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 愚公移山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高万仞( ) 冀州( )
惩( ) 出入之迂(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一厝( )
2.找出通假字
(1)始一反焉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2)汝之不惠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3)亡以应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4)一厝朔东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5)无陇断焉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理解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入之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杂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献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叩石垦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始一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残年馀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惧其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感其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无陇断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辨析
(1)且
(2)以
(3)焉
3.词类活用解释
(1)面山而居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与汝毕力平险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区分
(1)惩山北之塞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2)固不可彻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答案:一、字音字形
1.rèn jì chéng yū jī běn shuāng chèn sǒu kuì cuò
2.(1)反 返 返回
(2)惠 慧 聪明
(3)亡 无 没有
(4)厝 措 放置
(5)陇 垄 土丘
二、重要词语
1.(1)年龄将近九十。且,将近。
(2)进门出门要绕远。迂,曲折,绕远。
(3)尽全力铲除险阻。
(4)纷纷地,文中有异口同声的意思。
(5)提出疑难。
(6)凿石头挖泥土。
(7)才往返一次。
(8)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9)担心什么铲不平?苦,愁,担心。
(10)害怕他不停地做下去。
(11)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12)没有高地阻隔。陇断,高地阻隔。
2.(1)将近 况且
(2)凭借 来,用来
(3)疑问代词,哪里 语气助词
3.(1)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
(2)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盛装土石。
4.(1)苦于 惩罚,惩戒
(2)通 彻底
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点拨:文章开头先写“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处的位置,写两座山的情况,实际上是交代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铺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遗男”“跳往助之”的情节?
点拨:“遗男”“跳往助之”,表示得到了邻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的支持,连小孩都来了,说明移山是“北山”人的共同愿望;从表达上看,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枯燥,“跳往助之”四字,把孩子欣欣然的神态写出来了。21教育网
3.核心图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