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出师表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崩殂(cú) 以塞忠谏(sè)
陟罚(zhì) 臧否(zānɡ pǐ)
以遗陛下(wèi) 裨补(bì)
性行(xínɡ) 行阵(hánɡ)
桓帝(huán) 猥自(wěi)
危难(nàn) 夙夜(sù)
驽钝(nú) 以彰其咎(zhānɡ jiù)
咨诹(zī zōu) 涕零(tì)
2.识别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 “阙”通“缺”,解释:缺点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解释:表示继续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理解
(1)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3)光:发扬光大。
(4)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5)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6)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7)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8)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9)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淑,善。均,平。
(10)攘除奸凶:铲除奸邪的敌人。
(11)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12)驱驰:奔走效劳。
(13)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
(14)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15)驽钝: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16)斟酌损益: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17)慢:怠慢,疏忽。
(18)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显扬。
(19)咨诹:询问。
(20)察纳雅言: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2.一词多义辨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词类活用解释
(1)以光先帝遗德
解释: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2)恢弘志士之气
解释: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大。
(3)论其刑赏
解释:名词作动词,用刑,受罚。
(4)亲贤臣,远小人
解释: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5)不宜妄自菲薄
解释: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6)苟全性命于乱世
解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保全。
(7)此皆良实
解释: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8)攘除奸凶
解释:形容词用作名词,奸臣恶人。
4.古今异义区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时”的意思。今义:指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指十分憎恨。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指品质、行为恶劣。
(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指由衷感谢。
(6)臣本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指布衣服。
(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文体知识
“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特殊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体,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上书言事”,相当于今天的“打报告”,陈述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出师表”,意思是“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诸葛亮的《出师表》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成为“表”中的典范。
1.本文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点拨:本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呈给后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奏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的疏表。(1)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追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机处境。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2)表达方式上主要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如劝解刘禅,说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饱含着忠于先帝、寄希望于后主的诚挚之情。
2.诸葛亮出师伐魏原因及准备探究。
点拨:当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谓“益州疲弊”,就是指这种局面而言。
在这样的形势下,诸葛亮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年时间(223~227年)来为伐魏作准备。(1)跟吴国通好——223年,刘备病死,诸葛亮开始执政,派邓芝去吴国,劝孙权跟魏绝交,使蜀国在外交上取得一个重大的胜利,便于全力对付魏国。(2)加强内政建设——主要是制定“汉科”作为一国的法度,并认真执行,做到“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3)平定南方的叛乱——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直到滇池,平定南方的叛乱。分益州、永昌两郡为建宁、云南、兴吉、永昌四郡,任用本地夷人和汉人做官吏,使夷汉关系得到改善,这就是表中提到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件事。此外,从表中“兵甲已足”这句话可以看出,在这五年里诸葛亮在战备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可见,出师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
3.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