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 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沙漠不是自然资源
B.水能资源和水资源是同一种自然资源
C.铁矿和石油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天然气和沼气成分相似,都是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使用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对于可再生资源也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
C.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该珍惜和节约使用
D.过度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使其枯竭
3.垃圾分类的意义有( )
①减少环境污染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节省土地资源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下表所示是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和人均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据此回答4~5题。
4.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多
总量贫乏,但人均占有量多
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少
针对这一国情,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③出行时,尽量乘坐私家车 ④购物时,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⑤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⑥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①②③④
②③④⑤⑥
①②⑤⑥
①②③④⑤⑥
6.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很难发生干旱
B.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合理,有利于农业生产
C.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不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
D.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7.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是造成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
B.目前人们大量利用的水资源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水资源为可再生资源,因此不需节约
D.淡水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因此节约用水是区域性问题,而非全球性问题
8.就我国西北地区而言,为解决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
A.适当开采地下水 B.加强研究海水淡化
C.大量搬运山地雪水 D.大规模引渡黄河水
9.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少北多
B.从时间分配看,春秋多、冬夏少
C.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不大
D.从某种意义上讲节约用水比调水更重要
10.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阳光 B.家用电器 C.华南虎 D.风景
11.为防治赤潮的发生,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可取( )
A.研制“无磷洗涤剂”
B.及时打捞迅速生长的水藻
C.用化学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到江河中
D.关闭生产洗涤剂的工厂
12.2021年1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度我国粮食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13158亿斤),比2017年减少371万吨(74亿斤),下降0.6%。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垦湿地和草原,增加粮食产量 ②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③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品种 ④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地大物博,应有尽有
C.随着资源的开发,我国资源总量会越来越多 D.总量不多,人均有限
14.兴修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约水资源 B.发展水上航运业
C.发展旅游业 D.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15.我国矿产能源工业主要集中的地区( )
A.西北和东南 B.华北和东北 C.西南和东南 D.华北和西南
16.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是
A.集中在春季 B.集中在夏季 C.集中在秋季 D.集中在冬季
17.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的办法是
A.跨流域调水 B.防止水污染 C.节约用水 D.兴修水库
18.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水能 B.森林 C.矿产 D.太阳能
19.宿迁中考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铁矿、煤炭 B.阳光、土地、水
C.森林、阳光、铁矿 D.森林、铁矿、水
20.我国小兴安岭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难以利用的土地
二、非选择题
21、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21年8月26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下图为第三次调查和第二次调查(以下分别简称“三调”和“二调”)数据成果比较图:
材料2 从“三调”数据看,“二调”以来的10年间,全国耕地地类减少了1.13亿亩,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地类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过去10年的地类转换中,既有耕地流向林地、园地的情况,也有林地、园地流向耕地的情况,结果是,耕地净流向林地1.12亿亩,净流向园地0.63亿亩。
材料3 “三调”结果显示,全国建设用地总量6.13亿亩,较“二调”时增加1.28亿亩,增幅26.5%,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9.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8.34%提高到62.71%,建设用地的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总体相适应。但从“三调”数据看,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1.55亿亩,节约集约程度不够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地方存在大量低效和闲置土地。全国村庄用地规模达3.29亿亩,总量较大,布局不尽合理。
材料4 …… 二是尊重自然规律,对“三调”发现的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逐步进行调整。
(1)“三调”结果显示,2019年末全国耕地19.18亿亩,从全国层面看,____(填“实现了”或“未实现“)国家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
(2)从“三调”结果来看,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 )
耕地主要流向了草地
耕地主要流向了建设用地
耕地主要流向了林地和园地
耕地主要流向了湿地
(3)从“三调”结果来看,我国建设用地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4)“三调”结果显示,10年间,我国生态建设____(填“取得”或“未取得”)积极成效。
(5)在土地的使用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在基本农田上发展林果业,增加经济收入
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饲养
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
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2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1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200千克,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4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334千克。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自然资源具有总量_________、人均占有量________的特征,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计算: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是(______)1949年的_____倍,这说明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比粮食增长速度______(快、慢)。
(3)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目前,我国耕地正在逐年减少,请你说出减少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请任意写出两个)
23.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题目。
(1)该地最热月是________ 月,气温约________ ℃;最冷月是________ 月,气温约________ ℃;气温年较差为________ ℃。
(2)该地属于( )。
A. 全年多雨区 B. 全年少雨区 C. 夏季多雨区 D. 冬季多雨区
(3)该地位于________ 半球,在地球五带中属于________ 带。
(4)该地位于中纬度的( )。
A. 大陆东岸 B. 内陆地区 C. 大陆西岸
(5)该地是以下城市中的( )。
A. 新加坡 B. 北京 C. 埃及首都开罗 D. 意大利首都罗马
24.读中国在世界人口和耕地中所占百分比图和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可能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森林面积每年被侵占约50万公顷,草场则以每年133万公顷的速度退化,土地沙漠化面积近1个世纪来扩大了500万公顷,其中90%是滥垦滥伐和过度放牧造成的.这样我国用材林面积由过去的8243万公顷下降到7958万公顷。
(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________%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________%的人口,被认为是世界一大奇迹。
(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
(3)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在人口方面,把实行“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耕地方面,把“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造成材料中森林、草地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解决措施是________。
答案
1-5CADAC 6-10DBADB 11-15DBADB 16-20BDCAB
21、(1).实现了
(2).C
(3).节约集约程度不够
(4).取得
(5).D
22.丰富(多、大) 少(小) 人口总量大 43 1.67 快 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滥占耕地, 利用不当,土地退化、荒漠化
23、(1)7;27;1;-2;29
(2)C
(3)北;北温带
(4)A
(5)B
24、(1)7;21
(2)继续增长;逐渐减少
(3)计划生育;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滥垦滥伐和过度放牧;禁止过度放牧、植树造林、绿化荒山、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