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练思维,想象助表达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任务群架构教学设计
三下八单元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故事,主要学习的表达有两种:复述故事和编写故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许多的思考。语文要素:1.阅读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2.习作要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课本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和习作,以及语文园地。
我们先来说说复述。
复述是指: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复述与讲故事当然是有区别的。复述强调是用自己的话来说,意思不变,偏重还原真实。复述的应用范围更大一些,是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讲故事则是要求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关注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而且讲故事一般是在舞台上,讲故事者是主角,偏重情境再现。
复述和讲故事有不同,也有很多的交叉点,我们没有必要把它们分得那么清楚,重点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的能力。
二、教材编排与要素的关联
(一)先来看看教材编排与复述要素的关联
这是教材中关于复述的纵向梳理。
教材中关于复述是从详细复述,到简要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难度在逐渐提升。本单元是首个复述单元。可见三下八单元的复述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学生在复述时会有哪些常见的问题呢?
主要集中在: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背故事,顺序错乱,遗漏情节,语言干瘪不能吸引听众。
这个单元的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复述:
一是读懂故事并按一定的顺序记住故事内容;
二是学习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
三是加入自己的想象进行复述,重要的情节内容具体不遗漏。
具体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难点,教会学生复述呢?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精心的安排:
1.以读为先,把握故事内容
“读”是学生把握故事内容的前提,“读”是输入,“讲”是输出,复述就是这样一个经历语言的输入,整理加工后再输出的过程。本单元课后习题中几乎都提到了“默读课文”,就是以读为先,让学生先熟悉记住内容再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2.有法可循,搭建复述支架
本单元精读课文都为学生搭建了复述支架,先是表格支架再是图文结合的支架,是循序渐进的。
3. 学以致用,以精读带略读
教材安排有四篇课文,四篇课文以“精读课文教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的顺序编排,让学生学习复述的方法后及时迁移运用。
4.形成合力,教材内容重关联
口语交际是“趣味故事会”,如何在故事会上讲好故事?前面的复述学习就是很好的铺垫。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复述方法的梳理。词句段运用3中关于转述的练习也是为复述做准备。
(二)教材编排与习作要素的关联
本次习作要求根据文字信息结合画面,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也紧紧围绕“有趣的故事”这个单元主题。
对于学生来说这次习作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如何展开大胆的想象,让想象有趣;二是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在教材中关于编故事的训练并不少。从这张纵向分析表中可以看出。
本单元在教材的编排上非常用心地在为习作做各种铺垫。第25课课后选做题是编故事,28课《枣核》的自读要求中也有关于想象编故事的练习,词句段运用中也有关于如何写有趣的练习,再到习作,这是由易到难,由片段到整体的搭建了想象的阶梯。
三、单元任务群构架设想
(一)主任务和情境
结合教学实际,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单元教学情境:
六一儿童节来到了,我们将要举行班级趣味故事会,主题是:带着故事来聚会,有说有写显身手。
基于以上对单元主题、语文要素、课后习题等分析,确定本单元统整的焦点是“复述”,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将本单元定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二)任务群教学目标
如下图:
(三)任务群整体架构
这是我的任务群整体构架图:
本单元任务群设计的思路一共有四点:
1.内容整合,形成合力促生长
在复述教学中把转述的内容进行整合,在习作时把词句段运用中关于如何写生动和如何拟一个有趣的题目整合。同时将“口语交际”中召开“趣味故事会”的任务放在召开故事会之前提前练习。
2.自主学习,强调积累与梳理
基础知识的积累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梳理和自觉进行梳理。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一张预习梳理单,每一次生字词学习和梳理都可以用这张单子完成。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和教材内容的具体情况调整预习单。
3. 以读促写,阅读表达一条线
在读故事时适时展开想象的训练,课文中就包含着这些内容——慢与急,方与圆这些相反的特征的想象;老虎怕漏,人小如枣核却有大本领这样的有趣的奇异的想象等等。
4. 任务驱动,情境活动多锻炼
崔允漷教授指出:“评估学生是否习得核心素养的最好做法,就是让学生‘做事'。”而‘做事'必须要有真实的情境。我们尝试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形式建构任务群。
四、任务群落地课堂举例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导入:复习导入
在任务一里我们已经通过阅读和表格梳理,把握了故事的叙述顺序——时间顺序和故事的主要内容。
环节一:设置情境任务
如果你是这家裁缝店的助手,看了这些天顾客的要求和裁缝的反应后,想将这件趣事告诉自己的朋友,你会怎么说呢?
环节二:记住内容,学习复述第一天的故事
1.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第一天的故事,抓住关键词和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不同表现。帮助我们转述出当时的情景。
2.学习转述
在学生的复述中发现还需要转述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老师结合词句段运用教学转述。
转述教学抓要点:
变人称,变标点,变口吻;
同一人的话合一合;
多处对话缩一缩。
3.复述第一天的故事
记住了故事,又学习了转述,再请学生在裁缝助手的情境中复述第一天的故事。
4.梳理小结复述方法
儿歌法小结:
有序梳理不遗漏,不断朗读记得多;
两个人物来对话,可以人称变一变;
连续话语合一合,复杂内容缩一缩
结合动作加神态,详细复述显活泼。
环节三:循序渐进,复述完整的故事
1.出示这张表格,迁移方法
发现结构秘密:故事用时间的顺序采用了反复的叙述方法。
2.练习完整复述,小结方法
再次补充总结方法。
3.出示评价标准,互评复述
出示复述故事评价表,进行小组互评。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环节四:表格助力,改编故事
1.借用表格,助力想象
2. 借助表格,说出故事
小组内交流编故事,全班展示。
总的概括本单元的教学思路就是:在复述教学中是借提示用提示创提示完成复述,逐步形成能力;在习作教学中,抓特点写特点展开想象写出有趣故事,听说读写一条线,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落实语文要素,形成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