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ppt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8 08: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0张PPT。
望江南 温庭筠 渔家傲 范仲淹 江城子 苏 轼 武陵春 李清照 破阵子 辛弃疾词 五 首文学常识 什么是词?
词又称为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能够自由的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词的标题由词牌名和题目组成。望江南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 到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不闻。屡试进士不第 .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生而貌丑,有人恶意取笑,给了他一个“温锺馗”的绰号,然而在庭筠不招人喜欢的外表后面,偏偏生就一副多才多艺的锦绣心胸!他禀性“敏悟”,常能“走笔成万言”。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深受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 。 作者简介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倚( )( ) 斜晖( )
悠悠( ) 肠断( ) 白蘋洲( ) yǐpíng凭靠夕阳的斜光闲静的样子形容极为伤心(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文章大意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到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梳洗罢,表明她精心打扮,
是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所谓“女为悦己者容” 心情是喜悦和激动的
独倚望江楼。一个“独”
字写出了多么孤独落寞之情。
过尽千帆皆不是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与起句
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
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
承上启下
脉脉水悠悠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了
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斜晖等了一天肠断白蘋洲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人影,能不肠断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一字一句闲不得”这不是一般人物在晨起来的梳头,而是特定人物( ),
( )特定条件下,一种特定情绪( )的反应。
小 结思妇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喜悦和激动形象刻画①②动态切盼重逢之情。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静态景物描写⑤③④
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情感抒发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
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
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武陵春李清照李清照介绍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   靖康之难后。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善属文,于诗尤工。《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携隐。(赵明诚)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纪念堂(济南趵突泉公园内)赏析了解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文章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着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累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风住尘香花已尽,交待季节特征——已是暮春时节。暗指: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日晚倦梳头。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情感?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由景到人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
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 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 “闻说”、“也拟” “只恐”是用欲抑先扬手法,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小 结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6.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知识拓展李清照词欣赏 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前两句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末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取譬多端,含蕴丰富。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总之,该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他在陕西守卫边疆多年。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守旧派阻挠,他的词,写边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缠绵深致,脍炙人口。范仲淹于宋仁宗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副使,守边四年,作《渔家傲》乐歌数阙。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时间统领全文地点·异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边地荒漠将士思乡景情衡阳雁去无留意人思归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的空旷辽阔声音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西北荒漠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浇愁数字对比写思乡燕然未勒归无计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不寐壮志难酬思乡忧国感慨情怀渔家傲范仲淹上阕写景雁去
边声
孤城
长烟
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异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抒发思乡报国之情泪借景抒情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中心思想 《渔家傲 秋思》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变型默写: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羌管悠悠霜满地。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 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赏析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狂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开张——豪壮4、表现在哪些诗句上?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尚有用武之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小结: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辛弃疾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他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陈同甫,名亮。是辛弃疾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同甫才气超群,喜谈兵,志存经济,重许可,人人见其肺肝。辛弃疾退居上饶,陈氏相访,二人同游鹅湖,纵论天下恢复之事,皆以气节自负。过后,陈亮有《贺新郎》词记其事。辛弃疾亦有数词寄之,其《贺新郎》云:“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可见,二人志同道合,均是试图补天的爱国志士。刘熙载说:“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写于这一时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的声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1.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词中着力铺写的梦中景象,沙场点兵、弯弓走马等,场面壮阔,意气豪放,与醉中挑等看剑、人老白发平添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对比,所以说这首词是“以壮衬悲”。总结全文含“酒”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作 业:
背诵默写这五首词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