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作业
一、单元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组 织方式 自然单元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7.1 燃烧和灭火
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7.1 燃烧和灭火
3 燃料的利用 7.2燃料的利用与开发
4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7.2燃料的利用与开发
5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1.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发生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通过实例认识酒精、天然气等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形 成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能结合实例,从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认识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新能源的开发、材料的科 学利用与新材料的研发,理解化学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发展科学思维,强化创新意识
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和不完全燃烧的危害性;
1
知道使用燃料的燃烧、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和材料使用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树立环 保意识,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经历科学探究,增强实践能力
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能主动提出燃烧的条件等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标,设计和 实施探究方案,获取证据并分析得到结论,能用科学语言和信息技术手段合理表述探究的过 程和结果,并与同学交流。
4.养成科学态度,具有责任担当
知道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和材料使用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树立环保意识,初步形成 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具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化学的志向和责任担当;
认识化学在解决与资源、能源等相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力量,树立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的信念;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位于本册教材的最后,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 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认 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课题1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人,体现从远古时代搬烧在 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燃烧在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微烧与人类社 会的密切关系。家带誉人人课题内容的呈现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 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从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使 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以及日常所使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 识和原理。通过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强调了重视安全的重要性。教材呈现时通过一 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虽然常见、但可能平时并没有引起注意的安 全图标,来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认识,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课题2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引出后续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使用燃料对环境 的影响,最后提高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 性,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介绍为消除化 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使学生从正面认识化学的作用,以积极的态度认识社 会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现象,也听到过火灾的一些相关情况,在学氧气时 又观察了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等物质的燃烧,而且还知道氢气不纯遇明火会发生爆 炸。所以说学生的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很多生活经验也能够帮助学生 了解燃烧是有条件的,只不过他们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规范的概念和方法面而已。已有课 程中涉及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在前几单元中学生也多次感受了实验探究、对比、讨论、归纳 等方法,这为本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示实验,加上教师的 引导,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对化学反应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 的分析问题能力及实验能力,学生对学习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根据学生的 知识能力准备与心理准备来设计这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本单元通过燃
2
烧反应中热量的利用,引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认识到利用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建 构“物质的变化与转化”这一学科大概念。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 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3) 树立辩证认识问题的意识,正面认识化学的作用。
(4) 知道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变化,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 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5)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6) 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7) 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意识。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以“物质的变化与转化”这一大概念为统摄,按照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次级大概念、 核心概念和事实的顺序整理出本次自然单元作业的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再根据知识构, 整理出自然单元的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2所示。再根据课时目标设计相关作业。
3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课时目标:
(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自救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作业 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 )
A 、石灰石 B、 水 C 、小木条 D、泥沙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0.5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B、D 对可燃物概念认识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给定的化学物质,知道物质的相关性质,测评学生对可燃物的认识。
作业 2:如图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4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 白磷不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0.5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B、D 不能正确认识燃烧的条件;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对课本实验的进一步思考,测评学生对燃烧条件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作业3: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有关灭 火的方法或原理错误的是 ( )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家用电器着火 用水扑灭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 图书室着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隔绝空气
C 液化气罐着火 关闭阀门,用水扑灭 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 油锅着火 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B 、C、 D,不清楚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灭火原理 及常用方法 知道常见火灾灭火 的方法及原理 知道各种火灾灭 火的方法及原理 在生活中,知道不同的火 灾运用不同的灭火方法及 原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此题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让学生知道灭火的方法及原理在生活中的应 用。
作业4:如图为有关灭火原理的探究实验。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5
A、对比实验 I、 Ⅱ现象,可知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可以灭火
B、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可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C、实验Ⅲ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得出灭火原理为隔绝空气或清除可燃物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学生对比分析问题能力较差,不理解倒置烧杯的作用;错选 B 不会运用二氧化 碳的性质;错选 C 不理解实验目的,不熟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进一步认识课本实验,分析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 认识灭火的原理,使学生能意识到: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 识和原理。
作业5: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透明的玻璃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 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
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0.5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 、 C 、 D ,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防火意识薄弱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实验,理解逃生时所用方法原因,知道火灾安全自救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并且注 意学习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使学生能意识到: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方法都有科学 依据,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作业6: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引起燃烧
B、“火上浇油”——增加了可燃物,燃烧的更旺
C、“煽风点火”——可燃物更多,燃烧的更旺
D、“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A、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
烧,故此选项正确;B、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不 是隔离可燃物,故此选项错误;C、煽风点火,促进空气的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使燃烧更旺,故此选项正确;D、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 故此选项正确;
6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成语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加强学科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
理,应用到成语故事中。
作业 7: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挤压滴管 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 260℃ ,观察现象。
b、停止加热燃烧管,待燃烧管温度降至80℃ ,挤压滴管 2,观察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步骤a 中双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步骤b 中双球管内 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
②步骤b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说明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
③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④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条即可) 。
⑤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缺陷,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①CaCO3+2HCl=CaCl2+H2O+CO2 ↑,分解反应②燃烧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
烧;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③a 中白磷不燃烧,b 中白磷燃烧④节约药品⑤未处理 污染物五氧化二磷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制取氧 气,二氧化碳 的原理,知道 基本反应类型 能书写二氧化碳 制取的原理,会 判断所属基本反 应类型 会书写氧气制 取的原理并准 确判断基本反 应类型 归纳总结常见气体 制取的原理,判断 基本反应类型的方 法
(2)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会写实验现象 知道燃烧条件 理解燃烧的三 个条件 运用燃烧的条件, 提高学生分析实验 问题的能力
(4) (5)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个别装置 的优缺点 知道部分装置优 缺点 认识多种装置 的优缺点 运用此知识判断装 置的优缺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微型实验理解应用燃烧的条件,通过探究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作业 8:材料一: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 岸上营落。 (晋.陈寿《三国志》)
7
材料二:
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 “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 。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 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阅读材料一,下列认知错误的是 ( )
A、“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
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
C、“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D、“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2、阅读材料二,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__________,上层盏内油温__________,下层盏内水吸热, 减少油的挥发达到省油的目的。
1、参考答案:1、B 2、炷、油 3、放热,升高
2、时间要求: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认识可燃物, 知道燃烧的条 件和灭火的原 理 能将文中的知 识与化学知识 联系起来 能理解文中涉 及的化学知 识,并加以解 释 会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 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高 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可燃物 认识可燃物 能判断是否为 可燃物 能准确分辨可燃物与不可燃 物
2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燃烧的能 量变化 知道能量的变 化对物质状态 的影响 搞懂省油灯原 理,明白古人 的智慧 理解材料意思,结合化学知 识分析解决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材料阅读,判断可燃物,根据材料联系化学知识,理解应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
理,知道燃烧带来的能量变化对物质状态的影响。让学生将化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 用。
第二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时目标:
(1)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 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8
作业1:下列标志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图标是 ( )
A 、 B、 C、 D、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0.2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 、B 、C ,未正确认识燃烧和爆炸的图标
5、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认识燃烧和爆炸的图标
作业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
A、酒精 B、鞭炮 C、汽油 D、食盐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0.2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 、 B、 C ,不认识易燃物和易爆物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生活中常见物质,知道物质性质,能认识易燃物和易爆物。
作业3: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混合物是 ( )
①氢气与空气②氢气与二氧化碳③石油液化气与空气④煤气与空气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0.6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 、 B 、C ,不理解可燃性气体爆炸所需的条件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多组气体混合,判断可能发生爆炸的一组,从可燃性气体爆炸所需条件来判断。让 学生理解可燃性气体爆炸所需条件。
作业4:2021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特大 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 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产:煤井中必须通风,严禁烟火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面粉加工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发现家用管道燃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烟花产品在仓库中紧密堆积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 C、 D ,不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知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9
通过实例,感受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 安全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安全知识。
作业5:2021年4月6日,安徽池州铜锣湾广场发生较大的火灾事故,可见安全问题与人
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家用电火桶着火时,用水浇灭
B、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可以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C、高层住宅失火乘电梯紧急逃生
D、发现家用燃气泄漏时,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B 、 C 、 D,不能将化学知识正确运用到生活中,没有掌握出现紧急情况的急救 措施。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此题让学生知道安全问题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认识,增强 学生的安全意识。
作业6:如图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口塑料瓶中放人干燥的粉末, 点燃蜡烛,盖上塑料盖,快速鼓人大量空气,不久后金属筒上的塑料盖被掀起,蜡烛熄灭。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中鼓气是为了增大可燃性粉末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物质在有限空间内燃烧,一定发生爆炸
C、爆炸过程中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D、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不理解鼓气的目的 ;错选C,不理解灭火的原理及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浓度的 氧气 ;错选D,不知道可燃性粉尘爆炸的条件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课本实验的继续探究,让学生加深对爆炸的原理的理解
作业7:2021年6月13日湖北十堰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经调查,事故原因是天然气泄漏在建筑物下方河道内密闭空间聚集,遇餐饮商户 排油烟管道火星发生爆炸。
(1)天然气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天然气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 。
(2)如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
10
(
~
)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 (体积分数)
(
H
) 2 4.0% ~ 74.2%
CH4 5% 15%
CO (
~
)12.5% 74.2%
请你据此判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写出其反应时的化学方程 式 。这三种可燃性气体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3) 家用天然气在使用时要避免其泄露,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 )
A、定期检查燃气胶管,如出现老化等情况就及时更换。
B、及时更换超期燃气灶具,使用寿命不易忽视。
C、使用燃气时,一定要有人照看。
D、用完燃气后及时关闭阀门。
1、参考答案: (1)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2)H2 ,2H2+O2 点燃 2H2O,验纯 (3) ABCD
2、时间要求: 3分钟
3、评价设计: (3) 认识燃烧与爆炸的图标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天然气爆 炸所需条件 理解爆炸所 需条件 会分析题目,找 出缺少的爆炸条 件 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爆炸 条件类的问题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识别图表, 知道氢气燃 烧化学方程 式 读懂图表, 会书写氢气 燃烧的化学 方程式 分析数据,能 书写熟悉的化 学方程式 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运用已学知识书写陌生 的化学方程式,通过气 体性质判断气体的注意 事项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天然气 相关性质 知道不同的 操作对天然 气的影响 结合化学知 识,做到防火 防炸,增强安 全意识 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 中去,增强安全意识,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 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生活实例,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天然气、氢气是易燃易爆物,知道爆炸所需 条件,有防范的意识,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安全意识, 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第三课时 燃料的利用
课时目标:知道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变化,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 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节约使 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11
(
天
然气
(
CH
4
)
) (
管道煤
气
(
CO,H
2
,CH
4
)
) (
罐装液化气
(丁烷:
C
4
H
10
)
)作业 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煤 B、石油 C、乙醇 D、天然气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0.5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B、D对化石燃料记忆模糊。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测评学生对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的认识,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
作业 2:石油古称“洧水” ,《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 、《梦溪笔谈》中“予知
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 ,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是可再生能源 D、“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0.5-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D ,主要是不会从物质元素组成角度认识石油,没有形成元素观。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基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 的化学思维,让学生辨析物质 的组成。
作业 3: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图所示。
(
蜂
窝煤
(
C
)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C、管道煤气有毒
D、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0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2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因为对一些化学变化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区分不好;错选B,是三大化石燃料 认识不清楚;错选C,则不清楚CO毒性这一条化学性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测评学生对化石燃料的种类认识和记忆、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CO等一些具体气体物质的 性质和物质中元素质量比的简单计算。
作业 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可燃冰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 (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 ,是甲烷与水在高 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 。 中国可燃冰海底试采成功,2030年或可大规模使用。
(1) 可燃冰是 。 (填写“纯净物”或“混合物”)
(2) 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 可燃冰作为新能源之一,具有的优点有 。
(4) 请你对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 。
12
1、参考答案: (1) 混合物 (2) CH4+2O2 点燃 CO2+2H2O (3) 污染小;燃烧效率高; 储量大等 (4) 寻求更高效更安全的开采方法等。
2、时间要求:3-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某种物 质的组成或 构成 从组成物质是否 单一角度分析 从知道某些物质 的可分为混合物 和纯净物分析 能认识到具体物质 的具体分类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书写文字 表达式 能书写简单的 文字表达式和 物质化学式 能书写熟悉反应 的文字表达式和 物质化学式 运用已学书写陌生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和物质化学式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识别文字少 量信息 读懂部分文字 从能源角度认识 合理利用和开发 能源 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 环境的影响,合理利 用和开发能源
(4)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识别文字少 量信息 读懂部分文字 环境保护角度联 想 从本质分析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可燃冰相关材料阅读,判断物质种类;能根据燃烧条件正确书写甲烷的燃烧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对比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弊端,让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和开 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作业 5: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 、“碳中和”成为热词, 旨在推动社会 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请回答:
(1) 天气中CO2 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CO2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
(2) 大气中CO2 的产生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___ (填“可再 生”或“不可再生”) 能源。
(3) 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科学家正在开发利用新能源,请 列举一种新能源______。
(4) “碳中和”主要是指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
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填字母序号) 。
A、大力植树造林 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1、参考答案:(1) +4 (2) 不可再生 (3) 乙醇、氢气、太阳能等 (4) C
2、时间要求:3-4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知道碳元素 化合价 了解部分元 素化合价 判断简单物质 元素化合价 熟练运用判断元素 化合价
(2)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知道化石燃料 判断常见化石 燃料种类 从能源分类角 度分析 能认识化石燃料与 能源种类的关系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化石燃 料燃烧对环 境的影响 能归纳化石燃 料燃烧的利与 弊 知道正在开发 和使用的清洁 能源 明白新能源清洁的 含义
13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碳达峰” 、“碳中和”等问题材料阅读,能根据常见的化合价判断化合物中其 他元素的化合价;对比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弊端,让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和 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课时目标: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作业 1: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来源不包括 ( )
A、汽车尾气 B、 酸雨的形成 C、煤的燃烧 D、 白色污染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0.5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可能是读题不清,或是没有熟记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测评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和辨识能力。
作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类活动所需能量都是从放热反应中获得
B、可燃性气体不纯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C、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可增大燃料的使用效率
D、为防止污染,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0.5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能量变化仅与化学反应有关的错误认识;错选B,对爆炸 (有限空间内的剧烈燃烧) 的条 件认识不足。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测评人类活动所需能量与化学反应的对应关系;测评对爆炸或燃烧的需具备的条件。
作业 3: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 。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 。下列有关资源与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以节约相应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D、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所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0.5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B、C,审题不清。对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社会关注的焦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选项A,测评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化石燃料的 燃烧,知道为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危害,应对燃煤脱硫处理、对汽车尾气净化;选项B, 考察垃圾分类和资源的回收利用等措施可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测评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和 好处;测评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正确认识.
作业 4: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
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14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B、C,是因为对乙醇的制取方法不清楚;错选D,对乙醇元素组成的不了解,产物判 断出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文字叙述,测评学生的对物质的分类、环境污染有害气体概念的辨识能力,新能源乙 醇的制备方法,以及根据物质元素组成 (质量守恒定律) 正确判断产物成分种类。
作业 5:北京即将迎来第24届冬奥会,作为全世界唯一一座双奥之城,为了实现绿色办 冬奥的理念,赛区内交通服务基本使用氢能源车辆。北京冬奥会有望成为向世界展示我国氢 能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舞台。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进一步降低成本是氢能源车大规模商业化的前提
B、氢能源的燃烧体现了H2具有还原性
C、氢能是一种绿色零碳的清洁能源
D、未来氢能源终将会成为主要的能源之一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 A、C、D,审题不清,或者不清楚氢气化学性质有哪些,以及在应用上的对应。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文字叙述,测评学生的对氢能源的认识,涉及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应用辨识能力、氢能 源的优点等。
作业 6: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能源转型的曙光已经出现,伴随着技术的颠覆性发展,转型只是时间问题。2035年是 个重要的节点,值得油气公司高度重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著名专家 赵文智在12月10日举行的2021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说道。当前,能源利用低碳化的趋势 已经出现,而且步伐明显加快。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中占比从1965年的21%提高至 2019年的40%;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进入快速发展期,近10年风能、太阳能年增长率 分别达21%和50%。中国也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 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彰显了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图1
15
图2
(1)煤、石油、天然气是 的化石能源。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能源利用低碳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 能等进入能源转型快速发展期。 (写出
一个即可)
(3)“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
(4)实现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可以解决的环境问题有 。 (答一点即可)
(5)下列属于节能减排的做法是 ( )
A、及时关电脑
B、 自备购物袋
C、出行常开车
D、流动水洗衣
1、参考答案: (1)不可再生 (2)风能、太阳能等 (3) 二氧化碳或CO2 (4) 酸雨、减
缓温室效应加剧等 (5) AB
2、时间要求:3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低碳概念 知道碳中和、 碳达峰多个概 念 从组成元素 角度分析 对物质的元素组 成、环境保护角 度辨析
5、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相关材料阅读,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和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可 忽视的问题;能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以及新能源优点辨识;结合实际生活行为,明 白如何做到节能减排。初步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思维的建立情况。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 1:2021年11月8日,非洲国家尼日尔南部一所草屋结构的幼儿园发生火灾,造成至少 26名5岁至6岁的幼童葬身火窟,引发惨案。因此同学们应吸取教训、珍爱生命,懂得一些燃烧 和爆炸的基本常识。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
A 、 B 、 C 、 D、
1、参考答案:B
16
2、时间要求:0.5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C、D,对燃烧和爆炸的图标认识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身边火灾示例,认识燃烧和爆炸的图标
作业 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电炉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续升温至 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 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对可燃物的概念掌握不清;错选B、C,在两组对比性实验中,学生不能通过单一 变量,以及结合燃烧条件的角度去分析物质不燃烧的原因,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
4、作业分析与评价设计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可燃物概念,以及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 3: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 。“可燃冰”外观像冰遇火即燃主要含 有甲烷水合物,其主要结构如图所示, 甲烷分子 (CH4 ) 被包进水分子构成的“笼子”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水分子
甲烷分子
A、可燃冰作为能源可以大大的减弱温室效应
B、可燃冰是一种化合物
C、可燃冰中的甲烷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D、“笼子”内的甲烷分子不在运动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认为可燃冰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完全燃烧后不会污染环境,但没有从温室效应 气体二氧化碳进行考虑。错选B,认为可燃冰就是甲烷水合物,读题不仔细。错选D,对分子 的特点掌握不清。
17
(
氢
内燃车
氢
内
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氢气可通过电解水(原理如图2)等多种方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可燃冰物质的解读,分清混合物、纯净物以及化合物,设计选项A,引导学生认 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通过对可燃冰主要结构的认识,掌握分 子的特点。
作业4:每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了解一些防灾减灾知识有助于保护我们的
生命和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房屋着火时可以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火场并拨打119火警电话 C、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当立即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D、加油站,面粉厂等场所应当严禁烟火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 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 ,不清楚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错选B ,不知道常识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 错选D ,不清楚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防火防爆问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成了化学考查热
点,使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防火防爆的措施、逃生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安全 意识。
作业 5:“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下列生活方式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
A、 随手关灯 B、鼓励多用私家车
C、节约用纸 D、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0.5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 、 C、 D ,不能将化学知识和生活方式联系起来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此题为了让学生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
作业 6: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电动汽车
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知图1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 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
18
获得。据测算,1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4 kJ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 104 kJ的热量。
乙醇汽车
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 粮食收割后的秸秆大量提取。
(1) 传统汽车采用化石燃料为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 。
(2) 依据图1,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 。
(3) 11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kg。
(4) 依据测算数据可知,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填字母序号)。
A、依据图1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气电池的体积最小
B、图2中,A口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C、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
1、参考答案: (1) 石油 (2) 能量密度大 (3) 8 (4) 热值 高 (5) AC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 从 化 学 反 应 前 后 元 素 守 恒 角度分析 能从化学反应 类型和化学反 应前后元素守 恒角度分析 能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 分别从化学反应类型、物 质组成元素和化学反应前 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对水的组成的化学史的进一步认识,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对物质组成与结构的研 究是不断发展的,测评学生是否能体会到探索纯净物组成成分的学科思维方式,知道研究物 质组成与结构的方法。
作业 7:富氧燃烧是以高于空气氧气含量 (20.947%) 的含氧气体进行燃烧,是一种高 效的节能燃烧技术。在玻璃工业、冶金工业及热能工程领域均有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 的就是煤的富氧燃烧技术。富氧燃烧节能效果显著,有效延长炉龄,有利于提高产品产量、 质量,环保效果突出。
(1) 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 。
(2) 煤燃烧时排放出S02 、NOX等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溶于雨水会形
(
成
)。
(3) 下列关于富氧燃烧系统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
19
A、富氧代替空气进行燃料燃烧可使燃烧更加充分,燃烧效率提高
B、部分烟气、热的尾气等能量进行再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C、获得的高浓度的CO2 ,方便捕集和压缩存储
1、参考答案: (1) 分离液态空气法 (2) 酸雨 (3)ABC
2、时间要求: 3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2)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知道煤燃烧对 环境的影响 知道酸雨的 成因 分析酸雨的危 害 知道防治酸雨的 措施
(4)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识别流程图少 量信息 知道燃料的充 分燃烧意义 明白流程中物质 循环利用的意义 从本质分析问 题,读懂图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对富氧燃烧信息的介绍,以及对燃料燃烧与环境影响的进一步认识,引导学生认 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测评学生是否能体会如何保护环境和提高燃料利用率以及循环再利 用等思维,知道化学与生产生活的意义和影响。
作业 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资料一: 甲醇 (CH3OH) ,无色液体,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也是目前公认的液 态燃料中能够实现规模化应用的清洁能源。 甲醇燃料与传统燃油相比,更清洁环保,在技术 性、经济性、高效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确立甲醇燃料的能源地位,发展甲醇经 济,符合国家能源战略,有利于推动实现我国承诺的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碳中 和的愿景。
资料二:“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是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在西部地区先行先试的 一个千吨级示范项目。项目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电解水生产氢能,并将二氧 化碳加氢转化为甲醇,同时有水的生成,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 。项目的实施对发展可 再生能源、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甲醇 氧化物。 (填写“是”或“不是”)
(2) 相对于化石燃料, 甲醇燃料的优点有 。
(3) 利用二氧化碳制取甲醇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该转化的优点 是 。
(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气和甲醇均属于清洁能源
20
B、 甲醇获取的过程中资源化利用了CO2
C、任何条件下都可实现物质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
催化剂
)1、参考答案: (1)不是 (2)环境保护等 (3) CO2+3H2====CH3OH+H2O
减少了CO2 的排放、实现CO2 的工业转化、生成清洁可再生能源等 (4) AB
2、时间要求:6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氧化物 概念 知道物质种类 的多个概念 从组成元素角度 分析 对物质的元素组 成、熟练辨析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书化学方 程式 能 书 写 简 单 的 物 质化 学 式 和 化 学 表 达式 能 书 写 熟 悉 物 质 化 学 式 和 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运用已学知识书写 陌生反应的物质化 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相关材料阅读,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能并和新能源的优点 进行对比认识;运用已学知识书写陌生反应的物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能正确认识合理利 用和开发的新能源。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2) √ 易 改编 18 分钟
2 选择题 (1) √ 易 引用
3 选择题 (3) √ 易 原创
4 选择题 (4) √ 易 改编
5 选择题 (3) √ 易 引用
6 科普阅读 (5) (7) √ 较难 引用
7 科普阅读 (6) √ 中等 原创
8 科普阅读 (3) (7) √ 较难 原创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