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 级 学 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组织 方式 □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溶液的形成 9.1 溶液的形成
2 溶解时的吸热或 放热现象 乳化 现象 9.1 溶液的形成
3 饱和溶液与不饱 和溶液 9.2 溶解度
4 溶解度 9.2 溶解度
5 溶质的质量分数 9.3 溶液的浓度
6 溶液的稀释 9.3 溶液的浓度
7 一定溶质质量分 数溶液的配制 实验活动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 钠溶液的配制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5、了解结晶现象;
6、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7、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 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 液的浓度。本章从化学的角度展示了多彩的水溶液世界,以学生最熟悉的水溶液
为主线展开。第一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包括溶解过程,溶液、溶剂 和溶质的概念,溶液的用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等。第二课题是以物质的 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先介绍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 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通过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溶解性和溶液 的认识。第三课题主要围绕溶液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 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的计 算。
通过具体的学生实验完成探究讨论、课堂综合检测、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 示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
(三)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思维活跃,课外知识较为丰富,对未知世界好奇,乐于完成富有挑 战性的任务,喜欢将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相联系,愿意表达自己的观 点。学生对于溶液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在化学实 验中也多次使用溶液,而且知道很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然而对于溶液, 学生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于溶液本质特征的了解,溶液在化学科学研究、 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此 外,通过前八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常 用仪器、药品的使用和操作等都有过初步的训练,对于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已有 一定的了解,对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有了一些体验。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 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 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2) 知道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的组成;
(3) 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溶解度的定量表示、结晶现象及其应用;
(4) 了解有关溶液知识科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生产及科学实验等。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
溶
液
) (
溶
液的组成及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 (
溶
解时吸热和放热现象:
NaCl
、
NaOH
、
NH
4
NO
3
) (
乳
浊液
) (
基
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 (
洗涤剂
) (
乳化现
象
) (
乳化作
用
) (
去
除油污原理
) (
酒
精、汽油
)
本主题单元内容为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 题 1 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包括溶解过程,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溶 液的用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等,还涉及乳化现象。让学生认识溶解现象,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溶液的一些性质,能说出一些日常 生活中的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学习科学探 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题 2 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会用实验探究的 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了解结晶现象 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能正确使用、分析溶 解度曲线。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控制变量的思想与方法;学会观察图像、表格, 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培养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认识事物内因与外因 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化学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的重要价值。课题 3 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掌握一 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 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逻辑性很强,本单元中有关概念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溶液
饱和溶液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按照此顺序整理出本单元作业的 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再根据知识结构,整理出单元的各课时的主题和目标, 如图 2 所示。再根据课时目标设计相关作业。
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
的
形
成
溶
液
)
碱性物质
(
溶
解
度
) (
饱
和溶液与
不
饱和溶液
) (
溶
液
) (
随温度和压
强
的
变化规律
) (
气体物
质
的溶解度
) (
概念及公式
) (
溶
质
的
质
量分
数
) (
溶
液
的
浓
度
) (
配制一定溶质质
量
分数的溶液
) (
固
体
配
溶
液
) (
步
骤
) (
浓
溶
液
配
稀溶液
)
概念及要点
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概念及四个要点
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NaCl 、KNO3 、Ca (OH) 2
(
结晶
) (
固
体物质
溶解度
) (
降温结晶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
) 蒸发结晶
结晶法提纯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溶解度曲线:曲线上的点、曲线上方的点、曲线下方 的点、交战含义
喝汽水打嗝
打开汽水瓶盖汽水喷出
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液的稀释: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判断
步骤
所需仪器
玻璃棒的作用
所需仪器
图 1
(
第一课时:溶液的形
成
) (
第
二
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
或
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
) (
溶
液
) (
第三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
和
溶液
) (
第
四课时:溶解度
) (
第五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
) (
第六课时:溶液的稀
释
) (
第七课
时:一定溶质质量分
数溶液的配
制
)
单元主题
课时主题
课时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 溶质的概念及特征,并能判断出溶 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了解溶液在生 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 量的变化;知道乳浊液及一些常见 的乳化现象;学会观察、记录和分 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
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 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 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及方 法。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知道 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存在 定比关系; 了解溶解度曲线所表示 的意义,能通过溶解度曲线获得相 关信息;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 些因素,能利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 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物理意义;熟 练地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进行变形来根据已知条件求溶质的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和 溶液的质量。知道溶质质量分数与 溶解度的关系。
理解溶液稀释计算的原理,掌握利 用相关公式进行有关量的计算; 掌 握将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 程式的计算。
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 分数的计算和溶液稀释的计算;掌 握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和浓氯 化钠溶液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及特征,并能判 断出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作业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 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D. 常温下硝酸钾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硝酸钾固体
1.参考答案 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B 对溶液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清楚,不清楚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错选 C 不清楚溶液的溶质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多种;错选 D 对溶液的稳定性不清 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溶液的组成和一些特征,测评学生对溶液概念内涵的了解,不能给溶液 的概念加一些修辞的词语。从而认识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作业 2:某小组同学计划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的信息,你认为该组同学假设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 、
(
等
) 等。
(2)若研究搅拌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应选择 (填烧杯编号)与 A 进行 对照。
(3)选择 A 和 C 同时进行实验时,小科发现 A 中冰糖溶解得快,他由此得出结 论:块状冰糖比粉末状冰糖溶解得快。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 (填“对”或“错”)。 你的理由是 。
1.参考答案(1)温度 接触面积 (2)E (3)错 水的温度不相同,且 A 中进行了 搅拌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 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单 个因素 的影响 知道两个因 素的影响 能从多角度分 析影响物质溶 解速率的因素 能熟练的从给定的 因素中得出影响物 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2)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了解图 中信息 了解同一温 度下影响溶 解速率的因 素 从影响因素角 度分析 能从给定的信息中 寻找线索。掌握控制 变量法
(3)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识别图 像少量 信息 读懂部分图 像 从影响物质溶 解速率因素的 角度进行分析 掌握科学探究中只 能有一个变量的原 则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因素的探究,知道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多种,而 且明白科学探究时只能有一个变量,否则无法进行对比得出正确结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知道乳浊液及一些 常见的乳化现象;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
作业 1.如图所示,U 型管中左右两边的红墨水液柱位于同一水平面,向小试
管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则 U 型管中液柱出现的现象是 ( )
A.右高左低
C.没有变化
1.参考答案 A
B.左高右低
D.不能确定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 B 对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不清楚,认为是吸热。错 C、 D 对物质
溶于水中温度的变化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集气瓶内气体膨胀,进入 U 形管,导致 U 型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测评学生对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
作业 2: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1.参考答案 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 B 不清楚汽油能溶解油污;错 C 对乳化与溶解概念认识不清;错 D 对化学 反应与乳化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几种洗涤方法的比较,考查学生乳化、溶解及化学反应之间的区别。从 而认识到乳化不是溶解和化学变化。
作业 3.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 NH4Cl、CaCl2 、NaCl 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 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NH4Cl、CaCl2 、NaCl;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 等。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 1 药匙于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
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
实验 1 50mL NH4Cl 15
实验 2 50mL CaCl2 28
实验 3 50mL NaCl 21
实验 4 50mL 无 22
【数据分析】 (1)比较实验 2 与实验 4,可获得的结论是 。 (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评价】 (3)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1.参考答案(1)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2)NH4Cl (3)AB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单个实验数 据处理 多组实验 数据处理 的方法 了解不同数据处 理方法, 能够体验数据 处理的过程、 体会数据处理 的意义
(2)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一种物质溶 于水时温度 变化分析 多种溶于 水时温度 变化分析 物质溶解时的吸 热与放热 物质溶于水时 温度的变化
(3)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保温措施或 物质量的影 响 能从保温 和量的控 制分析实 验 认识实验操作过 程中变量控制与 实验结果准确性 的关系 能够懂得化学 实验探究中控 制变量的意义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够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的意义。 通过实验操作过程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实验探究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及方法。
作业 1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即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B. 将 20℃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40℃,加少许硝酸钾固体,硝酸钾固 体一定不溶
C.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还是当时条件下的饱和溶液
D. 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 A 对饱和溶液是否能溶解其它的溶质认识不清楚;错 C 对析出晶体后的溶
液,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不清楚;错 D 对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不清 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通过对不同情况下溶液状况的分析,测评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的辨别能力。
作业 2: A、B、C、D 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水,在温度相同的条件 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 20g、15g、10g、5g 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所 示的现象。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 A、B、C、D 四个烧杯中,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 不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2)若固体是 KNO3,对盛有一定是饱和溶液的烧杯加热,随着温度升高,先变 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A”或“B”)。
(3)在一定温度下,往 A、B 中加入相等质量的水,B 中固体刚好溶解,A 中固体
能否全部溶解 。
1.参考答案. (1)AB D C (2)B (3)不能(或否)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饱和溶 液与不饱和 溶液概念 知道有固体剩余,一 定是饱和溶液 从一定量的 溶剂中溶质 变化角度分 析 能判断任何情 况下溶液是否 饱和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了解饱和溶 液中一个重 要因素 知道有些物质溶解 能力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 饱和溶液与 不饱和溶液 的转化 根据溶质的溶 解能力与温度 的关系,判断 变化后溶液是 否饱和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溶液的 含义 知道从量的角度分 析饱和溶液 从温度、溶 剂量、溶质 量角度分析 饱和溶液 熟练运用饱和 溶液概念中的 两要素判断溶 液状况。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中溶质质量的变化,测评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 和溶液的理解;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考查学生是否能从多角度 分析溶液的状况。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 存在定比关系;了解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能通过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能利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 象。
作业 1:已知 20℃时 KNO3 的溶解度为 31.6 g。下列关于对它的理解正确的 是 ( )
A.20℃ ,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1.6 g KNO3 固体
B.20℃时,100 g KNO3 溶液中溶解 31.6 g KNO3 固体
C.100 g 水中溶解了 31.6 g KNO3 固体达到饱和
D.20℃时,31.6 g KNO3 固体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
1.参考答案 :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B,对溶解度中溶液要饱和及溶剂 100 克不清楚;错选 C,溶解度对一 定温度的要求不清楚;错选 D,对溶解度中溶剂的质量要求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文字叙述,测评学生的对固体溶解度中一定温度、100 克溶剂和饱和状 态等要素的理解能
作业 2:如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为________ 。
(2)t1℃时,把 20g 物质 a 加入到 80g 水中充
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溶液___ (填“饱和”或“不
饱和”)。
(3)欲使 a 物质的溶液从 M 点转化为 N 点,可
采取的措施是______。若 b 物质的溶液中混有少量 a 物质,提纯 b 物质的方法是
。
______
(4)将 P 点对应的 c 物质的溶液升温到 t3℃,其溶质质量分数____ (填写“变 大”、“变小”或“不变”)。
(5)将 t3℃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 晶体的质量最小的是 (填物质序号)。
(6)t3℃时,将等质量的a、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所得溶液质 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
1.参考答案:(1) t1 ℃时,a、c 两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 (2) 饱和
(3) 增加溶剂 蒸发结晶 (4) 变小 (5) c (6) c>b>a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溶解度概 念 从溶解度曲 线分析 从溶解度曲线 上点的含义分 析 同一温度下不 同物质溶解度 大小的判断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识别图像 少量信息 从溶解度与 溶剂量的关 系分析 从溶解度与饱 和溶液的关系 分析 根据溶解度判 断溶液的状态
(3) 无意义或 识别图像 读懂部分图 从饱和溶液与 从本质分析问
空白答案 少量信息 像 不饱和溶液的 转化情况分析 题,读懂图像
(4)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溶解度曲 线上点的 含义 从溶解度与 温度的关系 分析 从溶液中溶质 与溶液量的变 化分析 能根据溶液中 各种量的变化 判断溶质质量 分数
(5) (6)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识别图像 少量信息 从溶解度曲 线分析 从溶解度与溶 剂量的关系分 析 能运用溶解度 曲线进行推断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
通过对简单的图示进行分析,获得溶解度曲线中的相关信息;判断溶液的状 态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第五课时
课时目标: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物理意义; 熟练地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变形来根据已知条件求溶质的质量分 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和溶液的质量。知道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作业 1.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的NaCl 溶液”的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
A.在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1 ∶5
B.100 克水中含有 20 克 NaCl
C.在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1 ∶6
D.50 克该溶液中含有NaCl 为 10 克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C,不清楚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错选 B,不清楚是 100 克溶液中含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文字叙述,测评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中各个要素的理解情况。 作业 2 现有 8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硝酸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 克,溶剂的质量为 克。
(2) 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 20 克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 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 20 克硝酸钠,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为 。
(4) 若 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88 克,则该温度下硝酸钠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为 。
1.参考答案 (1) 8 72;(2) 80%;(3) 28%;(4) 46.8%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从溶液的 组成角度 分析 从溶质质量 分数角度分 析 从溶液、溶质、 溶剂与溶质质 量分数的关系 分析 能灵活运用溶质 的质量分数的计 算公式进行相关 计算
(2) (3)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溶质 质量分数 的概念 从溶质、溶剂 量的变化角 度分析 从定量的角度 分析溶质质量 分数 能结合溶质质量 分数概念进行一 些简单计算
(4)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溶解 度的概念 知道溶解度 概念中包涵 的溶质与溶 剂的量 在理解溶解度 概念的基础上 分析溶质质量 分数与溶解度 关系 能根据溶解度求 出饱和溶液中溶 质质量分数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
通过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考查学生能否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 行变形来根据已知条件求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和溶液的质量。 通过对溶解度概念的分析,知道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第六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溶液稀释计算的原理,掌握利用相关公式进行有关量的计算; 掌握将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作业 1.“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水的密度为 1 g ·mL-1)
(1)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含溶质次氯酸钠____g,水
(
___
)mL。
(2)可将上述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0.2%的次氯酸钠溶液___g。
1.参考答案 (1) 6 44 (2) 3000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 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 义或 空白 答案 从溶液的组 成角度分析 从溶质质量 分数角度分 析 从溶液、溶质、溶 剂与溶质质量分 数、体积与质量的 关系分析 能灵活运用溶 质的质量分数 的计算公式进 行相关计算
(2) 无意 义或 空白 答案 知道溶质质 量分数的概 念 从溶质、溶 剂量的变化 角度分析 从变化过程中溶 质质量、溶质质量 分数角度分析 能理解溶液稀 释计算的原理, 掌握利用相关 公式进行有关 量的计算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目的是巩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测 评学生能否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稍作变换。引导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溶 液时,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知道计算时要以溶质的质量不变为依据来建立等式 关系。
作业 2.实验室中有一包 CaCl2 和 CaCO3 的混合物,化学活动小组同学为测定
该混合物中CaCO3 的含量,取 20g 样品于烧杯中,
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与加
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
______g。
(2) 求样品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
(3) 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参考答案 8.(1) 4.4;
(2) 解:设样品中CaCO3 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质量为y。
x=10g
y=11.1g
样品中CaCO3 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为 50%。
( 3 ) 恰 好 完 全 反 应 时 , 所 得 溶 液 中 溶 质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1.1%。
2.时间要求: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识别图像少 量信息 读懂部分 图像 从化学变化 角度进行分 析 从化学方程式 分析问题,读 懂图像解决问 题
(2)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识别图像信 息 判断相关 联的物质 量 从质量守恒 定律角度分 析 运用质量守恒 解决问题
(3)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获取图像中 相关信息 判断溶液 中溶质、 溶剂的量 从质量守恒 和溶液中溶 质质量分数 角度分析 能将溶质质量 分数与化学方 程式相结合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获取解题相关的数据,考查学生运用图像分析化学方程的 过程,其中涉及到溶质的质量分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反应的知识、溶液的 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
第七课时
课时目标: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溶液稀释的计算; 掌握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和浓氯化钠溶液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 步骤、操作及注意事项。
作业 1.实验室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 50mL 的量筒量取 42.5mL 蒸馏水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固体物质溶质质量分数配制步骤不清楚;错选 B,对玻璃棒在不 同实验中的作用不清楚;错选 D,量筒的选择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文字叙述,测评学生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步骤、仪器的选 择和作用等能力
作业 2.如图是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 图:
(1) 图示操作错误的是_____ (填序号),应改正为_____。改正后,配制溶 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 。
(2) 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 (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 与量筒内_____保持水平。
A 10mL B 25mL C 50mL D 100mL
(3) 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直到天平平衡。
A 增加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B 减少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
(4) 图①中盛放氢氧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此实验需称取氢氧化钠 的质量是_____g。
(5) 取上述溶液 10g 加水稀释到_____g,可得到 5%的 NaOH 溶液。
(6) 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需贴标签,请你填写
在空白处:_____。
(7) 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填序号)。
A 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B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1.参考答案
2.(1) ② 将氢氧化钠从称量纸改放入小烧杯中,放在左盘称量
①②③④⑤
(2) C 凹液面的最低处
(3) A
(4) (1) 广口瓶 3
(5) 12
(6)
(7) ABD
2.时间要求: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识别图像少 量信息 读懂部分 图像 从实验的正确 操作分析 配制一定溶质 的 质量分数 的溶液 步骤、操作及注意 事
(2) (4)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部分仪器的 识别 部分仪器 的使用 从常见仪器的 角度分析 能知道常见仪器 选择及注意事项
(3)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托盘天平的 使用 定量称取 的方法 物品称量的方 法 常见仪器的操作
(5)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溶质质 量分数的概 念 从溶质、 溶剂量的 变化角度 分析 从溶液、溶质、 溶剂与溶质质 量分数的关系 分析 能依据溶液中各 种量的变化,进行 相关计算
(6)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溶液的 组成 知道溶液 组成的表 示方法 知道一定溶质 质量分数的计 算 能掌握标签的填 写方法
(7)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配制溶 质质量分数 的步骤 知道一定 溶质质量 分数计算 从影响质量分 数减小的角度 分析 能综合实验过程, 分析各种实验误 差的原因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配制操作的分析,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有关溶质 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溶液稀释的计算;掌握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 液步骤、操作及注意事。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 1.两种固体物质A 和 B 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物质,
t1 ℃时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
(2) 将 t1 ℃时 B 物质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t1 ℃时,将 A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 ℃,溶液的质量将_________ (填“减 少” 、“不变”或“增大”)。
(4) t2 ℃时,将 A 和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g 分别蒸发 10g 水,然后降
温到 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关系是 A B (填“<”“>”或“=”),
若将 t2 ℃时 A、B 的饱和溶液降至 t1 ℃时,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_____B 填“<”“>”或“=”)。
1.参考答案:(1)A 25 (2)升高温度 (3)不变(4) < >
2.时间要求:3 分钟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从图像所示 的溶解度角 度分析 从图像中 的曲线不 同分析 在理解溶解 度曲线意义 基础上分析 能根据溶解度 曲线进行判断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识别图像少 量信息 从物质溶 解度曲线 分析 从溶质质量 分数角度分 析 能利用溶解度 变化情况进行 溶液转化
(3) (4)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溶解度 概念 知道溶解 度曲线 从溶解度变 化的趋势及 溶液组成变 化角度分析 能计算出溶液 组成中各个量 及溶质质量分 数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分析,考查学生对溶液组成、状态及表示方法的灵
活运用。
作业 2.氯化钾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见下面的表和
(
图
)。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 解 度 /g 甲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乙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推断乙物质为________ (填化学式)。
(2) 若想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填写 “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
(3) 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 至 t ℃,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硝酸钾_____ 氯化钾 (填写“>”“=”或 “<”)。
(4) 如下图所示,10℃时,将装有少量硝酸钾固体未溶解的硝酸钾饱和溶 液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该烧杯的水中加入 A 物质后,发现试管内未溶解 的固体消失。则加入的 A 物质可以是__ (填写字母标号)。
①氯化钠固体 ②浓硫酸 ③硝酸铵固体
④干冰 ⑤氢氧化钠固体 ⑥生石灰固体 ⑦冰块
A ①③④⑦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5) 60 ℃时,将 60g KCl 固体溶解于 50 g 水中,
得到的溶液质量是______。
1.参考答案: (1)KCl (2)冷却结晶 (3) > (4)
B (5)105g
2.时间要求:2 分钟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从实验数据 不同分析 从溶解度 曲线分析 从物质溶解 时温度变化 及溶解度与 温度关系角 度分析 能实验数据与 溶解度曲线关 系角度分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对实验数据和图像,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以及对图像 的识别和应用能力。
作业 3.小明同学要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NaCl 溶液,准备了以下 实验用品。
回答下列问题:
(1) 所需NaCl 的质量为______g。若小明同学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 放纸片,则所称量的氯化钠质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用规格为 (填“20”“50”或“100”)mL 的量筒量取 mL 蒸馏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进行溶解 (水的密度约为 1g/cm3) 。量取蒸 馏水应用下图 量取水的体积。若用下图C 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 该小同学配制步骤为①计算,②称量,③______,④装瓶存放。(填步 骤名称)
(4)配制过程中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 (填名称),作用是______。
1.参考答案: (1) 3 偏小 (2) 50 47 A 偏大 (3) 溶解
(4) 玻璃棒 加快氯化钠溶解
2.时间要求:4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常见实验仪 器的识别 知道常见 实验仪器 的使用 能知道一般 实验的基本 操作步骤 能进行实验结 果的分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对实验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等,考查学生的计算和实验能 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作业 4.网红产品“天气瓶”(如图 1)的制作步骤如下:
I.将 10g 樟脑溶于 40mL 酒精,得溶液 a(樟脑难溶于水); Ⅱ.将 2.5g 硝酸钾和 2.5g 氯化铵溶于 33g 水中,得溶液 b; Ⅲ.将 a、b 两种溶液混合、加热;
Ⅳ.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密封在玻璃容器内,即制得“天气瓶”。
根据上述步骤并结合图 2 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 a 中溶剂为_______。
(2)溶液b 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列出计算式)。
(3)瓶内出现的晶体数量会随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该晶体的成分是_______,
推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4)图 3 是“天气瓶”的宣传图,根据其制作步骤,判断该宣传的真实性为 ____,理由是___ 。
1.参考答案: (1)酒精
(2)
(3)硝酸钾
(4)不真实
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明显减小因而析出晶体
变暖即温度升高,KNO3 的溶解度增大因而溶解
2.时间要求:5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4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从溶液的组 成角度分析 从溶解度 角度分析 从饱和溶液 的溶质质量 分数与溶解 度关系分析 能从溶解度与 温度的关系角 度分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物质溶解实验,认识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学会计算溶液中各组 成成分的质量及质量分数。通过溶解度曲线图分析,判断物质溶解度与温度变化 的关系,测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否体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知 道如何在生活正确运用科学知识辨别真伪。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简答题 (1) √ 中等 原创 14
2 填空题 (2) √ 易 原创
3 实验题 (3) √ 较难 原创
4 科普阅读 (4) √ 中等 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