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溶液 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4 18:0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 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 组织方式 团 自 然 单 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溶液 9.1 溶液的形成
2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及乳化现象
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9.2 溶解度
4 溶解度
5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及简单计算 9.3 溶液的浓度
6 溶液的稀释、配制、 与化学方程式相关计算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题 1 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课题 2 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 限度,课题 3 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三个课题密切 相关,逐步深入。 内容从溶液概念的建立到溶液的分类、组成及配制等,重点知识包 括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等化学概念,有关计算有溶质溶剂与溶液 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等。
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重要溶剂——水 是第四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第三单元的知识为 重要依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 有机结合。以上各单元的知识储备,为本单元知识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时本单元知
2
识也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在下一单元里将要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有关它们之间的 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里进行的,要学好这些内容,就很有必要系统地掌握溶液的 有关知识。因此本单元知识内容既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全书内容的一 个纽带。
(三) 学情分析
初中生对于“溶液”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并应用到溶液,在实验室 也多次用到溶液,能列举出一些常见的溶液,对溶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知道很多 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因此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具备了学习本单元的条件。 但学生对溶液的认识仅限于感性的、不系统的。对溶液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在生 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另外此前学生已学过相对分 子质量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了定量计算的概念,对化学中的计算已经不 再陌生,尤其是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质量分数的计算,这会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此外,基于学生的有关数学知识和抽象化思 维都有助于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 见的溶剂。
2.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能用物质溶解度解释与生活 有关的化学问题。
3.会用多种方法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两者之间的转化。
5.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初步学会查阅溶解度曲线,能利用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 解决问题。
6.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能进行溶质质量 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7.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以“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大概念为统摄,按照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次级大概 念、核心概念和事实的顺序整理出本单元作业的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再根据知识 结构,整理出单元的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 2 所示。再根据课时目标设计相关作业。
3
4
五、课时作业
第 1 课时 溶液(课题 1.1)
课时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 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了解溶液在生产 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作业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 属于溶液的是 ( )
A.泥浆水 B.牛奶 C.蒸馏水 D.食盐水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溶液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在溶剂的分子间,所以它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
物,外表看是澄清透明的,泥浆水、牛奶外表看是浑浊的,静止后有固体沉淀,说明 它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所以 A、B 错;蒸馏水是纯净物,C 错;食盐水是钠离子、氯离 子均匀的分散在水分子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 D 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溶液的形成过程或特征正确判断溶液
作业 2:把下列物质少量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有 ( )
A.冰 B.面粉 C.汽油 D.葡萄糖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溶液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在溶剂的分子间,形成的稳定的均一的混合物; 冰溶于水所得物质是纯净物,A 错;面粉不溶于水,外表看混浊,静置后沉淀,所以不 均一不稳定,B 错;汽油不溶于水,振荡后浑浊,静置后分层,所以不均一不稳定,C 错;葡萄糖易溶于水,葡萄糖分子均匀的分散在水分子的间隙里,所得混合物均一稳 定,是溶液,D 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的认识溶液的形成,依据溶液的定义和特征正确 判断溶液
作业 3:现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钠稀溶液,请你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 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C.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 D.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固体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溶液是均一的,所以溶液中各部分浓稀一致,密度相同,AB 错 C 对;溶液又是稳 定的,当外界条件不变时,不会有固体析出,D 错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溶液的稳定性、均一性等特征的理解。
作业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瓶液体长期放置后不出现分层,该液体就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5
C.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一瓶液体长期放置后不出现分层说明它均一稳定, 但可能是纯净物,A 错;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所以溶质可能不止一种,B 错;溶液是稳定的,C 对;从微观角度看, 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溶剂分子间隙里,所以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与溶剂的 体积之和,D 错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溶液概念以及特征的理解。
作业 5: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做法不正 确的是 ( )
A.把药品配成溶液后给人体注射
B.把化肥配成溶液作为无土栽培的植物的营养液
C.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
D.生活中人们将含磷洗衣液洗的洗衣水倒入池塘里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把药品、化肥配成溶液有利于人体、植物对药品、化肥的吸收,A、B 对;将固体 药品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更加充分,C 对;含磷洗衣 粉中含磷,排到水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污染,D 错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用途的了解。
作业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 ⑤稳定
⑥各部分的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②④⑤⑥正确③错;有的溶液有颜色,如硫酸铜 溶液是蓝色的①错,所以选 B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测试学生对溶液的概念和特征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作业 7:表中数据是同学们配制溶液时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为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液体
6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因为碘易溶于汽油,可以用汽油溶解从而除去,A 对;通过碘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 不同,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B 对;从表格分析看出碘溶于汽油、 酒精形成溶液,说明汽油、酒精可以作为溶剂,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溶液,说明水可 作为溶剂,C 对;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但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D 不正确。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溶液定义以及特征的理解,同时考查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的能力。
作 业 8 :一定量的铁与稀硫酸反应 (1)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溶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
(2)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若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 液中的溶质是______,若酸过量,则溶质为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 H2SO4 、H2O;
(2) Fe+H2SO4=FeSO4+H2 ↑ ; FeSO4 ; FeSO4 H2SO4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稀硫酸是浓硫酸溶于水稀释而成,所以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 (2) 铁活动性大于氢, 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由于铁和硫酸发生化学反应,所得溶 液中溶质应是反应后生成可溶性物质和剩余的反应物,若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反应 后生成的硫酸亚铁,若硫酸过量则溶质除了硫酸亚铁还有过量的硫酸。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 业 8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会根据溶液的 定义判断简单 的溶液的组成 能结合化学方 程式判断反应 后溶液的组成 能结合化学方 程式、物质的溶 解性判断反应 后溶液的组成 能结合化学方程 式及反应物是否 过量来判断反应 后溶液的组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知道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会发生改变,考查学生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分 析判断反应后溶液组成的能力。
作业 9:通过学习化学,我们澄清了许多有关溶液的错误认识,逐步了解了溶液的 本质。请参照示例,否定下列错误的认识。
示例:只有固体物质才能作溶质。
否定例证:酒精溶液中溶质是液体。
(1)只有水才能作溶剂。
否定例证: 。
(2)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否定例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否定例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参考答案:
(1) 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不是水(合理即可)
7
(2)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合理即可)
(3) 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溶液(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1) 酒精、汽油等也可作溶剂,如碘酒中溶质就是酒精
(2) 有的溶液有颜色,如铜盐溶液显蓝色、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等
(3)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物不一定是混合物如蒸馏水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水可以作 溶剂 知道不仅水可 作溶剂,还知 道汽油、酒精 也可作溶剂 会分析溶液中 的溶质和溶剂 能从微观角度判断 形成的混合物是否 是溶液以及会判断 溶质和溶剂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个别溶液 的颜色 知道一些典型 溶液的颜色 能运用溶液的 颜色鉴别物质 能从微观角度解释 溶液颜色的本质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溶液的部 分特征 知道溶液的全 部特征 能运用溶液的 特征来判断溶 液 能从微观角度解释 溶液的均一性稳定 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分析解决问题。
第 2 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课题 1.2)
课时目标: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变化;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 现象。
作业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里,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乳浊液的是( )
A.面粉 B.植物油 C.高锰酸钾 D.酒精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面粉不溶 于水,固体悬浮于水中形成悬浊液,A 错;植物油不溶于水,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了 乳浊液,B 对;高锰酸钾、酒精都易溶于水,以离子、分子形式均匀的分散在水分子之 间形成了溶液,C、D 错。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乳浊液概念的理解,能利用乳浊液的特征判断是否是乳浊液。
作业 2:利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A.汽油 B.洗涤剂 C .纯碱溶液 D.烧碱溶液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汽油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而除去,A 错;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能将不溶于水的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从而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细小的小液滴
8
会随水流动,从而将油污去除,是乳化现象,B 对;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是碱性溶液, 他们能跟油污反应形成可溶性的盐从而除去油污,C、D 错。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是否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具有乳化作用的物质。如洗洁精、沐浴露、洗发 水、肥皂等。
作业 3: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 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 能是( )
A. 生石灰 B. 烧碱 C. 食盐 D. 硝酸铵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罐内饮料温度降低,说明夹层中的固体溶于水时吸热。生石灰遇水跟水反应放出 热量,A 错;烧碱溶于水放热,B 错;食盐溶于水不放热也不吸热,温度基本不变,C 错;硝酸铵溶于水吸热,D 正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测评学生对常见的物质溶于水时热量变化的了解。
作业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B. 用钢丝球洗刷铝制锅赃物
C.用软水洗衣物,既节约肥皂又能洗干净衣物
D. 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垢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随水流走而将油污除去,A 正确;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具有抗腐蚀性,用钢丝球刷洗铝制 锅赃物,会破坏氧化膜使铝又被氧气氧化而被腐蚀,B 不正确;软水可以更好地发挥肥 皂的洗涤效果,C 正确;食醋里有醋酸,与水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从而除 去水垢,D 正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如铝的抗腐蚀性、软水与硬水、 乳化作用及酸能水垢反应等。
作业 5:小刚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将 A 中分液漏 斗里的液体滴入瓶内与固体接触,B 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则 A 中固体和液体 不可能是( )
A.氢氧化钠和水
B.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C.镁和稀盐酸
D.硝酸铵和水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A 与 B 相通,B 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说明 A 中气压增大,可能原因是 A
9
中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气体,也可能固体与液体作用放出热量。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A 可能;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快速放出氧气并放热,B 可能;镁和稀盐酸反应生 成氢气,C 可能;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 ,气压减小,D 错。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在密闭容器中引起压强变化的因素,知道引起压强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气体的 生成或减少、温度的上升和下降。
作业 6: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
A.无水硫酸铜(白色)和氯化钠 B.硝酸铵和氯化钠
C.碳酸钙和氯化钙 D.氯化钠和蔗糖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固体物质只用水就能区分,说明固体物质遇水作用出现不同的现象。无水硫酸铜 (白色)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氯化钠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A 能区分;硝酸铵溶于水吸 热温度下降,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没变化,B 能区分;碳酸钙不溶水得到浑浊的液体,氯 化钠溶于水形成无色透明溶液,C 能区分;氯化钠和蔗糖溶于水都形成无色溶液,D 不 能区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的能力,如溶解性不同、溶解时伴随热量变化 不同以及溶液的颜色不同。
作业 7:将一块沾满油污的抹布剪成相等的四块后,分别浸没在装有等质量的冷水 和热水的烧杯中,其中 C、D 分别加入同一牌子的洗涤剂各 5 滴,如图所示。
(1) 10 分钟后分别用小洗衣机洗涤 20 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并进行比较, ________ (填字母)中的抹布最干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启示,谈谈在家清洗餐具时应如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 D; 冷水难以去掉油污,热水只能清洗掉极少量油污,冷水加洗涤剂乳化 较慢,温度越高,乳化效果越好;
(2) 在家清洗餐具时,为了使污渍易于去掉,我们应该用温水并且加入适量的洗 涤剂清洗。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所以能提高去污能力,温度越高洗涤剂的乳化效果越好, 所以 D 中抹布最干净;因此在家清洗餐具时,为了使污渍易于去掉,我们应该用温水 并且加入适量的洗涤剂清洗。
10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 业 7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洗涤剂具 有乳化功能 知道洗涤剂具 有乳化功能并 且温度越高洗 涤效果越好 知道乳化作 用在生活中 的运用 能从微观角度解释 乳化作用的原理及 与温度的关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是否知道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怎样提高乳化效果。
作业 8: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
溶液。
【实验探究 1】如图 1 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某种固体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拿起烧 杯,木板掉落,加入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 (填字母)。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氧化钙
【实验分析 1】上述四种固体中,有一种固体加入水中产生的热量变化是由化学反 应引起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2】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室温为 26 ℃ ,取 30 mL 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迅速将 7.5 g 氯化钠加入烧杯中,根据实验数 据绘制出氯化钠溶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简图(如图 2 所示)。
【实验分析 2】将氯化钠更换为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或硝酸铵,重新进行上述实验。 请在图 2 中分别绘制出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简图(趋 势合理即可),并在曲线旁边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1.参考答案:BD;CaO+H2O=Ca(OH)2;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溶于水的能量变化。拿起烧杯,木板掉落,说明石蜡受热熔化
了,也就说明该固体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不放不吸热,A 不可能;氢氧化钠、氧 化钙溶于水放热,BD 可能;硝酸铵溶于水吸热,C 不可能。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是物 理变化,氧化钙遇水放热是氧化钙跟水反应产生的热量,是化学变化;氢氧化钠溶于
11
水放热温度逐渐上升,是上扬的曲线,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逐渐下降,是逐渐下降 的曲线。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物质溶解 时伴随着温度 的变化 了解常见物质在 水中溶解时的吸 热、放热情况 知道物质在水中溶 解时有能量的变 化,并了解常见物 质溶解时的吸、放 热情况 从微观角度分析宏 观上溶液形成时的 能量变化,并分析 常见物质溶解时吸 放热的原因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个别物质 遇水反应吸 热、放热的情 况及相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了解常见与水反 应时放热的物质 及化学方程式 知道物质溶于水吸 放热,有的是溶解 时伴随能量的变 化,有的是与水反 应时伴随吸热放热 水及化学方程式 从微观角度分析宏 观上物质溶于水的 能量变化的原因并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会用图像描述 个别物质的吸 放热与时间的 关系 会用图像描述物 质溶于水时的吸 放热与时间的关 系 能用图像描述物 质溶于水时的吸 放热与时间的关 系 能用图像来表示物 质的量的变化与时 间的关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物质溶于水时伴随能量变化的掌握情况,及运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3 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课题 2.1)
课时目标: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会识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作业 1:将红砂糖倒入一杯热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 据是 ( )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烧杯底部是否有剩余的不能再溶解的固体,而溶液 的颜色、味道、溶解的快慢都不能作为判断饱和溶液的依据。错选 A、B,对溶液是否 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概念混淆不清;错选 C,对溶解速率不理解。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具体的实例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会识别饱和溶液与不 饱和溶液。本题综合性强,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作业 2:室温下,向 200g 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20g 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
2g 固体未溶解,再加入 20mL 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加入固体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2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C 、D,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及识别方法没有弄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具体的实例解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会识别饱和溶液与不 饱和溶液。
作业 3:能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
A.加水 B.升高温度
C.倒出部分溶液 D.加入NaCl 固体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不清楚,加水得到的仍是不饱和 溶液;错选 B,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理解不清,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升高温度,得到的仍是不饱和溶液;错选 C,对溶液的概念不清,溶液是均一的、 稳定的,倒出部分溶液并不会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具体的实例理解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会判断饱和溶液 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 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
作业 4: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①加入
CaO,②加入 Ca(OH)2 ,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其中可行的是 ( )
A. 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 化为饱和溶液,除了用增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②③可行;①中加入 CaO,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 Ca(OH)2 ,既增加了溶质 Ca(OH)2 的量 又减少了溶剂水的量,也能使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故选 C。错选 A,是不 知道 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 Ca(OH)2;错选 B、D,是对温度对于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的影 响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意图
设计根据具体的实例理解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会判断饱和溶液 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都可以 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时要具体分析溶 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作业 5:如图是海水晒盐的工艺流程示意图,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3
A.蒸发池中的海水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C.结晶池中固体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D.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不变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用海水晒盐,就是利用涨潮将海水引入贮水池,所以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 分不变,选项 D 正确;海水进入蒸发池后,经过风吹日晒使水分部分蒸发,到一定程 度后再引入到结晶池中,继续风吹日晒,海水就会慢慢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 食盐晶体就会从海水中析出,得到粗盐,同时得到含有大量化工原料的母液。所以, 蒸发池中的海水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 A 错误。本题若选错,是对海水晒盐 的过程不了解。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海水晒盐工艺流程,通过海水晒盐了解蒸发溶剂法是常见结晶方法之一, 理解并掌握海水晒盐的过程。
作业 6: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 所反映的关系正确的是 ( )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会继 续溶解直至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在此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增大,溶剂的质量不变, 溶液的质量增大。选项 A,原有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溶质质量不 可能起点是零,故选项 A 图像与所反映的关系错误;选项 B、C,此过程中溶剂质量不 变,图像呈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 B 正确,选项 C 错误;选项 D,在此过程中,溶液的 质量虽然会不断增大,但当达到饱和时就不再溶解了,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图像应 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 D 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要将饱和溶液的概念充分理解并能加以应用。要明确不 饱和溶液增加溶质后转化为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
作业 7:在 t℃时,有溶质为固体物质 M 的溶液甲 1000g,现对该溶液进行如下操作,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溶液甲和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14
C.若将溶液丁继续恒温蒸发 20g 水,一定会析出8g 晶体
D.溶液丙和丁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相等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2 分钟
3.评价设计
由于溶液甲蒸发了 10g 水后没有晶体析出,而溶液乙蒸发了 10g 水后析出了 3g 晶
体,溶液丙也蒸发了 10g 水后析出了 5g 晶体,说明溶液甲、溶液乙都是不饱和溶液, 溶液丙、溶液丁都是饱和溶液,选项 A、选项 B 都正确;由于溶液丙、溶液丁都是饱和 溶液,如果将溶液丁继续恒温蒸发 20g 水, 由于是恒温蒸发,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一 定是 10g,选项 C 错误;由于溶液丙、溶液丁都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它们的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相等,选项 D 正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综合考察如何辨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 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及结晶现象。
作业 8: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依据 的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
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
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溶液的浓稀由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决定,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 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饱 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并列关系,故选项 D 正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测试学生了解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 也可能是稀溶液,同理,不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结合中考热点 题型,链接中考。
作业 9:向 5 个烧杯的液体中分别加入固体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
15
(1) A 溶液一定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2) 能比较食盐和蔗糖溶解性强弱的是 (填字母) 。
(3) 对比 C 和 D,得出的结论是 。 1.参考答案:
(1) 不饱和
(2) B 和 E
(3) 在 20℃ ,相同体积的溶剂中,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酒精中大。
2.时间要求:1~2 分钟
3.评价设计:
(1) 不会写或者写错,说明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不理解,不会根据定 义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
(2) 不会写或者写错,说明不能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探究。
(3)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写不完整、不说明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就直接进行比
(

)。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对饱和溶 液定义的 理解不完 整 知道判断溶液是 否达到饱和需要 两 个 前 提 条 件 “一定温度” 、 “ 一 定 量 的 溶 剂” 理 解 饱 和 溶 液 与 不 饱 和 溶液的定义 能熟练地应用 饱和溶液的定 义去判断各种 溶液是否达到 饱和
(2)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知道物质 的溶解性 知道判断一种物 质溶解性强弱的 方法 知 道 如 何 比 较 食 盐 和 蔗 糖 的 溶 解 性 强弱 能应用控制变 量法比较两种 物质的溶解性 强弱
(3)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会简单的 对比 知道物质的溶解 性与溶剂的性质 有关 能 根 据 题 目 意 思 进 行 对 比,并得出结 论,但所写结 论不完整 能根据题目所 示,完整、准 确地写出结论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依据具体的实例解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并能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得出结论。
第 4 课时 溶解度(课题 2.2)
课时目标: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了解溶解度曲线,知道曲线的意义; 了解气体 溶解度的含义,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因素。
作业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 36g
B.20℃时,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 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 100:36
D.20℃时,将 36g 氯化钠溶解于 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参考答案:B
16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本题要紧抓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 、“100g 溶剂” 、“达 到饱和状态” 、“单位为克” 。选项 B 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将溶剂的质量和溶液 的质量混淆,20℃时 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 36g,此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136g。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熟记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一定温度”、 “100g 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单位为克”) 。
作业 2:下表是 KCl、NH4Cl、KNO3 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推知 ( )
A.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KCl
B.40℃时,100gKNO3 饱和溶液中含有 63.9gKNO3
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KNO3
D.在 0℃~100℃以内的相同温度下,KCl 和 NH4Cl 的溶解度可能相等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比较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时候,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有意义,故选项 A 错误;在一 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40℃时,KNO3 的溶解 度是 63.9g,40℃时,应该是 163.9gKNO3 饱和溶液中才含有 63.9gKNO3,故选项 B 错误; 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表格可以看出: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 是 KNO3 ,故选项 C 正确;根据表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在 0℃~100℃以内的相同温度 下,KCl 和 NH4Cl 的溶解度不可能相等,故选项 D 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是一道考查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相关的题目,能够看懂表格,能从表格中获取 有用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作业 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 (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 ℃时,50g 甲的饱和溶液中有 15g 甲
C.t2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2 分钟
3.评价设计:
比较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时候,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有意义,故选项 A 错误;t1 ℃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所以65g 甲的饱和溶液中有 15g 甲,故选项 B 错误;甲物质的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t2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仍为饱和溶液,故 选项 C 错误;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
17
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除去乙,故选项 D 正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溶剂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 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 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作业 4:如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2) t2 ℃时,物质a 的溶解度与物质 的溶解度相等。
(3) t3 ℃时,把 80g 物质 a 加入到 200g 水中充分搅拌、
静置,形成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4) t3 ℃时,将等质量 a 和b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时,
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填序号) 。
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
1.参考答案: (1) c (2) b (3) 不饱和 (4) A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1) 据图可以看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c。
(2) 据图可以看出,t2 ℃时,物质a 的溶解度与物质b 的溶解度相等。
(3) t3 ℃时,物质 a 的溶解度为 50g,故把 80g 物质 a 加入到 200g 水中充分搅拌、 静置,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4) a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明显,故 t3 ℃时,将等质量 a 和b 的饱和溶液 降温到 t1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 。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物质 a、b 的溶 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 增大 知道物质c 的 溶 解 度 随 温 度 升 高 而 减 小 知道物质a 的 溶 解 度 随 温 度 升 高 明 显 增大,而 b 的 变化不明显 能熟练运用溶 解度曲线,知 道不同物质的 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趋势不 同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 a、b 两条曲线 有交点 知道 a、b 两 条 曲 线 的 交 点 与 物 质 的 溶解度有关 能 根 据 溶 解 度曲线,判断 t2 ℃时,物质 a 与物质b 的 溶解度相等 能熟练运用溶 解度曲线,充 分理解两条曲 线的交点的含 义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判断 溶液是否 饱和与物 质 a 的溶 解度有关 能 根 据 溶 解 度曲线判断, t3 ℃时物质 a 的溶解度 知道 t3 ℃时, 100g 的 水 中 最 多能 溶 解 50g 的物质a, 由 此 推 出 200g 的 水 中 最 多能 溶 解 100g 的物质a 充分理解溶解 度的概念,并 能应用溶解度 概念判断溶液 是否是饱和溶 液
(4) 无意义或 知道 a 的 知 道 不 同 的 知道 a、b 的 能根据溶解度
18
空白答案 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 高增大明 显 物 质在 不 同 的温度下,溶 解 度 的 变 化 趋势不相同 饱 和 溶 液 在 降 温 过 程 中 会析出晶体 曲线,判断等 质量的不同的 物质的饱和溶 液在降温过程 中析出晶体的 质量关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 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 5:气体的溶解度 (S) 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 1 体积溶剂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如表所列为 A、B 两种气体溶解于水中的相关数据:
溶质 温度 溶剂 压强 最多可溶解气体量
气体 A 30℃ 1L 水 101kPa 0.035L
气体 B 30℃ 1L 水 303kPa 0.035L
则在压强为 202kPa、温度为 30℃时,A、B 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
A.SA>SB B.SA=SB C.SA<SB D.无法比较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由题干信息可知,温度为 30℃,气体 A 的压强为 101kPa,气体 B 的压强为 303kPa
时,两种气体的溶解度相等。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温度不变的 情况下,气体 A 的压强增大,则其溶解度增大,气体 B 的溶解度减小,则其溶解度减 小,因此在压强为 202kPa、温度为 30℃时,A、B 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SA>SB, 故选项 A 正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之间的关系,弄清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作业 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
A.t1 ℃时, 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 ℃时, 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 ℃时,在 100g 水中加入 25g 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2 分钟
3.评价设计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 A 正确;由于溶液质量 不确定,所以无法比较 t1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选项 B 错误; 甲的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 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故选项 C 正确;t2 ℃时, 甲的溶解度大于 25g,在 100g 水 中加入 25g 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 D 正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
19
相关的问题。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可 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一种物质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 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作业 7:20℃时,将等质量的a、b 两种固体分别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 (如图甲 所示) ,然后升温到 50℃ (如图乙所示) ;图丙所示是a、b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中a、b 形成的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乙中a、b 形成的两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
C.丙中N 表示 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30℃时,要配制等质量 a、b 各自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b>a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甲中,由于 a 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a、b 形成的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故 选项 A 错误;20℃时,N 的溶解度大于 M,结合甲中信息可知,丙中N 表示 b 物质的溶 解度曲线,50℃时,b 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a 的溶解度比 b 大,所以乙中a、b 形成的两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 B 正确;选项 C 错误;30℃时,a、b 溶解 度相等,要配制等质量a、b 各自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相等,故选项 D 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综合考查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等相关的知识点。
作业 8: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列表法和作图
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知 KNO3 和 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
度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1) 依据如图数据,绘制 KNO3 和 K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中能表示 KNO3 溶解度曲线 的是 (填“A”或“B”) 。
(2)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KNO3 和 KCl在某一温度x 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 x 取值 范围是 。
(3) 40℃时,将 140gKCl 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10g 水后,析出 KCl 晶体的质量 为 g。
20
(4) 要使 A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方法是 。
(5) 将 60℃时 KNO3 和 KCl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析出晶体质量关系为 。 A.KNO3>KCl B.KNO3<KCl C.KNO3=KCl D.无法确定
1.参考答案: (1) A (2) 20~30℃ (3) 4 (4) 增加溶质 (或蒸发
溶剂或降低温度) (5) D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1) 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KNO3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KCl 的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图中能表示 KNO3 溶解度曲线的是 A。
(2) 从溶解度表格中找出 KNO3 和 KCl 的溶解度的范围有相同值的区域,20℃KNO3 的 溶解度小于KCl,30℃KNO3 的溶解度大于KCl,在 20~30℃ 温度范围内,溶解度有相 同值的可能。
(3) 根据表格中的溶解度可知,40℃时,KCl 的溶解度是 40g,即 100g 水中最多能 够溶解 40gKCl,即 10g 水中最多能够溶解 4gKCl,所以 140gKCl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100g 的溶剂和40g 的溶质,所以恒温蒸发 10g 水后,析出KCl 晶体的质量为4g。
(4)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 A 物质的不 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5) 将 60℃时 KNO3 和 KCl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因为二者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 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也无法确定。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知道个别物 质的溶解度 曲线 知道几种物 质的溶解度 曲线 知道部分常 见物质的溶 解度曲线 能 熟 练 掌 握 各 种 常 见物 质的 溶解 度曲线
(2)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能看懂表格 中的数据 能根据表格 中的数据 , 了解所示物 质的溶解度 的变化情况 能对表格中 的两种物质 的溶解度进 行比较 能 灵 活 运 用 表 格 中数据,分析两种 物 质的 溶解 度 的 范 围 有 相同值 的 区域
(3)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知道一种固 体的溶解度 概念 知道几种固 体的溶解度 概念 明确固体物 质的溶解度 的“四要素” 能运 用固体物 质 的溶解度的概念, 计 算 饱 和 溶 液 中 溶质、溶剂、溶液 的质量关系
(4)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知道 A 物质 的不饱和溶 液转化为饱 和溶液的一 种方法 知道 A 物质 的不饱和溶 液转化为饱 和溶液的多 种方法 知道 A 物质 的不饱和溶 液与饱和溶 液的相互转 化方法 能 熟 练 掌 握 所 有 物 质的 不饱 和 溶 液 与 饱 和 溶 液 的 相互转化方法
(5)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知道 KNO3 的 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增 大的比 KCl 明显 知道 KNO3 和 KCl 的 饱 和 溶液在降温 过程中会析 出晶体 知道饱和溶 液在降温时, 析 出晶体 的 质量与饱和 溶液的质量 有关 能根据溶解度曲 线,判断不同的物 质 的 饱 和 溶 液 在 降 温 过 程 中 析 出 晶体的质量关系
21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综合考查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与 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等相关的知识点。
第 5 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课题 3.1)
课时目标: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作业 1:对于 t℃时的 30% KNO3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一、稳定、透明、纯净物
B.每 100g 水中溶解 30g KNO3
C.该溶液中溶剂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7:10
D.若再加 30g 硝酸钾,则变为 60% KNO3 溶液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 KNO3 溶液的特征 (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认识不清;错选 B,错 把 100g 溶剂水的质量当成了溶液的质量;错选 D,由于不知温度和溶液的质量,不能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若再加 30g 硝酸钾,不一定能变为 60% KNO3 溶液。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溶液的特征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
算,测试学生计算能力、分析判断问题能力。
作业 2:20℃ 时,将一杯接近饱和的糖水不断恒温蒸发水分,表示水分蒸干之前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曲线是 ( )
A. B. C. D.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C,溶剂减少对于溶质质量分数影响方向判断不清楚;错选 D,溶液饱和 后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不会无限增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识别坐标图信息,测试学生对于图表题的解读能力,考查不饱和溶液转化为 饱和溶液过程中溶液组成的变化的分析。
作业 3:现有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变成 20%,下列操作中,能实现这一 目标的是 ( )
A.加入 10g 氯化钠 B.加入 50g 水
C.蒸发掉 50g 水 D.加入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 1 分钟。
22
3.评价设计
错选 A,计算能力不足,应该加入 12.5g 氯化钠;错选 B,加入 50g 水会使溶质 质量分数减小;错选 D,对于溶液特征理解不够,加入 100g 溶质质量分数 10%的食盐 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可以增加溶质,也可以蒸发溶剂,根据溶质 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 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作业 4:20℃ 时,在一支试管盛中有 10mL 水,放入 0.1g 熟石灰,搅拌,有白色
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的液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是无色溶液 B.属于稀溶液 C.是饱和溶液 D.属于浓溶液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
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 20℃时 10mL 水中加入 0.1g 熟石灰,结果没有完全溶解,说 明此时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同时可以得出水中溶解的氢氧化钙的质量很少, 是相对比较稀的溶液,同时氢氧化钙是白色,其溶于水后也是无色的。错选 A,对石 灰水的颜色识记不对;错选 B,认为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错选 C,对于溶解的熟石 灰量少应该没有饱和判断不准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溶液的浓稀与饱和问题的联系,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 定义,测试学生是否能够区分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知道溶液的浓与稀与溶液是否饱和 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业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浓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稀溶液的质量分数高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 1-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是没有选好浓稀溶液的参照点,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液的浓稀不 是绝对的;错选 B,错把温度较低的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可能小于该物质在较高 温度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这种情况漏掉;错选 C,没有全面准确分析饱和溶液转 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增加溶剂会导致溶液质量增大,升高温度 (氢氧化钙是降温) 溶液质量则是不变的。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饱和与不饱和的 转换、及其溶液浓稀方面的问题,测试学生对于问题全面分析问题能力、训练思维的 严谨性。
作业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
丙三种物质 t2 ℃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关系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 B.甲=乙=丙
23
C.甲>乙>丙 D.丙>甲= 乙
1.参考答案: A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
由于在 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即在 t2 ℃时,三种物 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乙>丙; 由于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减小,因此降温至 t1 ℃时, 甲和乙的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溶液都还是饱和溶液, 由于在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即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由 于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至 t1 ℃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 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 最小,故选 A。错选 B、C、D,是对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不同,以及溶液的 饱和情况不能准确判断,对曲线提取信息有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出 t2 ℃时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判断中三种物质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然后判断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 化情况,从而比较出降温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主要在于测试学生对于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作业 7: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 A 中的试管 (填“能”或“不能”) 把水加入浓硫酸中。
(2) B 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 。
(3) 把 A 中试管内试剂改为 Mg 和稀硫酸, (填“会”或“不会”) 出现与 上图相同的现象。
(4) 在 A、B、C 中 Ca (OH) 2 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 A、B、 C 和“>” 、“<” 、“=”表示) 。
1.参考答案: (1) 不能; (2)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浓硫酸稀 释大量放热引起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钙晶体析出而产生浑浊; (3) 会; (4) A=C>B。
2.时间要求: 2-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水能稀 释溶液 了解溶解过 程伴随吸 热、放热现 象 知道浓硫酸的腐 蚀性,明确浓硫酸 稀释的正确操作, 及错误操作可能 引发的后果 能从物质特性进 行安全实验操 作,建立安全意 识
24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固体溶 质溶解度的 部分影响因 素 知道氢氧化 钙溶解度随 着温度升高 而降低 能分析温度升高 会让饱和氢氧化 钙溶液析出晶体, 知道结晶方式 能关注饱和溶液 与溶解度间的辩 证关系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活泼金 属与酸能反 应 知道活泼金 属与稀酸反 应放热 能判断温度变化 对特殊溶质对应 的溶液状态的影 响 能认识放热可以 是化学反应能量 变化,也可以是 溶解放热,从本 质分析问题,运 用类比方法解决 问题
(4)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溶液溶 质质量分数 的定义 了解影响溶 质质量分数 的因素 能分析导致溶质 质量分数发生变 化时因素 能从溶液的状态 变化分析溶液中 各组成变化情 况,并会辨析不 同温度下溶液浓 度变化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此题是小型综合题。考查学生溶液溶解度知识,明确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 高而降低特点,熟悉浓硫酸稀释产生大量的热;能通过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放热来分 析、解决问题。测试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性掌握。
作业 8: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公共场所可用 0.5%的过氧乙酸 (化学式为 C2H4O3 ) 溶 液来消毒。请计算 (直接写出结果) :
(1)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 现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0.5%的过氧乙酸溶液 2000g,需要过氧乙酸的质量 是 。
1.参考答案: (1) 2:4:3; (2) 10g。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物质的 元素组成, 会初步判断 物质构成。 会通过化合 物化学式各 元素原子的 角标来计算 原子个数比 能区分物质的宏 观组成与微观构 成,能准确进行化 合物化学式的相 关计算 能通过陌生化合物的 化学式推断物质构成 的微观意义,建立宏观 辨识与微观探析关联 性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溶液的 组成 了解溶液中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间 关系 能进行溶质质量 分数计算公式的 转换,清楚溶液、 溶质、溶质质量分 数三者间的质量 关系 熟练应用溶质质量分 数的计算,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25
根据时事,考查学生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6 课时 溶液的稀释、配制、化学方程式相关计算(课题 3.2)
课时目标: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知道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融合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简单计算。
作业 1:某同学配制 100g 质量分数为 15%的硫酸铜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 液浓度偏高的是 ( )
A.用托盘天平称硫酸铜时,砝码放在左盘
B.转移硫酸铜时,纸上有少量残留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左码右物,导致称量的实际溶质质量变小,最终导致溶液浓度偏低;错 选 B,转移硫酸铜时,纸上有少量残留,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 质质量分数偏小;错选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对于溶液的特征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偏高, 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分析操作中的错误操作,测评学生判断错误 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的能力。
作业 2:实验室中利用 2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 50g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
A.实验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等
B.量取 20%氯化钠溶液,仰视读数会使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C.将烧杯清洗后未干燥会使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D.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
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是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 混匀、装瓶贴标签,错选 A,操作步骤不清楚;烧杯清洗后未干燥,会造成溶剂的质 量偏大,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选 C,实际溶剂质量判断不准确;错选 D,对 于一定浓度溶液配制中所用基本仪器的使用及其用途的不明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配制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注意事项等。
作业 3:当溶液被水稀释时,则下列各量保持不变的是 ( )
A.溶液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 1 分钟。
26
3.评价设计
当溶液被水稀释时,如温度不变,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则溶液质量增
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错选 A、 B、 D,对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这一突破点。
作业 4: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微粒观: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守恒观:10mL 质量分数 4%的硫酸,加 10mL 水后质量分数变为 2%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 1 分钟。
3.评价设计
过氧化氢是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 选 A,构成过氧化氢的微粒不清楚;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相同,是因 为氩气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错选 C,是没有关注到氩气的惰性;10mL 质 量分数 4%的硫酸的质量大于 10g,而 10mL 水的质量等于 10g,混合后质量分数大于平 均值 2%,等质量混合时才是 2%,错选 D,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碳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体现化学思维空间关系,掌握物质的微粒构成和物质 的性质,测试学生运用学科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业 5:有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 100g, 向其中加入 10g 二氧化锰粉末。过氧化氢全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 106.8g, 则此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3.2% B.3.4% C.10.2% D.6.8%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 1-2 分钟。
3.评价设计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代入的数据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因此首先根据物质的总质 量的减少求出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即可得到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选 B,可能化学方程式中过氧化氢 前化学计量数为 1,错选 A、C,学生不能按照质量守恒定律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化 学方程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等没有掌握。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作业 6:奥密克绒病毒传染性强,疫情防控不可松懈。我们要坚持科学防疫,出行 佩戴口罩,坚持每天锻炼,注意合理膳食。
(1) 口罩的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 (填实验操作名称) 相似。
(2) “84”消毒液 (主要成分:次氯酸钠 NaClO) 是主要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 的试剂,其中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或腐蚀性,必须稀释后才能使用,将 50 克含NaClO 5%的次氯酸钠溶液稀释至 1%,需向原溶液中加入水的质量为 克。
1.参考答案: (1) 过滤; (2) +1; (3) 200。
27
2.时间要求:2-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口罩的 防护原理 了解过滤的操 作原理 能分析操作的 共通性 对理论与实践应用熟 练转换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钠元素、 氧元素的化 合价 了解常见元素 的化合价 判断简单物质 的化合价 熟练应用判断元素的 化合价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溶液稀 释 了解溶液稀释 的特征 能分析、建立等 量关系式进行 计算 能熟练运用溶液稀释 前后等量关系解决实 际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取材,考查学生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 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有关溶液稀释改变浓度的计算等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作业 7:现有镁铜的混合物 10g 放入烧杯中,加入 1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 得烧杯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5.2g,请计算:
(1) 该混合物中镁的质量为 。
(2) 求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1.参考答案:
解: (1) 4.8g;
(2) 设 H2SO4 的质量为 x
Mg + H2SO4 = MgSO4 + H2 ↑
24 98
4.8g x x=19.6g
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19.6%
答: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19.6%。
2.时间要求: 4-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金属活 动性顺序。 了解金属与 稀酸的反应 能 根 据 质 量 守 恒 定 律,联系化学反应分 析反应物的质量变化 利用差量法找寻突 破点,熟练运用质 量守恒定律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会写符合题 意的化学方 程式 了解化学方 程式进行计 算的基本步 骤 能分析、提炼化学反 应,在溶液中进行化 学方程式的计算 能处理综合信息, 利用化学方程式准 确进行溶质质量分 数的相关计算
28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认识,以及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 数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 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 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生活中所有均一、稳定的无色液体都是溶液。
B.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乳浊液。
C.为了把衣服洗的干净,可合理使用含磷洗衣粉。
D.洗涤剂可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其乳化作用。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选错A,没有掌握溶液的概念及其特征;选错B,没掌握乳浊液和悬浊液的概念; 选错C,不了解含磷洗衣粉可引起水体污染。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重点考查乳化作用的化学原理及应用。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 散成无数细小液滴分散到水中而不聚集,通过乳化后形成的不是溶液,仍是乳浊液。
作业 2:炎热的夏天,小汪从冰箱里拿出一杯蔗糖溶液A,仔细观察发现底部有少 量晶体,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选错B,对饱和溶液的鉴别不熟练,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 溶液B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选错C,审题不深入,溶液A中溶解的溶质 比溶液B中少,故溶液A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选错D,没有 掌握物质溶解度变化的规律,晶体消失说明晶体已经溶解了,从而说明溶解度随温度 升高而升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巩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 计算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溶液知识的理解。
作业 3:20℃时,将40g某固体A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8.4g 固体未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为31.6g
B.将4gA加入6g水中,20℃时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该溶液加热,最终剩余固体将溶解
D.20℃时可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31.6%的A溶液
29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
20℃时,将40g某固体A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8.4g固体未溶解,说明该 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固体A的质量为40g 8.4g=31.6g。选错A,没有注明温度 在20℃ ,没有将溶解度与温度联系上。选错C,没有掌握极小部分的物质其溶解度随温 度的上升而减小;选错D,未掌握在20℃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g/ (100g+31.6g) ] ×100%小于31.6% ,该温度下不可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31.6%的A 溶液。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溶解度及其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掌握形成饱和溶液的方法以 及提升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力。
作业 4:以下是Na2CO3 、NaHCO3 的溶解度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0℃ 10℃ 20℃ 30℃ 40℃ 50℃ 60℃
Na2CO3 的溶解度 (g/100g水) 7.1 12.5 21.5 39.7 49.0 48.5 46.0
NaHCO3 的溶解度 (g/100g水)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A.40℃的Na2CO3溶液升温到60℃ ,一定会析出晶体
B.60℃的NaHCO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可得到NaHCO3 晶体
C.3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2CO3溶液降温到20℃ ,有晶体析出
D.20℃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 ,生成的NaHCO3将全部溶解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
选错A,读题不仔细,40℃的Na2CO3溶液未必是饱和溶液;选错B,未掌握NaHCO3灼 烧将分解成Na2CO3 、H2O和CO2 ;选错D,数据分析能力不足,20℃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 足量CO2 ,将生成NaHCO3 ,其质量将大于原溶液中的Na2CO3质量,且20℃时NaHCO3 的溶解 度仅为9.6g,故有NaHCO3 晶体析出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重点考察学生对溶解度表中数据的分析能力,掌握结晶的方法,巩固溶质质 量分数的计算能力。
作业 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 ℃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40g
B.t1 ℃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 ℃ ,能析出晶体的是甲和乙
C.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 ℃升高到t2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5%
D.t3 ℃时,将10g乙加入到25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2.5g乙未溶解
30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选错A,不了解溶解度曲线交的含义,读图不仔细;选错B,对物质溶解度随随温 度变化的分析不深入,没掌握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温后其饱和溶液中 将有晶体析出;选错C,没掌握甲的饱和溶液从t1 ℃升高到t2 ℃时, 甲的溶解度增大, 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仍为20%:t1 ℃甲的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5g/ (25g+100g) × 100%=20%。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重点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学生应掌握某温度时的不饱 和溶液使其饱和的一般方法有加入同种溶质、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等;某温度时的饱 和溶液使其不饱和,一般方法为增加溶剂和升高温度;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指明 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大多数饱和溶液升温后形成不饱和溶液,除熟石灰等极少数 之外,当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作业 6: (1) 在水中加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充分振荡,得到 色 的溶液,其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2) 分别将NaCl、NH4NO3 、NaOH 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 显升高的是 ,明显降低的是 ,该过程属于 (物理变化或 化学变化) 。
1.参考答案: (1) 蓝色、硫酸铜、水 (2) NaOH固体、 NH4NO3 、物理变化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从溶液、溶剂、 溶质的概念分 析 知道溶液、溶剂、 溶质的概念并知 道常见的溶液 颜色 知道溶液、溶剂、 溶质的概念,分辨 溶液中的组成并知 道常见的溶液颜 色 做到宏观辨识与 微观探析,能从不 同层次认识溶液 的多样性,并对溶 液及其组成进行 分类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物质溶解 时伴随着溶液 的温度变化 了解常见物质在 水中溶解时的吸 放热情况 知道物质在水中溶 解时有能量的变化 并了解常见物质溶 解时的吸放热情况 从微观角度分 析宏观上溶液 形成时的能量 变化,并分析常 见物质溶解时吸 放热的原因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从书本上常见的溶液入手,结合书本上化学实验,考查学生是否理解溶液、溶剂、溶质 的概念和溶解时能量变化的情况,为之后酸碱盐溶液的学习打好基础,也提升了学生对化学反 应时的能量变化与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的分析能力。
作业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N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2 ℃时,将70g乙的饱和溶液与30g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 若甲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现需提纯甲物质应采用的方法是 。
31
1. 参考答案:
(1) 在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恰好相等都是30克;
(2) 20%;
(3) 降温结晶。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从特定温度 下物质溶解 度的角度分 析 分析物质溶解 度随温度变化 的趋势 分析物质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的趋 势并掌握特定温 度下,两条溶解度 曲线交点的含义 树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 想,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 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从溶解度的 含义的角度 分析 从溶液的稀释 角度分析 掌握溶解度的含 义并灵活运用溶 液稀释中的变化 规律 建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 方法认识溶液稀释的本质 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 系。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从单一物质 结晶方法的 角度分析 知道利用物质 溶解度变化规 律判断其结晶 的方法 掌握从多种物质 中分离提纯特定 物质的方法 依据被提纯物质的特性,建 立物质分离提纯的模型,从 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是对溶解度曲线知识点的考察,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了解与运用,为之后学习 溶液的稀释打下基础。同时本题巩固了结晶的知识,为物质的分离提纯提供了方法。
作业 8: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回答。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硝酸钾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钠 36.0 36.6 37.3 38.4 39.8
(1)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
(2) 若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提纯氯化钠
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3) 60℃时,将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各 38g 分别
32
加入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①烧杯 A 中溶解的物质是 。
②若向烧杯 A 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剩余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
③若将 A、B 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升温至80℃,则 A、B 中溶质的质量 (填 “一定”或“不一定”) 相等。
1.参考答案:
(1) 63.9
(2) 蒸发溶剂结晶
(3) ①氯化钠 (NaCl) ②不变 ③一定 2.时间要求:8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从单一物 质结晶方 法的角度 分析 知道利用物质 溶解度变化规 律判断其结晶 的方法 掌握从多种物 质中分离提纯 特定物质的方 法 依据被提纯物质的特性, 建立物质分离提纯的模 型,从多角度解决实际问 题。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从特定温 度下物质 溶解度的 角度分析 饱和溶液 与不饱和 溶液及其 转换 能结合特定温 度下物质的溶 解度判断溶质 的溶解情况及 溶质质量分数 的变化 结合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分析 物质的溶解的 变化情况,并掌 握溶质质量分 数的计算技巧 树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 想,能多角度、动态地分 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 知,知道可以通过分析、 推理等方法认识溶液浓 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对溶解度表格的分析培养学生数据推理和分析能力,在多个温度下分析溶液 的浓度变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 9:下图是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下列问题。
(1)A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B操作中应称量NaCl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克,称量时若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 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操作中应选用___________ (填“10 mL”“50 mL”或“100 mL”)量筒量取_______mL 的水。
33
(4)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
34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1.参考答案:
(1) 试剂瓶塞没有倒放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 7.5 ,继续添加NaCl至天平平衡
(3) 50mL,42.5
(4) 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5) ①②③ 2.时间要求:7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了解部分 操作 了解溶液配 制的实验流 程 了解溶液配制的 实验流程并熟练 掌握其中的关键 点 树立科学探究 与创新意识,能 认识到实验探 究的完整流程; 在实验中学会 合作;面对实验 中现象敢于提 出自己的见解。
(2)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从溶液的 质量关系角 度分析 能从溶液浓 度的角度分 析各组成部 分的质量 能从溶液浓度的 角度分析各组成 部分的质量并熟 练转化成实验中 可获取的数据
(5)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知道一种 溶质质量分 数偏小的原 因 分析出实验 失败的多种 因素 掌握实验成败的关 键技巧,分析出错误 操作的后果 (

)培养科学精神与 社会责任,面对实 验误差,要具有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 度,具有探索未 知、崇尚真理的意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是对特定浓度溶液配制实验的知识点检测,巩固实验流程,加深对实验关键点的 理解,引到学生组织实验,配制药品,为更高层次的化学研究打下基础。
作业10:化学实验员发现一瓶标签模糊的盐酸溶液,便委托化学兴趣小组测定其溶质 的质量分数,同学们量取100 g的该盐酸与大理石充分反应,共用去含碳酸钙75%的大理石 20 g。
(1)实验室中的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 。
(2)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参考答案:
(1)浓盐酸易挥发
(2)解:设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100 73
20 g×75% x
100 20 g×75%

73 x x=11 g
(
11 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11%
100 g
答: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 业 8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浓盐酸 易挥发,能写 出化学方程 式 (

) 知道浓盐酸 挥发后浓度 的变化趋势, 辨别实际参 与反应的物 。 能掌握并解释 浓盐酸挥发时 的现象及浓度 的变化趋势;熟 练分析反应的 实际参与物质 及其质量关系 并能列式计算。 利用宏观辨识与微观 探析,能从宏观和微 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 事物;养成证据推理 与模型认知的思维习 惯,通过实验分析推 理来认识探究对象的 本质特征并获取客观 数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对浓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计算,考查学生能否将溶质质量分 数与化学方程式知识点相结合,同时培养了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 能力,树立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作 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1、2 √ 易 原创 40分钟
2 选择题 4、6 √ 中等 原创
3 选择题 4、5、6 √ 较难 改编
4 选择题 4、5、6 √ 较难 改编
5 选择题 5、6 √ 较难 改编
6 填空题 1、3 √ 易 原创
7 图形题 2、5、6 √ 中等 原创
8 推理题 3、4、5、6 √ 较难 改编
9 实验题 1、6、7 √ 较难 改编
10 计算题 6 √ 较难 原创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