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4 22:4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第七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 组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燃烧的条件与调控 7.1 燃烧的条件;7.1 灭火的原理
2 燃烧的利用与防控 7.1 灭火器的原理与使用; 7.1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 化学能源的利用与 开发 7.2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7.2 化石燃料的利用
4 新能源的开发与环 境保护 7.2 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7.2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 的应用,初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
2.结合实例,认识合理利用、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资源循环利 用、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3.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体会通过化学反应实现 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4.结合实例认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理解化学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知道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5.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环境等相关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化学是推动人类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树立人与自然的绿色发展观。
(二) 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讨论了 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及宏观性质、变化的基础上对化学反应的深入研究。本单元 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燃烧的研究,带学生进入对化学反应过程的探讨,认识到 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发生、变化、停止三个阶段。调控化学反应的发生、速率和 停止,可以通过对燃烧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调控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与意义。 通过对化学反应过程的探讨,初步树立关注产品需求、成本核算、资源循环使用、 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本单元共 2 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其中 1 课题是重
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 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
2
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 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本单元内容呈现以“燃料燃烧”为基础,体系呈现以“现象—本质—应用” 为线索。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如下:
燃料燃烧的现象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
燃料的燃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石燃料的利用与开发
(

料的合理利用
与开发使用
)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新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与宏观性质、变化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 认识化学反应的条件与过程。只有认识化学反应的条件与过程,才能初步学会调 控化学反应。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初步形成了一些探究的方法、技能如:仪器 是使用和操作、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知道某一性质如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需要分别探究,控制变量。但是这种探究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在 具体问题中,在实践经验中体会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情境,用问题趋动的 方式,引领学生思维。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做到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 紧跟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操作,学会合作, 从而提高综合探究能力。
化学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存在于社会发展、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问题中, 学生比较缺乏这些知识背景材料,需要在提供必要知识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主 动阅读、观看、分析、比较、归纳,获得结论,从而培养他们处理加工信息的能 力,并树立化学服务于社会,保护能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学会利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 调控化学反应的方法,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意义。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关注最新科技成果,增 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 转化的重要性。
4.知道化石能源的用途,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
性,以及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节约使用化 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
(
燃烧的条
) (

与过程
) (
灭火


,爆炸


) (

火点,
燃烧条件
) (
煤石油天然气
的综合利用及
合理利用开发
) (

火方法,

火器原理
) (
生活中各

生火的方

) (

活中的环境污

与环境保护
) (

一课时:燃烧的

件与调控
) (


习了燃烧的条件后去认识灭火的原理,
掌握

火的常用方法;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

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 (
第二课时:燃烧


用与防控
) (

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


活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

料综合利用的学习,提高比较、分类、归纳、

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 (

三课时:化学能
源的利用与开发
) (
第四课时:新能源

开发与环境保护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在“化学反应的调控与利用”这一大概念为统摄,按照大概念、学科大概念、 核心概念和事实顺序,整理出单元作业的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再依据知识结 构,整理出单元的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 2 所示。再依据课时目标设计相关作业。
4
大概念
学科大概念
次级大概念
核心概念
事实
单元主题
化学反应的调控与利用
燃烧的调控与燃料的利用
(

学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
吸热反应,放热反 应以及化学反应中 能量转化的利用
(

学能源在社会
生活中的利

)
图 1: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结构
(

时主题
)课时目标
(

生活中的燃烧现象以及实验入手,并且能


行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从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
中,

道如何调控燃烧,使燃烧发生或者使火势
更大
、更小, 以至是熄灭。
)
(
燃烧的调控与燃料的利用
)
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 性,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对家 庭燃料的调查分析,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 节约使用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图 2: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从生活中的燃烧现象以及实验入手,能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燃 烧的条件;能从燃烧的条件得出灭火的原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知 道如何调控燃烧。
作业 1:巩固性作业 (必做)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B.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灭火
C.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向油锅内浇水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原因在于不了解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错选 B,原因在于不清楚各种灭火器适用的范围;错选 D 原因在于不了解灭火的 原理和方法。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主要是考察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通过生活中各种灭火实例,让 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灭火措施、如何调控燃烧,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目标。
作业 2:提能性作业 (必做)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查阅资料:
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刺激人体呼吸道,在空气中可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 种剧毒物质 ﹣ 偏磷酸。
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
(1)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
(2) 图二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 。改进后的装置 (如图二) 与图一装置相 比,其优点是________。
(3) 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 (如 图三所示) ,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_____
5
1.参考答案:
(1) 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2) 左边试管内的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右边试 管无变化 无污染
(3) 氧气
2.时间要求:3-5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分析:
(1) 不会写或者写不全,原因在于没有掌握燃烧的条件。
(2) 描述不准确或者不全面,原因在于对于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不了解, 以及缺乏实验设计的思维。
(3) 不知道是氧气,原因在于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分析出燃烧所需要的条 件。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部分燃 烧条件与灭 火原理 知道所有燃 烧条件与灭 火原理 理解燃烧条 件以及灭火 原理,还知 道如何控制 燃烧条件来 调控燃烧的 剧烈程度 遇到燃烧与灭 火的相关问 题,根据所学 知识可以自己 分析并解决问 题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白磷比 红磷的着火 点低, 白磷 可以燃烧 不仅想到了 白磷可以燃 烧,还想到 了左边试管 在燃烧时气 球变大了 根据实验可 以看出燃烧 需要达到着 火点,并且 总结左边气 球先变大后 变小 遇到类似的题 会分析,并会 自行设计实验 验证自己的猜 想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是氧 气,不知道 为什么白磷 可以在水中 燃烧 知道为什么 白磷可以在 水中燃烧 不仅知道氧 气可以助 燃,还知道 二氧化碳对 金属镁来说 也可以助燃 知道氧化反应 不一定需要氧 气,还可能是 别的气体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此题,考察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以及压强因素 对于实验的影响,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具体情境中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 燃烧所需条件的能力的学习目标。
6
作业 3:拓展性作业 (选做)
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一次性纸杯,倒入适量水,加热,观察纸杯是否燃烧,分 析其中的原因。
1.参考答案:未燃烧。
2.时间要求:3-5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分析:
学生发现纸杯并未燃烧,可是不知道怎么解释,原因在于不会分析燃烧所需 条件,没有通过分类排除的方法,得出未燃烧的原因在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并且不能继续分析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的原因。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3 未做答 发现纸杯并 未燃烧但不 知道原因 燃烧的三个 条件要同时 满足,才能 燃烧 着火点是物 质的固有属 性,一般不 能改变 能从这个实验 中得出生活中 一些调控燃烧 的条件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本题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让知识从课本 应用到生活 知识 的升华,达到自主探究、调控化学反应的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 安全意识,通过对不同灭火器的认识,理解其原理、方法及适用范围。
作业 1:巩固性作业 (必做)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氧气 B.氖气 C.二氧化碳 D.氢气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7
3.评价设计
错选 ABC。原因是不了解氧气、氖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化学性质,不清楚 可燃性气体爆炸的原因。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本题主要是通过辨别可燃性气体,考察学生对氢气燃烧、验纯的原因是 否掌握,达到提升安全意识的学习目标。
作业 2:提能性作业 (必做)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万一发生家庭火灾时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1 油锅着火时,立即________。
2 火灾发生时,立即拨打火警 119。
3 电器、电线短路引发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④因燃气泄漏引发火灾时,应先________,再灭火。
⑤室内失火时,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⑥从火灾烟雾较浓处逃离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当受到 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为什 么要用湿被褥________。
请根据小明同学提出的措施,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填写上述措施①、④、⑥中的空白;
(2) 在灭火和自救措施中,有一条措施不妥当,该措施是____ (填序号) , 理由是________。
1. 参考答案:
(1) ①锅盖盖灭 ④关闭燃气阀门 ⑥用水润湿,使衣物不容易到达着火点
(2) ⑤ 打开门窗,造成室内外空气对流,使燃烧更旺,导致火灾加剧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分析:
(1) 不知道具体方法,第二个空可能先开窗通风,第三个空学生可能会答 隔绝空气,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灭火的原理或者不会分析具体情况下如何灭火。
(2) 不会选,原因在于没有完全掌握燃烧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控反应。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部分 灭火方法 知道大部分 灭火方法 可以与生活 中灭火常识 联系在一起 知道如何在火 灾的时候自救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火灾逃 生的部分知 识 知道火灾逃 生的知识 知道逃生的 方法以及原 理 知道如何控制 火势大小、服 务生活、防控 火灾,保障生 命及财产安全
8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生活中的失火场景考察学生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能力,达到将自已 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习目标。
作业 3:拓展性作业 (选做)
观看氢气球爆炸新闻,分析氢气球爆炸的原因。
1.参考答案:可能是氢气球升到高空中,由于大气压强减小导致爆炸,也有 可能是化学变化,比如说遇到高温或者明火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分析:
未能分析出来原因,因为他们不知道氢气在燃烧前需要验纯及其原因,不能 将他们所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遇到明火 大气压强减 小,遇到明 火 爆炸不仅有 物理变化还 有化学变化 不仅知道氢气 易发生爆炸, 还要了解其它 易燃易爆物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气球爆炸原因,考察学生识化学,用化学的能力,达到 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渗透的学习目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 信息加工能力。
作业 1:巩固性作业 (必做)
(1) 说一说化石燃料的种类、用途 。
(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参考答案:
(1) 化石燃料的种类:煤、石油、天然气 用途:能源、化工原料
(2) 甲烷 CH4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分析:
(1) 化石燃料种类不全,对化石燃料的用途不是太了解,原因在于未能准 确掌握化石燃料的定义,缺乏化石燃料用途相关知识涉猎。
(2) 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或不会写,原因在于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对化 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掌握不牢,还停留在死记硬背上。
9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什么是 化石燃料 能准确掌握 化石燃料的 定义及用途 氢气、乙醇 等可燃物不 是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的不 可再生性及合 理开发利用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甲烷是天然 气的主要成 分 能书写可燃 性物质燃烧 的化学方程 式 充分燃烧与 不充分燃烧 资源合理 开发利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化石燃料的种类和用途来考查学生对化石燃料的种 类、用途等知识学习情况,达到掌握化石燃料的种类、用途的学习目标,并感受 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作业 2:实践性作业 (选做) :
网络调查化石燃料的储量和年产量,估算一下大约多少年将没有可开采的化 石燃料?
1.参考答案:略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分析:
化石燃料储量和年产量数据不全不准,未估算可开采的化石燃料情况,原因 在于缺乏对化石燃料储量和年产量、化石燃料的全球分布以及开采情况、化石燃 料的枯竭及替代能源等知识的学习兴趣。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了解化石燃 料的储量和 年产量 化石燃料的 全球分布以 及开采情况 化石燃料的 枯竭及替代 能源 能源危机,培 养可持续发展 意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计算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来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从而达到使学 生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学习目标。
作业 3:拓展性作业 (选做) :
小明家原来使用罐装煤气,现在改用了天然气,炉具的进风口如何调节? 1.参考答案:增大进风口,减小进气口
10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分析:
不能正确调节进风口,原因在于不知道化石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不了解煤 气与天然气的异同。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了解化石燃 料燃烧的条 件 煤气与天 然气的异同 从元素组成 及质量关系 上理解燃料 充分燃烧的 条件 从反应物质量 关系上理解如 何调控化学反 应从而促进能 源的节约利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情境的创设来考查化石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学生应该达到理解燃 料充分燃烧条件的学习目标。另外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调控化学反应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指导生活、服务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能源和保 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对家庭燃料的调查分析,使学生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 节约使用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作业 1:巩固性作业 (必做) :
( 1) 乙醇是 (可再生 非可再生) 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是 。
(2)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收集方法是 ,原因 。
参考答案:
(1) 可再生
(2)
收集方法:排水法 原因: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或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原因:密度小于空气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分析:
(1) 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或不会写,原因在于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对化 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掌握不牢,还停留在死记硬背上。
(2) 气体的收集方法错误以及不知道原因。原因在于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 掌握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与收集方法选择的关系。
11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乙醇是可 再生能源 能书写其燃 烧的化学方 程式 乙醇的 制取原理 可再生能源开 发利用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化学方程式 书写不规范 氢气的密度 和溶解性 常见气体的 收集方法 能掌握其它气 体的收集方法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来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掌握情况。学生达 到初步认识化学不仅能创造物质也可以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学习目标。
作业 2:提能性作业 (必做)
氢气作为能源,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的优点,但是氢气却不能作为燃料被广 泛应用,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1.参考答案: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分析:
对氢气不能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回答片面,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很好的 了解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了解氢气作 为能源的优 点 氢气的物 理、化学性 质 可燃气体的 爆炸极限 能源危机,替 代能源的发展 方向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分析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却不能大规模使用的原因,考查了氢气 作为能源的优点,学生达到了解氢气性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学习目标。
作业 3:实践性作业 (选做) :
通过网络调查柴草、煤、天然气、煤气、氢气,比较这些燃料各有什么优缺
点?写出调查报告。
1.参考答案:略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12
错误分析:
对燃料的优缺点归纳不足且不会写调查报告,原因在于学生对燃料的燃烧、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洁净能源与环境保护等知识缺乏兴趣。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业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了解燃料燃 烧的特点 燃料充分 燃烧条件 燃料燃烧对 环境的污染 洁净能源与 环境保护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各种燃料特点,考查燃料的燃烧以及燃料燃烧 对环境的污染。学生达到了增强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 化学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 1:
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过程:①通入 N2, 将 W 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 处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 O2 ,a 处白磷不燃 烧,b 处白磷燃烧。
资料: 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 ,P2O5 能与 H2O 反应。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
A. 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 ②中a 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 1.参考答案:
(1)通入 N2 时,b 处白磷不燃烧,通入 O2 时,b 处白磷燃烧
(2)ABC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分析:
13
描述不准确,选择不全面。原因是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燃烧的条件解决问题, 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设计理念不清晰。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氧气(空气) 是燃烧条件 氮气不能燃 烧也不支持 燃烧 能准确判断 燃烧的条件 灭火措施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燃烧的条 件:温度达 到着火点 燃烧的 三个条件 五氧化二磷 污染大气 实验设计与 环境保护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对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考查,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巩固控制变量、 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使学生达到掌握调控化学反应的方法,体会调控化学反应 的意义的学习目标。
作业 2:
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所有 场馆将实现 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及“绿电” 。试回答:
(1)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 A.煤炭 B.石油 C.风能 D.天然气
(2)北京 2008 年夏季奥运会的“祥云”火炬采用丙烷 (化学式 C3H8 ) 作为燃
料,北京 2022 年冬季奥运会的“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火炬燃料由氢
气替代了丙烷 (C3H8 ) ,其优点是: (至少答一条) 。
(3)在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丙烷中 (C3H8 ) ,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 。 (填元素符号)
(4)请写出丙烷 (C3H8 )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参考答案:
(1) ①C ②无污染 (合理即可) ③3:8 H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分析:
(1) 对氢能源优点回答片面。原因是学生没有熟练掌握氢能源的优缺点。
(2) ) 不能正确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原因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不能从宏 观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式
(3) 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或不会写。原因是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 法掌握不牢,还停留在死记硬背上。
14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风能是可 再生能源 风能、太阳 能、地热等 是可再生能 源 能准确分 辨可再生 能源和不 可再生能 源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氢气能燃烧 氢气燃烧 生成水 氢能源无 污染、热值 高 氢能源是最理 想的能源,制 取成本高,贮 存困难,暂时 没有被广泛利 用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了解物质组 成的知识 知道 C3H8 的 原子个数 比,某元素 的质量分数 能分析断 常见物的 原子个数 比质量分 数计算方 法 能从化学式的 知识熟练分析 陌生物质的元 素组成、元素 质量比、原子 个数比
(4)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书写个别分 子的化学式 能正确书写 物质燃烧的 化学方程式 会书写化 学方程式 根据题目信息 能够正确书写 陌生的化学方 程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设计 2022 年冬奥会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学会 关注最新科技成果,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测评学生对新能源的认识、物质中元素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子中 原子个数比、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掌握情况。
作业 3:
“碳中和” , 中国在行动 。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 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 。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 途径 。我国力争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 的大国担当。
( 1)2022 年北京冬奥会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 碳排放几乎为零 。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为了减缓 效应。
15
(2) 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 和天然气。 天然气 (主要成分 CH4 ) 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请列 举一例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的清洁能源: 。
(3)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 加压水洗法可捕集二氧化碳,是因为 。用足量的石灰乳捕捉二 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 参考答案:
(1)温室 (2)石油 太阳能或风能等 (合理即可)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压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大
2.时间要求: 3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分析:
(1) 不理解温室效应的概念。原因是学生不知道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
(2) 不知道石油是化石燃料,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或不会写。学生不知
道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化石燃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或不会 写,不清楚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3)加压水洗法可捕集二氧化碳的原因不知道 。原因是学生不能在理解 的基础上掌握气体的溶解性与压强的关系,不知道 CO2 能溶于水,增大压强溶解 更多。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CO2 能造成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的危害 造成温室 效应的多 种物质 造成温室效应 的原因、温室 效应的危害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书写个分 子的化学 式 能书写物 质燃烧的 化学方程 式 会书写化 学方程式 根据题目信息 书写陌生的化 学方程式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 CO2 能溶于 水,增大压 强溶解更 多 气体的溶 解度与压 强的关系 影响气体溶解 度的因素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设计 2022 年北京冬奥会二氧化碳制冷技术,来考查学生对温室效 应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关注最新科技成果,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目标。
16
通过让学生书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考查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使学生达到知道化石能源的用途、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 性,以及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节约使用化 石燃料,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学习目标。
作业 4:
阅读下列科普知识,回答问题:
家庭燃料的变迁史
家庭燃料经过了柴、蜂窝煤、煤气等一次次的变革,体现出了习主席“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推动形成了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式。
材料 1:木材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基本元素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和微 量的矿质元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木材的着火点低于煤, 各种木材成分不一样,各成分的含量不一样,所以着火点也不固定,范围为 200 ℃~290 ℃。
材料 2:蜂窝煤是一名叫王月山的伙夫发明的,他观察到灶里的煤火燃烧不 旺时、只要拿根铁棍一拨,火苗就会从拨开的洞眼窜出,一下就旺起来了。后来 他用煤粉做煤球、煤饼时,有意在上面均匀地戳几个通孔,不仅火烧得旺,而且 节省燃煤。
材料 3:部分地区最早使用的管道燃气是水煤气。水煤气是以煤为原料加工 制得的含有可燃组分的气体,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是由水蒸气和 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而获得的。近年大部分地区已经陆续使用上了天然气。家庭 天然气的使用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人民生活品质。
(1)从燃烧条件分析,生火时木材比煤容易点燃的原因是 。
(2)蜂窝煤相比于煤饼燃烧得旺,而且节省燃煤的原因是 。
(3)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 成分是 (填化学式)。
(4)工业上制取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写出一条家庭燃料天然气取代煤或水煤气的优点 。 1.参考答案:
(1)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
(2)蜂窝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能充分燃烧
(3)CH4
(4) 不会产生二氧化硫造成空气污染(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6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误分析:
(1) 不能灵活运用燃烧的条件分析问题。原因是学生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分 析木材比煤容易点燃;不清楚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2) 工业制取水煤气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或不会写。原因是学生没有读 懂题目信息,找不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不会书写化学方程式。
17
评价表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着火点 的理解 不同物质着 火点不同 着火点是燃 烧三个条件 之一 实际生产和生 活中燃料的选 择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蜂窝煤和煤 球的不同 燃料与氧气 的接触面积 不同 燃料充分燃 烧的条件 燃料充分燃 烧的优点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天然气 主要成分 元素的概念 化学式 的书写 化合价
(4)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水煤气 能燃烧 甲烷作为燃 料的优点 方程式 的书写 燃料不完全燃 烧的缺点,完 全燃烧的优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设计“人类使用燃料的变迁史”,考查学生利用燃烧的条件,来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调控化学反应的方法,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意义 的学习目标。
通过写出一条天然气取代煤或水煤气优点的测评,使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燃烧 对环境的影响,达到保护环境的学习目标。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简答题 (1) √ 中等 改编 14 分钟
2 填空题 (2) √ √ 中等 改编
3 填空题 (3) √ √ 中等 原创
4 科普阅读 (4) √ √ 较难 改编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