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上课时间 课时安排 总课时 教者
五 “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的有关史实,认识这一政权的资产阶级性质
2、了解拿破仑指挥法军粉碎第三至第七次反法同盟的有关史实,分析战争的性质及其胜败原因
3、探讨拿破仑对欧洲政治格局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或通过观看影视片和写影评,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拿破仑战争性质的分析,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争的多重性、复杂性及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拿破仑的主要政治和军事活动
教学难点
1、拿破仑帝国和战争性质的分析
2、对拿破仑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法兰西人的皇帝”
1、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随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巩固,拿破仑的个人威信获得极大提高,其权力欲也不断膨胀,并一步步登上权力的顶峰。1802年,拿破仑通过修改共和宪法,规定自己为终身第一执政,并有权任命继承人。1804年5月,拿破仑授意元老院通过决议,宣布他为法兰西皇帝。同年11月,修改后的共和宪法再次获得公民投票通过,定法国为帝国。12月3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称拿破仑一世。至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帝国所取代。
2、仿效旧制
(1)拿破仑称帝后,仿效旧制,将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亲属封为亲王、国王、公主等。为了统治欧洲各地,另外又分封大量的爵位和贵族封号,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贵族集团,并制定了长达八百多页的宫廷朝仪规章。为使新的王朝更加合乎欧洲正统,他与妻子约瑟芬离婚,迎娶欧洲“名门”之女—古老的哈斯堡王朝的女大公、奥皇之女玛丽·路易斯为妻,从而在亲缘上成了已经上了断头台的路易十六的内侄女婿。
(2)拿破仑,这个大革命的坚定捍卫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他坚决拥护“自由、平等、博爱”,使大革命后陷入了混乱局势的法国增添了希望,让渴望改革的人看见愿望实现的可能性。但大权在握之后,他却建立起独裁统治,并进而建立帝制。不过,法兰西第一帝国不同于过去的封建波旁王朝,它所代表和捍卫的仍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革命果实。
3、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
(1)1805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俄、奥等国又组织起第三次反法同盟,法国舰队被英国海军歼灭,这迫使拿破仑放弃登陆英国的想法。但在陆地上,法军节节取胜。
(2)拿破仑持续不断的对外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
(3)第四次反法同盟被粉碎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国控制了包括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比利时、荷兰以及德意志大部分领土在内有欧洲版图,建立起靠军事维持的大陆体系。此时,各在反抗法国军事扩张的斗争也日渐高涨。西班牙人民曾经一度将法国军事队赶出了首都马德里,从而迫使拿破仑御驾亲征。
(4)正当拿破仑忙于扑灭各地反抗斗争的时候,英国与奥地利于1809年组建起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被迫在西班牙留下30万大军,回到巴黎。他不顾国内反战的呼声,临时征募了一支缺乏训练的军队开赴前线,再次迅速攻占维也纳。欧洲各国认识缺乏准备的拿破仑军队这一次将会失败,于是普鲁士停止支付赔款,教皇甚至将拿破仑革除出教门,仓促间取胜的拿破仑得知消息后发出逮捕教皇的命令,并在7月的瓦格拉姆决战中大败奥军。同一天,法军开进罗马,囚禁了教皇。第五次反法同盟迅速破产。
(5)显然,拿破仑对外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后期,带有侵略和争霸的性质。到了1809年底,拿破仑占领别国领土的面积,已经相当于法国本土的3倍,统治国外人口达7500万,建立起一个具有军事专政性质和家族色彩的庞大帝国。
(6)拿破仑地稳定国内局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击干涉和巩固大革命成果的使命已经完成之后,为了自己的统治欲望,利用法国军队的热情,牺牲法国的利益,在对外战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拿破仑帝国与法兰西民族利益以及欧洲各民族利益对立局面的出现,预示着这一帝国必将不能长久。
二、远征俄国
1、远征俄国的原因
随着法国势力的扩张,法俄矛盾日益激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俄国虽然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但元气未伤。为了击垮俄国,稳固其在欧洲的主宰地位,拿破仑不顾军事和政治顾问们的强烈反对,决定远征俄国。
2、远征俄国的经过
(1)经过几个月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募集和准备,1812年5月,拿破仑纠集70万大军远征俄国这些军队的一大半来自附庸国,法国本土军人只有20万人。6月,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进入俄国境内。
(2)俄国人采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战且退的策略,与法国周旋,避免决战。广阔的俄罗斯平原和俄国人的坚壁清野策略,使擅长于速战决和“以战养战”的法军失去了优势。
(3)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漫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补给线面临严重困难,官兵疲惫,减员严重。8月,法军攻占通征莫斯科的要地斯摩棱斯克。9月,法军发动顽强进攻,以伤亡3万人的代价攻入莫斯科,但俄国人留给拿破仑的是一座空城。在法国进占莫斯科的当天晚上莫斯科发生特大火灾,大火烧了整整三天,城内大部分建筑物和粮草被烧毁,法军给养遭遇严重困难。撤退到城外的俄军既避免与法军进行决战,也拒绝拿破仑的和谈要求。
(4)10月13日,莫斯科下起了第一场大雪,寒冬提前降临。在缺衣少粮、寒冷难耐的情况下,拿破仑被迫于10月19日下达撤退命令。撤退途中,法军又面临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的追击和哥萨克骑兵及农民游击队的连番垄击。12月中旬,法军主力只有3万多人渡过涅曼河回国。
3、远征俄国的失败
(1)远征俄国的失败,是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使各种反法力量再度联合起来。1813年3月,俄、英、普、西、瑞典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10月,16万法军与32万反法联军在柏林西南的莱比锡展开决战。对于被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来说,这一次大战是“民族之战”,是一次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战争。法军惨遭失败,拿破仑突围返回巴黎。
(2)回到巴黎的拿破仑,面对的是一个极其混乱的残局;莱茵联邦的解散,法军由荷兰退出,西班牙的丧失,瑞士不再承认法国的保护,奥军进入法国控制的意大利,所有这些都使形势急转直下。1814年3月,反法联军攻进巴黎。4月11日,拿破仑发表退位诏书,并与普、奥、俄签订《枫丹白露条约》。条约规定拿破仑及其家族放弃一切统治权,但保留皇帝的称号和拥有厄尔巴岛的主权。28日,拿破仑被帝国军舰押送到流放地——地中海上的厄尔巴岛。
三、兵败滑铁卢
1、波旁王朝复辟
拿破仑退位后,路易十六的弟弟在反法联军的护卫下登上王位,是为路易十八。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复辟后,虽然几乎全部接受了元老院提出的既定原则,但经历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的法国人民,已经不能容忍将法国革命时期的三色旗换作波旁王朝的白合花旗,更不能接受复辟王朝对逃亡旧贵族的迫封。被临禁于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始终注意着国内的局势。
2、“白日王朝”
(1)当他感到时机来临时,便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1815年2月带领900名卫兵偷渡回国。他们避开英军的监视,于3月1日在法国南部登陆,向巴黎进发。一路上,拿破仑受到了法国农民的热烈欢迎。拿破仑的原部下,已经投降了波旁王朝的内伊元帅奉命前来捉拿拿破仑,但结果他却再次倒向了拿破仑在“皇帝万岁”的欢呼声中回到巴黎,路易十八再次出逃。
(2)正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国际会议的欧洲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们震惊之余,匆忙拼凑起第七次5反法同盟,组建70余万人的大军向法国反扑。16日,拿破仑击败普军。18日双方开展决战。战役开始时,英法军队交战,法军稍占优势。下午5时许,布吕歇尔率领经过稍事休整的普军加入战斗,而格鲁希元帅率领的一支追击布吕歇尔的法军主力迟迟未能赶来增援,法军大败,这就是著名的滑铁卢战役。这次战役后,拿破仑仓皇逃回巴黎,6月22日第二次宣告退位。7月3日法军向联军签署投降书,8日路易十八再次复位。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这一次重建帝国的行动,历时97天,历史上称为“百日王朝”。
四、流放孤岛
(1)孤岛余生
1815年10月15日,拿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仑带领一小批随从,来到位于大西洋南部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驻军的监视下,再度开始了流放生涯。在这里,拿破仑度过一生中的最后六年,直到1821年5月5日去世,终年52岁。到1840年时,七月五朝统治下的法国政府,遵照拿破仑的遗嘱,将拿破仑的遗体运回法国,安葬于塞纳河畔的伤残军人疗养院。
2、拿破仑的评价
拿破仑·波拿巴在其短暂的军事统帅生涯中,指挥大小战役50余次,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与此同时,拿破仑还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措施及教育政策与法律改革,其中《法国民法典》则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民法典,对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对法国及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传奇式人物和一个时代的象征。
3、拿破仑的传奇一生
拿破仑的传奇一生,一直是人们颇感兴趣的话题。在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特质,令人们为之称奇。他精力充沛,工作量惊人,每日通常工作15小时,甚至18小时。他曾经这样说:“工作是我的一切,我生来就是工作,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即使我所有的业绩全部毁灭,我的勤奋和我的荣誉,在我死后仍将足以鼓舞千秋万代的青年。”他善用心理战术,在谈判时或作战中,常常迷惑对方。“像公报一样虚假”,是拿破仑时代的一名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