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 苏轼咏月诗文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遂至( ) 未寝( )
荇菜( ) 竹柏( )
琼楼( ) 不胜( )
绮户( ) 婵娟( )
2.读准多音字
相与: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交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何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绮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婵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辨析
与
3.词类活用解释
(1)照无眠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低绮户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区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色入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四川)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的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散文中的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擅长画竹子,开创了湖州画派。此外,苏轼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21教育网
四、背景资料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此篇短文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二人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水调歌头 中秋》本篇为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时所作。从熙宁四年(1071),到写本篇止,外任整整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五年未见。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任齐州(今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得相见。在抒写手足情深的同时,词人不能不想到,兄弟二人都是由于与变法派相左而出为地方官,并备受冷遇的,不能不想到仕途险恶。所以“大醉”遣怀,表现出世与入世、隐退与仕进的矛盾心情,这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答案:一、字音字形
1.suì qǐn xìng bǎi qióng shēnɡ qǐ chán
2.yǔ yù 参与
二、重要词语
1.(1)高兴的样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2)承接上文推究原因的虚词。(3)像充满水,澄澈透明。(4)交错。(5)指神话中的月宫。(6)美玉建造的楼宇,这里也是指月宫。(7)禁受不住。(8)何如,还不如。(9)雕绘着花纹的窗户。(10)为什么。(11)本指美好的姿态,这里指明月。
2.介词,和 副词,一起,共同
3.(1)动词用作名词,不眠的人。(2)形容词用作动词,低照。
4.(1)指不热衷于名利,能够从容留连光景的人/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2)多指门/主要指人家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赏析句中“闲”字的妙处。
点拨:“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联系全词从人情和事理两个方面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含意和作用。
点拨: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作者一改离怨转为安慰的语气。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唯愿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词里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
3.核心图解
记承天寺夜游
水调歌头·中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