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罔不( ) 箬篷( ) 八分有奇( )
石青糁之( ) 手卷( ) 椎髻( )
天启人戌( ) 横卧一楫(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有误的一项是( )。
A.为(做。这里指雕刻)宫室、器皿、人物
B.尝贻(赠)予核舟一
C.盖大苏泛(广泛)赤壁云
D.而计其长曾不盈(满)寸
3.与“为人五;为窗八”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中轩敞者为舱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嘻,技艺灵怪矣哉!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曾子之妻之市
(2)顾反为汝杀彘
(3)遂烹彘也
6.翻译下列句子。
(1)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2)特与婴儿戏耳。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7.你认为曾子为什么杀彘?
8.曾子认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三、综合运用
9.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读初中后,我不再迷恋连环画、动画片;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满足于童话带给我的欢乐,于是瞄上了“大部头”。①我时而游览花果山,行走女儿国,看悟空斩妖除魔;②时而上梁山,逛祝家庄,看众好汉锄强扶弱;③时而漂弋海上,独闯荒岛,看鲁滨孙智救“星期五”;④____________。名著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1)根据画线句子内容任选一句写出作品名称及作者姓名。(作品与作者必须对应)
作品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
(2)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表现某一名著的内容。
答案:
1.wǎnɡ ruò jī sǎn juàn jì xū jí
2.C 提示:C项有误,“泛”应为“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之意。
3.D 提示:A意思是“是”;B意思是“是”;C意思是“对”;原句与D项意思均为“雕刻”。
4.(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提示:翻译时注意重点词语“罔不”“因势象形”“灵怪”的准确含义,另外,该补充的地方应该补充出来。
5.(1)去、到 (2)通“返”,返回 (3)就 提示:联系全文,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推测词语的含义。
6.(1)曾参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参便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上要捉猪来杀。 (2)我不过是和孩子说着玩的。 (3)母亲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啊!
提示:结合语境理解句子大意,要注意关键词语“适”“市”“欲”“特”“戏”“所以”等的准确含义。
7.为了正确地教育孩子,做到言而有信。(大意正确即可)
提示:理解语段大意后很容易概括,语言要简明。
8.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认识到身教的重要性,做到言而有信,以诚信为美。(大意正确即可)
提示:把握语段的主要内容,探究事件中包含的道理加以概括,语言要简明连贯。
9.(1)①《西游记》 吴承恩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浒》 施耐庵、罗贯中 ③《鲁滨孙漂流记》 笛福 (2)示例: 时而去新野,到东吴,看诸葛亮舌战群儒。 提示:此题考查作家作品及仿写能力。(1)根据语段中画线句子的阐述判断出作家作品即可;(2)仿写句子应该注意同一作品内容的关联性。23 核舟记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器mǐn(皿) 罔(wǎnɡ) 贻(yí)
糁(sǎn) 峨冠(é ɡuān) 髯(rán)
膝(xī) 衣zhě(褶) 倚(yǐ)
楫(jí) 髻(jì) 戌(xū)
虞(yú) 钩画了了(liǎo) 篆(zhuàn)
2.找出通假字
(1)八分有奇
有通又,解释: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卧下膝,诎下臂支船
诎通屈,解释: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解释:与“竖”相对。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通父,解释:古时对男子的美称。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罔不:无不、全都。
(2)因:顺着、就着。
(3)象:模仿,文中指雕刻。
(4)贻:赠。
(5)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6)轩敞:高起而宽敞。
(7)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
(8)相望:相对。
(9)比:靠近。
(10)绝类:非常像,极像。
(11)不属:不相类似。
(12)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3)夷:平。
(14)钩画:笔画。
(15)了了:清楚明白。
(16)盈:满。
(17)灵怪:神奇。
2.一词多义辨析
(1)为
(2)奇
(3)曰
(4)可
(5)端
(6)有
3.词类活用解释
(1)箬篷覆之
解释: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
解释: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解释: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下者椎髻仰面
解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4.古今异义区分
(1)矫首昂视
古义:举。今义:矫正。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今义:曾经。
三、作家介绍
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其父魏大中因弹劾权宦魏忠贤而遭诬害下狱,魏学洢由家乡入京都,想营救父亲,但其父终被暗害于狱中。他扶柩归乡,因父亲奇冤,晨夕号泣,不久也悲愤而死。明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他一生没有做过官,但敏而好学,善为文,著有《茅檐集》。
四、资料助读
“大苏泛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文章中雕刻者雕刻的核舟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的拘束。如大苏泛赤壁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
1.课文开头、结尾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什么不同?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紧紧扣住了核舟的一个什么特点?
点拨:首段是总括王叔远的微雕技艺,尾段则是对这一核舟本身内容的概括说明。作者紧紧围绕的中心是雕刻技艺的奇巧、灵怪。
2.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是将写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点拨: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写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3.核心图解23 核舟记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罔( )不因势象形
尝贻( )余核舟一
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
石青sǎn( )之
舟尾横卧一jí( )
居下者椎jì( )仰面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贻余核舟一( )
(2)左手倚一衡木( )
(3)其船背稍夷(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3.比较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奇
(2)而
(3)可
(4)云
4.对下面的句子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
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具、人物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全文依照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安排顺序。主体部分以____________位置为顺序。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下边是________________,左边是________________。结尾作者对核舟雕刻技艺表达赞叹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下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下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下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下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下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下膝,诎下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神情与苏、黄不属( )
(2)卧下膝,诎下臂支船(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8.从选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作者为什么要详细说明刻在舟上的对联?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开,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耳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下度之无不宜。松下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蓬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选自宋起凤《核工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长五分许( )
(2)雉历历可数( )
(3)若寒冻不胜者( )
(4)若为佛事夜归者(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2)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12.文章主体部分按什么顺序说明?请找出有关的标志性词语。
13.选文中写了七个人,神态情趣各有鲜明的特征,请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14.选文中有寺、僧、船、客、钟声、弯月,据此,你能猜得出所写意境取自唐代诗人的哪首诗吗?请把诗默写下来。
【表达交流】
15.下面的对联是有人根据《核舟记》而出的,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或根据下联对出上联。
(1)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下联:________________
(2)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
【体验中考】
16.(2011·湖南永州中考)有同学说,现在是快餐文化时代,读流行作品更有利于我们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学校准备就此问题开展一场辩论赛。
(1)假如你班是反方代表,你方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反方代表的主辩人,请简要陈述支撑你方观点的理由。(至少写出两条,50字左下)
参考答案
1. 答案:wǎnɡ yí guān 糁 楫 髻
2. 参考答案:(1)赠送 (2)同“横” (3)平 (4)挑选
3. 参考答案:(1)奇妙 零数 (2)表示并列 表示转折 (3)大约 可以 (4)句尾语助词 说
4. 答案:C
5. 答案:总—分—总 空间 大苏泛赤壁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技亦灵怪矣哉
6. 参考答案:(1)类似 (2)同“屈”,弯曲
7. 参考答案:(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8. 参考答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9. 参考答案:(1)对联是苏轼《赤壁 ( http: / / www.21cnjy.com )赋》《后赤壁赋》里的句子,点明了作品的主题。(2)核舟本来就小,居然连上面的对联都看得一清二楚,可见雕刻者技艺之高超。
10. 参考答案:(1)左下,表示约数 (2)分明可数的样子 (3)能承受 (4)像
11. 参考答案:(1)松树下开了两扇窗,可以打开或关上。
(2)桃核的侧面露出七层的佛塔,距离滩岸有半颗黄米粒左下。
12. 参考答案:从低到高的空间顺序。标志性词语:“山坳”“山麓”“核侧”“高阜”“山顶”。
13. 参考答案:通过富于特征性的艺术细节处理,集中而精确地表现出丰富的生活内容,突出了古代微雕工艺者精巧的构思、高超的技艺。
14. 参考答案:取自唐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5. 参考答案:(1)赏泛舟人悠闲神情 (2)美髯公怡情泛赤壁
16. 参考答案:(1)示例: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典名著更利于提升我们的素养。(2)示例:①经典名著是一个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不朽之作,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论语》《孟子》等。②经典名著有励志作用,能使人们振奋、坚强,有助于塑造我们健全的人格,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