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学情调研试卷 2015.6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30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8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kàn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荫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lán、争研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1)根据拼音写出两个汉字。
(2)给两个加点字注音。
(3)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 改
2.默写古诗文名句。(8分)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有百口,口有百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且教桃李闹春风。
(4)________________,好去到人间。(5)________________,山山黄叶飞。
(6)诗家清景在新春,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名著考查。(6分)
……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作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中哪个故事情节?(1分)杀人者是谁?(1分)他为什么要杀人?(2分)他“出庙门投东去”,投往哪里去了?(1分)后人有哪一句歇后语论及他“投东去”一事?(1分)
4、综合实践活动(4分)
你所在的班级组织了一次“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你选定的话题是什么?在资料的准备上采取的方式又是什么 将得出怎样的结论?
(1) 选定的话题是 (1分)
(2) 准备资料的方式(至少写两点) (2分)
(3) 形成怎样的结论: (1分)
5、你能说说下面的动物指什么样的人吗?(2分)
示例:变色龙——比喻没有原则见风使舵的人。
纸老虎——
井底蛙——
6、下列文段中,划线之处都存在问题。请任选二处在下面上改正过来。(2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美,有时候尽管十分短暂,①所以它们留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比如:悄然开放的昙花,稍纵即逝的流星,②汽笛响彻云霄,掠过天空的雁阵,还有跳高划过的弧线……,这一切美好的瞬间,③都能撩动我们无限的遐思?
句的修改:
句的修改:
第二部分(40分)
(一)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诗后题目。(6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2分)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心酸之情,也流露出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
C、颈联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地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赞赏,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2分)
(3)文言文阅读。(13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伤仲永》)
10、解释加点字。(4分)
(1)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2)俟其欣悦( )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4)稍稍宾客其父( )
11、翻译句子。(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2、〔甲〕文中宋濂“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 ,〔乙〕文中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 (2分)
13、〔乙〕文题为“伤仲永”,文中却未见一个“伤”字,然而全篇写的正是一个“伤”字。你有没有读出作者为什么而伤呢?(至少写两点)(2分)
14、读了〔甲〕〔乙〕两文,你有什么启示?(1分)
(四)阅读《酸甜苦辣说和谐》,完成文后题目。(10分)
现在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和谐,不禁使人想起许多古代先贤圣哲的故事。最有意思的是晏子,他用不同口味的比喻阐释了和谐的深刻内涵。
齐景公曾问矮小而机智的晏子:“爱卿,我听孔老夫子对他的学生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什么意思?”晏子说:“所谓‘和’者,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
这话的意思是:君主如果是甜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酸的;君主如果是淡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咸的。如果君主甜,大臣也甜,满朝文武一个味,这个国家就没有创造力,而且使得世风懒惰,投机取巧。
齐景公又问:“在朝政上,怎么才算是君甘而臣酸呢?”
晏子回答说:“姜太公说过:‘王者帅师,必有股肱①羽翼,以成威神。’舜有诽谤之木②,尧有欲谏之鼓。尧帝在堂上设一大鼓,谁要是想提意见,只要敲响大堂上的鼓,尧帝就会出来听取不同意见。朝政决策时有不同意见,才会做到君甘臣酸。”
西汉刘邦取得天下后,总结成功经验说:“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饷④,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正因为如此刘邦才弥补了个人能力的不足。这样一种君臣结构,是他得以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⑤出主意,却不知道珍惜,结果只能是霸王别姬。由此看来,君甘臣酸不光是听取不同意见,而且更要注意人才能力的搭配,形成互相补充的格局。
君甘臣酸,不光是意见互补、能力互补,而且还要年龄互补。或许可以叫老甘少酸。
战国时期,魏国东面的齐国治理阿县的是一个16岁的少年,魏王听说后,便拣软柿子捏,进犯阿县。结果大败而回,魏王大惊。原来这位县令名叫子奇,他上任时,相邀数名老者辅佐,其中有身经百战的老将,有为吏数十年的能臣,有学富五车的才士,还有算计精明的商人。这一切足以使血气方刚的少年县令如虎添翼。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上任后,保留了前任总统华盛顿政府内阁官员的原班人马,致使亚当斯在行使总统职权时,总是缺乏沟通和理解,效率不高。
美国后来的总统吸取了亚当斯的教训,在政府首脑组阁时,特别注意班子力量的搭配与调整。结果,效率很高,合作很好。
由此看来,君甘臣酸,原来是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文化选择。人生的搏斗,文明的复兴,命运的驱动,都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冲突、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实现的。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走向和谐。
注释:① 股肱:比喻左右辅佐得力的人。② 诽谤之木:即诽谤木,也叫华表木;尧舜时竖立在交通要道上,让人们写谏言的木牌。③ 子房:即张良。④ 餽(kuì)饷:粮饷。⑤ 范增:项羽的重要谋臣。
15、 晏子所说的“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摘录文中的语句加以整合,进行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个字)(2分)
16、文章已经列举了我国古人的大量事例,为什么还要再举出美国总统的事例?(2分)
17、文中“刘邦、项羽”和“美国总统”这两组事例,除了真实典型之外,在各自内部组合上也有共同特点。你能做一点分析吗?(2分)
18、你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再写出一个能够证明“君甘臣酸”的典型事例吗?(2分)
[]
(五)阅读陶然的《别离的故事》,完成20—24题。(11分)
一
那时是何等的青春年少。异国那四季如春的山城,是我出生的地方;离开它的前几天,我觉得我正在做一件大事。欢喜成天在我的眉间舞蹈,连走路,也轻飘飘地几乎要飞上天去了。
一天中午,妈妈带我上街,就在一家常去的面店,给我点了我最喜欢吃的饺子面汤。
“孩子,你离开家,最留恋是什么?”看着我狼吞虎咽,妈妈忽然开口问道。
“我?”我一面吃,一面含糊地道:“我留恋的是我的学校,我的同学们。”
“家呢?”妈妈的语调中微微有些失望。“你一点也不留恋吗?”
“家?”这个问题几乎从来没有在我的心中引起过注意。我怔了一下,才觉得有些愧意,连忙补充,“家当然也留恋。”
妈妈大概也听出这并不是我的真实想法,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便默然了。过了一会儿,她又抬起头来问我:“你离开的时候,会不会哭?”
“哭?”我哈哈大笑了起来。“男孩子,怎么可以哭!”
妈妈笑了一笑,但我觉得好象有点勉强。我不大明白,她实在是怎么想。
离去的那天上午,我仍在兴高采烈地向邻居道别。自己一边想着,午饭一吃,我便要出发,横过太平洋,远走高飞,留下惊异的他们,心中便觉得过瘾。刹那间,我便以为自己是引人瞩目的人物,一种莫名其妙的虚荣心便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满足。
时间毫不留情地在我的身边滑走,这“最后的午餐”,一下子就伸到我的面前,我突然觉得心沉了下去。全家围坐在一张桌子边,吃的是鸡粥。刚吃两口,妈妈突然掩面而去,我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但却拼命地忍着,只顾低头一口一口把粥往嘴里塞。突然呛住了,我抬起头来,正想咳一下,却瞥见爸爸一边吃着,泪水却无声地流了一脸。
我怎么都抑制不住了,“哇”的一声,便冲向洗脸间,在那里没命地哭了起来。就在这时候,我才有些意识到,我这一去,就意味着永远不能再回头。但在这以前,不知为什么,我总有个错觉,以为这不过是一次远行,去了还会回来。
但,我就象只断线的风筝,永远也回不去了。
爸爸妈妈千里迢迢跑来探我的时候,已经是十五年以后的事情了。这一别,竟会如此长久,当初我怎么会想得到![]
我只记得,那年,当我走向海关时,送行的人们被铁栅栏隔在一百米以外。我提着手袋,一步挨着一步地走,并且频频地回过头去,往人丛中寻找爸爸妈妈的踪影。
我终于见到,爸爸和妈妈正在那边挥舞着手。我的眼泪又涌了上来。我放下手袋,无力地举起手,招了一招,连再多看一眼也没有勇气,便回头顺着人群向前流去。等我想到再看他们一眼时,我的视野已经给建筑物挡住了。爸爸呢?妈妈呢?全都看不见了。
就这样,我便踏上人生的旅途。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心顿时好象给分隔成几片。
要知道,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身边半步呀!
那时,我才十六岁。
二
一整夜,雪就下个不停。清早起来,映进眼帘的,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我的心,也象外头的气温一样,冷到零下二三十度。
她为我送行,我们漫步在雪地上,一脚踩下去,雪就涌到膝头上,阴霾的天空中,雪片仍在不断地飞旋着飘飘而下,轻灵灵的,密麻麻的。走了一大断路,彼此仍旧一言不发;大家都不知该说什么好,惟恐一句不恰当的话,会掘开暂时还隐藏在地下的伤感的泉源。
竟然到了火车站。竟然到了开车时间。
“这就走了?”她裹着蓝白方格头巾,隔着车窗,问我。
我点了点头,不吭声。我知道,只要一开口,我的泪水酒会汹涌而来。
“还会来吧?”她又怯声怯气地问。
我又点了点头,尽管心中十分茫然,因为我知道我要走得很远很远。
火车猛然颤抖了一下。好象给铁锤敲了一下,我的心一缩,我看见她急遽地背转身去,两滴泪水似乎滴在我冰凉的心中。
在我的印象中,仿佛又一种朦胧的什么。然而大家从来没有承诺过什么,既无言,也未曾示意。
在大雪纷飞中,彼此心里都明白,这大约是最后一面了。而我不远千里,来到这边塞,原也只为说声“再见”。
三
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
但,路线已不尽相同了。人的一次来回踱步,想要准确到一厘不差地回到原地,本来就不太可能;何况人生的变化!那五千个日日夜夜,堆积在我的生命中,为脸上皱纹的出现,开了道路。
古都的最后一晚,流泄着令人留恋的柔意。我缓缓地在大街上走着,多少心头的浪花,又重新在记忆的长河中跳出。
在情感上,他是我的兄长;在事业上,他是我的师长。当我去告别时,他无言地笑着,拿出一堆刚蒸熟的螃蟹,招呼我一起吃下。
淡黄的灯光照了下来,院子里寂静一片。我们似乎没有很多话说,也许,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也许,要说的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书籍。”这是他对我的临别赠言,我一直记得一清二楚。它屡屡阻挡了偷懒和退却的想法,尽管历尽挫折,我总算还能够维持这份兴趣,直到今天。
今天经过码头,偶然见到小贩在那里摆卖螃蟹。我的心啊,不禁又飞到了那淡黄灯光下的屋子里,飞到了五年半以前的那个寂寞的晚上。
他留我住古都的最后一晚,然而我不能,我还要回收拾行装;因为,第二天一早,我便要南飞了。
他送我到大门口,缓缓的说:“再见。”
我知道他是个很洒脱的人,加上多年来惯于走南闯北,他说再见便再见,绝不拖泥带水;但我仍听得出“再见”声中的感伤味道。
我们就这样分手了。巷子里灯光暗淡,街边没有青青的杨柳,只有一棵棵梧桐树。那些秋风吹送下的叶子,相互拍打着,怅然地在微带寒意的夜空中,“哗啦啦”地响动。
20、作者描述了三个别离的故事,请概括这三个故事。(3分)
21、作者三次离别的叙写都各有特色,请你说说一、二次离别的叙写有什么特色。(2分)
第三次主要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介绍离别的过程。
22、“欢喜成天在我的眉间舞蹈,连走路,也轻飘飘的几乎要飞上天去了。 ”你认为这句话妙在何处?(2分)
23、说说划线句子的作用。(2分)
24、古代文人墨客非常注重离别,请你写出两组抒写离情别意的诗句。(2分)
第三部分(50分)
25、请结合成长中的切身经历,以“我喜欢你”为题目,讲出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要求:(1)除诗歌外,其他体裁不限。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八年级语文阶段测试答案
1、(1)瞰 斓 (2)hóng mó (3)荫改为阴 研改为妍
2.(1)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也(2)蜡炬成灰泪始干(3)爱惜芳心莫轻吐[]
(4)殷勤谢红叶(5)况属高风晚(6)绿柳才黄半未匀(7)以中有足乐者
3、风雪山神庙 林冲 林冲遭到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路上被陷害被鲁智深搭救。到达沧州奉命看守草料场。陆虞候受高太尉指使设计,火烧草料场,要害林冲性命,被林冲识破杀死。 梁山 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4、略 5、外强中干的人 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6、①“所以”改为“但是”或“然而” ②改为“响彻云霄的汽笛” ③改为:“怎能不撩动我们无限的遐思?”
7、A 8、对朋友尽皆逝去的感伤 对世事难料、家乡变化极大的感慨.
9、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
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
10、(1)担心、忧虑 (2)等待 (3)完成 (4)渐渐
11、(1)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仲永的父亲认为以此有利可图,便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2坚持学习,虚心请教 后天没有学习
13、为仲永这样一个天资聪颖的儿童最终沦为众人感到惋惜 感慨仲永虽有天赋,却没有遇上有利于他成长提高的环境。
14、 提示: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
15、君臣之间要意见互补、能力互补、年龄互补。
16、为了证明“君甘臣酸是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文化选择”这样一种观点。
17、都是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相结合。
18、例如:唐太宗有魏征等一批敢于批评朝政的大臣,而他也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终于成就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20、少年时在海关和父母离别;青年时在冰天雪地的边塞与女友离别;离开生活多年的北京,在古都与知己离别。
21、 第一次时间跨度最长,将人物的对话、神情、动作、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二次截取车站送别的一个断面,既绘景也写人。 []
22、神态描写,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我”当时神采飞扬的样子,从而将“我”因可以离家而高兴的无知刻画得淋漓尽致。 (或妙在把心情的愉悦完全形象化的表现在自己的肢体动作中。)
23、它们既是别时的场景绘写,又寓示着别时的心情,场景描绘里融合着浓浓的化解不开的情思。(意思对即可)
24、略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