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绮丽( ) 殷红( ) 暗弧( ) 折射( )
散射( ) 衰减( ) 迷惑( ) 尘埃( )
2.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哪一种句式表达效果好。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8题。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兰、莲、牡丹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郤诜对自己的评价,郤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4.称我国是“桂花的故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主要说明了______。本段中加点词语“创”的意思是______。
6.第③段引用朱熹诗句的作用是______;引用屈原诗句的作用是________。
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
B.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宫折桂的典故有关。
C.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
D.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
8.你对文末提到的专家的建议(画线部分)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
三、综合运用
9.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 ( http: / / www.21cnjy.com )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qǐ yān hú zhé sǎn shuāi huò āi2.列数字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3.就连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原句表达效果好,反问的语气比陈述语气强烈,强调了人们不喜欢夕阳的原因,感彩浓厚。而陈述句表达太平淡。
提示: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改为肯定的陈述句即可。表达效果要从语气和强调的内容两个角度来回答。
4. 史料记载,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
提示:本题可采用抓关键句法,结合第一段找到答案。
5.桂花和人们的生活贴得最近(关系密切) 被砍伤
提示:要结合该段中列举的各个方面,归纳提炼其说明的共性问题,找到说明的核心。后一问考查词语的理解,结合语境理解即可。
6.说明桂花的观赏价值 说明桂花的食用价值
提示:既要大体理解诗句含义,又要注意结合上下文中的说明,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引文后的句子均指明了答题的思路,提炼概括即可。
7.D 提示: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进行辨识的能力。仔细阅读,注意所给选项内容上的关键之处,和原文进行比对,即可找到正确答案。
8.赞成的理由:桂花是光荣称号的代名词,2008年奥运会应在桂花的故乡举行,等等。
不赞成的理由:桂花未必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上届奥运会已经用了橄榄枝,我们仿效就缺乏新意,等等。
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可巧妙借助文中内容,进而形成自己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9.答案示例:
示例一: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悟理想的崇高
示例二: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的尊严
提示:仿写时要注意提炼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式(找出原句的共同部分即可):“欣赏……,自然会在……中感悟(获得)……”,然后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加以填充即可。20 落日的幻觉
一、字音字形
吟咏(yín) 日薄西山(bó)
气息奄奄(yǎn) 殷红(yān)
qǐ(绮)丽 zhuì(坠)落
绚丽(xuàn) 尘埃(āi)
蔚蓝(wèi) 镶(xiānɡ)
二、重要词语
1.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2.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4.绮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5.神往:心里向往。
6.殷红:带黑的红色。
7.衰减:减弱,减退。
三、文体知识
事理说明文是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的成因等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说清“怎么样”和“为什么”,使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为要阐述事理,通常用逻辑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包括: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本文就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描述现象解释本质,语言既富有文学性又富有科学性。事理的分析及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是事理说明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阅读时对于什么是说明对象,不要轻易下结论,一定要通读全文,认真思考分析,找出文章中心段落的中心句。
1.文章开头写日出的作用探究。
点拨:人们对于日出很熟悉,写日出的文章也很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日出引出日落,使文章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同时,用日出衬托日落,突出了日落的特点及其在人们心目中所代表的感情。
2.作者是如何说明日落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道理的?
点拨:首先引用科学原理,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的原理。其次运用作诠释说明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体现了光线散射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底层密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再次,用列数字继续诠释了日落时肉眼看到的太阳是扁的,这是由于光线在通过空气时发生折射造成的。最后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借助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拍照,证明日落的太阳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其实也是一种幻觉。
3.核心图解20 落日的幻觉练习
1.请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 ) 绮丽( ) 衰减( )
暗弧( ) yān( )红 zhuì( )落
尘āi( ) wèi( )蓝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2)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 ( http: / / www.21cnjy.com )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
(2)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 ( http: / / www.21cnjy.com )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 )
(3)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
(4)(日落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
4.体会下面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2)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5.填空。
(1)《落日的幻觉》是一篇______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课文围绕“落日的幻觉”这一话题主要说明了两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引用的诗句“夕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__的________。诗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落日的古诗。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1题。
①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②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③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④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7.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8.选文第①段具体写了日落时哪几种壮观的景象?
9.选文第②段在内容和结构上起着什么作用?
10.从第③段来看,日落时太阳的颜色深黄、殷红的科学原因是什么?
11.选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2~14题。
神奇的色彩世界
①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来点染的,它们不仅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视觉享受,而且还带给我们很多科学意义上的启迪和帮助。
②色彩所具有的令人惊讶的特性之一是它有“重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不妨做一下这样的实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红、白两只盒子,再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用红盒子装的更重一些。最先发现色彩有“重量”的,是戴尔教授。他通过多种复杂的实验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的“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
③你听过用色彩谱写的曲子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今,这种神奇的作曲法已经出现。正在从事这项研究的是日本作曲家神山纯一,他认为:“色彩也好,音乐也罢,都是通过眼和耳感觉到的波,一是光波,一是声波。既然都是波,就应该有置换的可能。”神山纯一成功地将色彩按波长的一定规则改写成五线谱,并用乐器来演奏这种由色彩波长谱写成的旋律。据说,现在已经出版了用色彩谱曲的激光唱片。
④人们时常利用色彩来丰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愉悦身心。例如,现在以适合自己的心境为标准挑选室内色彩的人越来越多了。色彩学家认为这种做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会对人产生直接的生理影响和心理效应。色彩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的大脑对红色的反应是兴奋,对蓝色的反应是沉静。实验还表明:波长长的红、橙、黄等颜色,能让人有暖和感;波长短的绿、蓝、紫等颜色,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而米黄、银灰等中性颜色,则较为平和。此外,颜色的搭配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长期处在色彩单一的空间,会让人感觉疲乏沉闷;若所处的空间色彩杂乱刺目,则会让人心神不宁;只有在色彩搭配和谐的空间里,人们才会感觉舒适自在。
⑤人们也尝试着用色彩来治病。不同的颜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使人或松弛、或紧张,医生们据此制定了色彩疗法。例如,利用绿色治疗哮喘,利用橙黄色治疗风湿病……特殊的灯具将带有颜色的光束通过激光器射入人体的不同部位,持续5到25分钟,即可收到显著的疗效。
⑥色彩世界奥秘无穷,我们在充分感受色彩魅力的同时,也可以主动去改变色彩,从而让环境更加美丽迷人,让身心更加健康愉悦。
12.本文标题为“神奇的色彩世界”,通读全文之后,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色彩的神奇之处的。请分点作答。
13.“用色彩谱写曲子”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14.假如你拥有了一间新的书房,你会选用什么颜色的书桌、台灯和窗帘?你这样搭配色彩的理由是什么?
【妙花生花】
15.课文以说明为主,兼用描写的表达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把日落写得绚丽多姿,那么日出的美你感受过吗?请认真观察日出,写一段200字左下的文字。
【体验中考】
16.(2011·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
(1)从上面的图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你最喜欢从哪个途径获取科技信息?请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1. 答案:yǎn qǐ shuāi hú 殷 坠 埃 蔚
2. 参考答案:(1)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3. 答案:(1)作比较 (2)列数字 (3)作诠释 (4)打比方
4. 参考答案:(1)句是双重否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无不”强调人人如此,语气强烈地表达出人们的赞赏之情。(2)句是一般的肯定句,语气平淡,感情也不够强烈。
5. 答案:(1)事理 落日的幻觉 幻觉产生的原因 (2)唐 李商隐 《登乐游原》 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6. 答案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 参考答案:描写。使说明变得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8. 参考答案:具体写了这样几种景象: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变大,颜色深黄、殷红;太阳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灿烂的晚霞;神秘的蓝灰色暗弧和暗弧外面的亮弧,并伴有迷人的紫光。
9. 参考答案:内容上点明上文所描写的图景大多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变化。结构上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10. 参考答案:日落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11. 参考答案: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12. 参考答案:一是色彩有“重量”;二是色彩可以谱曲;三是色彩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四是色彩可以治病。
13. 参考答案:利用色彩的光波和音乐的声波可以互相置换的特点,将色彩按波长的一定规则改写成五线谱。
14. 答案示例:(1)我将选用米黄色的书桌、橙色的台灯、淡黄色的窗帘。因为这样搭配色彩有利于营造和谐温馨的读书环境……
(2)我将选择银灰色的书桌、浅紫色的台灯、淡蓝色的窗帘。因为这三种颜色的搭配能予人宁静清爽的心境……
(3)我将选用乳白色的书桌,这样显得洁净;选用粉红色的台灯和窗帘,这会显得活泼可爱。乳白色和粉红色搭配起来,能创设一种活泼明净的氛围……
15. 温馨提示:可以按日出前→日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日出后的顺序写出景物特点。注意交代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答案示例: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缤纷,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强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黄秋耘《黄山秋行》)
16. 参考答案:(1)我国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趋于多元化:其中,从电视、报纸、与人交谈等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率较高,而从一般杂志、图书、科学期刊等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率较低。(2)示例:因特网:快捷、方便、信息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