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七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自古便形成了高于邻邦异族的定居农耕文化。世代相传的躬耕生活
造就了中华民族勤劳自立的传统美德。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培养出他们浓厚的恋土情结。作
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那片耕耘的土地使他们悲怆的心灵得以慰藉,在属于自己的乐园中,
他们感受着生活的快乐,尽情释放热情并深深地热爱着它。正是这难以言表的微妙关系,无
形中生发出一种强大的束缚力,使整个民族产生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
稳定社会秩序,也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措施,到了北未,王安石提出了保甲法,其目的是用“什
伍之法”,把各地人民编制起来,固着在土地之上,封建社会的秩序便可以得到稳定。从劳
动者个人来说,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开山垦地、种植桑麻,一年四季辛苦耕作,
起居有定,耕作有时,邻里和睦,互帮互助,这一切创造了一幕幕让人艳羡不己的田园牧歌
场景。
在农耕社会,个体劳动者自给自足、任劳任怨的意识以及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社会分
工的影响下,必将产生与之相应的以家庭为基础的生产单位。正如《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描述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
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种完美农耕生活的核心就是
土地,在这种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意识也将是朴素的。无论富有抑或贫穷,
幸福抑或痛苦,同甘共苦的情感意识促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互爱互助、不离不弃。首先
表现于农事诗中的便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劳作、夫唱妇随、尊长教幼的温馨场景,如“昼
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
杂兴》其七)“社南村酒白如饧,邻翁幸牛邻姐烹。插花野妇抱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淋
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张耒《田家》其二)
都描写了乡村田家躬耕劳作、家庭成员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和谐共处的幸福生活。又如,
陈藻的《田家妇》:“莳秧郎婿晚归来,白面匀妆是乃妻。笑说福唐风俗恶,一田夫妻两身
泥。”诗中洋溢的情感使整个劳动过程充满谐趣美。再如,陈造的《田家谣》:“麦上场、
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半月天睛一日雨,前日麦地皆青秧。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
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