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5 13:0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五单元 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学习目标:
1、掌握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过程,通过材料分析正确评价戊戌维新运动;
2、梳理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影响,通过材料分析理解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3、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4、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梳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学习目标一:掌握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过程,通过材料分析正确评价戊戌维新运动
任务1:阅读课本103页内容,思考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
1、政治:甲午战败和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4、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
任务2:划出戊戌维新运动的理论依据,思考该理论依据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材料1: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2: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特点: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宣传变法的合理性)
原因:减少变法的阻力;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材料3:梁启超:“有为之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以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其在事业上也有然,其在学问上也亦有然;其所以自成家数、崛起一时者以此,其所以不能立坚实基础者亦以此。”
任务3:阅读课本,梳理维新变法的重要时间节点及事件
任务4:根据以下表格,分析维新变法的影响
1、政治上: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2、经济上: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性质: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改良运动
任务5:根据材料,思考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1: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2:维新志士们...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材料3: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立,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诽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康广仁遗文》
(1)客观:顽固守旧势力强大。
(2)主观: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②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③策略比较激进,树敌太多,急于求成;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 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2022·全国乙卷高考·28)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课堂练习
C
2.(2021·山东高考·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D
学习目标二:梳理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影响,理解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任务1:根据课本104页内容,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
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直接原因: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引发教民和民众的冲突(反洋教斗争兴起);
任务2:阅读课本,说出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应该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进步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局限性:具有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学习目标三: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任务1:根据课本105-106页内容,概括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过程、结果
(1)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遍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
——《庚子大事记》
任务2:思考东南互保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影响?
材料1: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意盛宣怀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参加。
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东南互保→辛亥革命)
影响:
使南方地区免于战火
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主要内容 危害
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作担保
禁止华北等地科举考试5年,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军队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丧失军事自主权,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清廷处于各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改变了外交机构的地位,便于列强侵略中国
学习目标四: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梳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任务1:分析《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
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日本对外扩张,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维护在华利益;瓜分中国
国家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法美俄德意日奥
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思考: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中国近代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反思:当朝有救焉?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上谕》
庚子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政府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清政府虽逐渐推行新政,汉人始终不信服他们。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革命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