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课后练习+同步练习:24 大道之行也(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课后练习+同步练习:24 大道之行也(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7 17:40:07

文档简介

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 jǔmùwūfèn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大道理)
B.选贤与能(“与”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
3.《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课文原句填空。
(1)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使老有所终,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
(2)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战国策·秦策》)
[注]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武王示之病(     )
(2)君与知之者谋之(     )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7.“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8.扁鹊的话一是针对____________而言,一是针对____________而言。
三、综合运用
9.作为社区养老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餐 ( http: / / www.21cnjy.com )桌”已经覆盖到我市多个社区。下面是对三位老人的一段采访记录,请你从中概括出他们认可“老年餐桌”的三条理由。(每空要用4个字回答)
(1)张爷爷:我和老伴都80多岁了,就想着能在小区里有个地方吃饭,那多省事啊。现在有了“老年餐桌”,走路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吃上饭。真好!
李奶奶:“老年餐桌”价钱可便宜啦,花几块钱就能吃一顿饭,有荤,有素,还有汤,饭菜都不错,吃得特可口!
赵爷爷:政府不但给补贴,还给指定餐馆挂牌呢,要是饭菜不好,不讲卫生,服务不好,就摘它的牌。
理由一:____①____;理由二:____②____;理由三:____③____。
(2)在与居委会王主任交谈时,他说了下面一番话。面对王主任的困难,请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王主任说:“咱们的社区老年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需要助老服务的内容还多着呢。除了为老年人开办‘老年餐桌’以外,好多老年人因行动不便,盼着有人能上门打扫卫生,代买物品,帮助到医院取药等等。这些我们都想做,可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就那么几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答案:
1.C 提示:C项有误,“恶”应读“wù”
2.A 提示:A项中“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4.(1)不独子其子 壮有所用 (2)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5.(1)疾病 (2)计议,商量,谋划
6.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提示:此题考查文言文关键句子的翻译。注意“聪”“明”的理解,句子要流畅。
7.“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 提示:此题要求了解文章内容,结合语境填空,语言要准确、凝练、流畅。
8.治病 治国 提示: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语言概括能力。理解要正确全面,答句要简洁。
9.(1)示例:①就餐方便 ②物美价廉 ③政府监管
(2)示例:学校成立社区助老服务志愿小组。24 大道之行也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选贤与(  )能    讲信修mù(  )
矜(  )寡孤独 谋闭而不兴(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废疾者(      )
(2)女有归(      )
(3)谋闭而不兴(      )
(4)故外户而不闭(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填空。
(1)《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礼记》是__________经典之一,是西汉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2)《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理解课文填空。
(1)说明政府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人才能得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4)体现大同社会人们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xīng)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根据选文,概括“大同”社会的特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理想并不能被现实征服,希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古今中外,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实现“大同”社会,请你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实例。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
唐太宗论止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禁之,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请重法以禁之(      )
(2)朕当去奢省费(      )
(3)轻徭薄赋(      )
(4)安用重法邪(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或请重法以禁之。
(2)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3)路不拾遗。
(4)商旅野宿。
13.唐太宗的说法印证了《大道之行也》中的哪些思想?
14.选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
【表达交流】
15.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综合下列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能有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4)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2011年1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座谈会时的讲话)
【体验中考】
16.(2010·四川成都中考)某班开展了“走进社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情况调查组准备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空巢”现象进行问卷调查,请你设计两个问题,分别对老年人和他的家人进行问卷调查提问。
①对老年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家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明宣传组负责对社区进行文明宣传。他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不文明的宣传语进行了整改。社区某角落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乱倒垃圾者断子绝孙!”请把它改成温馨提示语,要求语言简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7.(2011·广西桂林中考)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
A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世界各地吸引了7 000万人次前往参观。B数百年来,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举办世博会是一次展示国力的好机会。C从“乌托邦”到“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的平衡与和谐。世博会,D既是人们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而是人们交流城市发展模式的平台。
(1)A句语序不当,正确的表述是__________________
(2)B句句子成分不完整,修改后句子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3)C句有一处标点错误: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4)D句中的关联词搭配不当,修改后句子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一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不当,应删去。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答案:jǔ 睦 ɡuān xīnɡ
2. 参考答案:(1)残疾人 (2)女子出嫁 (3)发生 (4)用门闩插门
3. 参考答案:(1)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所用,幼童能顺利成长。
(2)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4. 答案:(1)《礼记·礼运》 儒家 戴圣 (2)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5. 答案:(1)天下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男有分,女有归
6. 答案:C
7. 答案:D
8. 参考答案:(1)因此人们不单以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也可译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
(2)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9. 参考答案: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能。
10. 答案示例:谭嗣同为追求心中理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惜在“戊戌变法”中献出生命;孙中山先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中国的民主统一是其毕生追求。西方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圣西门、傅立叶构想了“乌托邦”式的美好社会。
11. 参考答案:(1)有的人 (2)去除 (3)减轻 (4)怎么(哪里)
12. 参考答案:(1)有的人建议加大法律惩罚的力度,以禁止盗窃行为。
(2)杜绝(朝廷的)奢华,减轻(百姓的)徭役和赋税。
(3)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
(4)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13. 参考答案:选贤举能,使民有所养。
14. 参考答案: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15. 答案示例:我国政府提出了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和谐社会的倡议,从上面的材料可以体会到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共同来创造。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礼诚信,团结友爱。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
16. 答案示例:(1)①儿女经常回来看望您吗?②如果您和老人是分开居住的,老人突发疾病时您是如何救治和照顾的?
(2)爱护环境,就像爱护你的眼睛。(或:小区是我们共同的家,美化环境靠大家。)
17. 参考答案:(1)2010年上海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博览会吸引了世界各地7 000万人次前往参观 (2)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 (3)顿号 逗号 (4)既是人们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也是(更是、还是)人们交流城市发展模式的平台 (5)中国举办世博会是一次展示国力的好机会24 大道之行也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讲信修睦(mù)   矜寡(guān)
选贤与能(jǔ) 幼有所长(zhǎnɡ)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wù)
2.找出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通举,解释:推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通鳏,解释:老而无妻的人。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信:诚信。
(2)寡:老而无夫的人。
(3)孤:幼而无父的人。
(4)独:老而无子的人。
(5)废疾:残疾人。
(6)分:职分。
(7)恶:憎恶。
(8)乱:指造反。
(9)贼:指害人。
(10)作:兴起。
(11)大同:指理想社会。
2.词类活用解释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解释: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解释: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解释: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
解释:壮,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
解释: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
3.古今异义区分
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
三、文章出处
文章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的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课文结构与修辞探究。
点拨:(1)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纲领性说明,即介绍其根本特征;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描述“大同”社会的景象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2)文章主要采用排比、对偶句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从形式上看,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并且语气强烈,如排山倒海而来,能增强表达效果。从内容上看,多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2.“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比较探究。
点拨:“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也表明,到村里来的客人是全村的客人,这个社会是公有的。
3.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