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根深dì(蒂)固 孜孜不倦(zī)
汲取(jí) 锲而不舍(qiè)
2.读准多音字
(1)对称:chèn 其他读音:chēng 组词:称呼
(2)楷模:mó 其他读音:mú 组词:模子
二、重要词语
1.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3.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4.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5.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6.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7.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8.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9.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10.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三、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论证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纽带,常见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1.文章使用的主要修辞方法及作用探究。
点拨:本文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设问是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法,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例如,“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引导读者去思考,然后下文对此作了回答。设问的“问”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2.课文层层设疑,逐步深入论证的思路探析。
点拨:本文不仅观点新颖,论证思路也很独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头从一道数学题的解法说起,通过解答分析得出结果:“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接着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进行辨析,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并且强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接着,课文紧紧围绕“寻求第二种答案”这一点,又谈到“创造性的思维”,提出新的问题:“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对此,课文通过说理分析指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需的要素是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以及持之以恒的尝试。为了支撑这一观点,课文还列举两个事例加以证明。围绕创造性思维,课文又进一步设疑:“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对此,课文通过分析创造性产生的过程作出回答:“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这样,课文采用纵向展开论证的思路,层层设疑,递进论证,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3.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