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3 隆中对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3 隆中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7 21:4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隆中对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陇亩(lǒng)    好为(hào)  诣亮(yì)
屏人(bǐng) 倾颓(tuí) 度德量力(duó)
猖蹶(chāng jué) 挟天子(xié) 沔(miǎn)
吴会(kuài) 殆(dài) 存恤(xù)
戎(róng) 夷越(yí) 箪(dān)
2.识别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解释:伸张
(2)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理解
(1)许:承认,同意。
(2)信然:确实这样。
(3)器:器重,重视。
(4)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
(5)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6)枉驾:屈尊。
(7)顾:拜访。
(8)由是:所以,因此。
(9)诣:拜访。
(10)凡:总共。
(11)倾颓:崩溃,衰败。
(12)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13)犹:还。
(14)未已:没有罢休。
(15)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16)非惟:不仅。
(17)挟:挟持,控制。
(18)争锋:争强,争胜。
(19)利:物资。
(20)殆:大概。
(21)资:资助,给予。
(22)殷:兴旺富裕。
(23)存恤:爱抚,爱惜。
(24)胄:后代。
(25)总揽:广泛地罗致。
(26)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27)政理:政治。
2.一词多义辨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词类活用解释
(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解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解释:名词作状语,亲自。
(3)因屏人曰
解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
(4)思贤如渴
解释:形容词作名词,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4.古今异义区分
(1)因屏人曰
古义:于是,就此。今义:常用于“原因”“因此”。
(2)此人可就见
古义:接近,趋向。今义:常用于副词或连词。
(3)遂用猖蹶
古义:失败。今义:凶猛而放肆。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古义:可以把(他)。今义:用于肯定的回答。
(5)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某种打算。今义:故意。
三、作家介绍
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年轻时好学,宦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黄皓专政时期,大臣都趋附黄皓,陈寿却敢于反抗,因而多次遭到贬黜。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四、背景在线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徭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钩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之战以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72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历史的史书。在当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来辅佐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1.诸葛亮为刘备绘制蓝图确定策略的依据探究。
点拨:曹操是刘备“不可与争锋”的敌人,诸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亮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曹操能战胜实力数倍于自己的袁绍,证明其出色的军事才能;政治上,挟天子而令诸侯,处处占得先机,所以“不可与争锋”。
东吴是可以依靠的盟友。诸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亮分析,东吴的孙氏政权经过三代国君的苦心经营,根深蒂固,百姓归附,政治稳定,人才各尽其用,军事上占据长江天险,这样的对手可以用作外援。
刘备最先夺取的是荆州。其一,荆州交通便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进可直逼宛洛,威胁中原;退可凭借长江之险,严守此城。荆州不但地理位置重要,更是南征北讨的战略要冲,而且江汉平原富庶辽阔,人才众多,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荆州之主刘表不能守。其二,当时的情况决定,既然不可北伐,也不可东征,所以应就近先占据荆州为策源地,然后徐图发展。
2.隆中对策一段内容和说理特点探究。
点拨:在这段对策里,诸葛亮针对刘备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的问题,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具体分析了敌我形势和相互间的利害关系,为刘备确定的“成霸兴汉”的建国策略具体周详。从后来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历史事实看,其预见性是完全正确的。这就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见识。这一段不仅内容精辟,而且论证严密,层层深入,摆事实,讲道理,有根有据,结论明确。这种说理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3.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