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4 21:4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第十一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版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 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课时 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氯化钠和实验活动8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实验活动8
2 几种碳酸盐和复分解反应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3 常用化肥及鉴别 11.2化学肥料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
A识记 B理解 C运用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A
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C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C
无机物的分类 B
粗盐及初步提纯的方法 B
蒸发基本操作 A
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A
化肥简易鉴别 A
铵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A
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A
(二) 教材分析
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提出,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出进一 步拓展,同时还介绍了化肥与农药,以及复分解反应、过滤和蒸发、物质分类、环境保护等 内容。这些知识的要求分散于课程标准里四个不同的一级主题里。教材在写法上全面考虑相 关内容的特点及在全书中的位置与作用,分别在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盐和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 肥的基础上,适时引入学科知识、技能和环保等内容,使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形成有机的整
体。课题1 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
1
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并通过回忆、引入、 对比总结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并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特点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 概念和发生的条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课题2介绍了化肥,通过讨论化肥的功与过让学生 了解科学可以为社会发展而服务。再利用物质的性质通过探究学会初步鉴别几种常见的化肥。 从而拓展了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两个课题都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实际例子 展现化学的魅力。
本单元还是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知识的最后一个单元,在介绍盐和化肥的同时,也注意了 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归纳、运用与提高。如介绍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 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
本单元的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在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盐和农业生产中常用化肥 的种类、用途及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融入相关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等必备品 质培养。寓知识学习与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学用结合,融为一体。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很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包括常见的金属、非金 属、氧化物、酸和碱等,本单元在继第十单元酸和碱后,再学习一类物质—盐,要让学生对 物质的分类有一个简单而明确的认识,并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
课题1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盐”,学生在家庭厨房中接触了食盐,在家庭装修中知道了大 理石;在第六单元对碳酸盐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在第十单元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学习中, 对盐的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题通过对氯化钠的学习,初步形成盐的概念;通过对碳酸 盐性质的学习,初步形成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但本单元内容更加重视综合性,在内容的广 度和深度上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要求,要让学生重视以前学过的 金属、酸和碱等知识,学会进行合理的综合和灵活的运用。
课题2对于化学肥料,学生已有认识来自于生活常识。学生能够知道化肥可以促进植物生
长,但是关于化肥的种类、组成,以及不同种类化肥的作用,学生不是很清楚;对于化肥对 人类生存所做的贡献,学生没有深刻的感受;对于如何简易鉴别化肥,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新内容。在学习本课题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化肥的简易鉴别。由于学生具备的知识的局限, 难于从整体上把握鉴别原理,形成鉴别的思路。因此要在作业中体现反思和总结。通过学习 本课题学生可以增加对盐的更广阔的认识,认识更多种类的、更多组成的、更多用途的盐。 也可以进一步感受元素观,通过植物生长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化肥,针对化肥的利与弊,会
2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及其发展。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 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体会分类学习 化学物质的方法和意义
3、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4、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5、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学习辩证认识问题的方法,融为一体。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一大概念为统摄,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图1.再根
据知识结构整理出本单元的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2.最后根据课时目标设计相关作业。
图 1: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结构
3
图2: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
五、课时作业
分为三类:A类——基础题,必做作业;B 类 ——提升题,选做作业;C类——拓展题,选做作 业。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氯化钠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体会分类学习化学 物质的方法与意义;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A类 (基础题)
作业 1 (改编题 ) :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 (写出一点即可)
1.参考答案:调味品等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写为“吃”或“不写”,说明课本基础知识没有掌握。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设计根据课本中的内容,测评学生对氯化 钠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的掌握程度。
作业2 (改编题 ) :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是常见的食品调味剂
B.氯化钠可用于生产氯气、烧碱
C.蒸发海水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4
D.氯化钠可用于腌制食品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A 、错选B或错选D很可能是审题不清;或是没有记忆书本上的 基本知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考察学生对氯化钠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 主要用途的掌握程度。
作业3 (改编题 )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还含有泥沙等杂质,
如图是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
(1) 上述操作中,有错误的是_____ (填序号,下同) ;粗盐提纯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
(2) 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 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 (填序号) 。
A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 .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C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 .蒸发皿上沾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1.参考答案: C DACB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AD
2.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 (1) 上述操作中,有错误的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 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粗盐 提纯的主要步骤为:取药品、称量药品、把药品放入烧杯中、溶解、过滤、蒸发、回 收 (计算产率) ,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DACB,故填:C;DACB;
5
(2) 操作B是蒸发结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 飞溅,故填: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会导致滤液中食盐的量减少,精盐质量减少, 则精盐产率偏低;
B、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滤液未经过滤进入烧杯,会导致精盐质量 偏大,则精盐产率偏高;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精盐质量偏大,则精盐产率偏高;
D、蒸发皿上沾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造成称量的精盐质量 减少,则精盐产率偏低;故选AD。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设计根据粗盐提纯的流程图考察学生对 蒸发、过滤等一些基本操作的掌握,及对粗盐提纯的步骤及误差分析的运用。
B类 (提高题)
作业1 (原创题) :下列物质属于盐类的有 ( )
A.盐酸; B.纯碱;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D.高锰酸钾;
1.参考答案:B C 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错写、不写或写不全,说明对盐的定义认识不足,对课本基础知识没有 理解。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题 ,设计根据课本中的内容,测评学生对盐的理 解及生活中常见物质组成的掌握程度。
作业2 (原创题) :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ClNa
B.食盐是调味品,现在有人为了健康提倡低盐,最好是不吃
C.氯化钠可用于生产氯气、烧碱
D.我国海资源丰富,晾晒海水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6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错写A,说明没有掌握掌握物质化学式的规范书写;错写B,说明没有掌 握书本上关于氯化钠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错写D,说明对海水晾晒出的粗盐成分不
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题 ①考察学生对氯化钠组成、来源及其在生产、生活 中的主要用途的掌握程度; ②化学式规范书写。
作业3 (原创题) :氯化钠对于地球上的生命非常重要。大部分生物组织中含有多种盐 类。0.9%的氯化钠水溶液即为医用生理盐水。某医院,现病人急需10瓶500ml的生理盐水,生 理盐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仓库有足量氯化钠和蒸馏水,请你帮助配制,在配制时节约资源, 反对浪费。
(1) 你需要氯化钠 g,蒸馏水 ml。
(2) 简述你的配制方法:
(写出一种即可)
1. 参考答案: (1) 45,4955; (2) 首先称取氯化钠45克,将其放入足够大的容 器中,然后注入4955ml的蒸馏水进行稀释,最后分装在5个500毫升瓶中。也可 用其他方法 (合理即可) 。
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 (1) 数值错误,说明对溶液的相关计算未掌握; (2) 写不出合理的配
制方法,说明没有掌握相关技能。
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题,考查学生对生理盐水的认识和相关实践应用 能力。 (1) 让学生认识医用生理盐水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溶液 的相关计算。 (2) 初步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
C类 (拓展题)
作业 1 (改编题)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工业上常利用海水提取粗盐 (含 CaCl2 、 MgCl2 等杂质) ,然后进一步得到精制食盐,并广泛用于氯碱工业和侯氏制碱工业等;过程如
7
下:
(1) 母液为 NaCl 的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2) 试剂 X 为______ (填字母序号) 。
A.NaOH B.KOH C.NaNO3
(3) 操作 Y 为______。
(4) 加适量盐酸的作用是为了除去______ (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
1.参考答案 :饱和 A 过滤 NaOH 、Na2CO3 (或氢氧化钠、碳酸钠)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1) 海水结晶后所得母液为 NaCl 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2) A、氢氧化 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不带入新的杂质,选项正确;B、 氢氧化钾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的原 则,选项不正确;C、NaNO3 不能与氯化镁反应,反而带入新的杂质,选项不正确;故选 A; (3) 操作 Y 是固液分离的方法,操作名称为过滤,故填:过滤; (4) 由流程图可知,加入 过量的碳酸钠将钙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将镁离子沉淀,所以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和碳酸钠,所以加入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填:NaOH 、Na2CO3 (或氢 氧化钠、碳酸钠) 。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从粗盐角度 分析 从流程图整体分 析 从不同模块联系角度 分析 能认识到流程图 找出化学知识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从现有教材 出发,利用某 些仪器进行 操作,进行思 考 从单个单元的问 题出发 从各种模块综合考虑 流程中的问题 能发散思维,从化 学角度解决问题
8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借助如何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来考察学生对酸碱 盐性质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掌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 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 生。
A类 (基础题)
作业1 (改编题 ) .下列常见的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A.工业用盐不能直接食用,但可以腌制食品
B. 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C. 用纯碱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
D. 天安门前的华表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
1.参考答案 :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A 工业用盐主要成分有亚硝酸盐,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工业;C 一般来说作 发酵粉的是小苏打碳酸氢钠,其实碳酸钠也可以代替小苏打,消耗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考察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 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作业 2 (改编题) :下列五个化学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吗?为什么?
①BaCO3+2HCl==BaCl2+H2O+CO2 ↑
②Ca(OH)2 +CO2 == CaCO3 ↓+H2O
③CuO+H2SO4 ==CuSO4+H2O
④H2SO4+2NaOH==Na2SO4+2H2O
⑤AgNO3+NaCl=AgCl ↓+NaNO3
1.参考答案:①③④⑤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② ,只注重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之一是有沉淀生成或有水生成,而忽略了复 分解反应的本质是两种化合物互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即 AB+CD→AD+CB,相互交换, 价不变。
9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通过学生对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否是复分解反应的判 断,来考察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记忆。
B类 (提高题)
作业1 (改编题) :请按下列线条提示,画出Fe 、Cu 、S 、H2 、HCl 、NaOH 、H2SO4、 Ba(OH)2 、NaHCO3 、K2O 、CuO 、NaCl的树状分类图:
1.参考答案 :金属 Fe、Cu 非金属 S、H2 酸 HCl、H2 SO4 碱 NaOH、Ba(OH)2 盐 NaHCO3、
NaCl 氧化物 K2O 、CuO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能识别物质的化学式并正确分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让学生体会分类学习化学物质的方法与意 义。
作业 2 (原创题) :灵璧石形成于晚元古代震旦纪期间。唐宋时期,灵璧石被列为贡品,和 英石、太湖石、昆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 。清,被乾隆封为“天下第一石” 。2010 年 9 月,灵璧石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下面是灵璧石的主要元素成分和含量,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 √ ”)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网页来完成。
(备注:烧失量主要指的是生成二氧化碳占原物质的质量比,其余各成份指的烧失后得到的各物质
10
占原物质的质量比)
A.灵璧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 )
B. 灵璧石的主要成分是各种金属氧化物 ( )
C. 灵璧石主要成分是铁矿石 ( )
D. 灵璧石和玉石有共有的组成成分 ( )
1.参考答案: A( √ ) D ( √ )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 B,说明对题目信息没有充分理解;错选 C,说明对书本上铁矿石的主要 成分未记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题,利用身边实例考查学生对所学盐的知识及金属的 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C类 (拓展题)
作业 1 (改编题) . 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剂,一包是柠檬酸晶体, 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末溶于水,混合后产生了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于是对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 1.碳酸钠;猜想 2.碳酸氢钠;猜想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探究】小月、小妮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月 将白色粉末溶于水 后用pH 试纸测定其 酸碱度 pH_____7(填“>”、 “<”或“=”) 溶液呈碱性,猜想 1 成立
小妮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 进行实验 试管 A 中有水珠产 生,试管 B 中液体变 浑浊 猜想 2 成立,试管 B 中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小月和小妮的结论不准确:
(1)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小妮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

_______
【继续探究】小戚称取mg 白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g,通过计算并分析实
11
验数据确定猜想 3 正确,则 n 的取谊范围为_______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结论分析】探究后他们核查到添加剂的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氧钠,分析后认为白色粉 末中的碳酸钠是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
【拓展应用】下列物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也会分解的是_______ (填序号)。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碳酸氢铵 D.氯化钠
1.参考答案: 【实验探究】> Ca(OH)2+CO2=CaCO3 ↓+H2O 【交流反思】 (1)碳酸氢钠溶液也显碱性 (2)碳酸钠
【继续探究】22m/53<n<11m/21(或 22m/53~11m/21)
【拓展应用】C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实验探究】小月:由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的pH>7; 小妮:由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交流反思】 (1)由于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溶液的 pH都>7,所以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2)由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受热也会产 生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小妮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碳酸钠。【继续
探究】若碳酸钠的质量为m,设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有:
Na2CO3+2HCl=2NaCl+H2O+CO2 ↑
106 44
m x
106/44=m/x 解得 x=44m/106=22m/53
若碳酸氢钠的质量为m,设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则有: NaHCO3+HCl=NaCl+H2O+CO2 ↑
84 44
m y
84/44=m/y 解得 y=44m/84=11m/21
若猜想 3 正确,即白色粉末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则 n 的取谊范围为:22m/53 <n<11m/21。【拓展应用】浓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发生分解 变化,碳酸氢铵不稳定,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分解。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掌握及 二者的鉴别。
作业 2(改编题)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取用 NaOH 溶液时,发现瓶口有白色粉末状物质, 该小组质疑该 NaOH 溶液可能已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12
猜想 Ⅰ .没有变质 Ⅱ .部分变质 Ⅲ .完全变质
溶液中溶质 NaOH NaOH 、Na2CO3 Na2CO3
【探究过程】
(1) 取一定量的该 NaOH 溶液,加入足量的 ,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 Ⅰ不成立。产生 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重新取一定量的该 NaOH 溶液,加入足量的 CaCl2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接下 来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是: ,则说明猜想Ⅱ成立.若将 CaCl2 溶液换为 Ca (OH)2 溶液是否可行,判断并简述理由: 。
【结论与反思】NaOH 易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而变质,故应注意密闭保存。
1.参考答案: (1) 盐酸 (或稀硫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 (或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 ; (2) 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液变红 色;不可行,若将 CaCl2 溶液换为 Ca (OH) 2 溶液,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干扰 NaOH 的检验, 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 NaOH。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1) 因为猜想 Ⅰ不成立,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加 入 的试剂为盐酸 (或稀硫酸 ) , 化 学方程 式为 Na2CO3+2HCl =2NaCl+H2O+CO2 ↑ (或 Na2CO3+H2SO4=Na2 SO4+H2O+CO2 ↑) ; (2) 因为猜想Ⅱ成立,溶液中含有 NaOH、Na2CO3, 先加入足量的 CaCl2 溶液,通过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现象确定溶液中有 Na2CO3 的存在,并除去 Na2CO3 ,防止对 NaOH 的检验造成干扰;再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液变红色;若将 CaCl2 溶液换为 Ca (OH) 2 溶液,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干扰 NaOH 的检验,无法确定原溶液 中是否含有 NaOH。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能利用氢氧化钠简 单知识,并且知道变 质原因 能利用碱的化学性 质,结合氢氧化钠特 殊性质,分析原因 对已掌握碱的性 质 进 行 拓 展 整 合,并能解决问 题 通过碱,氢氧化钠相 关的知识点,并把碱 的知识应用于盐的知 识之中
(2) 义白 意空案 无或答 能利用碱的相关知 识,理解变质原因 能利用碱的化学性 质解决问题,并能把 氢氧化钠性质应用 于此 根据题目给定的 信息,结合氢氧 化钠的性质,解 决问题 会综合题目内容,分 析筛选出有用信息, 能用解决出相关问题
13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通过对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考察学生对氢氧化钠、 碳酸钠等性质的掌握情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了解化 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学习辩证认识问题的方法。
A类 (基础题)
作业 1 (原创题) .尿素[CO(NH2)2]适用于一切作物和所有土壤,可用作基肥和追肥、旱 水田均能施用。由于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可积累大量的铵离子,会导致 pH 升高 2-3 个单位,再 加上尿素本身含有一定数量的缩二脲,其浓度在 500ppm 时,便会对作物幼根和幼芽起抑制作 用,因此尿素不宜用作种肥。尿素属于( )
A. 复合肥 B. 磷肥 C. 钾肥 D. 氮肥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 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和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题,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 的种类和作用
作业 2 (改编题) 化学肥料和农药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KNO3 是复合肥料
B.残留农药可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中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以及复合肥的定义记忆不清。
错选 B,对化肥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化肥在自然界中的循环途径认知不清。 错选 C,对酸碱中和反应记忆不清。
14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为改编题,综合的检验学生对化学肥料的认知,对复合肥定义的理解,对化肥、农 药使用的利与弊的认知并复习巩固了中和反应以及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
B类 (提高题)
作业 1 (改编题) .下列有四组混合物,不能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分离的是 ( ) 组。
A.混有泥沙的食盐
B.碳酸钙与碳酸钠的混合物
C.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
D.二氧化锰与氯化钾的混合物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溶解,过滤是针对两种物质中有一种是可溶的。A 泥沙不溶于水,可以使
用;B 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使用;C 两者都不溶,不能使用;D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以使 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 旨在考察学生对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的施 用范围及一些物质性质的掌握。
作业 2 (改编题 ) :现有一瓶无色溶液,溶质可能是 KOH 、K2CO3 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 小组对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 与 NaOH 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 与 Na2CO3 的化学性质相似。②K2CO3 溶液呈碱性,BaCl2 溶液、CaCl2 溶液、KCl 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实验
(1) 甲同学做如下设计: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向盛有少量样品溶液的试管 中缓缓加入 CaCl2 溶液,然后继续 过量加入 肯定含有 K2CO3
(2) 将操作 (1) 后的试管静置, 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 液 酚酞溶液变红色 肯定含有
15
(2) 乙同学提出操作 (1) 在溶液较浓时,没有 K2CO3 也能产生相同现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建议改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BaCl2 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有白色沉淀生成 KOH (2)因为氢氧化钙微溶,反应容易生成氢氧化钙沉淀 BaCl2+K2CO3= BaCO3 ↓+2KCl。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甲同学提出操作 (1) 加入的 CaCl2 溶液必须过量,其目的是证明 K2CO3 存在的 同时还要除去 K2CO3 。乙同学进一步优选了 BaCl2 溶液,排除了氢氧化钙微溶形成白色沉淀 的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的掌握情况。
C类 (拓展题)
作业 1 (改编题) .近年来,一些地区积极探索建立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体系,我 县各乡镇也在积极探索并实践“测土配方施肥”办法。“测土配方施肥”包括测土、配方、 配肥、供肥和施肥指导 5 个环节,就是通过土壤测试,摸清肥力状况,遵循作物需肥规律, 建立科学施肥体系,提出施肥配方,组织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民科学施用。 (1)农技人员测得某农户稻田土壤的 pH 为 7.8,该土壤为________ (填“酸性”或“碱性”)。 (2)还测得土壤中缺氮和钾,准备分步实施用碳酸氢铵和硫酸钾,请设计实验区分碳酸氢铵和 硫酸钾(写出操作步骤、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碱性 (2)取两种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的熟石灰,混合研磨,如果有 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碳酸氢铵,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 (答案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1) pH 值大于 7,所以溶液呈碱性。 (2) 碳酸氢铵中含有铵根离子,能和碱 类物质反应产生氨气,所以,取两种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的熟石灰,混合研磨,如果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碳酸氢铵,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钾。 (答案合理即可)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设计贴近生活实用,考察学生对铵态氮肥不能和碱 性肥料混施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A类 (基础题)
作业1: (原创) 作为中国汽车玻璃十大品牌之一的台玻,是中国台湾玻璃工业生产股权 有限责任公司,台玻集团旗下知名品牌,也是中国第一大综合性玻璃企业、世界第二大玻璃 纤维布企业。我们知道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 ( )
16
A.小苏打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纯碱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盐,具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造玻璃,碳酸钠俗 称纯碱或苏打。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题,设计该题目的是让学生熟记几种物质的名称与 其对应的俗称。
B类 (提高题)
作业 2: (改编题)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碳酸钙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钠与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碳酸氢钠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①碳酸钙与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
②碳酸钠与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
③碳酸氢钠与盐酸:NaHCO3+HCl=NaCl+H2O+CO2 ↑
2.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 :(1)酸、碱、盐的化学式书写错误,对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关知识掌握不牢;
(2)易出现“ ↑”、“ ↓”漏写、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通过学习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会写常见 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类 (拓展题)
作业 3: (改编题) 某小组为了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用了下列部分药品进行 实验。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酸铜溶液 ③稀盐酸 ④硝酸钾溶液
(1) 为了验证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某同学选择了①和③。你认为除上述四种 药品外,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
(2) 选择_______ (填序号) 两种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 生,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反应中,能验证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是____ (填字母) 。 A.锌与稀硫酸反应 B.天然气燃烧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过氧化氢分解
1.参考答案: (1) 酚酞溶液 (2) ①② CuSO4+2NaOH==Cu(OH)2 ↓+Na2SO4 (3) C 2.时间要求:4分钟。
17
3.评价设计: (1)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的现象,应该借助指示 剂,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酚酞溶液。 (2)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 淀和硫酸钠。 (3) 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巩固酸碱盐的部分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 与判断方法
作业4: (原创和部分改编) 。荣获“中国诚信企业示范单位”的我们宿州市中元化肥公司的 造粒塔塔高108米,是安徽省复合肥行业唯一的高塔,也是全省包括尿素在内的肥料行业中最 高的造粒塔,填补了安徽省高塔优质复合肥生产的空白。有一次,该公司在对不纯的硝酸铵 样品进行分析,含氮量为38%,这种氮肥可能含有的杂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可能情 况)
A.NH4Cl B.CO(NH2)2 C.(NH4)2 SO4
1.参考答案:B 或AB 或BC 或ABC
2.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35%,35%38%,故杂 质中的含氮量大于38%;NH4Cl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26%,小于38%, CO(NH2)2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46.6%,大于38%,(NH4)2SO4 中氮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21.2%,小于38%;故组合为参考答案。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和部分改编题,考察学生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的计算,重组含杂质样品中某元素的计算。同时关注家乡本土化工企业,培养热爱家乡情结。
作业 5: (改编题) 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______ (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如 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______、:______、 :______ (填离子符号)。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______、______ (任举 二例,填化学式,下同)。
1.参考答案:①Cu2+ ②Cu(NO3)2+2NaOH==Cu(OH)2 ↓+2NaNO3
③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u2+ 、 SO42- 、Zn2+
(2) Fe KOH (符合题意即可)
18
2.时间要求:4分钟。
3.评价设计: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 大量Cu2+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铜之前,所以锌会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 锌;锌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而锌片过量,所以溶液中没有硫酸铜剩
余,只含有生成的硫酸锌;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钡沉淀,硝 酸钡和硝酸铜不反应。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盐的简单 性质 能利用硫酸铜和硝 酸铜的共同点,找出 题目信息 对已掌握盐的性 质 进 行 拓 展 整 合,并能解决问 通过与盐相关的知识 点,把盐的知识应用于 解决有关盐的习题中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利用盐,简单 的解决问题 能利用盐的化学性 质,知道可溶性铜盐 溶液的颜色 据题目给定的 信息, 结合复分 解反应解决问题 会综合题目内容,分析 筛选出有用信息,充分 解决探究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改编题,考察物质的分类与盐的化学性质。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 成 时 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1 √ 易 原创 15 分 钟
2 填空题 1 √ 中等 改编
3 实验题 2 √ 较难 改编
4 填空题 (思维 拓展) 3 √ 难 原 创 和 改 编
5 实验题 2 √ 较难 改编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