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课后练习+同步练习:25 杜甫诗三首(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课后练习+同步练习:25 杜甫诗三首(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7 17:41:43

文档简介

25 杜甫诗三首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岱宗(dài)   未了(liǎo)  决zì(眦)
不胜zān(簪) 石壕吏(háo) 逾墙走(yú)
老妪(yù) 幽咽(yè) 搔(sāo)
戍(shù)
2.找出通假字
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解释:层层。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未了:不尽。
(2)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3)钟:聚集。
(4)会当:终当,终要。
(5)眦:眼角。
(6)浑:简直。
(7)逾:越过。
(8)一何:多么。
(9)戍:防守。
(10)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2.词类活用解释
(1)一览众山小
解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小。
(2)听妇前致词
解释:名词用作状语,走上前。
3.古今异义区分
(1)岱宗夫如何
古义:语气词,无实在意义。今义:丈夫,成年男子。
(2)国破山河在
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3)老翁逾墙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三、作家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作品有《杜工部集》。
四、文体知识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七言两种。
1.请你从体裁、写作背景、思想感情、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望岳》和《春望》两首诗的不同。
点拨:(1)体裁不同,《望岳》是一首五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诗,《春望》是五言律诗。(2)《望岳》是杜甫早年漫游时期的作品,当时他正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漫游生活。《春望》是安史之乱中诗人劫后余生时所写。(3)《望岳》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那种青春的热情和蓬勃的朝气。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春望》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真挚情感。(4)《望岳》境界壮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
2.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差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点拨: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简单,但诗人只用120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精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归功于诗人巧妙独特的构思。从诗题上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一出现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对老妇则用明写,把她所说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情节中可能隐去了差吏的“呼”“怒”。差吏一进门就应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曰“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答曰“室中更无人……”;最后差吏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总之,差吏的“呼”“怒”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3.核心图解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岱宗(  )     决眦(  )
凌绝顶(  ) 烽火(  )
不胜簪(  ) 逾墙(  )
邺城戍(  ) 老妪(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齐鲁青未了________
(2)造化钟神秀________
(3)浑欲不胜簪________
(4)天明登前途________
3.杜甫是________(朝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_。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因此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
4.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雨过山村
[唐]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5.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6.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三、综合运用
7.在某班组织的对联交流活动中,有同学根据杜甫的《春夜喜雨》拟了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请你运用对仗的知识对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ài zì línɡ fēnɡ zān yú shù yù
2.(1)不尽
(2)聚集
(3)简直
(4)前面的路
3.唐 诗圣 诗史 杜工部
4.(1)√ (2)√ (3)×
提示:(3)有误,“三吏”“三别”不是李白的作品,而是杜甫的。
5.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提示:要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雨中鸡鸣、一两户农家、竹溪、板桥,这些形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宁静幽美的山村风景图。
6.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看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提示:要求体会“闲”字的妙处,也就是让我们体会这个字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需要结合上下句的具体语境来体会。
7.示例:皑皑白雪兆丰年。
提示:运用对偶知识来对,上下联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或相对。25 杜甫诗三首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决眦(  )  老妪(  )  不胜簪(  )
泣幽咽(  ) 邺城戍(  ) 青未了(  )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决眦入归鸟(      )
(2)浑欲不胜簪(      )
(3)老翁逾墙走(      )
(4)犹得备晨炊(      )
(5)吏呼一何怒(      )
(6)死者长已矣(      )
3.根据诗意,用“/”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国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
(2)存 者 且 偷 生,死 者 长 已 矣!
4.《春望》一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一般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的看法呢?
5.根据要求填写诗句。
(1)《望岳》一诗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表现长安城春日满目凄凉、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壕吏》中表明差役凶暴、老妇凄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8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7.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______________的形象。
8.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1题。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_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在横线上填上所缺的句子。
10.《石壕吏》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说说此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11.以下三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有吏夜捉人(    )
(2)请从吏夜归(    )
(3)夜久语声绝(    )
A.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 B.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 C.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13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以下不属于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  )。
A.常年客居他乡    B.浊酒难以解忧
C.国家动荡不安 D.自身困苦多病
13.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____________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反映出诗人____________的心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4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交流】
15.杜甫一生深谙百姓疾苦,心系天下苍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济世情怀,永远是有良知的人们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古往今来有无数和杜甫一样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和情怀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闪光,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和表现他们忧国忧民之心的名句吗?试写两例。
【体验中考】
16.(2010·江苏南京中考)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辑古诗】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______________》
(2)【品诗句】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诗人用这样的景语,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彷徨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喜爱之情
(3)【写寄语】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____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参考答案
1. 答案:zì yù zān yè yè liǎo
2. 参考答案:(1)眼角几乎要裂开 (2)简直 (3)越过
(4)还能够 (5)多么 (6)停止,文中引申为完结
3. 参考答案:(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 参考答案:两种说法虽然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5. 答案:(1)造化钟神秀,阴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割昏晓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6. 参考答案:泰山是什么样子?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7. 参考答案: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8. 参考答案:作者化用了古代名句“登泰山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天下”,在这里有深刻的含意: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两句诗富有哲理,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
9. 答案:老翁逾墙走 存者且偷生 如闻泣幽咽
10. 参考答案:安史之乱中,差役横暴、人民遭受苦难。
11. 答案:(1)B (2)A (3)C
12. 答案:B
13. 参考答案:空阔浩渺 愁苦悲凉
14. 参考答案: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15. 答案示例:①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②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③于谦: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6. 答案:(1)《思亲集》(或《思乡集》) (2)D (3)示例:有的澎湃激昂 有的含苞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