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 地下森林断想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浩瀚( ) 无垠( ) 袅袅( )
dǐng( )盛 沙砾( ) 万lài( )俱寂
嶙峋( ) 瘠薄( ) 沉miǎn( )
吝啬( ) 徘徊( ) 窥测( )
愤懑( ) chán( )弱 崛起( )
2.读准多音字
(1)悄无声息: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2)喷发: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二、重要词语
1.浩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黝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袅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默寡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正当兴盛或强壮。
6.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嶙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瘠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草木)苍翠茂盛。
10.沉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13.愤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孱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蔚为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家作品
张抗抗,浙江杭州人。1969年到黑龙江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国营农场当农工,在那里生活了8年。1972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7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答案:一、字音字形
1.hàn yín niǎo 鼎 ( http: / / www.21cnjy.com )lì 籁 lín xún jí 湎 sè pái huái kuī mèn 孱 jué
2.(1)qiǎo qiāo 悄悄 (2)pēn pèn 喷香
二、重要词语
1.形容广大,繁多。
2.光线昏暗,看不清楚。
3.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4.不爱说笑。
5.鼎盛
6.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
7.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8.(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9.郁郁葱葱
10.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1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12.隐姓埋名
13.气愤。
14.瘦弱。
15.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1.为什么行文结束作者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点拨:本来这些描写可以移至文章开篇,展示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目击地下森林之后的强烈深刻的第一印象,也成为读者阅读本文的第一印象,但是作者有意暂且不表,留待文尾展示出来,目的是突出地下森林的黑暗、艰辛、险恶的经历,在极写这种经历之后顺势再现森林的壮观景象,劫后余生,庆幸之至,作者写来痛快淋漓,读者读来更觉新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文中九个问句的意义及作用探究。
点拨:(1)第一、二、三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一方面改变陈述句带来的阅读的沉闷,引起读者的阅读注意,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
(2)第四、五、六问:“阳光不喜欢峡谷 ( http: / / www.21cnjy.com ),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这里的三个问句是无疑而问的,其作用是强化对阳光不公平的怨恨情绪,因为上文就专门谈及阳光的偏私,“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这里已经否定了阳光的公平,那么再以反问的形式提出阳光的不公平,是换一种句式强化这种否定的情绪。
(3)第七问:“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这一问句改变陈述句带来的阅读的沉闷,引起读者的阅读注意。21教育网
(4)第八、九问:“你的歌是唱给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它们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呢……”这是对经历劫难之后的地下森林的问话,不再有沉重之感,却有另一种动情的感觉,那就是回首往事,怀念艰苦岁月里的患难真情。这两个问句是提示回味上文的内容。21cnjy.com
3.核心图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