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社 戏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行辈( ) 惮( ) 欺wǔ( )
絮叨( ) dài( )慢 撺掇( )
fú( )水 潺潺( ) 蕴藻( )
家juàn( ) 漂渺( ) jiū( )葛
2.读准多音字
(1)归省: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2)吁气: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二、重要词语
1.归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絮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宽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怠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7.潺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弥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漂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纠缠不清的事情。
三、作品简介
本文是鲁迅先生1922年10月用第一人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入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农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正是小说的后一部分。鲁迅母亲的娘家在绍兴附近的平桥村,童年的鲁迅因此有机会与农民的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农民生活。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同情农民、歌颂农民的篇章,《社戏》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名篇。
答案:一、字音字形
1.hánɡ dàn 侮 xù 怠 cuān duo 凫 chán yùn 眷 miǎo 纠
2.(1)xǐng shěng 省略 (2)xū yù 呼吁
二、重要词语
1.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2.怕,畏惧。
3.翻来覆去地说。
4.宽解安慰。
5.冷淡。
6.撺掇
7.文中形容船头激水的声音。
8.(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9.弥漫消散。
10.通常写作“缥缈”或“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11.纠葛
1.“我”坐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点拨:“我”坐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写这两点误认,既使情节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到赵庄看到社戏的心情。
2.按标题所示《社戏》似乎应该写戏,而文中大量的篇幅写戏外的天地,因此有人建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可以吗?
点拨:不可以。课文用大量的篇幅写“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因看不成戏而焦急的心情,写了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中的偷豆、剥豆、烧豆、吃豆等事,这样安排笔墨,非但没有离题,而且是紧扣主题的。因为小说的主题是要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村孩子的高尚淳朴和聪明才干。
3.核心图解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