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观 潮
一、字音字形
吞天wò(沃)日 京尹(yǐn)
艨艟(méng chōng) 乘骑(jì)
一舸(gě) 善qiú(泅)者
珠翠罗绮(qǐ) 倍qióng(穹)
僦赁(jiù lìn)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2)际天而来:连接着天。
(3)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4)乘骑:马。
(5)一舸无迹:船。
(6)僦赁看幕:租用。
2.一词多义辨析
(1)观
(2)为
(3)仅
(4)势
3.词类活用解释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解释: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4.古今异义区分
乘骑弄旗标枪
古义:举枪。今义:田径运动项目的一种;一种体育器材。
三、作家介绍与背景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湖州(今浙江湖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廷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四、写作手法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作者不直接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从侧面烘托、映衬,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侧面描写含蓄,能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因此能给读者以特殊的美感。侧面描写往往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1.文章题为“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点拨: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2.《观潮》一文是按照怎样的次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拨:先写涌潮时震撼人心的声势,然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水军演练和弄潮儿的特技表演,最后写民间和宫廷观潮的场景。这样写的好处: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既让读者饱览了大自然的奇观,又为军民的精彩表演创造了特殊的环境气氛。怒涛来势如此凶猛,势不可挡,谁能想到竟然有数百名弄潮儿在惊涛骇浪中表演绝技?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也是天下罕见的奇观!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观览,是顺理成章的事。
3.核心图解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雷霆(tínɡ) 京尹(yǐn) 震撼(hàn)崩山(bēnɡ) 艨艟(tōnɡ) 如履平地(lǚ)
C.为火所焚(fén) 溯迎而上(suò) 善泅者(qiú)
D.鲸波万仞(rèn) 车马塞途(sāi) 罗绮(qǐ)
2.翻译下列语句。
(1)略不相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舸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的词。
(1)方其远出海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倏尔黄烟四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皆披发文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潮》的作者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5.解释下列句子的大意。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词的上阙写________________,下阙写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与《观潮》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综合运用
8.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用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中。
(1)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两项。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阅读后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 ( http: / / www.21cnjy.com )久的传统。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的多位前总理曾联名上书现任总统李明博,要求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日本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2000个汉字。
材料二: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学生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据某地对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份试卷中,有6份识别不出答卷学生的名字;抽查10本作文本,其中7本字迹潦草、不整齐。有的学生被抽查时,竟辨认不出自己的笔记本。有网站对中小学生是否需要加强写字教育进行投票表决,赞成的人数是100%。
结论:
(3)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提示:B项“艟”应读“chōng”,“sù”“sè”
2.(1)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2)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
提示:注意“略不”“舸”的含义。
3.(1)当……时 (2)城墙 (3)忽然 (4)画花纹
4.周密 南宋 《武林旧事》
5.潮来的时候让人怀疑大海中的水全都空了(都涌出来了),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提示:在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来体会。
6.观潮 弄潮儿的表演。
提示:在整体把握全段内容的基础上来概括。
7.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解析:探究这首词的写法,看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然后和课文做对比。
8.(1)示例:举行写字比赛;举办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社会和家长的书法展,同时也请社会上的书法名家到学校搞书法展览;组织学生在学校或公共场所进行义务写春联活动。
(2)日本、韩国和中国对写字教育的重视程度及现状不同。
(3)示例:支持第一种观点。我认为作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人,应该写好汉字。中国有句古话“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写字是每个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字写得如何,常常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或受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
支持第二种观点:我觉得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连签名都可以由电脑来设计,实在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练习写字。28 观 潮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京尹( ) 艨艟数百( )
乘骑( ) 一ɡě( )无迹
善qiú( )者 珠翠罗qǐ( )
僦赁看幕( )( ) 席地不容间(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B.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略不相睹(一点点)
C.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全是) 披发文身(画着花纹)
D.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 随波而逝(去,往)
3.解释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1)为
(2)以
(3)观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2)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5.理解填空。
(1)《观潮》一文,首先从形、______、声、______四个方面写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然后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和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观潮盛况。既写风景,又写____________,给人以美的熏陶。
(2)文中第一段描绘钱塘潮之“势”的语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高超的称颂和赞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②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6.第①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7.“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请在本文中找出与这两句诗描写相一致的语句,认真抄写在下面。
8.第②段主要写__________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9.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束在“____________”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白洋潮
张 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戊寅①八月,吊朱恒岳少师②,至白洋,陈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③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④,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⑤,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下,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⑥,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⑦漱激⑧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注:①戊寅:明崇祯十一年(1638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少师:官职。③擘翼:展翅。④镞镞:也作“簇簇”。形容浪头聚集涌动的样子。⑤辟易:躲避。⑥炮碎龙湫:形容潮头受阻,像被炮轰碎的瀑布,从空中散落。⑦龛、赭两山:龛山原属绍兴,赭山属海宁,两山对峙。⑧漱激:冲刷激荡。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 )
(2)章侯、世培踵至( )
(3)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12.作者由远而近,对潮进行了多层次的描写。你最喜欢哪一句描写?为什么?
13.用自己的话说说观潮者有怎样的反应。作者主要写潮水,为何还要写观潮者的反应?
【表达交流】
14.学完本文,相信你对钱江潮和钱江潮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钱江潮,从海宁角度观看最为壮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每年中秋前后,海宁市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请你结合图片用简洁的语言向游客介绍钱江潮,要恰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首届中国国际萧山跨湖桥文化节潮文化论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2010年9月25日举行。与会专家说:“目前,种种因素促成了钱塘江入海河口的改变,跨江跨海大桥的建造影响了季风,以及沿江沿海口的过度开发,使保护钱江潮形势严峻。”对于保护钱江潮,你有何建议?
【体验中考】
15.(2011·四川南充中考)语言运用。
①极目远望
②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③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
④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⑤像冲锋陷阵的大军
⑥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上面语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答案:yǐn méng chōng jì 舸 泅 绮 jiù lìn jiān
2. 答案:C
3. 参考答案:(1)成为 被 (2)凭借 连词,而 (3)景象 看
4. 参考答案:(1)不久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2)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块席子大的空地也不容有。
5. 答案:(1)色 势 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 民俗 (2)震撼激射 吞天沃日 旗尾略不沾湿
6. 参考答案: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最后一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7. 参考答案: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8. 参考答案:水军演习 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
9. 参考答案:烟消波静 动静相衬 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铺垫
10. 参考答案:(1)快,迅速 (2)追随,跟随 (3)脸色
11. 参考答案:稍微近一点的时候,就隐约露出一点白色,好像驱赶千百群鹅,它们一齐张翅惊飞一般。
12. 答案示例:(1)“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这句写远观潮头,一个“奔”把潮头拟人化了,写出潮头奔涌而来的气势。
(2)“渐近喷沫,冰花蹴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这句写近观大潮,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潮水涌起的泡沫、水花比喻为“雪狮”,形象生动,用词也很凝练,“镞镞”写出了潮水争相奔突的气势。
13. 参考答案:观潮者的反应:坐立不安、心惊胆战。作者写观潮者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了白洋潮的声势巨大,让人恐惧,突出潮水的威力。
14. 答案示例:(1)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客朋友们,钱江潮那奔腾咆哮的潮水,那排山倒海的气势,那雷霆万钧的声响,会让你真正体验到什么是自然的雄浑之美。钱江潮是世界上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是中国人民蓬勃奋发精神的象征。(2)保护钱江潮首先要积极保护钱江潮的自然生态环境,以立法、强制性保护等手段,限制各种人为因素导致江潮生态的变异与破坏。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15. 答案:①③⑤④⑥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