
(1)解说扇用途
林涛借助“Google”从网络上搜索到一则有关扇子的材料:
数千年来,扇子不断演变完善,种类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趋繁多。民间习惯将扇子大致归为两大类:一曰平扇(如图一),包括羽扇、绢扇、葵扇等,不能折叠;二曰折扇(如图二),即可自如敞开收叠着。在生活中,扇子有多种用途,例如……
(图一) (图二)
林涛搜索来的这则材料不完整,请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续写一句话将扇子的用途介绍得具体些。
(2)辨识执扇人
博览群书的陈韵罗列出古典名著中各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采的执扇人形象。他问大家:民间习惯称智谋之士为“摇鹅毛扇的人”。这种叫法与下列哪一位执扇人有关系呢?( )
A.薛宝钗“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迎风翩跹,十分有趣。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绢扇来,向草地下来扑”。(曹雪芹《红楼梦》)
B.孙悟空“执着芭蕉扇,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又挥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吴承恩《西游记》)
C.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施耐庵《水浒》)
D.诸葛亮“端坐车中,头戴 ( http: / / www.21cnjy.com )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用羽扇招敌曰:‘曹操引百万之众,被吾聊施小计,杀得片甲不回。汝等岂堪与我对敌?’”(罗贯中《三国演义》)
(3)感悟扇谚语
前来参观的朋友也你一言我一语,介绍了不少与扇有关的民间谚语。这些扇谚通俗生动、耐人寻味。请你从下列扇谚中任选一句,简述你对这句扇谚的感悟。
①热天赠扇,雪中送炭。
②扇面虽破,扇骨犹在。
③葵扇棉袄,因时而用。
(4)画扇赠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学们商定:根据古诗名句绘制几把画扇赠送给来访的朋友。请你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具体描绘诗句所体现的画面。
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
1.(1)擅 (2)帷 (3)cānɡ (4)chèn (5)chēnɡ
2.B 提示:B“缓冲”一词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是“使冲突缓和”,而结合原句可知,这里并无矛盾、冲突。所以,这样解释不合语境,正确的解释应是“使视线受到阻挡”。
3.(1)古建筑园林 陈从周 说园 (2)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
4. ②蜡烛的燃烧 ③蜡烛的特殊作用
提示:小标题是对相关段落内容的提炼,拟定时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抓住内容的最关键部分,选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述,并且要和①的语言格式一致。特别注意的是③中“蜡烛的特殊作用”,“特殊”一词易漏掉,如漏掉就不能准确严谨地概括内容了。
5.脂蜡(牛羊脂蜡) 石蜡
提示:注意把握题干的限制与要求,围绕“蜡烛的发展历程”来筛选提炼信息,答出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材质的蜡烛即可。
6.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三根棉线编制成的烛芯的优点。
提示:要熟练掌握各种不同说明方法的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判断。注意题干的要求提示,答出“主要”的说明方法即可,不能舍本逐末。对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要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7.②生日宴会 吹熄蜡烛希望梦想成真 ③洞房花烛夜 祝福新人白头偕老
提示: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提取,答题时每栏中前后内容要对应一致,作用的分析要全面,不能有遗漏。
8.(1)例一:扇子能扇风,消除夏日的炎热。
例二:扇子能作为装饰品,美化环境。
例三:扇子能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例四:扇子能作为道具,使表演更为生动。
(2) D
(3)例一:①急人所急,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
例二:②人总会遇到困境,但决不能丧失精神和意志。
例三:③各种事物都有其作用,但要合时合地。
(4) 例一:①,潮水涨满了,宽阔的江面波光粼粼。江上一叶扁舟顺风扬帆,踏浪前行……
例二:②,美丽的黄鹂,在苍翠欲滴的柳树上欢唱着。一行白鹭,展翅飞向蔚蓝的天空……
提示:(1)题根据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来解答即可,用语要简明。(2)题结合自己对名著中有关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来判断。四个选项中只有诸葛亮算是“智谋之士”,符合题意。所以选D。(4)题要根据对诗句的理解,扣住诗句的主要意象来展开想象,想象要合理,语言要优美。15 说 “屏”练习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书写、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屏风(píng) 纳凉(nà) 休憩(qì)
B.流莹(yíng) 惟幕(wéi) 闺房(ɡuī)
C.伧俗(chèn) 因地制宜(yì) 擅长(shàn)
D.造型(xínɡ) 缓冲(huǎn) 绍光(sháo)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
(2)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3)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3.引号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试说说下面各句中的引号是哪种用法。
A.表引用 B.表强调 C.表特殊含义 D.表特殊称谓 E.表否定讽刺
(1)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
(2)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
(3)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 )
(4)纽约时间2011年1月17日晚《中国国家形象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在广场电子屏上格外抢眼。
4.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
(2)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 )。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________。《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______的代表作。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9题。
说 “屏”
陈从周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 ( http: / / www.21cnjy.com )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屏的知识?
7.读第①段,说说屏的什么特点赢得了外国人的“齐声称道”。
8.从选文看,屏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9.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对屏的喜爱之情?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0~12题。
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
黎孟德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生活场景,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还是写人,都合情合理。
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群姗姗归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
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来。沿河有许多粮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跳板在卸货。满载货物的船只吃水很深,水面几乎接近船帮,而卸完货的船只,则吃水较浅。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桨:河对岸,五名纤夫在拉着船艰难前行。
画卷再展,一片宏伟木质拱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地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围绕这一紧急事件,作者远近照应,将这一复杂场面处理得合理有序又扣人心弦。
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闹非凡。两岸挤满摊贩,店铺林立,百业兴旺。两商贩在街心争夺顾客,而那位顾客则左顾下盼,身子朝下,头却向左望,不知所从。桥上一官员骑马过桥与一小轿相遇,双方奴仆各不相让,旁边有人在看热闹。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会心一笑。临河的茶肆中,茶客们或席间闲谈,或临窗眺望,好不闲适。
画的前头是巍峨的城门横断画面,这在绘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作中是很忌讳的,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割裂。但见城门前后左下广植树木,使高大的城门不显单调,最妙的是用正在进城的骆驼商队衔接城内外,过渡自然。进城后,画面节奏放缓,城内道路纵横交叉,沿街店铺鳞次栉比,人物举止从容舒缓,或结伴而行,或揖让为礼,有官绅士兵、和尚乞丐、说书卖艺人……城里有官府宅第,有酒楼当铺,铺面上的招牌显示出各行各业:“香醪”“孙羊店”等,一派繁荣有序的都市景象!
《清明上河图》运用中国传统“散点透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卷中。远近人物,几笔勾勒就神情兼具,大有城楼房屋,小见铺内刀剪,无不刻画清晰,而又不给人比例失调之感,如此头绪众多、人物繁杂而无一处败笔,真可让人叹为观止!
这幅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风貌的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
(选自《读懂中国》,有删改)
10.《清明上河图》为什么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
11.下面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B.画中巍峨的城楼以及城门内外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最高潮部分
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刀剪,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无一处败笔
D.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画卷,形象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
1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纷繁丰富的内容的?为什么这样写?
【表达交流】
13.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深厚、博大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几乎每一件传统器物或艺术品中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其中蕴藏着一个迷人的世界。说一说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物品能映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
【体验中考】
14.(2010·福建厦门中考)在海峡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岸图书交易会圆满落幕之际,厦门某学校举办了“亲情通海峡,书香飘两岸”的主题活动。为了让台湾友人带走对厦门的美好回忆,同学们投票选出最能代表厦门传统特色的器物——漆线雕,作为馈赠佳品。如果由你来代表大家向台湾友人赠送礼品,你希望选择以下的哪一个作为赠品?谈谈你对它包含的祝福之意的理解。
(提示:漆线雕采用传统吉祥图案为创作题材。吉祥图案是指以含蓄、谐音等手法,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
参考答案
1. 答案:A
2. 答案:(1)粗俗鄙陋。(2)恰当,恰如其分。(3)果真像这样。
3. 答案:(1)B (2)D (3)A (4)C
4. 答案:(1)作诠释 (2)分类别
5. 答案:杜牧 《秋夕》 汤显祖
6. 参考答案:从特征、作用、分类、设置等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7. 参考答案:屏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特点赢得了外国人的“齐声称道”。
8. 参考答案: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另外,还是“流动空间”,还有文化休憩作用。
9. 参考答案:第①段直接表达了对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向往之情;第④段写对人们忽视屏的建筑美现象的不满,也反映了对屏的喜爱;第⑤段在对屏的闲滋味的体验和对屏的创新希望中寄寓了对屏的喜爱。
10. 参考答案:《清明上河图》生动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风貌,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状物写人,合情合理。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
11. 答案:B
12. 参考答案:作者是按照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这样写可以清晰地重现画面,恰当地把《清明上河图》的雄伟、美丽及其所能成为中国绘画骄傲的原因一一交代清楚。
13. 答案示例:(1)中国结——它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2)剪纸——是民间人的原始心灵、文化积习、群体品格等民俗精神的凝聚。(3)旗袍——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表现出中国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14. 答案示例:(1)喜上眉梢。喜鹊落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枝上,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喜鹊被认为是一种报喜的吉祥鸟,“梅”与“眉”同音,喜鹊立在梅梢表示喜鹊报喜,寓指人好事当头,喜形于色。
(2)龙凤呈祥。一龙一凤和祥云,龙凤是高贵吉祥的表现,祥云代表有好的预兆,表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3)松鹤延年。鹤立于松上,相传松、鹤均有千年之寿,寓意高寿,代表对老人长寿的祝福。15 说 “屏”
一、字音字形
屏风(píng) wéi(帷)幕 忒(tuī)
韶光(sháo) cāng(伧)俗 休憩(qì)
二、重要词语
1.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2.韶光:美丽的春光。
3.伧俗:粗俗鄙陋。
4.休憩:休息。
三、文体知识
中国科学小品的开创者之一柳湜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在《论科学小品》一文中指出:“小品文如果与科学结婚,不仅小品吸取了有生命的内容,同时科学也取得了艺术的表达手段,艺术的大众科学作品于是才能诞生。”科普作家周作人说:“所谓科学小品该是内容说科学而有文章之美者,若本是写文章而用了自然史的题材或以科学的人生观写文章,那似乎还只是文章罢了。”
1.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的作用探究。
点拨: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的“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2.作者写作用意与情感探究。
点拨:本文是说明文,写作目的当然是介绍屏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有关知识,但除此之外,我们也不难体会到作者对屏风的热爱之情。还可以体会到作者是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3.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