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地表形态变化 综合提升练4(含答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强化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四 地表形态变化 综合提升练4(含答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强化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4 21: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四 地表形态变化 综合提升练4
(2023·江西南昌模拟)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盆地下层以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为主,形成于新生代新近纪晚期,该层含有盆地形成油气资源所需的最重要的烃源岩(其形成需要大量有机质)。盆地上层形成于新生代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早期,期间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交替形成。下图示意阿尔伯特盆地岩层垂直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推断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形成时期的古气候环境是(  )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2.新生代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早期,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交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气候变化多次
B.构造运动活跃
C.湖面升降频繁
D.太阳活动剧烈
(2023·江苏南通模拟)烃源岩包括油源岩、气源岩和油气源岩,习惯上统称为生油岩。下部烃源岩的油气通过断层裂缝和花岗岩岩壁向上运移直至盖层或圈闭(岩性横向变化或受断层遮挡,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油气低势区),在储集层中聚集形成油气藏。下图示意某地油气藏。据此完成3~4题。
3.最有可能发生油气聚集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  )
A.油气聚集于背斜构造
B.油气聚集晚于岩浆侵入
C.盖层断裂发育、孔隙大
D.③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小
(2023·江苏扬州模拟)风化穴是岩石表面因各种风化作用或风蚀作用形成的负地形。新疆东帕米尔高原盖孜河流域中游某村(海拔2 600 m)附近冰碛平台上分布花岗岩大块漂砾,该村所在的河谷两侧有高山夹持。下图示意该村花岗岩大块漂砾边墙型风化穴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盖孜河中游某村花岗岩漂砾分布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
C.搬运作用 D.侵蚀作用
6.盖孜河附近花岗岩漂砾的边墙型风化穴多面向河流的下游或河谷,主要原因是(  )
①水汽较多 ②受山风影响 ③地势低平 ④受谷风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边墙型风化穴形成过程中,由乙到丙,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A.植被类型增多
B.人类活动干扰
C.地质灾害频繁
D.风沙活动持续
(2023·江苏苏州模拟)2022年12月7日,某摄影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拍到河床中央有一片裸露的鱼形沙滩,水波在沙滩上冲击出的波纹仿佛层层鱼鳞,鱼头、鱼尾、鱼鳍等部位也形象逼真,仿佛一条大鱼徜徉江中(下图)。据此完成8~10题。
8.鱼形沙滩砂砾的磨蚀程度高,其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海浪
9.鱼形沙滩出露面积不断增大的时段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在自然状况下,未来几十年内该沙滩面积将会发生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冰川体量 B.年降水量
C.平均风力 D.日照长度
(2023·江苏扬州模拟)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位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境内大小河流均属于澜沧江水系。下图为“兰坪县水系、聚落、交通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兰坪县地形地势的格局是(  )
A.北高南低,北为高原,南为山地
B.断裂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C.河流长而湍急,流水地貌发育
D.山脉南北纵贯,山河相间分布
12.兰坪县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分布均衡,大多位于澜沧江沿岸
B.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C.聚落主要分布在中部
D.聚落主要分布在西南部
广东佛山市飞鹅山地层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风化强烈、裂隙发育。随着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增多,雨季时极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2008年6月,飞鹅山Ⅲ号滑坡(下图)造成了巨大危害。与一般滑坡不同,该次滑坡形成了主、次两个滑坡体。据此完成13~14题。
13.飞鹅山Ⅲ号滑坡形成主、次两个滑坡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雨量更多强度更大
B.坡体存在强风化带
C.裂隙发育加剧坍塌
D.坡体地形异常陡峻
14.通过“削坡+锚杆+抗滑桩+植草绿化截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飞鹅山滑坡治理效果良好。下列关于飞鹅山滑坡的治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坡体上部建设锚杆抗滑桩
B.坡体分级设置截水排水沟
C.坡面人工削坡减轻载重量
D.坡面采用植草绿化以护坡
15.(2023·江苏徐州模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茶洛热坑气热泉群位于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地处金沙江断裂与甘孜-理塘断裂的交汇处,紧邻318国道。沿河谷两岸大致长1.5千米、宽约300米的范围内,集中了150余口气泉和热泉,但温泉水温差异较大,绝大部分是60 ℃以上的高温热泉及高于当地沸点的过热水泉和蒸汽泉。下图为茶洛热坑气热泉群的位置及地质剖面示意图。
(1)与乙地相比,判断甲地温泉水温的高低,并从岩性及地形角度分析原因。(6分)
(2)指出图中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3)有人提出该气热泉景观宜大规模开发。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雅鲁藏布江是一条神奇的大江:它是一条流经沙漠的江,简称为“沙江”;全程中有一半的流程是在宽谷与窄谷交替出现的峡谷中,被称为“峡江”;有的河段形成许多岔流构成的形似发辫的水系,被称为“辫江”。藏南谷地被称为西藏的“小江南”。图1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图2示意甲处河谷横剖面上形态的变化和乙地“辫状”景观。
(1)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蒸发系数(蒸发量占降水量的比重)低的原因。(6分)
(2)推测甲处附近断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3)请你任选其一,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①乙处河谷“辫状”景观的形成过程。
②丙处“峡江”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4)说明雅鲁藏布江峡谷对西藏“小江南”形成的影响。(6分)
综合提升练4
1.D 2.C [第1题,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层含有盆地形成油气资源所需的最重要的烃源岩,烃源岩的形成需要大量有机质,说明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形成时期动植物资源丰富,由此可判断该时期古气候温暖湿润,故选D。第2题,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湖面升降频繁,湖面下降形成三角洲相砂岩沉积,湖面上升形成湖泊相泥页岩沉积,因此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交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湖面升降频繁,故选C。]
3.B 4.B [第3题,油气藏是下部烃源岩的油气通过断层裂缝和地下岩浆通道岩壁向上运移直至盖层或圈闭,在储集层中聚集形成的。④位于烃源岩层,①位于盖层,③位于花岗岩层,没有形成油气藏的条件。②位于储集层,上部为盖层,且两侧为断层和花岗岩组成的地下岩浆通道,具有完好的圈闭,利于油气在此聚集,故选B。第4题,由图文材料可得,岩浆侵入形成的地下岩浆通道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油气聚集晚于岩浆侵入,B正确;图中岩层基本呈水平分布,无明显背斜构造,A错误;盖层可以阻止油气运移,应该是致密少孔的,C错误;③处岩石为岩浆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矿物结晶颗粒大,D错误。]
5.C 6.B 7.D [第5题,花岗岩经过风化侵蚀之后形成大量的碎屑物质,在外力作用的搬运下,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形成花岗岩漂砾。影响花岗岩漂砾分布的地质作用是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变质作用、侵蚀作用对花岗岩漂砾分布影响较小,故选C。第6题,河流下游或河谷地区水汽较多,对花岗岩的风化作用较强,①正确;风由谷地或者河床吹向山坡,主要是谷风对花岗岩进行风化侵蚀作用,②错误,④正确;地势低平不是导致边墙型风化穴多面向河流的下游或河谷的主要原因,③错误。故选B。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由乙到丙边墙型风化穴,由“蜂窝”演化为内壁,主要是风沙活动的持续,对花岗岩岩体不断侵蚀,导致“蜂窝”规模不断扩大、联通,演化为内壁,故选D。]
8.A 9.C 10.A [第8题,据材料“水波在沙滩上冲击出的波纹仿佛层层鱼鳞”,说明鱼形沙滩砂砾的磨蚀程度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故选A。第9题,鱼形沙滩出露面积的大小与雅鲁藏布江水量大小有关,雅鲁藏布江夏季为丰水期,水量大,鱼形沙滩出露面积最小;冬季为枯水期,水量最小,鱼形沙滩出露面积最大,鱼形沙滩出露面积春季不断缩小、秋季不断增大,故选C。第10题,沙滩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河流水量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冰川体量的变化,从而影响河流水量的大小,A正确;未来几十年该区域降水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对河流水量影响较小,B错误;平均风力和日照长度对该沙滩面积影响较小,C、D错误。]
11.D 12.B [第11题,根据河流流向和分布状况可知,兰坪县河流干流为自北向南流,干流中间应为分水岭,分水岭应为南北走向,故该地形成山脉南北纵贯、山河相间分布的格局,A错误,D正确;图示地区以山地为主,地貌类型较单一,B错误;题目设问为地形地势的格局,C选项为河流地貌发育,与题意不符,C错误。第12题,图示地区为山区,地形崎岖,山区为主的兰坪县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空间分布不均衡,故选B。]
13.B 14.A [第13题,飞鹅山Ⅲ号滑坡体表层的残坡积层、强风化带遇水易崩解,坡面岩土软化,诱发滑坡,B正确。第14题,飞鹅山滑坡的治理措施,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护坡,坡体分级设置截水排水沟,加强排水,减少地表水下渗;人工削减坡体重量,加固坡下支挡;坡面采用植草绿化以护坡,保持水土,故B、C、D合理。坡体上部建设锚杆抗滑桩会增加坡体重量,且效果不大,故选A。]
15.(1)甲处水温更低。 甲处卵石层孔隙大,石灰岩透水性好,地表冷水易下渗,导致该处温泉水温偏低;甲处坡度较缓,地表水滞留时间长,地表冷水下渗多,导致该处温泉水温偏低。
(2)顺序:石灰岩、花岗岩、卵石层。理由:花岗岩侵入石灰岩,故花岗岩较石灰岩形成晚;卵石层覆盖在石灰岩和花岗岩之上,且花岗岩未侵入卵石层,故卵石层形成较石灰岩和花岗岩晚。
(3)不赞成。 位置偏远,知名度小;距主要客源市场较远,游客数量少;地形崎岖,配套设施建设难度大,地区接待能力弱;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不宜大规模开发。
或赞成。有国道经过,交通便利;景观独特,吸引力强,大规模开发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可带动康养医疗、休闲观光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可借助直播等网络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市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只要注重环境保护,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6.(1)整体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蒸发量较小;该流域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量较大;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空气湿度大,不利于蒸发。
(2)冰川活动时期,(形成U形谷),冻结堆积大量疏松冰碛物;(气候变暖)后来冰川融化,落差增大,谷地中水流下切侵蚀;暴雨侵蚀形成巨大的泥石流,带走了谷底的大量物质,形成“V”形谷底。
(3)①:乙处河谷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泥沙来源丰富;汛期径流量大,宽谷段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水流易分汊;枯水期沙洲裸露,形成新河道,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②: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地壳抬升,地势升高;断裂发育,岩石比较破碎,容易遭受侵蚀;丙处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烈。
(4)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受地形抬升,降水较丰富,水热条件较好;河谷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分异较显著,生物资源种类较多;谷畔泥沙沉积,土壤较肥沃。
同课章节目录