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及章节 第四单元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内容中的中国近代史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因、经过、意义。本课教材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本课内容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因此,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后记,老师都应该倍加重视。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因此,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后记,老师都应该倍加重视。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遵义会议召开、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信息技术应用准备 B1 学情分析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A3 教学设计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单元(或主题)学习活动设计 教 学 过 程教学流程时间安排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激 趣 导 入大约需要3分钟老师在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进而导入新课。具体操作:首先请同学通过图片认识历史伟人(毛泽东),然后师生齐声朗诵配乐诗《七律·长征》,接着提问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通过课外知识积累辨别图片中的历史人物。 2、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感情地朗诵配乐诗《七律·长征》探 究 原 因大约需要3分 钟指导学生看教材P70第1、2自然段,用看书归纳、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学生回答后用下图展示长征的原因。1、学生看书,思考长征的原因。 2、举手回答长征的原因。 梳 理 过 程 梳 理 过 程 梳 理 过 程 大约需要20分钟 大约需要20分钟 大约需要20分钟 主要用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长征的重要经过,并将长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用影视资料加以重现。 具体操作:首先是了解长征初期的情况,由老师结合课件活动地图简要概述,让学生明白红军长征初期受挫的事实,产生怎么办才能使长征走向胜利的疑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好铺垫。 其次是介绍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先观看影视资料,再现《遵义会议》,然后结合课件和教材,让学生归纳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归纳后老师给学生介绍记忆历史的方法:抓主干、抓关键词。接着安排学生活动:讨论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老师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探究:会议前红军所面临的局面、会议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何影响、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胜利情况。也就是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从而突出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老师可以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推选代表发言、老师进行补充和归纳的方法从事这一内容的教学。学生回答后,老师用多媒体出示《问题解答》,并作适当点评。 随后,老师用多媒体地图展示长征继续的情况。 老师介绍相关历史事件: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影视资料再现历史)——翻越夹金山——过雪山、草地(想象历史,从意念中感受困难)——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会宁、静宁会师(1936年10月) 特别说明,视频资料直观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1、看多媒体地图演示,听老师简要介绍,了解红军长征初期受挫的情况。 2、观看通过影视资料再现的《遵义会议》。 3、结合教材71页相关文字了解并归纳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4、问题探究:小组讨论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6、聆听老师讲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历史事件。 7、观看《飞夺泸定桥》的影视资料。 8、根据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想象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难困苦,并进行交流。总 结 历 史大约需要3钟理解、归纳长征胜利的意义。引导学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总结:一是红军长征对中共和红军的考验,给后人留下的光荣的革命传统;二是长征的胜利,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红军开始走上抗日战场。在这里使用音频播放毛泽东的话,加深学生对长征意义的理解。1、看书分析、归纳长征胜利的意义。 2、听音频文件,加深理解。升 华 历 史大约需要4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体会长征精神。 在感知长征的整个过程及艰苦历程的基础上,加上学生的课外积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长征精神?请学生谈谈他们所理解的长征精神。然后出示老师的归纳,并指出:长征精神是革命前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长征精神薪火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赴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 1、分组讨论、归纳长征精神。 2、分组派代表交流讨论成果。 3、学生朗读老师归纳的长征精神,加深理解和印象。读 史 修 德大约需要3分钟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发扬长征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结合长征精神,独自思考自己的不足。 2、分组讨论、代表交流“在学习中如何发扬长征精神”课 堂 小 结大约需要2分钟老师根据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学生跟随老师的小结思路,回顾重要历史事件,理清长征线索,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单元(或主题)作业设计 P75习题13.1活动第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