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4 18:4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本 息 基 信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单元组 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2 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及 配平方法 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 根据化学方式计算的规 范格式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 算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1)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 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
(2)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 量关系。
(3)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含义;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 成物的质量比;能从化学方程式中得到有关的反应信息。
(4)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学会化学 方程式配平的方法;能正确写出一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规范的书写方法。
(6)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启蒙教学内容,融合了物质结构原理、化学反应概 念和定义、物质的化学性质、常用化学用语、科学探究、定量分析研究等知识, 所学的全部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探究性、技能性。因此,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有效参与面、参与的成功率以及教师的及时反馈、鼓励性矫正等,就显得 尤其重要。
本单元有三个课题:课题 1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 面去研究化学变化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作好理论准备,这 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 2 介绍了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学生需要通过活动来体验与认识,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书 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这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成效的分水岭;课题 3 从反应物、生成物中相关量的质量关系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体现了化学方程式 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运用。
单元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写规则;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单元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都是中考 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三)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
识,还具体的学习了氧气、自然界中的水和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对化学有了 一定的了解,但是所牵涉的化学反应均用文字表达。这种表示方法只能表示反应 物和生成物,无法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出各个物质间量的关 系,使用起来极不方便,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 式是初中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掌握了它们才有可能学好化学。前两者 前面已经学习,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了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就可以从 量的角度了解化学变化,更好地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 定律的内涵及微观本质,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质量视角和守恒意识。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涵义的微观理解,建构认识化学物质成分的宏观元素 视角和原子、分子微观视角,进行符号表征,促进学生化学变化观念的形成和发 展,体会探索物质成分的学科思维方式。
3、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征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比例关系。 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比例视角。
4、能基于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定量关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
式,并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5、探索化学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情境中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物质 类别及变化特征、元素守恒等。
6、收集和梳理“拉瓦锡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史实,体会定量实验研究 和基于实验事实的科学推理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7、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化学在解决与资源、能 源、材料、环境、人类健康等相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体会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 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发展核心素养。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概念和定义、物质的化学性质、常用化学用 语、科学探究、定量分析研究等知识整理出本单元作业知识结构,再根据课时目 标设计课时作业。
化学方程式
在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中,从“基础巩固”和“拓展作业”两个方面分层设计。 创设合理情景问题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变化;引发学生自主探究质量 守恒定律,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通过拓展题,让学生把质量守 恒定律运用到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去,会解决生活 和生产中的实际一些问题;引入新题型,“拓展作业”为选做题,学生依据掌握 的程度选做,既能让学困生有锻炼的机会,又可以让学优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收获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时作业
第 1 课时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目标: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分析;掌握质 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 数目都没有变化。
作业 1:下列能用称量的方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是 (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C.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D.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 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不清楚;错选 B 是不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验 证要在密闭系统中进行;错选 C 忽略了产生的气体导致橡胶塞弹出的危险。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验证的理解,对于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化学反
应,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的内涵,完 成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深层次理解。
作业 2:下列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煤着火燃烧后剩下的灰烬质量比煤轻
B.钢铁生锈后质量增加
C.水沸腾后质量明显减少
D.蜡烛燃烧质量越来越小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B、D 不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水沸腾时部分蒸发,是物理 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答案选 C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作业 3: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 )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N2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 反应后原子数目不变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由图可知反应物是 NO 和 CO,生成物是 CO2 ,和 N2 ,该反应化学方程为: 2NO+2CO2CO2+N2 故选项 B 错误。未选该选项,体现出对化学反应从原子、 分子微观视角理解不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微观上由质的认识上升到量的认识,能从微 观上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作业 4: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为:参加化学 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上三个实验装置 (A、B、C) 来验证质 量守恒定律.其中只有 A 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 装置则不能。
否定 B 装置的理由是: 。
否定 C 装置的理由是: 。
(2) 小明将 C 装置进行改进,如图 D 所示。
①此实验气球的作用是 。
②此实验的现象是 。
③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 D 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 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 。
1.参考答案:
(1) 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物理变化;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 中。(2) ①防止生成气体逸出,还可防止橡皮塞冲出,平衡气压 ②有大量气泡 产生,气球胀大 ③膨胀的气球产生了浮力
2.时间要求 5-6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回答体现出学生未能体会定量实验研究和基于实验事实的科学推理,不 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 业 4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对物理变化、 化 学 变 化 及 物 质受 到 浮 力 的 个 别 认 识。 知道物理 变化、化 学变化的 区别及物 质受到浮 力。 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等于反应后生 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及物体受到的 浮力。 理解质量守恒 定律是物质发 生化学变化中 一 条 重 要 规 律。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测定密闭和敞开体系中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使学生透过不同 情况下测量结果的表现,更为深入的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的本质。学生 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判断,不断地解释矛盾和解决矛盾激起更强烈的求 知欲。
作业 5:查阅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 (课外作业)
1.参考答案:“拉瓦锡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史实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 构 单点 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 业 5 无意 义或 空白 答案 对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有 一 定了解。 对“拉瓦 锡与质量 守恒定 律”有所 听闻。 梳理“拉瓦 锡 与 质 量 守恒定律” 的 化 学 史 实。 通过了解“拉瓦锡与质量守 恒定律”的化学史实,体会 定量实验研究和基于实验 事实的科学推理对化学科 学发展的重要性。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查阅资料,再现拉瓦锡等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感悟科学探索的艰辛,学 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 2 课时 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时目标:通过分析具体的化学反应,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书写化 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作业 1:下列关于 S+O2SO2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成二氧化硫
B .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32:16
C .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A、D 选项符合化学方程式的含义,C 选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B 选项错误,没弄清是与相关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比例。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过程。 作业 2:给下列化学方程式纠错。
(1)
(2)
(3)
1.参考答案:
(1) (2)
(3)
2.时间要求:1-2 分钟。
3.评价设计:
化学方程式 (1) 没遵循客观事实,应生成 Fe3O4 ;(2) 没注明反应的条件: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符号;(3) 反应物不应标注气体符号。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能否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及步骤,然后去判断化学方式书写是 否正确。
作业 3:2021 年 10 月 16 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与空间站 组合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其中一种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的微 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和乙都是氧化物
B.微观示意图的化学方程式为 N2O4+2N2H4 点燃 3N2+4H2O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1:2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氧化物概念理解不清晰;错选 C,不理解化学方式的含义;错选 D 不能根据化合反应的特征,对常见的化合反应进行分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依据化学变化的特征对常见化学反应进行分类,说明不同类型反应的特征及 在生活中的应用;能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用化学方程式表征简单的化学反应;结 合真实情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作业 4:用 Fe、H2O、H2 、O2 、KMnO4 五种物质,按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1) 两个化合反应: 、 ;
(2) 两个分解反应: 、 。
1.参考答案:(1)
(2)
2.时间要求:3-4 分钟。
3.评价设计:
根据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及特点:多变一、一变多,选中符合要求的 物质书写所需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解题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 子数目不变来配平化学方程式。错误回答说明学生未能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及特点。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 道 化 合 反 应 和 分 解 反 应的概念。 能写出一些 化合反应和 分解反应的 方程式。 能根据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及特征,分别写出一些化 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反应的方程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让学生试着书写化学方程式,自我体验配平的主要目的和方法,强调化学方 程式书写的完整性,通过感性的练习上升为理性的方法归纳,通过不断地书写化
学方程式提升书写技能。
作业 5:医用酒精 (75%的酒精) 可用于消毒,工业酒精因为混有甲醇而有
毒,不可用于勾兑饮用酒。饮后会使人双眼失明,甚至死亡,如图是甲醇燃烧的 微观模型图。
(1) 甲醇的化学式为 。
(2) 请把图乙中的微观粒子补画完整。
(3)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从图中你能获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 1.参考答案:
(1) CH3OH
(2)
(3)
(4)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时间要求:5-6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回答说明学生对化学反应从原子分子微观视角、符号表征等方面理解不 透彻。由物质的构成模型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微观实质可得出 (1) (2) 答案; 由 甲醇燃烧前后的微观模型图可得出甲醇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作业 4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 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会 书 写 甲 醇 的化学式。 会书写常见 物质的化学 式。 从元素的角 度理解化学 式的意义。 分别从宏观 和微观的角 度理解化学 式的意义。
(2) 无意义或 会 画 氧 气 的 会画水的微 能画水分解 能画水分解 的微观示意
空白答案 微 观 粒 子 模 型图。 观粒子模型 图。 的微观示意 图。 图,并在绘 画过程中能 注意到原子 的守恒。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根 据 微 观 粒 子模型图,从 原 子 守 恒 角 度 书 写 化 学 方程式。 根据微观粒 子模型图,从 元素守恒角 度分析书写 方程式。 根据微观粒 子模型图书 写方程式, 深刻理解化 学变化的实 质。 从宏观、微 观、符号相 结合的视觉 而说明物质 变化的现象 和本质能。
(4)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微 观 角度 解 释 化 学 反 应 的实质。 分别从宏观 和微观角度 区别化学变 化和物理变 化。 微观角度解 释质量守恒 定律。 分别从宏观 和微观解释 质量守恒定 律,理解化 学变化的实 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宏观、微观、符号等多种表征手段,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突 破化学方程式的学习。练习更注重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化 学语言,学生要全面、准确的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含义,为以后运用这些含 义来解决具体问题,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基础。
第 3 课时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时目标: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认识化学计算 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
作业 1:航天工程中需要大量的金属材料,我国是最早掌握“湿法炼铜”的 国家。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 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有含 1.6 kg 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 算: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 1.参考答案:
解: (1)CuSO4 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40%
(2)设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为 x
Fe + CuSO4=== FeSO4+Cu
56 160
x 1.6 kg
56 160
x = 1.6Kg
x=0.56 kg
答: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为 0.56 kg。
2.时间要求:5-6 分钟。
3.评价设计:
常见错误答案分析:(1) 化学用语书写错误,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 错误;(2) 书写格式错误,如:所设未知数带单位、相关量关系位置标注不正确、 质量分数计算式没乘以 100%、计算过程没带单位;(3) 计算结果错误。
前结 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作 业 2 无意 义或 空白 答案 能 写 出 硫酸铜的化 学 式 并 能 根 据化学式计 算某元素的 质量分数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要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找出哪些是 已知量、未知量,已知关系,已知量 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也就是 发生了什么反应),该题的突破口在 哪里,通过分析整理出清晰的解题 思路,并根据思路完整规范地解题。 利用化学 方程式的简单 计算,理清解 题思路,并根 据思路完整规 范地解题。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发挥大概念统领的多为课程内容的素养发展价值,结合生产、生活和科学研 究中有关物质设备,体会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认 识化学反应计算的比例关系,掌握根据化学方程计算的方法。
作业 2: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 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下列有关放出氧气的质量 (g) 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图 象 (图中a 是纯氯酸钾的曲线,b 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 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2-3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CD,不理解对于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产,加热产生的氧气质量也相
等;加了催化剂的氯酸钾先发生反应。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在计算中适当渗透根据图像 、表格等进行的计算,帮助学生掌握对图像、 图表类题型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作业 3: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两个化学反应中任选一个作为依据, 自己设计一 道计算题并解答:
(1) 过氧化钠(Na2O2)可用作防毒面具和潜艇等的供氧剂,其反应的原理是 2CO2+2Na2O2=== 2Na2CO3+O2
(2) 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制取氢气供燃烧之需:CaH2+2H2O === Ca(OH)2+2H2 ↑
我会出题: 。 我会解答: 。
1.参考答案:略
2.时间要求:5-6 分钟。
3.评价设计:
根据所选化学反应及所编制的题目进行解答,可以根据反应物 (或生成物) 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反应物的质量) 。注意解题步骤的完整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关于化学反应的真实情景和任务,促进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关 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考察学生自己编题的能力,巩固根据化学方程计算的注意 事项,体现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 1: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10g 冰融化成 10g 水
B.34gH2O2 分解成 18gH2O 和 16gO2
C.12gC 和 32gO2 反应生成 44gCO2
D.8gH2 与 1gO2 反应生成了 9gH2O
1.参考答案: C
2.时间要求:2-3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不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化学变化,不适用物理变化; 错选 B,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错选 D,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物质量的关系对应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同时考察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 算步骤,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认清相关物质的比例关系。
作业 2: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 均为混合物
B. 质量减少
C. 原子总数减少 D. 分子总数不变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B、C、D 对质量守定律的内容和微观实质的含义理解不到位; 不选 A,不清楚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为纯净物。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结合微观反应示意图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形成 “宏观识别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核心素养。
作业 3:“化”说科学防疫,在抗击“新冠奥密克戎”期间,消毒剂在公共 场所发挥着重要作用,“84 消毒液”能杀灭新冠病毒,其有效成分NaClO,切记 不可和“洁厕灵”(有效成分为 HCl)混合使用,否则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ClO+2HCl === NaCl+X ↑+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4 消毒液”中 NaClO 属于氧化物,Cl 元素的化合价呈-1 价
B. “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C. 在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D. 可推断 X 是 Cl2 ,属于非金属单质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不会应用化合价原则推算已知化学式中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错选 B,没读题意;
错选 C,不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分类,故选项 D 正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结合化学方程式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进行知识的整合,加深 对物质分类、化合价的计算、重要化学反应等相关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作业 4:“感知宇宙奥秘,放飞航天梦想”。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分别于 2021 年 12 月 9 日和 2022 年 3 月 22 日开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王亚平说“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请写出水在中国空间站的一个用途_______________。
“空间站里的每一滴水都会物尽其用”,写出一条在生
活中让水物尽其用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空间站实现了水的再生。
请写出一个有水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在空间站里,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怎么循环的呢? ”地面分课堂的同学问。 空间站中的水、气整合循环系统利用“萨巴蒂尔反应”,将 CO2 转化为 H2O,配合 氧气生成系统实现 O2 的再生,流程如图 5 所示。
①在氧气生成系统中,运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在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发生的反应为CO2 +4H2 催化剂 2H2 O+X,则 X 的化学式
(

)_________。
③在流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中,进入氧气生成系统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 _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生成水的质量。
1.参考答案:
(1)饮用 (合理即可) 一水多用 (合理即可)
(2) 2H2O2 MnO2 2H2 O+O2 个
(3)2H2O 通电2H2 个 +O2 个 CH4 大于
2.时间要求:5-6 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 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水的存 在 知道水的存 在及生活中 的用途 水的重要性 物质性质决 定用途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书写一个生 成水 的化学 方程式 多个生成水 的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 化学式的 书写、化学 方程式的书 写 质量守恒定 律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书写 电解水 的化学方程 式 、 原子 守 恒 、 元素 守 恒 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化 学反应的微 观和宏观解 读 对化学方程 式涵义的理 解 宏微结合解 读化学反应
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
试题将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设置实际问题,考查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试题素材的广泛性、试题情景
的真实性。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科学发展的前沿信息,激发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时代感与责任感。导向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注 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体现化学的价值观,弘扬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作业 5: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 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请计算:
(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生产 8.4 t 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1.参考答案: (1)26.2%
(2)解:设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
58.5 84
X 8.4 t
58.5 84
x = 8.4t
X=58.5t
答: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58.5t
2.时间要求:3-4 分钟。
3.评价设计:
常见错误答案:(1) 化学用语书写错误,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2) 书写格式错误,如:所设未知数带单位、相关量关系位置标注不正确、质 量分数计算式没有乘以 100%、计算过程没带单位。(3) 计算错误结果错误。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作业 5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根据物质的 名称认出或写 出化学式 能计算出物质 中元素的质量 分数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 行相关的计算,掌握中 考题型。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结合真实情境中物质的转化,进行简单的计算;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比 例关系;展现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际意义价值;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学科 发展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