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了解欧洲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地点等发展概况。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西欧农村出现的垦殖运动,分析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唯物史观角度正确看待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建立过程和特点。
家国情怀: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产生的原因和他们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2年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导入新课
图二
政治: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经济:西欧封建庄园
图一
概括图一、图二联系
图二封建庄园是在图一封建等级制土地的层层受封基础上形成的
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欧洲的近代化开始了——
世界近代史指的是约14、15世纪—20世纪初的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产生、发展和扩张并因此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
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
(1)背景: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将荒芜的土地开垦成为良田 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自己的方式耕种。 垦殖运动
(4)自治: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
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参与者: 领主组织或农民自发开垦
(3)主要内容:欧洲许多农村开始大量开发林地、荒地,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他们成为这些新开发的地区的主人。
(一)农业——土地关系的变化
(一)农业
材料一: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 7 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 1800 万,11 世纪为3850 万,增长到2 倍以上不列颠列岛人口增长到4 倍。在这段时期内,第一次出现2 万人以上的城市。——卡洛·M. 奇波拉 : 《欧洲经济史》第一卷
材料二:在西欧,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事实是几个世纪以来佃农自由状况不断改善,对土地实际占有权不断强化……人们不仅要求更多的土地,而且要求更自由的土地。——侯建新《圈地运动的先声:中世纪西欧大垦荒》
材料三:中世纪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引入了重犁。以前,农耕一直沿用古罗马时代的小型轻,并不适用于北方的土壤。而11世纪以后,大型重犁出现,湿重的土壤得以充分犁耕。——河源温等《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材料四:12世纪,法国只有约1/2、德国只有1/3、英格兰只有1/5的土地得到耕种,其余的都是森林、沼泽和荒地。——《全球通史》
①人口增长,对耕地需求增多
②佃农对自由土地的向往,希望能解除旧的人身依附关系。
③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④大量荒地存在
时间:
内容:
参与者:
结果:
11世纪
有的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欧洲许多农村开始大量开发林地、荒地,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尽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1150年道恩斯修道院有36人,100年后增加到1248人。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1.垦殖运动
2.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农奴
自由农民
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缴纳迁徙税
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农奴解放的途径多种多样,有的是被封建主释放的,但更多的是农奴出钱赎得自由,或者逃亡而争得自由。土地被佃户或接受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些劳动力自由寻找工作。
地租形式:
劳役地租→货币地租
3.租地农场建立:
14世纪中叶以后,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出租自营地的浪潮席卷西欧大部分地区。
领主
富裕
农民
佃户
具有雇佣关系,体现资本主义性质。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进入市场。
(1)土地集中: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集中土地。
(2)领主出租自营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3)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集中土地。
4.特点:
封建庄园
领主
农民
农奴
转让
联姻
继承
买卖
土
地
集
中
出租
自营地
富裕农民
农业工人(雇佣)
承租
购买
土地集中
租地农场
① 土地集中;② 雇佣关系;③ 推向市场;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据统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马克思
5.租地农场性质
土地所有者
(领主或佃户)
租地农场主
雇佣农民
雇佣关系
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农业资本家
货币关系
契约关系
租地农场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庄园 租地农场
时间 9世纪开始 14世纪中叶以后
生产方式 佃户无偿为领主耕种“直领地”
生产目的 自给自足,满足自己需要
关系 (领主与农奴) 依附关系,无有人身自由 (雇主与雇工)
生产关系 封建生产方式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西欧庄园衰落前后,土地关系的变化比较表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无地和少地农民来耕种
把农产品推向市场
雇佣关系,有人身自由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6.租地农场建立的影响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土地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租地农场有了雇主、雇工的不同,便产生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关系。随着剩余农产品的增多,手工业得到发展并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二)手工业
1.手工工场形成和发展
农产品的富余,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这一时期手工业不断发展。
农村出现
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
手工工场
13世纪
小型手工坊
毛纺织业是最早出现社会分工的部门,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购入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梳毛、纺线、染色、织布、平整等多道工序,由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完成。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手工工场
①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②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③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后来,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工人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雇工分工合作,效率提高
2.手工工场的特点:
16世纪英国的一首歌谣描述了当时手工工场的劳动场景:“机间宽又长,织机二百张。又有一大厅,五十修剪工。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施展好手艺,天衣全无缝。旁有一大屋,女工共百人。再有八十人,选呢更浆呢。附近又一室,二百小姑娘。染工又八十,呢绒着颜色。外面一间屋,童工一百五。二十擀制匠,整呢折成匹。并坐检细毛,不敢怨劳苦。都是穷苦人,终日不休息。”
——许嘉璐、启华《世界史画卷·英法卷》
②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③产品面向市场
中世纪的印刷工场
图片选自统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材上册62页
操作印刷机
校对
排版
校对
①分工合作
3.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
逐渐资本主义化
土地关系的变化
手工业
的发展
手工
工场
租地
农场
开始改变中世纪
欧洲社会整体面貌
社会结构变化
文艺复兴
地理大发现
早期殖民扩张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实质: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实质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说明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直击中考
1.(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根据如图呈现的历史现象,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出现 B.西欧封建制度彻底瓦解
C.租地农场逐渐走向衰败 D.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2.(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本质特征是( )
A.雇佣关系的形成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A
A
3.(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如图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 )
A.手工业行会 B.租地农场
C.手工业者 D.工厂制度
4.(2022·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图示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变化。在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工场
C.现代工厂
D.手工业作坊
B
B
二、新的社会结构——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 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材料二 他的面包和酒都是最上等的;谁也没有他藏酒丰富……他的饮食跟着时节
变换。他在笼子里喂了许多肥鹧鸪,鱼塘里养了很多鲷鲈……裁判官员在
审案会齐的时候,就是他主持这会议,他多次代表他的一州当过议员,他
当过州官和辩护律师。
——摘编自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农村的阶级结构,正在经历着新的分化组合……其中最重要的
变化是,以新的土地经营方式为特征的租地农场主阶级不仅包括杰出的富
裕农民、乡绅,还包括改变了经营方式的骑士……他们一般被称为“乡绅
阶级”。
——侯建新《西欧富裕农民——乡绅阶级形成与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中世纪晚期,西欧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富裕农民、骑士和乡绅组成的全新阶层,
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①传统贵族走向没落 ②新生阶级力量崛起
富裕农民、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生产方式控制生产、交换等环节,他们还控制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材料一:后来的情况发生变化了,城市居民有钱了,觉得腰杆硬了…… 越来越多的西欧城市取得了自治地位。这样一来,城市不仅在经济方面不同于农村,而且在政治和司法方面也摆脱了封建领地结构,城市居民不再受庄园法庭管制,可以自己去选市长、议员、法官,等等,组织自己的市政府,建立自己的法庭,甚至组织自己的军队。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腓力二世时期法国王室直辖领地的扩大
(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九年级《世界历史地图册》上册)
材料二
西欧城市新的阶层由哪些人构成?结合课本和材料谈谈他们在社会中的影响。
2. 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
材料三: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市民中上层分子所掌握的财富十分可观,经济上他们是国王和大封建主依靠的对象。政治上他们操纵城市的政局,左右城市的政治倾向,并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
①市民阶层的出现:
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采取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②政治权利的扩大:
发家的商人巨贾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上层市民贵族化
直击中考
1.(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反映了欧洲( )
A.思想文化逐渐僵化 B.外交领域走向开放
C.政治制度趋向专制 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本课小结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垦殖运动
租地
农场
富裕农民
手工业
市民阶层
农业
脱离农业
手工工场
雇佣、市场
雇佣、市场、分工
土地集中
产品富余
资本主义化
资本主义化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新的生产关系
庄园衰落与瓦解
土地关系变化
农村
农民加入
城市
西欧经济发展
推动
社会面貌的改变
推动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