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溶液 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4 18:0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第九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液
单 元 组 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溶液的形成 9.1 溶液的形成
2 溶解度 9.2 溶解度
3 溶液的浓度 9.3 溶液的浓度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1.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2.认识溶解和结晶的现象。
3.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4.知道绝大多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5.知道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浓度,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学习计算溶质质量分 数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义。
6.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业要求】
1.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的形成过程,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 稳定性。
2.能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说明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能根据需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5.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设计粗盐提纯、水的净化等物质分离的方案。
第 1 页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也为酸、碱、盐知识的学习作铺垫。例如本单元的重要 溶剂——水,是第四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物质溶于水的微观解释,是以第四单元的知识 为重要依据;而关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 有机融合。正是由于前面所学知识作为储备,才使得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 因此,本单元既是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系全书的一个纽带。
本单元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课题1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涉及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 液的概念,引导学生既能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又能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 子等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体系。通过实验探究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现象,体会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洗涤剂的乳化作 用,围绕洗涤用品,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与研究,感受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 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化学观念,为后续的教学作 准备。
课题1中通过碘和高锰酸钾溶解性实验,是从定性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溶解,课题2则以物质 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 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课题3主要围绕溶液的浓度,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 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三) 学情分析
1.本单元的相关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个多学期的 化学学习,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借助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信息搜集的能力、 探究实践的能力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能力,多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应用到课堂,同 时学生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知识,通过课外动手实践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应用与掌握,体 现出由课堂走进生活,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2.在本单元出现了由定性问题向定量问题的深入过程,学生对于定性问题(例如:物质溶于 水后可以形成溶液)比较熟悉,可是对于定量地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却很少思考。但 在有了溶液形成的基础知识以后,再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探究,也不难理解。
3.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内容比较枯燥,没有丰富的活动探究和实验来伴随。学生在 计算方面又因为繁琐而懒于动手,针对于此,考虑设置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为载体。
第 2 页
将计算融于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有一种急于得出结果的冲动,同时要简化计算数据,将重点 放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解决了问题。例如:可以例举生理 盐水的配制计算,由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引出不同浓度的酒精有什么用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成为学生的课外实践作业。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 变化;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 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初 步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3.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感知定量研究的意 义;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学习主题下,在物质的多样性为大概念统领下,以“溶 液”为统摄展开有关概念,概念出现的先后顺序为: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 分数,逻辑顺为序:定性、定量、进一步定量,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
第 3 页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课时作业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 伴随着热量的变化;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 用途。
实践性作业:观察家、超市等场所现有的一些瓶装 (或罐装) 液体,判断它们是不是溶液? 你也可以将厨房中的物质,如食盐、蔗糖、面粉、植物油、厨房用调味料、小苏打、纯碱等 物质放入水中,观察能否形成溶液?如果能,观察一下颜色,尝试判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 么?
1.部分学生作业展示:
第 4 页
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
每个学生都能够利用身边现有的液态混合体系,判断混合体系是否为溶液。或者利用家中特 别是厨房中的物质,结合溶液的概念和特征,感受溶液的形成过程,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 化学服务于生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在家中进行的实践作业,亲身感受到溶液的形成过程,体会溶液的特征,加深对溶液的 概念的理解,尝试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判断等。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体会溶液在生活、 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提升性作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请回答以下问
题:
(1) 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则液体X为 ,固体 Y为 。
(2) 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则液体X为 ,固体 Y为 ;
1.参考答案: (1) 水 硝酸铵 (2) 水 氢氧化钠或氧化钙;酸,活泼金属 (如Mg/Al) (答案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部分同学空白,可能是对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知识 点认识不清晰,没有通过实验探究感受到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硝酸铵溶于水会吸 收热量,温度会下降;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生石灰和水反应会放热;活泼金属如镁、 铝与酸反应放热。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增大。有些学生也能掌握一些物质溶解或化学反应过程 中伴随着能量变化、产生气体等现象,但是不能将密闭容器中影响压强变化的因素与这些热 量变化、产生气体相结合,导致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本题开放性较强,涉及到物理中的压 强知识,难度较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 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 含义;初步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基础性作业:工业上采用如图所示的流程利用海水制取精盐。
(1) 上述流程 Ⅰ 、 Ⅱ 、Ⅲ中对氯化钠来说溶液的状态分别是 、 、 (均填 “饱和”或“不饱和”)。
(2) 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过程中,利用了 的方法,得到氯化钠晶体,请解释使用此 方法的原因 。
(3) 将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的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加水 C.加氯化钠固体 D.恒温蒸发溶剂
1.参考答案: (1) 不饱和 饱和 饱和 (2) 蒸发结晶,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
影响变化不大 (3) CD
2.时间要求: 2 分钟
3.评价设计
(1) 错选可能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认识不清;
(2) 错写可能对结晶方法认识不清,常用的结晶方法有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由于氯化钠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适合用蒸发结晶;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 可以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
(3) 错选可能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方法认识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借助对教材中海水晒盐的流程图,测评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相互转化以及结 晶的方法等的辨析能力。
提升性作业: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第 7 页
(1) P 点的含义是 。
(2)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 (填“甲” 、“乙”或“丙”)相似。
(3) t2 ℃时,将 40g 甲物质加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4) 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_______。
(5) 将 t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对所得溶液的溶
解度的关系是_______。
1.参考答案:
(1) t1 ℃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丙 (3) 80 (4) 蒸发结晶
(5) 乙=丙>甲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1) 错写对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认识不清;
(2) 错选对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变化规律认识不清;
(3) 错写对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认识不清;
(4) 错写对物质结晶方法认识不清;
(5) 错写对物质溶解度曲线中溶解度的变化规律认识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认识,测评和巩固学生对物质溶解度概念、溶解度
曲线上的点和交点以及曲线变化趋势、物质提纯方法等的辨识能力。
拓展性作业:根据 NaCl 和 KNO3 的溶解度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aCl 35.5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 40℃时,NaCl 的溶解度是______g;
(2) 30℃时,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 (选填“NaCl”或“KNO3”) ;
第 8 页
(3)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0g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 36.0g
B.20℃时,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 36.0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 100:36
D.20℃时,将 36.0g 氯化钠溶解于 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参考答案:
(1) 36.6 (2) KNO3 (3) ACD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1) 错写可能对列表法表示物质溶解度认识不清;
(2) 错选可能对列表法表示物质溶解度认识不清;
(3) 错选可能对溶解度概念及意义认识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列表法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认识,测评学生对物质溶解度概念及意义的 辨识能力。
实践性作业—— 自制冰糖
请结合教材 P39 第九单元课题 2【课外实验】 自制冰糖,进行家庭实验,并将制作过程拍成 视频通过 C30 、班级群上传给老师,将制作成品带到教室,结合制作过程视频比一比,赛一 赛,尝一尝谁的制作成品更具有色香味俱全,谁是最佳制作能手。
1.部分学生作业展示
2.评价设计
学生在家自己动手自制冰糖,感受溶解和结晶的过程,体会到了实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自制冰糖体会一般溶质溶解都会有限度的,蒸发溶剂体会结晶的过程。通
第 9 页
过比自制的白糖晶体增强学生的审美观,体验学习化学学以致用成功的喜悦。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感知定量 研究的意义;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基础性作业:疫情期间,二氧化氯消毒液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室、食堂、寝室等的卫生消毒, 我校决定今天放学后对全校教室、食堂、寝室等全面消毒。张师傅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表所
(

)。
二氧化氯1000mL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g/cm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求: (1) 1000mL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 ______g,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 ______g。 (2) 我校欲配制48千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毫升这种二 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 1.参考答案 (1) 解:二氧化氯消毒液的密度为1.2g/cm3 ,1000mL即1000cm3 ,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 1.2g/cm3 × 1000cm3 = 1200g;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的质量为1200g × 80% = 960g 。 (2) 设需要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为x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 48kg × 10% = x × 80%
x = 6kg
其体积:6kg ÷ 1.2g/cm3 = 5cm3 = 5mL;
需要水的质量:48kg 6kg = 42kg。
答:需要5毫升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42千克水。
2.时间要求:7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点1:计算时不带单位;
错误点2:不进行单位换算;
错误点3,错把溶剂的质量认为溶液的质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 10 页
设置题目测试学生是否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提升性作业: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 (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 , 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30g黄铜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 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计算:
(1) 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______。
(2)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参考答案
解: (1) 图示可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Zn + H2 SO4 = ZnSO4 + H2 ↑
第 11 页
98
x
98 x 2 = 0.2g
2
0.2g
x = 9.8g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00% = 9.8%
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点1:找不准已知量;
错误点2:设未知量时带单位;
错误点3:设的为硫酸的质量分数,而求的为质量;
错误点4:计算时不带单位;
错误点5:不清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不会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错误点6:计算结果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置题目让学生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测试学生是否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 的简单计算。
实践性作业——制作不同浓度的酒精使用说明书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不同浓度酒精的用途,并制作不同酒精浓度的使用说明书、快板等对大
众进行科普。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质量检测内容
基础性作业: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广告语“农夫山泉有点甜” 。下列判断“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填序号)。
①均一性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稳定性 ⑤无色
(2) 75%酒精常被用于皮肤的外伤杀菌消毒,该溶液中溶质为 。
(3) 白糖固体放人口中有清凉的感觉,请从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角度推测其可能的原 因: 。
1.参考答案: (1) ①②④ (2) 碘 (3) 白糖溶于水吸收热量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从单一特点角 度分析 从多个特点角度 分析 从溶液的特点 角度分析 能理解溶液的概 念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从溶液的单一 角度分析 从溶液的多个 角度分析 从溶液的 组成分析 能从溶液中正确 分析溶质和溶剂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从宏观角度分 析 从宏观和温度 角度分析 从溶解角度分 析 从溶解的温度 变化角度分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矿泉水、75%酒精、 白糖等入手,利用所学的溶液知识,考查学生能否从简 单的视角认识溶液的特征、组成、溶解时的能量变化知识。
提升性作业:
作业1:如图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 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第 13 页
(1) “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

_______
(2) 经过多次“扫而复淋”,提高卤水浓度获得“上等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15%),用于煎炼海盐。
①1000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氯化钠的质量约为________g。 ②从燃料利用角度分析,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的原因
是 。 ③将“上等卤水”在100℃恒温蒸发至刚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组成为:150g溶液中含水 100g 、NaCl 39.8g 、MgCl27.65g及其他成分2.55g 。将150g此溶液降温至20℃,有_______g NaCl析出(溶解度见表)。此时,________ (填“有”或“没有”)MgCl2析出,原因
是 。
第 14 页
1.参考答案:
(1) 蒸发结晶
温度/℃ 20 60 100
溶解度/g NaCl 36.0 37.3 39.8
MgCl2 54.8 61.3 73.0
(2) ①150 ②海水中氯化钠浓度低,浪费燃料
③3.8 没有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4.8g氯化镁,而该溶液中氯化镁只有7.65g ,能全部溶解 2.时间要求:4分钟。
3.评价设计
(1) 空白或错误,阅读理解能力障碍,不清楚“晒结浮白”的意思,或者即使知道这层意 思,不能掌握结晶的方法。
(2) ①空白,没有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意义,不会利用已知的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 分数,求溶质的质量。
②错没有掌握做题的方法,题目提示从燃料利用角度分析,如果直接用海水,海水中氯化钠的 质量分数较低,则蒸发耗时长,消耗的燃料多,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蒸发消耗的 燃料相对较少。
③错没有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结晶的前提是溶液饱和后,溶解不了的物质才会以晶 体的形式析出。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布灰种盐”的部分场景为情境,体会海水晒盐的过程, 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意义,掌握结晶的方法,还可以体会到化学 学科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有重要价值,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博大精深,增强民 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作业2: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84消毒液”功不可没,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物 体表面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1) 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次氯酸钠溶液,需要固体次氯酸钠 g,水 mL。
(水的密度为1g/cm3 )
(2) 若将上述配制的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是 。
(3)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次氯酸钠溶液时,不小心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了,可能 的原因是 ; (写两条) 。 1.参考答案: (1) 5,45 (2)50g (3)倒次氯酸钠时洒了;量水时仰视读数等 2.时间要求:4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从溶质的质量分 数角度分析 从溶质的质量分 数计算的变式角 度分析 从涉及密度计算的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 算的变式角度分析 从涉及密度计算的溶质 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变式 的多角度分析
(2)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从溶液稀释角度 分析 从加水溶液稀释 分析 从加水溶液稀释计 算分析 从加水溶液稀释计算多 角度分析
(3)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从溶质的质量分 数角度分析 从溶质变化对溶 质的质量分数影 响角度分析 从溶质和溶剂变化 对溶质的质量分数 影响角度分析 从溶质和溶剂变化以及 对操作过程对溶质的质 量分数影响角度分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探究形式,考查学生是否能初步认识溶质的质量分 数的技术视角、分析溶质和溶剂的计算,溶液的稀释的计算和操作过程的误差分析。
作业3: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较为感兴趣,准备了73g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试计算充分反应后,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1.参考答案
第 15 页
解:设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73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73g × 20%=14.6g
CaCO3 + 2HCl = CaCl2 + H2 O + CO2 ↑
73 44
14.6g x
=
x =8.8g
答: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2.时间要求:4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点1:找不准已知量,认为稀盐酸的溶质就是73g ,用73g当成盐酸中溶质的质量; 错误点2:计算时不带单位;
错误点3: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没有乘以化学计量数。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置题目让学生初步感知定量研究的意义,测试学生是否能区分溶液与溶质,是否掌握有关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作 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填空题 (1) √ 易 改编 15分钟
2 填空题 (2) √ 中等 改编
3 实验题 (3) √ 较难 改编
4 计算题 (4) √ 中等 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