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4 22:5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燃料及
) 《 作业 其利用 设计 》
(

元名称
基本信


七单元燃料及其



元组织方式
课时信息


1
2
课时名称

应教材内容
燃烧和灭火条件的探究及应

7
.1燃烧和灭火
化学燃料的利用与开发
7.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学期
第一学

教材版

人教



九年级
学科



重组单元

自然单元
)
(一)课标要求:
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发生的条件;
2.能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3.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5.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 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6.了解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煤,氢气,天然气, 酒精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二) 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 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 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生 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学过燃烧等 知识之后,又要学习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 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 理念。
(三) 学情分析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 身体验出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 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践等形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在乡镇 学校,教学中可适当的补充与社会发展、新科 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1.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2.能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对一些化学现象进行解释; 3.认识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重要 的自然资源; 4.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1.基于目前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应有强烈 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可适当 调整教材顺序,活用教材;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 源,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可加强对师生资源的开发, 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教为学服务” 的特点。 2.在安徽中考化学改革的情况下,由总分60分降到40分, 孩子和家长重视度下降,亟待提高作业质量, 紧扣中考考 点,尽量让孩子们适应中考试题。 3.合理控制作业时间,尽量在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下, 给孩子们更多的个人时间。不占用孩子的睡眠时间,不增 加孩子的课业负担,积极推动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 ”,打造良好教育生态环境。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转变 观念。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学生的作业。 作业不仅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学习,而且还 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新课程理念下, 多元化的作业,除了要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 更需要落实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 度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 最终
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通过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
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发挥化学作业的重要作用,体现学生为主体, 在化学作业设计的形式上要注意灵活性。针对本单元的特点。 设计如下几种形式: 1.阅读作业。 本单元采取学生先阅读,老师引导,师生合作, 完成教学内容为主。尤其在讲解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以及燃 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内容时, 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践作业。 以教材上研究性学习课题为主。通过电视、报纸、 网络等新闻媒体收集有关化石燃料,新能源,环境污染等方面 资料,也可参观学习。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 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探究作业。 以教材上的单元探究活动为主。在老师的指导下, 在实验室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 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 学的兴趣。
(
4.书面作业
)
(1)作业设计要有梯度。一节课学生学到的知识, 一是基础 性的知识,二是加深理解的知识,难易不一。因此,教师在设计 作业时,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由浅入深,让学生顺理成章的完 成。既梳理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加深理解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2)作业设计要难易适中。一节课,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要通 过作业加以巩固和理解。但作业设计要难易适中,这样才能达到 一定的效果。偏难,学生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偏易、学生会轻 视这门学科。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 有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和拓展。 (3)作业设计要体现分层性。一个班集体中,不同的个体是 有一定的差异的。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个体 差异分层次设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 们提高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除完成基础题,还要做些 提高题和拓展题。一方面提高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另外 一方面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设计必做题和 选做题。
课时1 燃烧和灭火
课时目标: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发生的条件;能进行物质 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知道生活中易燃易 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内书面作业1:
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B
.向水中白
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D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A.红磷会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作业1: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 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D,对燃烧的条件不清楚;错选C,答案绝对, 未深入思考。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示意图,考察学生对燃烧所需三个条件的掌握 情况。
课内书面作业2:
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知 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 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 灭火
D. 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作业 2: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对火场逃生知识不熟悉;错选C,对灭火原理三个成立其 一即可理解不清;错选D对爆炸发生条件不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此题虽考察灭火原理,爆炸的知识等, 但最关键的是教育学生注 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化学源于生 活,也要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中考 热点,要多加训练。
课后探究作业 案例(白中902班):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老师的指导下, 在实验室分组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完成时间15min) 实验过程: ① 明确实验目的,从物质的可燃性,氧气,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 方面引导学生设计三组实验; ② 强调实验室安全; ③ 全班50人,分为十组,每组五人,每组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 ④ 学生分组轮流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 ⑤ 试验后实验室仪器整理, 副组长报备; ⑥ 请组长汇报实验情况,及在实验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课时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时目标: 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是人类社会重要的 自然资源;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 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 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了解使用煤,氢气,天然气, 酒精等燃料对环 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课前阅读作业: 学生先阅读课本,了解重点,难点。(完成时间10min) 课后书面作业1: 建设美好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 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污染 作业1: 1.参考答案: C 2.时间要求: 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D,对化石能源组成不清楚;错选B,对环保方面知识不了解。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察学生对能源利用与环保方面知识的了解。
课后书面作业2: 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 题。 (1) 2021年4月7日, 由湖南科技大学牵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Ⅱ 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中,钻机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纪录。为我 国海底“可燃冰”的勘探提供了装备技术支撑。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 倍体积的甲烷(CH4) 气体, 具有热值高等优点。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 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目前, 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甲烷由______元素组成, 甲烷的物理性质有_____ (写一条即可)。开 采中甲烷泄露会造成____。可燃冰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甲烷在空气 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表达式(或化学 方程式): __________。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氢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B.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检验氢气纯度时, 如果听到的声音很小,表示气体较纯 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 壁有水雾出现
(
1
. 参考答案: (1) 碳,氢;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温室

应: 燃烧热值高;
CH
4+2
O
2点燃(=====)
CO
2+2
H
2
O
) (

察学生对能源方面知识的了解,主要涉及到甲烷,氢气,可

冰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增强学生对环保, 能源方

的知识的学习, 能从化学视角去认识科学,社会,环境的有

问题

)
(
② ABCD
2
. 时间要求: 5分钟
3
.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
课内书面作业1 (基础题) :
1.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等场地, 都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 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1.参考答案: C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A,B,D,学生对安全图标不熟悉。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对燃烧及爆炸有关图片的认识, 也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 着重要的作用。
书面作业2 (基础题) :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 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得更旺。从燃烧的条件 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A,C,没有理解热值和着火点是物质特定性质;错 选B,未能正确区分燃料燃烧充分的两个条件。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对燃料燃烧充分条件的掌握情况: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 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节能减排是是实现国家可持续 发展的必然选择,帮助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的意识。
书面作业3 (基础题) :
我国首次在南海试采可燃冰(主要成分含有甲烷水合物)获得成功, 对促进能源安全保障、优化结构都具有重大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的化学式是____。
(2)可燃冰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能。
(3)甲烷不充分燃烧会生成____、CO2 和水,要使其充分燃烧, 你的 做法是___。
(4)乙醇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一次能源,目前人们正在开 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____ (填一种即可)。
1.参考答案: (1)CH4; (2)热; (3)CO;增大氧气浓度或增大与空气 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4)不属于;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2.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进一步检测学生对化石燃料及新能源的知识的了解。
书面作业4 (2021年安徽中考真题第16题,拓展题) 16. 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 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 、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 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 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 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 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 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 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______。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 成氧化铁。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2点)。 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5.6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g 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
点燃
)1.参考答案: (1)B ;(2)C2H5OH+3O2===2CO2+3H2O;(3)①步骤2中 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②m1>m2=m3;(4)取土填埋, 隔绝空气 (5)①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②7.2≤a≤8.0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考查学生对燃烧知识的掌握,包括燃烧的三个条件, 酒精 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燃料燃烧充分的条件等,考察范围较广泛, 但是难度 不大。
单元课后实践作业:
案例 (白中902班) : 一.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收集有关化石燃料,新能源, 环境污染等方面资料,集思广益,制作一期能源与环保的“绿色文化墙”。 二.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光伏发电设备 1.活动背景 近年,在农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每个村均有光伏发电点,联系白 帽村青阳组(距校约600米) 光伏发电点负责人及技术指导人员,计划用45 分钟开展活动。 2.活动目的 结合农村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 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的热情。 3.活动过程: (1)明确参观目的: 了解光伏发电的特点,优点及不足 (2)介绍光伏发电: 利用天然洁净的太阳能; (3) 严密组织,安全第一, 做好紧急预案; (4)从学校步行出发,由班主任及化学老师维持秩序; (5)技术指导人员指导参观; (6)回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