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 雪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沁园春(qìn) 莽莽(mǎng) 蜡象(là)
jù(俱)往矣 妖娆(ráo) 稍逊风骚(xùn sāo)
2.读准多音字
(1)分外:fèn 其他读音:fēn 组词:分手
(2)折腰:zhé 其他读音:zhē 组词:折腾
其他读音:shé 组词:折耗
(3)成吉思汗:hán 其他读音:hàn 组词:汗水
(4)今朝:zhāo 其他读音:cháo 组词:朝代
二、重要词语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莽莽,文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顿失滔滔:文中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3.蜡象:白色的象。
4.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艳装和淡装。这里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5.妖娆:娇艳美好。
6.折腰:鞠躬,倾倒。
7.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8.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9.风流人物: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作者为什么要赋予静止的“山”和“原”以动态?
点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让人联想到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非常富有美感;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更显得神采飞扬。“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驰”,化静态为动态,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有视觉的因素。作者站在高处,看得很远,由于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视线跟着地势望去,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第二,有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第三,有时代的因素。当时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2.如何理解作者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所用的“惜”字?
点拨:“惜”字含义丰富。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3.作者在下片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点拨:为引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4.核心图解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