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 科 年 级 学 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 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2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与意义 化学方程式
3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4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 单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1.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了解化学变化中各物质质量的变化。
2. 能从微观角度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从微观上解决问题。
3. 知道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4. 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步骤、要点、方法,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5.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所体现的质量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 教材分析
整个单元共分为三个课题:
专题一:质量守恒定律。主要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发现历史,以具体的 化学反应为例进行正反两方面探究从而引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接下来从微 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从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客观性。
专题二:化学方程式。从化学式与质量守恒定律入手,提出问题“如何表现化学 反应中各物质量的变化”,一步步引出化学方程式这一化学用语,从化学方程 式书写必须遵守的原则、书写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专题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首先回顾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指出利 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接下来利用具体课本例题进行分析讲解,强调 解题的思路与步骤、解题规范、细节等等。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在初三化学中能承上启下,起枢扭作用,非常重要。质量守恒定律 运用于一切化学反应,是自然界里普通适用的规律,是学习化学的理论依据; 化学方程式是特殊的化学用语,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进行多方面计算,适用于生 产,生活和科学研究。
2.教学目标分析
(1) 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2)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3)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定量研究和分析化学,科学有序地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
(4)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读法和含义。
(5)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包括书写原则,书写步骤,配平方法。
(6)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定量分析和研究化学反应,从而进行熟练计算。 3.教学重点:理解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能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体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
教学关键:在教学与练习中加强化学方程式书写中的纠错训练;强化根据化 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范与步骤的完整。
(三)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理解化学变化的含义,即化学变化从宏 观上就是物质的变化;第二单元掌握了表示化学变化的三要素及文字表达式; 第三、四单元的学习中理解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也认识了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 认识了表示元素与原子的符号以及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本单元认识化学变化 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打下夯实的基础。对学生单元学习内容的安排 体现了化学变化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循序渐进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以 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便于其从微观上理解化学反应为什么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学科大概念
) (
质量守恒定律
) (
次级大概
念
)
在接下来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习中注重学生对书写的步骤与关键点的认识, 正确理解化学方程式所体现的质量关系,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实质;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2.围绕化学方程式体现的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进行命题,加强对化学方程 式的意义的理解与应用。
3.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步骤、方法、要点, 在作业中设计 不同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理解书写化学 方程式。最小公倍数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常用的配平方法,应适当练习,不宜 偏重配平 “技巧”。
4.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把握细节要求:化学方程式 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 例、解设比答要牢记。
(1) 三个要领:步骤要完整(设、写、找、列、解、答);格式要规范;单 位要统一,计算要准确(一般保留1位小数)
(2) 三个关键: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代入量均 指纯净物的质量(单位要代入计算过程)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根据九年级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作业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逻辑性不强以 及不够细心的特点,设计作业时紧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将重点突出,难点分 解,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尤其加强纠错训练,并指导学生练后反思,尤其是 在化学方程式书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的规范与步骤的完整性的两个方 面。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
在
化学方程
式
中的体现
) (
化学方程
式
的意义
) (
内容及微观
解释
) (
核心概
念
) (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
行
简
单计算
) (
应用
) (
单
元主题
) (
第
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的内
容
及微观实质。
) (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与含
义
) (
化
学方程式
) (
第
二课题:正确书写化学方程
) (
第
三课题: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
简
单的计算
)
正确书写化 学方程式
判断化学反应中有关物质化学 式及反应化学计量数等
图1: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架构
课时主题
课时目标
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微观解 释并能以此解决相关问题。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涵义, 围绕化 学方程式体现的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展 开研究,加强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理 解与应用。
(
(
1
) 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步骤
及
书写方法。
(
2
) 让学生知道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
重要性,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科学
有序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
(1)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 方法; (2)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定量分析和研究化学,从而进行熟练 计算。
图2: 自然单元课时的主题和目标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微观实质
课时目标: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实质;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在作业中设计不同的练习形式,围绕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实质、以及在化学
方程式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总的相对质量不变有针对性的命题。
作业1.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 蜡烛燃烧变短
B. 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
C.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红磷的质量大
D. 纸燃烧变成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C、D,都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不够理解;本题易错的原因是 忽略质量守恒定律适合化学反应,而非物理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知 道质量守恒定律是反应化学变化的规律,而不是指物理变化过程中质量不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给定的四个变化前后的质量的变与不变,测评学生对质量守恒定 律的内容的理解。
作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5 g酒精溶解在55 g水中形成60 g溶液,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这个反应不遵循 质量守恒定律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 L氢气和1 L氧气充分反应后可生成3 L水蒸气 D.完全电解10 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是10 g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B、C,都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不够理解;本题易错的原因是 忽略质量守恒定律适合化学反应,并指的是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 。A选项中 的溶解不是化学变化,所以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选项的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 等于细铁丝的质量与参加氧气的质量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大于细铁丝的质量, 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C选项叙述的是反应前后体积关系,不符合质量守恒定 律。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给定的四个变化前后的不同描述,测评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 容的理解。
作业3.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如图3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
观示意图(图中“ ”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图3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________ 。
(2)该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_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_没有改变,因此, 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参考答案 : (1)氢分子、氧分子 (2)反应物的分子分裂成原子,然后 重新结合形成新的分子 、种类、 数目、 质量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知识点掌握程度:理解。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从微观角度 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从而进一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从考察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微观变化上认识反应的本质,抓住了学生认 知上的弱点,把问题层层剖析,从而去有效解决并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作业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
A.原子数目 B.物质种类 C.分子数目 D.物质的总质量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C、D,都是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不够理解;化学反 应是原子重组的过程,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化,分子、物质种类一定变化 , 但分子数目可能变化。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给定的化学变化前后的变与不变,测评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及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理解。
作业5.镁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燃烧,如图4所示能正确表示容
器中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
图4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C、D,都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不够理解,因为是密闭容器, 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利用图像反映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情况,测评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 容的理解。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认识,知道化学反应中由于生成 物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而整个前后总质量不变,并能 用图像反映变化过程中物质总质量的情况,也要认识到有气体参加的或有气体 生成的反应要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作业6.用下图5下列装置和药品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
达到目的的是 ( )
图5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B、C,没有考虑到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 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而D选项的反应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利用四个具体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测评学生对质量守恒 定律的内容的理解。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认识,知道化学反应中 有气体参加的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要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密闭装置中 进行。
作业7. 在a g氯酸钾中,加入b g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
(1)充分反应后,若得到c g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 g。
(2)充分反应后,若得到d g剩余固体,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 g。
1.参考答案 : (1) a – c (2) a + b – d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知识点掌握程度:理解。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总质量不变求逸散的生 成物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1小题应用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减去生成 的氯化钾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氧气质量;而第2小题要用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去剩 余固体的质量,才是生成的氧气质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给定一个具体反应,要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测 定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理解。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掌握上去解决 具体问题,从而求出前后质量的差值就是逸散的生成物质量。
作业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6所示方案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图6
(1)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一致否定了B方案,理由是_____________。
(2)A方案实验前后,质量相等,其微观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方案中,从理论上推测,反应前镁条的质量____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同学们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条后,观察到的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完毕,刘丽同学收集到的石棉网上的固 体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凡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的化学反应,应该在____________内进行,受到启发的同学将D方案的装置进行了 改进,成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他们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不是化学变化
(2)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3)小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放出白烟、 部分生成物以小颗粒的形 式跑到空气中
(4) 密闭容器、 将反应在密闭的锥形瓶中进行,注意反应物的量不能
多,防止瓶塞喷出
2.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
综合考察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理解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凡是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抓住学生的易错点去设计,将知识点逐一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 规律。最终系统掌握知识。
第二课时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涵义
课时目标: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涵义,围绕化学方程式体现的各
物质间的质量关系进行命题,加强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理解与应用。
作业1.由化学方程式C+O2CO2,获得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A.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每6份质量的碳和16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2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不选D,是对化学反应的意义不够理解;化学反应是原子重组的过程,产 生的新物物质不是由反应物简单组成的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所反映的信息的掌握,给定三个正确的选项, 目的是巩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理解。
作业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C.化学反应的快慢
D.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1.参考答案 :C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知识点掌握程度:了解。知道能从化学方程式解读出哪些信 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出发,考察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全面理解,
虽然难度小,但重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作业3.以S+O2SO2为例,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意义 读法
(
和
)(1)表示 _______、 ____ _____。 (2)______和______在___条件下反应生成 。 ________
(3)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 物质之间的_____。 (4)每______ 份质量的硫和 _____ 份质量的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
(5)表示各物质粒子之间的 。 ______ (6)每 _____ 个硫原子和 ______ 个氧分子完 全反应生成 _______ 个二氧化硫分子。
1. 参考答案
(1)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2) 硫、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3) 质量关系
(4) 32:32:64或(1:1:2)
(5) 数目关系
(6) 1、1、1 2.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
知识掌握层次:了解。知道从化学方程式能解读出哪些信息,并且具体到 一个化学反应,能说出这些信息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将化学方程式的信息具体细化从三个方面以简单的问题将知识点列出
来便于学生掌握。
作业4.从2H2+O22H2O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常温下,每2体积的氢气与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1.参考答案 :C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知识点掌握程度:理解。从宏观、微观、质量等不同角度检测学生对化学 方程式意义的理解。选项C是在常温下,水不是气体,故错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出发,考察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全面理解, 从宏观、微观、质量、甚至体积等方面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掌握。
作业5.工业上利用接触法制硫酸。接触室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SO2+O22S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V2O5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D.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知识点掌握程度:理解。从给定具体的化学反应,从化学反应类型、化学 反应实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等方面对学生考查。错选A,是对化学反应类型不 够了解,错选B、C是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不了解。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从给定的化学方程式出发,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实质、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等方面理解。
作业6.图5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
学反应是( )
图5
A.2H2+O22H2O B.C+CO2 2CO
C.H2+Cl22HCl D.2CO+O2 2CO2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知识点掌握程度:理解。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从微观角度 认识化学方程式,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从考察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微观变化上认识反应的本质,抓住了学生认 知上的弱点,把问题层层剖析,从而去有效解决并加深从粒子观对化学方程式 的理解。
作业7.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征,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②反应 物、生成物;③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⑤反应体系中微 观粒子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能从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 )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⑤
1.参考答案 :C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知识掌握程度:理解。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掌握情况。化学方 程式反映不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从考察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掌握情况。
作业8.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
的科学。下面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7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
图7
A.氧化汞由汞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 ∶ 1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氧化汞分子是由汞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在 化学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聚集成汞,每2个氧原子 组合成1个氧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大小、质量保持不变;反应前后分子的 种类发生了改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出生成汞原子和氧分子的个数之比 是2 ∶ 1。
错选A,是对具体物质的结构不清楚;错选C是对化学反应实质不清楚;错 选D是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不会计算。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从考察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微观变化上认识反应的本质,从物质的结构、 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意义等方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
第三课时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时目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初步 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进一步建立“宏 -微-符”三重表征之间的紧密联系。
作业1: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若有错误,指出原因: a、违背客观事实
b、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 H2O2催化剂H2 ↑+O2 ↑
(2) H2+O2点燃H2O
( )
( )
1.参考答案:a、b
2.完成时间:1分钟
3.评价设计
(1) 可能的错选原因:没有熟记过氧化氢分解的生成物; “宏-微-符” 三重表征之间未能建立紧密联系;未能理解化学方程式符合客观事实的实质。
(2) 可能的错选原因:宏-微-符”三重表征之间未能建立紧密联系;未 能理解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梳理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作业2、按步骤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写: ____
配: ____
标: ══
1.参考答案:KClO3 ____ KCl+ O2
2KClO3 ══ 2KCl+ 3O2
2KClO32KCl+3O2 ↑
2.完成时间:2分钟
3.评价设计
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化学式书写错误;未正确配平;反应条件写错;生 成物状态漏标。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 业 2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写出个别物质 化学式 写出几个物质 的化学式 能正确完整写 出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能写出不同化 学反应的方程 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练习帮助学生梳理巩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作业3.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及数目的变化, 其中“ ”、“” 、“”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分子,则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图8
A.1 ∶3 :2 B.3 ∶ 1 ∶2 C. 4:1 ∶3: D.4 ∶ 1 ∶2
1.参考答案:B
2,完成时间:2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没有剔除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粒子;错选C,审题马虎;错选D, 没有剔除反应前不参加反应的粒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本题的解答体会化学计量数之比能反映分子数之比,分析这类微观图 时注意应首先剔除没有参加反应的粒子。
作业4.化学上常用盐酸(主要成分HCl)来鉴别黄铜 (铜锌合金) 和黄金, 这是因为锌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 (ZnCl2)和氢气。某兴趣小组将一小块黄 铜加入足量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等反应结束后,发现仍有部分金属
剩余,经检验为纯铜。下面是小组成员分别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请问正确的是 ( )
A、Zn+HCl ══ZnCl2 +H2 ↑
B、Zn+Cu+HCl══ZnCl2+H2 ↑
C、Zn+2HCl ══ZnCl2 +H2 ↑
D、Zn+Cu+2HCl══ZnCl2+H2 ↑+Cu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对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不敏感;
错选B,对化学方程式两边应该元素守恒未理解;
以上两种错误的主要原因都是对化学方程式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全面 理解。
错选D,把和反应物一起出现的物质误认为反应物。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设计干扰选项B、D,帮助学生解决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易混淆的一 种情况:一些学生在涉及较复杂的反应物时容易把不参与化学反应,但与反应 物一起出现的物质误写在化学方程式中。
作业5.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氧化汞加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水在通电条件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 S+O2点燃SO2
(2) 2HgO加热2Hg+O2 ↑
(3) 2H2O通电2H2 ↑+O2 ↑
(4) 2H2O2MnO22H2O+O2 ↑
2.完成时间:4分钟
3.评价设计
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化学式书写错误;未正确配平;反应条件写错;生 成物状态漏标。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 构
作 业 5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写出个别物 质化学式 写出几个物 质的化学式 能正确写出 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能灵活书写 不同化学反 应的方程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步骤并掌握常见简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作业6.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氧化氮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 目前有一种治理的方法:400℃左右,在催 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NO)跟氨气(NH3)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6NO+4NH3400℃、催化剂5N2+6H2O
2.完成时间:2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 构
作业 6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写出个别物 质化学式 写出几个物 质的化学式 能正确写出 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能灵活书写 不同化学反 应的方程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练习热点题型:能根据文字表述提炼关键信息,推写化学方程式 第四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时目标 .根据化学方程式意义进行计算,通过作业形成以下计算要点:1.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 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要牢;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作业1.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 质量比是( )
A. 24 : 32 : 40 B.24 : 24 : 40 C.4 : 3 :2 D.48 : 32
: 80
1.参考答案: D
2.完成时间:1分钟
3.评价设计
检测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正确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此为解一;本 题最佳解题技巧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快速判断正确答D.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一方面从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掌握上命题,但更主要的目 的是让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与生成物总的相对质量 相等,由此只需要了解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快速解题。
作业2.在化学反应A+3B=2C+2D中,8gA和1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C,若 12gA参加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 ( )
A.20g B.24g C.15g D.21g
1.参考答案: D
2.完成时间:2分钟
3.评价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质量比时,应注意各物质质量的变化。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考查学生对 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要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变化关系,这里面有 两个转变,把握好才能正确解题。
作业3.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分解后所得氧气最多的是 ( )
A. KMnO4 B. H2O C. H2O2 D. HgO
1.参考答案:B
2.完成时间:2分钟
3.评价设计
重点检查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及类似习题的快速判断方法;能力培 养:比较、判断。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设计意图是考查学生对已学习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掌握,但并 不是要完整写出化学方程式,要能够考虑到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变化从而更简便 的解决问题。
作业4.化学学习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5 12 20
反应后质量/g 8 5 30 x
①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8 ②x=4 ③该反应为化合反
应
④乙可能是催化剂⑤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则其相对分子质 量之比为3:16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参考答案:A
2.完成时间 :3分钟
3.评价设计
此题涉及知识点较多,从反应前后量的变化先判断出反应物与生成物是 解决本题的关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①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0-8): (30-12)=1:9,错误;②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10+5+12+20=8+5+30+x,x=4,正确;③该反应中甲、丁 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为化合 反应,正确;④乙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不参与反应,可能是催化剂,正确; ⑤反应的甲与丁质量比为(10-8): (20-4)=1:8;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 比为 2:3,设甲、丁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则有2a :3b=18,解得 a :
b=3:16,正确。故选A。命题要求学生熟悉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以及化学 方程式所体现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作业5.将25gA物质跟5gB物质发生反应后,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gA物质, 11gC 物质,还有另一种物质D,若A、B、C. 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 44、18, 则表示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A+B=C+D B.2A+B=C+2D C.2A+B=2C+D D. A+2B-2C+D
1.参考答案: B
2.完成时间:3分钟
3.评价设计
本题一方面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理解化学方程 式所体现的量的关系,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略有难度。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解决此题的关键一方面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D的质量,然后两两进行 计算,有两个干扰项,一是要认识到A并没有反应完,二是要前后对比确定正确 的计量数。
作业6.某同学发现养 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咨询得知, 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
是过氧化钙(CaO2),是为了解决鱼塘中氧气不足的问题。他回家查阅资料, 查到过氧化钠 与水反应的原理: 2Na202+2H20= 4NaOH+O2 ↑ ,且CaO2与Na2O2 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
(1)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为测定这种固体中CaO2的质量分数,称取20g样品加入到足量的 水中,结果生成 3.2g O2 (假设样品中其它成分与水不反应)。请你帮助计 算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
1.参考答案:①2CaO2 +2H2O = 2Ca(OH)2 +O2 ↑
②解.设样品中含CaO2质量为x
2CaO2 +2H2O = 2Ca(OH)2 +O2 ↑
144 32
X 3.2g
=
X=14.4g
× 100%=72%
答: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72%
2.完成时间:5分钟
3.评价设计
能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步骤、关键点完整书写化学方程式;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检查时要注重细节与步骤的完整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首先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但并没有直接告诉三要素, 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写出化学方程式;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 要注重步骤的完整与规范。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选择题
作业1. 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 +SiCl4 高温Si+4X ,
其中X的化学式是 ( )
A.H2O B.Cl2 C.HCl D.SiH4
1.参考答案:C
2.完成时间:1分钟
3.评价设计
本题从微观上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解题时要注意计量数,这也是 本题学生易出错的地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容易忽略X前面的计量数从而选出错误答案,化学反应前后微观上原 子三个不变这是本题要求学生理解。
作业2. 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
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1.参考答案:B
2.完成时间:1分钟
3.评价设计
学生对化学反应中微观与宏观上往往理解不全面,所以本题从微观与宏观 两个方面进行设计,最终使学生形成全面的认知。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中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的变与不变,要充分认识 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到位。
作业3. 下图9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9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 ∶7 1.参考答案:D
2.完成时间:2-3分钟
3.评价设计
微观模拟图能直观的化学反应中粒子的变化,能从微观联系到宏观这是学 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本题不仅考察了这些,而且也考察了化学反应类型的掌握。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旨在检查学生从微观图上理解化学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化 学方程式的意义解决问题。
作业4. 某物质1.6 g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③该物质中一 定含有碳、氢元素;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 ∶4;⑤该 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参考答案:C
2.完成时间:2分钟
3.评价设计
知识点掌握程度:理解;此题一方面学生要知道燃烧的实质,通过质量守 恒定律求出氧气质量,结合化学式计算原子个数比与质量分数。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化学反应表面上是物质的改变,其实在是宏观上元素的重新组合,微观上 是原子的重新结合的过程,从物质质量到元素质量的过渡,这是本题命题的出 发点,同时也温故知新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式的掌握。
作业5.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 ℃可得 到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①ZnCO3 高温 ZnO+CO2 ↑ ,②C+2ZnO 高温 2Zn +X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都是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D.X的化学式为CO2 1.参考答案:D 2.完成时间:2分钟 3.评价设计
本题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变化、化学反应类型、变化物质的状态多方面 命题,虽难度不大但考查面广。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认识化学反应中个物质的状态、变化类型、化合价的变化情况,这是我们 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本题基于此命题,首先要认识变化特点、物质状态、
各物质中元素化合价从而排除错误选项,从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判断出选项D是 本题正确答案。
作业6.密闭容器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分子数目随时间变化情况 如图1所示,物质Y和Z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2:7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X+Y══Z
D .若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1.参考答案:D
2.完成时间:3分钟
3.评价设计
本题从化学变化中粒子于质量的变化命题,尤其是粒子的变化很是新颖, 能看懂化学变化中个物质粒子变化与质量变化的情况,这是学生要掌握的一个 重要方面。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从粒子变化或质量变化情况我们都可以分析出三种物质那些是反应物 与生成物,这是解决本题的出发点;而后根据粒子于质量的具体变化逐一分析 排除错误选项并作出正确选择。
作业7.在4A +5B=4C+6D反应中,已知34gA与80gB完全反应生成了54gD
, 若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68 B.34 C. 17 D. 51
1.参考答案: C
2.完成时间 :2分钟
3.评价设计
本题紧扣化学方程式体现的量的关系,注重质量之比等于各物质相对分子 质量与计量数的乘积之比的考察。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在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也设置了一个陷阱,解题时要避免 忽略了计量数。
作业8. 现有40.6g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 完全分解,称得煅烧后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混合物减少15.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 钙元素的质量为下列的 ( )
A.14g B.18g C.16.24g D.29g
1.参考答案:B
2.完成时间:2分钟
3.评价设计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通过差值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运用化 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决问题,本题考察知识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扎实 的基本功。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设计是与陷阱的,如果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去解决问题当然是可以的, 但本题作为选择题有更为简便的方法,根据质量差值结合化学式去解决问题才 是此题设计的意图。
作业9.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并写出反应类型:
(1) C10H18O2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
(2) 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无污染的 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 :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 2C10H18O2+27O2点燃20CO2+18H2O
(2) 2NO+2CO 催化剂 2CO2+N2
(3) 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O2 ↑ 分解反应
2.完成时间:5分钟
3.评价设计
能从两个原则,三个方面按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是恨很重要的基本
功,尤其要突破配平的难点,需要不断的练习并纠错。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 业 9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写出个别物 质化学式 写出几个物 质的化学式 能正确完整 写出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能写出不同化 学反应的方程 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能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能灵活书写,针对第一小题学生要了解 燃烧的实质掌握配平的能力及化学反应的分类,难度不大但考查知识点较多。
作业10. 农谚“8.农谚“雷雨发庄稼”” 的化学原理是:雷电时雨水里含 有微量硝酸。硝酸的形成
过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X是一种常见气体,其化学式是 ________ 。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__ 反应。
(3)反应③在常温下即可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
(4)为了提高氮原子的利用率,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__ (填化学式)。 催化剂
(5)在实验室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制取NO:4□+5O2 ==== 4NO+6H2O,“□”
中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_________ 没有改变。
1.参考答案: (1) O2 (2) 化合反应 (3)3NO2+H2O==2HNO3+NO (4) NO
(5) NH3 种类 2.完成时间:6分钟 3.评价设计
能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种类,并结合质 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本题难度一般,但是却是对学 生对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点的考察。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10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写出个别 物质化学 式 写出几个 物质的化 学式 能正确完 整写出反 应的化学 方程式 能写出不同化 学反应的方程 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首先从变化图能分析出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然后再根据相关知识解决问
题,此题难度虽不大,但从变化类型、化学反应的实质等多方面命题,紧扣基 础知识点。
作业11.某氮肥厂用煤、空气和水为原料合成氨气(NH3),其工艺流程如图
所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煤气发生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C+O2 点燃 CO2 ;②C+2H2O 点燃 2H2 +CO2。
反应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填序号)。
A.提供二氧化碳 B.提供氧气 C.提供一氧化碳
(2)该流程中的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3)部分氨气通入碳化塔的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同时得到副产品碳酸氢
铵(NH4HCO3) ,其生成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取氨气的原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名称),判 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A (2)CO2 、H2O
(3)NH3+CO2+H2O===NH4HCO3
(4)氮元素、氢元素;质量守恒定律 2.完成时间:6分钟
3.评价设计
此题不仅在检查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应用 让学生感受 化学的实际意义,从化学变化的特点、物质分类、以及书写等几个方面命题很 有价值。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11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写出个别物 质化学式 写出几个物 质的化学式 能正确完整 写出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能写出不同化 学反应的方程 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解决本题首先要分析工业流程了解其中的变化及每个变化的作用,依据相 关的概念解决问题。
作业12. 向盛有10 g纯碱样品(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烧 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90 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 为96.7 g。
(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____ g。
(2)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1.参考答案: (1) 3.3克
解:纯碱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
106
X
=
X=7.95g
44
3.3克
× 100%=79.5%
答:纯碱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79.5%
2.完成时间:6-7分钟
3.评价设计
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差值找出已知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死板的去掌 握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解题步骤, 不能丢三落四。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首先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要认识到该反应中各物质状
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找到差值的原因即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所 体现的质量关系解决问题;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注重步骤的完整与规范。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 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 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课题1 √ 容易 改编 40分钟
2 选择题 课题1 √ 中等 引用
3 选择题 课题1、2 √ 中等 改编
4 选择题 课题1 √ 中等 改编
5 选择题 课题1、2 √ 中等 原创
6 选择题 课题1、2 √ 较难 改编
7 选择题 课题1、3 √ 中等 原创
8 选择题 课题3 √ 较难 引用
9 简答题 课题2 √ √ 中等 原创
10 简答题 课题1、2 √ 中等 改编
11 简答题 课题1、2 √ 中等 引用
12 计算题 课题3 √ 中等 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