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春的气息,充满生机,它从声音和情态两个方面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桃花相映生辉的美景。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写作的范本。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 体会三月桃花水的特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3. 尝试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描写家乡冬景的小练笔。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尝试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描写家乡冬景的小练笔。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描写春水的诗句。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北方的三月,冰雪渐渐消融,细细的流水从屋檐、小山、石桥上轻轻滴落,清脆悦耳,清新脱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桃花水”。“桃花水”又称春水,它如油般滋润着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让我们随着《三月桃花水》这篇优美的散文去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互查,纠正字音后练习读通读顺。
3. 指名读文,加深印象。
4. 浏览全文,尝试谈谈自己的初步印象。
(三)细读课文,感知文情。
1. 再读课文,思考: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理由。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答不求统一。择其一点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自由畅谈时,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点拨引导:是什么?像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教师小结:面对阳春三月的美景,我们除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之外,还要用心去感受这美丽的景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自然那独特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待会儿把自己的感受告诉老师和同学。
先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集体交流感受:说说自己喜欢这篇文章的理由是什么?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话要说吗?你想到了什么?想对作者说什么?或者是想对自己说什么?让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畅所欲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后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深入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在学生对文章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之后,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启示或帮助。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和深度。
配乐朗读全文感受桃花水的美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为大自然创作一幅美丽的图画吧!同时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融入到这幅画中!
布置作业:课后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并积累运用。
课外拓展: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描写春水的诗句并积累下来。8. 教学总结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精心的组织和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技巧。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9. 教学反思
在完成《三月桃花水》的教学后,我深感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节奏的把握、小组合作的指导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未来我会更加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