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组 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质量守恒定律 5. 1 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5.2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 骤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 算 5.3 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计算中的具体 应用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 教材分析
1.知识网络
(
1
)
2.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启蒙教学内容,融合了物质结构原理、质量守恒定 律、物质的化学性质、常用化学用语、科学探究、定量分析研究等知识,所学的 全部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探究性、技能性。因此,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 有效参与面、参与的成功率,以及教师的及时反馈、鼓励性矫正等,就显得尤其 重要。
本单元有三个课题:课题 1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 面去研究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 单元的基础。课题 2 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 式所表示的意义,学生需要通过活动来体验与认知,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书写化 学方程式的技能,这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课题 3 从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及关
系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运用。
本单元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 写规则;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本单元学习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三)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一定的认识, 还具体地学习了氧气、 自然界中的水和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对化学有一定的 了解,但是所牵涉的化学反应均用文字表达。这种表示方法只能表示反应物和生 成物,无法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出各个物质间量的关系,使用 起来极不方便,不利于进一步学习化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初中 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掌握了它们才有可能学好化学。前两者前面已经 学过,为本单元的教学作了准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就可以从量的角度了解 化学变化,解决用文字表达不方便的问题。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通过作业练习加深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认识化学方程式并知道其含义,会用不同的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养成严 谨的思维习惯;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2
)
(
利
用化学方程式
的简单计算
) (
质
量守恒定律
) (
验
究
实
探
验
证
) (
化 学
方
程
式
的
书
写
) (
定量
计算
实际
意义
) (
概念
及
微
观分
析
) (
化 学
计
算
的
方
法
) (
反
应
前后
质
量
关系
) (
宏观
微观
本
质
) (
原则
与
步
骤
) (
计算
的
步
骤
) (
生
产
与 生
活
的
运用
) (
红磷
燃
烧
、 铁
与
硫 酸
铜反应
) (
物
质、元
素
、 分
子
、原子
的
变化
) (
化
学
计算
) (
磷 与 氧
气 反 应
生 成 五
氧 化 二
磷
) (
一设
二
写
三标
四
列五
解六答
)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以“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大概念为统摄,按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次级大概 念、核心概念和事实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再根据知识结构,整 理出课时主题和课时目标,如图 2 所示。同时,对课时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分别 为“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 2-3 大题,要求学生必做) 和“发 展性作业” (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 2-3 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 完成) ,如图 3 所示。具体设计体系如下:
(
3
)
大概念
学科大 概念
次级大 概念
核心概念
事实
(
质量守恒定
律
)
(
化学方程
式
)
(
化
学
方
程
式
的
含义
)
(
质
与
量
的
关系
)
(
碳
在氧
气
中 燃
烧
)
图 1: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结构
(
4
)
单元主题
课时主题
课时目标
图 2:课时主题和目标
图 3:分层作业设计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
系;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能从化学方程式中得到有关
的反应信息;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分析推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5
)
基础性作业
作业 1:读法 (以 2H2+O2
2H2O 为例) :
(1) 宏观读法:氢气与 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
(2) 微观读法:每 2 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个 水分子。
(3) 质量读法:每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
成 份质量的水。
1.参考答案: (1) 氧气 水
(2) 2
(3) 4 32 36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从单个角度 解答出化学方 程式的意义 能从两个角度 解答出化学方 程式的意义 能从多个角 度解答出化 学方程式的 意义 能从多个角度 解答出化学方 程式的意义 , 并能够灵活运 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考察学生从宏观-微观-质量观三个方面表达化学方程式意义的运用。本 题既联系第三单元学的微粒观,也考查了第四单元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对学 生前面知识的巩固有所加强。
作业 2 :美国化学家西博格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下列叙述完全符合
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 mL 水和 50 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 mL
C.在 100 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 30 g 过氧化氢和 70 g 水
D. 1.2 g 碳与 3.2 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 4.4 g 二氧化碳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 A、B、C 三项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因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 持不变,为水的三态变化,为物理变化;B.50 mL 水和 50 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 小于 100 mL ,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C.在 100 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 30 g 过氧化氢和 70 g 水,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D. 1.2 g 碳与 3.2 g 氧气恰 好完全反应可生成 4.4 g 二氧化碳,生成物质量=反应物质量之和,符合质量守恒 定律。
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发生化学反应的变
化。
作业 3: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一个实验: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 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发生了 变化。那么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______ (选填 “大”“小”或“不变”) 。
1.参考答案:大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通过生活常 识判断出质量 变化情况 通过质量守恒 定律,写出反 应前后的物 质,再进行分 析 通过质量守恒 定律,判断物 质反应前后的 物质,并从化 学符号的角度 进行分析 能通过质量守恒 定律,判断物质 反 应 前 后 的 物 质,并从化学符 号的角度进行分 析,还可以从微 观角度进行分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实例,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
6
)
发展性作业
作业 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 列图示可表示一定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
A.反应前后分子、原子个数都不变 B.该反应中各物质都为化合物
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1) 错误判断化学反应的分子,对微粒构成认识不清;
(2) 对原子、分子的微粒构成不清楚;
(3) 对质量守恒定理理解不到位;
(4) 对化合反应概念模糊不清,不会判断。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结合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考察学生对分子、原子的认识,物质类别的判 断,化学反应类型的辨别及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
能力。
作业 2: “酒驾”已经写入刑法。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 20 mg/ 100 mL 为酒驾,酒精含量超过 80mg/ 100mL 为醉驾。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测司 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 C2H6O+4CrO3 +6H2SO4 =2X +CO2 ↑+9H2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Cr2O3 B. CrSO4 C. Cr2S3 D. Cr2(SO4)3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
7
)
本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会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 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根据反应前后各个原子之间的个数差,来推测未 知的分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结合质量守恒定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
变,初步了解学生对表征化学学课思维的建立情况。
作业 3:将一定质量的 a 、b 、c 、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 一定条
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14.0 3.2 1.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0.0 7.2 x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a 和 b 是反应物 B.x=3.2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d 一定是催化剂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4 分钟。
3.评价设计
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 a 质量增加了 10 g ﹣ 6.4 g=3.6 g ,是生成物;b 质量 减少了 14 g ﹣ 7.2 g=6.8 g ,是反应物;d 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生成 物还少 3.2 g ,所以 c 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物质 c 的质量为 3.2 g+3.2 g=6.4 g , 反应物是b ,生成物是 a 、c ,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A.反应物是b ,生成物是 a 、c ,错误;
B.反应后物质 c 的质量为 3.2 g+3.2 g=6.4 g ,x=6.4 ,错误;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D.d 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灵活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结论,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计算。通过反 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对应的质 量变化。
(
8
)
第二课时 (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时目标:通过分析具体的化学反应,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书写化 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基础性作业
作业 1 :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 洁的自来水。在抗击新冠“奥密克戎”的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可以进行气溶胶 传播的传言,让很多人不在满足于佩戴口罩和使用消毒水进行拖地来预防新型冠 状病毒奥密可戎疫情。 ClO2 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的 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下:
(
9
)
+
(其中 表示氯原子,
表示钠原子, + 表示氧原子) 试回答:
(1) ClO2 叫作_________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 二氧化氯 +4
(2) Cl2 + 2NaClO2 2ClO2 + 2NaCl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1)化学式 ClO2 中,其中 O 为-2 价,设 Cl 元素化合价为 x,则 x+(-2)×2=0, 计算得出 x=+4 ;
(2)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为:由每两个氯原子构成的一个氯气 Cl2 分子,由每 一个钠原子、一个氯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 NaClO2 分子;生成物的分子为: 由每-个氯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 C1O2 分子,钠原子和氯原子按照 1:1 构 成 NaCl;观察示意图中各分子的个数比为:1:2:2:2 ,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 写为 Cl2 + 2NaClO2= 2ClO2 + 2NaCl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利用物质的化学式,考查物质的命名,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
为零,考查对氯元素的化合价的判断;
(2)根据反应微观图中各物质的分子构成模型图,判断分子的构成,利用分
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作业 2 :新冠奥密克戎疫情肆虐期间,常用浓度为 75%的乙醇 (酒精) 溶液 可杀灭“新冠病毒” , 乙醇的分子式为 C2H5OH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zO2=xCO2+yH2O 其中 z,x ,y 分别为 ( )
A. 3 2 4 B. 3 4 8 C. 3 2 3 D. 1 2 5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把每一个选项 中的答案带进 去去尝试,看 哪一个符合。 依据所学的化 学方程式配平 的方法,求出 z 、x 、y。 根据质量守 恒定律,化学 反应前后原 子的种类、数 目不变,进行 求解。 通过化学方程式 的配平方法求 解,用质量守恒 定律,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的种类 数目不变来进行 检验。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意在考察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可采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进行解答, 也可以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求解,还可以通过选择题的技巧,代数法进行求解。
发展性作业
作业 1:高纯度的单质硅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资源,没有硅,就没有你喜欢的计 算机。在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含量仅次于氧,但自然界中没有游离的硅, 硅元素全部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石英砂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运用你 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工业上,可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含少量杂质的粗硅,该反 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的产物之一是一氧化碳。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以粗硅为原料,制备高纯硅的一种方法为:①用镁和粗硅反应得到硅化 镁(Mg2 Si);②将硅化镁与盐酸反应得到硅烷(SiH4) (气体)和一种盐;③加热硅 烷得到高纯硅和另一种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参考答案:
(1) SiO2+2C Si+2CO↑ 高温
(
10
)
(2) SiH4 == Si+2H2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1) 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硅,同时生成
(
了一氧化碳,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
0
2
+2
C
==
Si
+2
CO
↑
。
)高温
(2)反应②为硅化镁和盐酸反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化学方程式为:
4HCl+Mg2Si= =2MgCl2+SiH4 ;反应③为硅烷在加热的条件发生的分解反应,结
(
合质
量
守恒定律,该化学方程式为
:
SiH
4
==
Si
+2
H
2
。
)高温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 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书 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作业 2: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 《念奴娇》中“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描写了雨后的植 物。设计的化学反应如下:N2+O2=2NO;2NO+O2=2NO2 ;最后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 硝酸和一氧化氮,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古诗“投泥泼水愈光明”:在高温下,木炭和水蒸气反应应得到两种 可燃性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参考答案:
(1) 3NO2+H2O=2HNO3+NO
(2) C+H2O=CO+H2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1) 本题考查古诗词中设计的化学反应。通过题目的信息,写出反应物和 生成物,再通过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进行配平。
(2) 本题考查古诗词中设计的化学反应。题中需要判断生成物的种类,再 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性比较强,需要准确判断古诗词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反 应物和生成物,再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 进行配平即 可。通过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提升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
(
11
)
第三课时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时目标: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认识化学计 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
基础性作业
作业 1:由于能源供应日益紧张,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日益迫切。在水通 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水和氢气的质量比为 ;那么,36 克 水完全分解能生成 克氢气;18 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 克氢气。
1.参考答案:9 :1 4 g 2 g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 ↑+O2 ↑
36 4
36 g 4 g
所以水和氢气的质量比为: 36: 4=9 : 1 ;那么,36 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 4 克 氢气; 18 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 2 克氢气。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根据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各物质的质量比为各物质相 对分子质量与反应中物质计量数乘积的比进行分析。
作业 2: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煤是一种化石燃料,用煤作燃料生成的 SO2 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工厂有一种煤,每燃烧 1 t 就会释放出 64 kg SO2 。工程 师将产生的 S02 用熟石灰来完全吸收,吸收 S02 的时间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 下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 + Ca(OH)2 = CaSO3 ↓+H2O。那么燃烧 5t 这种 煤产生的 SO2。
(1) 理论上需用多少千克的 Ca(OH)2 吸收
(2) 大约需要多长分钟可以吸收完?
时间/分钟 1 2 3 4
沉淀质量/kg 12 24 36 48
(
12
)
1. 参考答案: (1) 370 kg
(2) 31 分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1) 设理论上需用 Ca(OH)2 的质量为 x。
SO2 + Ca(OH)2 = CaSO3 ↓ + H2O
64 74
5×64 kg x
=
x= 370 kg.
(2) 370 12≈31 分
答 : (1) 理论上需用 308 kg 的 Ca(OH)2 来吸收, (2) 大概需要 31 分钟才 能吸收完。
根据已知条件先计算出燃烧 5t 这种煤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然后,根据化 学方程式和二氧化硫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以算出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 量。又结合表格,考查学生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的关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结合解决环境问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及需要学 生注重步骤和方法。
发展性作业
作业 1: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同学,对我市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 发现主要的污染物为氢氧化钠。为测定污水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 100 g 污水于 烧杯中,加入 36.5 g 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假设污水中其他 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求: (1) 100 g 污水中含氢氧化钠多少克?
(2) 污水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参考答案:
(1) 4 g (2) 4%
(
13
)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1) 设 100 g 污水中含 NaOH 质量为 x。
HCl+NaOH====NaCl+H2O
36.5 40
36.5×10% x
x=4 g
(
1
00% = 4%
)(2)污水中所含 NaOH 的质量分数为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此题是一道以情景素材为背景的简单计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算以及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作业 2 :取 15.0g 赤铁矿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逐渐 加人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加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
( 1)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多少?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参考答案:
(1) 9.6g (2) 6.57%
2.时间要求:6 分钟。
3.评价设计
(1) 15g-5.4g=9.6g
(2) 解:设参加反应的 HCl 的质量为 x。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60 219
(
14
)
(
15
)
9.6g x
=
x= 13. 14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100%=6.57%
此题难度不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通过图像转化出有用的信息,再进行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此题是图文转化的题目,培养学生的运算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
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素养。
(
A
) (
C
) (
B
) (
D
)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 1:“提高环保意识,共创美好家园”。红磷燃烧会产生有毒的五氧化 二磷白烟,实验中要注意对白烟的处理。现将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
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
原
子 种 类
)
(
O
)
(
原
子 个 数
)
(
O
)
(
时
间
)
(
时
间
)
(
元
素 种 类
)
(
O
)
(
物
质 总 质 量
)
(
O
)
(
时
间
)
(
时
间
)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判断单个图 像信息 能判断多个图 像信息 能读懂一般 的图像信息 能把图像信息转 化成文字信息或 是符号信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图像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对识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 2: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 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
(
16
)
(2)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 ,气球先变
大又变小。气球先变大后,又变小的原因 。
(3)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
的原因可能是 。
(4)反思:白磷燃烧 (填“遵守”或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 。
1.参考答案:
(1)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
(2) 2.6;
(3)产生白烟 ; 白磷燃烧放热,锥形瓶内气体膨胀,气球变大;燃烧消耗 氧气,冷却至室温,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变小。
(4)遵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分析出白磷 燃烧能放出大 量的热 能分析出白磷 燃烧放出大量 的热,并能够 描述燃烧现象 对质量守恒 定律的实验 有一定的理 解,能够解释 实验中的大 多数问题 对质量守恒定律 理解透彻,能够 分析出前后原 因,并能熟练解 答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考查学生对实验得理解,锻炼学生对问题 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 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人都有预防责任”,我们经常会用到 84 消毒液。84 消毒液是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现北京地坛医院)于 1984 年研制的 一种消毒液.能迅速杀灭各种肝炎病毒,后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 加工、家庭等的卫生消毒,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10),它不能与“洁厕灵”
(
17
)
(主要成分是 HCl)混用,如果二者混用,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氯气(Cl2),同时 生成氯化钠和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参考答案:NaClO + 2HCl=NaCl + Cl2 ↑+H2O.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作业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判断出反应 前后题目给出 的物质,并通 过常识猜测出 液体为水。 能判断出反应 前后题目给出 的物质,并通 过常识猜测出 液体为水,并 能够标出气体 符号。 能结合题目信 息,通过质量守 恒定律可推出 该液体为水,并 能够根据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 原则,掌握单一 配平方法。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 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 符号等。
作业 4:2022 年 2 月 4 日,奥运五环在北京再次升起,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 奥之城。图中 A 、B 、C 、D 、E 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纯净物,A 是一种温室气体, B 是熟石灰,B 与 C 发生中和反应,D 是自然界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单质,E 的晶 体称为胆矾。相交的两环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
C
) (
A
) (
B
)E
D
(1) 请写出A 与 B 的反应方程式 。
(2) 若 C 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请完成下面题目。
①写出C 与 D 的化学方程式 。
②5.6g 的 D 与 E 完全反应,需要消耗 E 的质量 。
1. 参考答案: (1) CO2 + Ca(OH)2=CaCO3 ↓+H2O.
(2) ①Fe + 2HCl = FeCl2 + H2 ↑
(
18
)
② 16g
2.时间要求:6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作业 4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根据特征信 息判断出物 质,基本能写 出对应的化学 方程式 能根据特征信 息判断出物 质,准确写出 对应的化学方 程式及其简答 计算的应用 通 过 特 征 信 息 可 以 判 断 出 物 质,并能够解决 化 学 方 程 式 及 其计算问题,并 对 这 一 类 题 目 有一定的理解。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根据信息判断出物质及根据物质写出对应化学方 程式及其计算能力。需要学生初中化学中各种物质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 进行运用。
作业 5 : 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冲程、压缩冲 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燃料为汽油、柴油、天然气等。某内燃机吸气冲程和
做功冲程气缸中微观粒子变化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CH4 的热值 9.5x103J/g ,Q=qm, (Q 是热量,q 是热值,m 是质量) 。
(1)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消耗 16g 氧气,理论上完全反应甲烷为多少克?产生多少热量?
1.参考答案: (1)CH4+2O2=2H2O+CO2
(
19
)
(2)解:设消耗 16g 氧气,理论上完全反应甲烷的质量为 x
CH4 +2O2 = 2H2O + CO2
16 64
x 16g
= x=4g
则理论上完全反应甲烷的质量 4g。
产生的热量 Q=qm=9.5x103x4 J=3.84x104 J
答:消耗 16g 氧气,理论上完全反应甲烷 4g ,产生热量为 3.84x104 J。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5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根据微观粒 子结构体写出 化学方程式, 基本能利用化 学方程式的简 单计算 能根据微观粒 子结构体写出 化学方程式, 并能规范写出 其简单计算 能根据微观 粒子结构体 写出化学方 程式,并能规 范写出利用 化学方程式 的计算和热 量 能根据微观粒子 结构体写出化学 方程式,并能规 范写出利用化学 方程式的计算和 热量,对此类题 型有非常明确的 思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是以初中物理内燃机为出发点,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简单 计算,结合热量进行跨学科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问 题和条件,寻找合理途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 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1 √ 易 改编 27 分钟
2 实验题 1 √ 中等 改编
3 填空题 2 √ 中等 原创
(
20
)
4 填空题 2,3 √ 较难 原创
5 计算题 2,3 √ 较难 原创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