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4 16:5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地理 七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地球和地图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地球 “地球和地图”第一、二节
2 地图 “地球和地图”第三、四节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 (2011版) 》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地
球和地图” ,它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课标具体要求见表1。
表 1 “地球和地图”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开展地理观测 、动手制作等活动 。例如:观察不同 季节 (或者一天内 ) 太阳光下等物体 影子的方向和长度 变化,用乒乓球或 者其他材料制作简 易的地球仪模型。
1
(

球 和 地 图
) (


) (


) (

转运动

转运动
)地图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 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养成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地图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开展运用地图 、动手制作等活动 。例如在地图上查 找地名并选择到达 该地点的最佳交通 路线,使用地图进 行“定位越野”活 动;利用泡沫塑料 、沙土等制作地形 模型。
2
(二) 教材分析
半球的位置
(
经纬度的位置
) (

线和纬线的定义

线和纬线的划分
) (
经纬网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
五带的位置 判方向
(
地球的运动
)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及原因
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比例尺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内容、范围的关系
三要素
方向: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线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图例
(

念:
)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
(
等高线
地形

)等高线的性质
地形图的判读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特征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三)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科学》学科的学习,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球 的形状和大小,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基本都有所了解。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空 间思维、想象能力受限,教学时教师更多的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形式 的教学方式将重要信息加工成学生易懂的动态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设计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 意识。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甚至动手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依据课标,制定的本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如下: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 表面积描述地球大小,结合教材的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了解地球仪的作用,知道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能利用经纬网确定某 地点的经纬度,逐步建立多维度的地理空间概念。
3.认识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并能举例说明因为地球运动产生的 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选择常用地图,能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 理信息。
(二) 、单元作业目标:
1、了解地球的基本信息以及地球的运动带来的影响;
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3、从地图、资料中准确获取地理信息;
4、根据实际需要熟练运用电子地图进行比例尺转换;
5、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断经纬度、量算距离;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别地形类型、识别山体部位,估算海拔和相对高 度;
7、运用各类“地图”解决真实情境问题,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 理和加工;
3
8、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识图、读图、析图、用图的习惯,有一定的提取有用 地理信息意识;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这个作业设计综合考虑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要求,落实尺度、距离、方向 等地理学科核心知识,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和地图”模块所包含的课标内容 进行整体作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作业量,且能够完成对于学科核心知识 的检测和巩固以及对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 以黄山旅游这一与学生生活联 系紧密的“一镜到底” ,设置多种不同层级要求的题型,不仅对学生学习的本 节知识内容进行检测,对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读图分析能 力都有所反馈。设计开放性题目,保证开放的答题空间。
本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两部分组成。本单元课时作业 由两个课时组成,第一课时为书面作业, 以地球和地图的阅读为主题,结合地 图的三要素,着重在考查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用图能力。第二课时为实 操性作业, 以了解地球仪的简易制作过程,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通过一系列活 动进行具身学习,通过地球仪和其他教具认识到太阳的直射位置是在不停的发 生变化的,感悟二分二至的含义。本单元作业类型有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书 面作业有绘图、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在国家大力实施“双减”的背景条 件下,本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原则,本单元书面课时作业由填空题、选择题和 综合题三个类型的题组组成。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由3组题组成。选择题和综合题 均以题组形式呈现,重在考查知识的整体关联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更好 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单元作业体例见表 2。
表 2 “地球和地图”单元作业体例
课时作业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题量 经纬网、地球的运动 的认知 1—2组 选择题 3-4 组 活动题 1 组 综合题 3 组
地形图的初步认知 2—3组
地图三要素的考察 2—3 组
简易地球仪的制作 1—2组
题型 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
绘图、填图、选择题、综合题等
时间 15 —20分钟 30 分钟以内
4
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 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 题任务、评价标准和方式设计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书面作业
家住在阜阳的晓阳打算参加主题为“感受中国自然文化之美”的秋季社会 实践活动,他选择了世界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区作为考察点,计划三天的行程。 现有的黄山风景区里就包含了七个小景区,其中黄山的“四绝”——奇松、怪 石、云海、温泉更是家喻户晓。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晓阳一家计划九月下旬去黄山旅游,晓阳妈妈想要提前了解黄山的基本 概况为接下来的旅行做准备,晓阳为妈妈找来了中国地图,通过经纬网来确定 黄山的大致位置。请同学们根据地图来帮晓阳告诉妈妈,黄山的位置大致在 ( 经纬度) 。 (作业目标5)
2、这个时间段去黄山旅游,云淡风轻、秋高气爽,非常适宜。通过学习地
球的运动中二分二至,我们可以知道现在的太阳直射点大致在 ( ) 。
(作业目标1)
A、北回归线附近 B、南回归线附近 C、赤道附近 D、极圈附近 3、晓阳需要查找莲花峰的地理位置,他最有可能选择的地图是( ) (作
业目标2、8)
5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安徽省地图 D、黄山市旅游地图
4、 (双选) 右图为当天出发时晓阳使用某地图
APP的截图,他从该图中可获得的有用信息是
( ) (作业目标2、5、8)
A、从阜阳市驾车沿东南方向可以到达黄山市
B、黄山市的纬度比阜阳市的低
C、驾车必须要穿过长江到达黄山市
D、驾车必须经过六安市才能到达黄山市
5、晓阳选择黄山“一线天” 、“排云亭”作为
主要考察点,当他打开电子地图时界面为图2所示,
他需要在手机上 使内容更加
详细,在此过程中,手机地图的比例 、范围 。从 “一线天”考察结束后,晓阳一家决定步行去往“排云亭” ,请根据图3所示, 从“一线天”到“排云亭”的行走路线的方向是 ,并计算出大约 需要行走的距离 米。 (作业目标4、5、8)
图2 图3
6
6、图4为 “黄山市风景区示意图” ,图5为晓阳拍摄的“黄山云海图” 。 晓阳拍摄此照片的位置在图4中的 处。黄山风景区的景点还 有很多,譬如:光明顶、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飞来石、莲花峰,请你帮晓阳 设计一条路线 (在图4中画出) ,能够完整的欣赏这五处景点,并能够欣赏到黄 山四绝——云海。 (作业目标3、5、8)
图4 图5
7、完成黄山莲花峰的旅游考察之后,晓阳一家决定前往桃花峰采茶。晓阳 使用手机地图APP (如图6、图7) 。由图中信息可知:
图6 图7
7
①桃花峰中黄山毛峰采摘点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盆地
②桃花峰中黄山毛峰采摘点的海拔高度为 ( )
A、1000米 B、1300米 C、1400米 D、1200米
8
③在桃花峰可以看到 (
A、始信峰 B、宝塔松
) (多选)
C、云门峰 D、光明顶
④判断桃花峰所处的地段为山脊还是山谷?说明理由。

【选做题】⑤若晓阳一家希望第二天可以在图中所示地区选择一个可以看 到日出的地方,请在图中标出,并说明理由 。 (作业目标6、7、8)
【设计意图】该作业设计综合考虑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要求,落实尺度、 距离、方向等地理学科核心知识,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和地图”模块所包含 的课标内容进行整体作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作业量,且能够完成对于学 科核心知识的检测和巩固以及对学科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以黄山 旅游这一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一镜到底” ,设置多种不同层级要求的题型, 不仅对学生学习的本节知识内容进行检测,对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信息获 取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都有所反馈。设计开放性题目,保证开放的答题空间。
【操作说明】该作业建议在完成“地球和地图”的全部内容后完成,预计8 -10分钟。作业也在对学情认知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层级要求的题目,便于学
生选择。 (【选做题】部分预计5-8分钟完成)
第二课时:探究作业
手工DIY地球仪
具体步骤:
1、准备一个乒乓球、一捆铁丝和一大块橡皮泥。
2、为了让乒乓球更加符合地球仪的形象,需要在乒乓球的表面画出赤道和 比较重要的经纬线,并在两极打孔。
3、用铁丝简单的做出一个带有地轴的地球仪线框。
4、把乒乓球安装在铁线框的支架上,并在底座上按上橡皮泥增加重量,防 止地球仪头重脚轻。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简易的地球仪了。
5、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手机软件和打印机,打印出和乒乓球大小一致的地
图,贴到简易地球仪上,如果可以再画上一些比较的特殊的经纬线,就更加的 完美。
时间要求:15 分钟左右
【探究作业的设计意图】 该作业设计也是综合考虑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要 求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于地理环 境的审美情趣。地理学科具有丰富的实践内容,所以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究作业 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可以利用身边一些简单的物品就能制作课 堂上可以用到的学具。
课时作业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考察地球的基本知识和运动的影响
地形图的认知掌握程度
地图三要素的考察
建议地球仪的制作
9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你对地球
的认识会更加深入,也许地球上的美景让你流连
忘返,但当我们需要确定具体的经纬度或地图时,
就需要同学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一一展现出来。同
学们,我们来一起试试吧!
1、读右侧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写出A、B、C、D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位于西半球的点是_____;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点是_______; 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点有______。
(3)、从高、中、低纬度来划分A、B、C、D四点,位于低纬度的有______, 位于中纬度的有________。
(4)、B点位于A点的__________方向。
(5)、从五带看,A点在______,D点在_________。
2、观察中国水系图,请回答流经“王家坝闸”的河是哪条河 ( )
A、长江 B、黄河 C、淮河 D、泗水
10
3、小明是一个粗心的孩子,在看导游图 (如下图) 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图上
的指向标,告诉同学观景台位于大门的正南方,请你帮他改正( )
A.观景台位于大门的东北方 B.观景台位于大门的东南方
C.观景台位于大门的西北方 D.观景台位于大门的西南方
4、滴滴打车是中国近年来很受用户喜爱的“打车”应用。司机能准确接送
乘客通常会使用下列哪种地图( )
1 1
A.省区图
C.当地景区导游图
B.当地气候图
D.电子地图
5、在同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下列地形区呈深褐色的是( )
A.东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6、同学们都是才步入新的学校,新的学习生活才刚刚开始,对于新的学校 到处都充满了好奇,刚好我们才学习了地图的三要素,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知
识,画一张自己学校的平面图。
绘图区
12
7、2022北京冬奥会把中国时间——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把 中国人的浪漫发挥到了极致!而二月四日当天刚好为二十四节气的开始立春, 那么根据地球的公转运动所形成的的二分二至图,我们北半球即将迎来 ( )
A、春分 B、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8、读下面地球公转示意图 (图1)和经纬网图 (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B点的地理坐标是 ( ) ;C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半球; B点位于A点的_______ 方向。
(2)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亚运会期间地球 运行在图1的_______。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甲--丁之间
(3)当太阳直射C点时,图1中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处,此时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________ (极昼或极夜) 现象。
(4)图1中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甲处时,A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丁处向丙处运动过程中,杭州市的白昼将变 _________ (长 或短)
9、等高线地形图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很大的 指导意义。某中学兴趣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下图是兴趣学习小组
绘制的安徽省南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
(1) 由图中等高线判断山体部位的名称:A_______ C
(2) 图中铁路为 走向。图中DE为铁路穿过山体时所挖掘的隧
道,隧道口D点与E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若量得图上D与E之间的 直线距离是1.5厘米,则隧道的实地长度是 米。
(3)山峰B的海拔范围是________米。
(4)图示地区大部分为_________ (地形类型) 。
(5)他们在探究时发现G坡比F坡更适合开辟成梯田,仅从地形角度考虑,试 说明理由 。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 解 理 解 应 用
1 填空题 1、3、5 √ 中 原创 30 分钟
2 选择题 2、3、7 √ 易 原创
3 选择题 3、7、8 √ 易 原创
4 选择题 2、3 √ 易 原创
5 选择题 2、3、8 √ 易 原创
6 绘图题 3、7、8 √ 中 原创
7 选择题 1、3 √ 易 原创
8 填空题 1、3、7、8 √ 中 原创
9 填空简答题 5、6、7 √ 难 原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