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导学案-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导学案-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8 08:1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灰jìn( ) 锦幛( ) 荇藻( )
蓬蒿( ) 蝼蚁( ) qiáo( )悴
2.读准多音字
(1)一角: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2)柔发: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二、重要词语
1.______:丝织成的色彩艳丽的大幅绸布。
2.彻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4.憔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蝼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2年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50年因哮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四、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的炮火震动了诗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关头,戴望舒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1938年他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94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次年,他被日军逮捕,投入狱中,备受摧残,得了严重的哮喘病。但监狱的铁窗可以禁锢他的躯体,却禁锢不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他的心飞出了铁窗,飞到了祖国蒙难的土地,飞到了志士流血的战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一、字音字形
1.烬 zhàng xìng hāo lóu 憔
2.(1)jiǎo jué 角色 (2)fà fā 发表
二、重要词语
1.锦幛
2.透到骨头里,比喻程度极深。
3.蓬蒿
4.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5.苏醒。
6.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1.诗中的比喻句及其表达效果探究。
点拨:(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腻感人。21教育网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军民的新生活。
(3)“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比喻整个中国。
(4)“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点拨: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他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3.核心图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