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导学案-第20课口技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导学案-第20课口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8 09: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 口 技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少顷( ) 无敢huá( )者
犬吠( ) yì( )语
絮絮不止( ) 夫叱大儿( )
hōu( )声 yè( )屋
2.读准多音字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2)少顷: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3.找出通假字
满坐寂然:____,通“____”。解释:____。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施八尺屏障:__________
(2)少顷:__________
(3)满坐寂然:__________
(4)呓语:__________
(5)既而:__________
(6)絮絮不止:__________
(7)一时:__________
(8)众妙毕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意少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曳屋许许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辨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词类活用解释
(1)京中有善口技者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妇抚儿乳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妇手拍儿声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能名其一处也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区分
(1)会宾客大宴
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4)宾客意少舒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_。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
(6)虽人有百手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7)两股战战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8)几欲先走
古义:____。今义:______。
三、作家作品
《口技》的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曾因事被充军到边疆,后遇赦,寄寓并客死在武林(今杭州)。著有《秋声诗》,课文就是他《秋声诗自序》中的一部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清代张潮所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的文言短篇。编者的主旨是“表彰轶事传布奇文”。虞初是人名,是西汉人,汉武帝时曾任侍郎。他曾根据《周书》写成通俗的周史。后世常用他的名字作为笔记小说的代称。
答案:一、字音字形
1.qǐng 哗 fèi 呓 xù chì 齁 曳
2.(1)jiàn jiān 房间 (2)shǎo shào 少年
3.坐 座 座位
二、重要词语
1.(1)设置,安放。(2)一会儿。(3)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场静悄悄的。(4)说梦话。(5)不久,紧接着。(6)连续不断地说话。(7)同时。(8)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9)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舒,伸展、松弛。(10)(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21教育网
2.(1)动词,坐 名词,通“座”,座位 (2)名词,妙处 形容词,美妙、奇妙
(3)形容词,绝妙、高超 动词,消失
(4)动词,夹杂 动词,间断 (5)名词,手指 动词,指出 (6)动词,说出 名词,名字
3.(1)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2)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3)名词用作状语,意为用手。
(4)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4.(1)适逢,正赶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聚在一起,合拢,集会,聚会 (2)只 表示转折的连词 (3)隐隐约约 小,细微 (4)稍微 数量少 (5)其中夹杂 里面 (6)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 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 (7)大腿 量词 (8)跑 行走
1.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文中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 ( http: / / www.21cnjy.com )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21cnjy.com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情,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难以自持。21·cn·jy·com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所营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www.21-cn-jy.com
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2.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点拨: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一方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后写听众的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此外,课文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也是从侧面表现表演者口技的不凡。
3.核心图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