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是著名诗人戴望舒的作品,诗中描述了雨过天晴的清新、明朗,表达了作者对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等事物的关切和向往之情。诗歌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中。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朗读、默读、联想、想象,感受雨后空气清新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
3.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生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雨后世界的美丽与神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拟人手法的运用,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含雨后美景的图片、视频素材)、音乐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笔和纸,用于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
五、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5分钟)
(1)教师播放雨后美景的图片和视频,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感受。
(2)教师引导语: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感受雨后世界的美丽与神奇。
(3)教师板书课题《在天晴了的时候》,学生齐读课题。
2. 作者简介(3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他善于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读者喜爱。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想一想哪些地方读不正确;试着多读几遍;用笔在自然段序号间画一画。
2. 指名朗读课文。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字音纠正和停顿指导。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清新、美丽、生机勃勃……)知道这是谁的感受吗?(诗人戴望舒)由此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诗人当时被困在防空洞中不能出门,心情很烦躁郁闷,后来雨停了,诗人到小径中去游玩散心,发现雨后的景色真美,心情舒畅多了。)你知道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吗?(描写雨后天晴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在诗句中寻找答案吧!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A. 诗中描述了哪些雨后的景物?它们有哪些特点?诗人对这些景物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B.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派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例如:
A. 雨后的小径:“雨润过的”、“凉爽而温柔”等词语描述了小径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径的喜爱之情。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走在这条小径上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B. 雨后的小草:“新绿的、炫耀着”等词语描述了小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雨后小草的美丽与生机勃勃。
C. 雨后的小白菊:“不再胆怯”、“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等词语描述了小白菊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白菊的赞赏与向往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词语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在此处的妙用。通过品味“胆怯”、“慢慢”、“抬起”等词语,感受小白菊的娇羞可爱,体会诗人对小白菊的深厚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雨后世界的美丽与神奇。
(3)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和韵味。
(4)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
(四)教学总结:
教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可提出一些思考问题或建议,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和思考。例如,“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等思考问题。
(五)教学反思(5分钟)
通过以上详细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的主题、情感、语言等特点,掌握一定的阅读和欣赏方法,并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实践,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